苏州百巷(167)光荣墩
光荣墩位于苏州市葑门外,朝天桥北堍东侧,南傍外河,西出东街,而东边就闭塞不通了,整条巷子全长才27米。这条小巷的原名叫乌龟墩,因为这里的居民大多从事渔业,经常在此宰杀乌龟。到了民国的时候,改称为富贵墩。上世纪50年代,更名为光荣墩,并一直沿用至今。
据记载,这里建成于明清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曾形成繁荣的渔行和橹行,往来渔船络绎不绝,但随着城市变迁,光荣墩渔业逐步衰落消失了。
光荣墩,想来应该是取自“劳动最光荣”,那么,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活跃在这条巷子附近的那些鱼贩子们是怎样辛勤地劳动着。
先说说横街的“卖鱼娘娘”们。从事鲜鱼行确实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每天凌晨起床,睡眠不足不说,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生意好的时候,卖鱼娘娘的腰一个早上都没空直一下,并且一年到头身上都是难闻的鱼腥味。于是总有卖鱼娘娘发誓下辈子再也不干这行,下辈子要做就做裁缝店或者茶馆店的老板娘,香喷喷,笃悠悠。不过,抱怨归抱怨,她们依旧起早贪黑,每天卖力地吆喝着。
当年横街的鱼市,也是超乎想象的热闹,这里甚至曾经有过海鲜市场,而且规模很大。清代诗人袁景澜在《吴郡岁华纪丽》中记录道:“葑门外海鲜行,为海舶渔商群集之所,长樯铁鹿,篷索牵风,青雀黄龙,舳舻蔽水。”当时甚至有一条运送海鲜的专用水路,从葑门塘直通吴淞江。
清 苏州画家余崧作《贩鱼图》
到了清代乾隆后期,这里的黄鱼市场也相当可观。每天天色微亮,担夫们就争相到葑门外的冰鲜鱼行贩卖,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称鱼的,付钱的,个个忙不暇接。古代还有“比户符悬五毒虫,黄鱼船集葑门东。”之句,说的就是端午节黄鱼市集葑门海鲜行。
马元勋的《葑门即事》里也有这么一首诗:“金色黄鱼雪色鲥,贩鲜船到五更时。腥风吹出桥边市,绿贯红腮柳一枝。”为了让水产品保鲜,当年葑门外还建起了二十五座冰窖,按照二十四个节气来分。严冬时,黄天荡结冰,就把冻得牢牢的冰块放在窖内,盛夏的时候取出,在街上挑着担子卖,叫作卖凉冰,还衍生出了冰镇杨梅、桃子、李子等冰果。
相比于当年的繁华,现在的光荣墩透出一种温馨的平静。鱼市没有了,但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要知道,光荣墩地块的老房子普遍有50年以上的历史,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私房,因此房屋比较简陋,有的居民家中甚至没有卫生间,同时由于年久失修,漏雨、塌陷问题较为严重,此外,这里因为太过狭窄,无法通车,交通也极其不便,房屋的维修也因此更加困难。为此,光荣墩所在的双塔街道近几年来持续推进光荣墩改造搬迁工程。光荣墩项目实施后,大多数居民终于可以搬进高层新房里去过日子了。
于是现在的光荣墩,人更少了,也显得更安静了。留下的老房子,似乎在斑驳之中喃喃絮语着当年的故事。偶尔,还有居民或路人围坐在这条街巷后面的河岸边,聊天、吹风,或者默默地洗涮一两件东西。快节奏,仿佛与这里并无关系,光荣墩里留下的,是属于横街与鱼市的那些前尘往事。
主播:梧桐 晓荷
摄影:晓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