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老家烟火气

老家的那些邻居,算来都是三十多年的关系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各家的变化都记得一清二楚,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也都了如指掌,就像一大家人。

北邻姓潘,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则潘姥爷(他跟我姥爷一个辈分,今年八十四岁了)是个戏迷,还拉得一手好京胡,很合我的兴趣;二则潘姥爷的小儿子跟我年岁相仿,小时候玩得不错。记忆中潘姥爷家是进进出出的一大家子,可如今只剩下一个偌大的院子,静静地等待着一年或两三年一次的探望。潘姥爷有五个孩子,四个男孩,女儿排行老二,小名叫菊,这女儿算来也是快六十的人了,就是她把整个家庭的命运改变了。小时候生产落后,家里生活紧张,孩子又多,上学更是大问题,菊初中没毕业就跟着附近一家干缝纫的师傅学习,菊心灵手巧,一个月下来就做得一身好衣服。有了缝纫技术,菊就到县城一家个体服装厂实习上班,几年下来不但有了收入,给家里减轻负担,还谁结下了一段美好的因缘。菊与服装厂年轻的技术员相互欣赏,自由恋爱,最终结为连理,虽然这个女婿腿有点瘸,可是心地善良,眼里有活,心里有谱,是个能成家立业的好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南方服装贸易快速发展,商品流通突飞猛进,当地小小的服装制作行业日渐低迷,几乎没有了出路,于是菊和丈夫看好时机离职到潍坊开起服装店,以经营新颖服装为主。夫妻俩都是头脑灵活、吃苦耐劳的农家出身,又有缝纫的底子,生意自是做得风生水起。打拼几年,夫妻二人渐渐有了经济基础和市场经验,于是把菊的哥哥弟弟一个个从老家带了出来,从熟悉的服装行业着手,开始了一家人的创业之路。当然,闯市场的过程中肯定吃过不少的苦头,也有过迷茫,但是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如今兄妹五个各有各的事业,有经营五金的,有卖电动车的,也有专门搞商铺租赁的,一个个都做得风风火火。前些年,潘姥爷和潘姥娘也被接去潍坊,一家人终于团团圆圆,都成了“城里人”。村里原先那些笑话菊嫁了个瘸子的人,如今咂着舌一个劲儿地羡慕着,时常议论着菊的好。

清明节前,潘姥爷一家人回老家扫墓,两位老人见到我母亲后高兴得不得了。潘姥娘双手攥着母亲的手舍不得松开,兴奋地说不完亲近话。潘姥娘给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想到,咱们也赶上好时候了,咱得好好地多活几年呀!

西邻姓张,是八十年代结婚后分家过来的,盖房时比我家晚两年,与我家只是一墙之隔。夫妻二人种地为主,唯一的儿子小松聪明好学,大学毕业后先是应聘到县城的一家私营高中学校教学,因待遇偏低,自感没有多大出路,工作两年便离职进入一家企业搞网络技术。小松刚开始也干得不错很是努力,可企业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对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大考验,人总不能跟弹簧一样整天绷着劲儿,时间一长,工作热情大减。五年前小松和妻子再次跳槽,应聘到济南一家学管培训中心,总算安定下来。三年前小松添了孩子,这让小松的爸妈过上了“分居”的生活。当奶奶的整天跟着儿子儿媳在济南照顾孙子,三月俩月才得回来一趟。当爷爷的在老家侍弄着几亩地,闲时就外出干点劳务,虽不累,可是吃喝都得自己动手,鸡鸭也不喂了,红色的大铁门几乎天天挂着一把金色的防盗锁,大大的院子里除了一群麻雀飞来飞叽叽喳喳地叫几声,几乎也听不到有什么大的声响了。

南邻姓闫,家里可算是最有烟火气的,两个孙女一个孙子,把爷爷和奶奶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早些年,老闫也是干劲十足的硬汉,进过村委,也做过直销,可都没有取得想要的成果。特别是前几年被某个品牌的直销人员忽悠地如痴如醉,老闫实在人,里面的道道还没有摸清,就跟着大鲤鱼上船,不但自己没品尝直销产品的个中滋味,自家土地里的那点收入也被搭了进去,弄得一家人鸡犬不宁了好几年。有了孙子孙女后,老闫安稳了许多,失败带来的消极情绪也渐渐消散。老闫自己也时常反省,心想,人总不能活在过去的失败里,得往前看。也许是到了不争不抢的年龄,也许是参透了那个直销圈圈的内幕,老闫终于“卸甲归隐”,脾气大改,稳稳当当地在家享受天伦。如今,老闫的儿子儿媳都在镇山的养殖场上班,收入不低,虽然离家只有几公里,可是养殖场为了降低风险,实行全封闭管理,进厂就是三个来月,要全程跟踪服务,只有自己负责的那一栏猪出圈了,才能回家好好地休息十几天。不过,老闫两口子倒是整天不用考虑孙子孙女吃的穿的用的,儿子儿媳什么都从网上购买,家里快递不断。两人整天就是忙着干农活、接送孩子上学、做饭、洗洗刷刷,还养了二十几只鸡鹅,又在门口还种了个小菜园,从天亮忙到天黑,出出进进,高高的嗓门离着老远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每次回老家,见得最多就是南邻一家子,孩子嬉闹,鸡鸣鹅叫,被子衣服晒得满满的,院内院外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有时还真得感谢南邻一家,让老家的周围有浓浓的乡情,有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有庄稼人的那种朴实。

老家的东临,也就是对面,在我家盖房之前就已经存在二十多年了,那是一条河,可它在我的成长岁月中跟人一样亲切和温暖。听母亲说,门前的那条河是一九六五年秋后开挖的,用时两年,那时可是全靠人力挖成的,铁锨、镢头、藤条筐、独轮车就是全部工具,虽然工具落后又简单,可那时的人心齐,号召力强,挖河的队伍浩浩荡荡,二十多公里的灌溉河渠就是这样一锨一镢挖出来的。小时候,洗衣,饮牲口,游泳,摸鱼,冬天滑冰,那可是全村最好的地方,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数的快乐和光彩。宽宽的河面,清澈的河水,戏水的鹅鸭,夏夜桥头乘凉的乡亲,偶尔驶过的机动船,那一幕幕时常在梦中相见,那些美丽的乡景在心头不时萦绕。如今,河水基本断流,河床杂草丛生,周围没有了欢声笑语,没有了波光粼粼的水面,没有了阵阵蛙鸣夜晚,也没有了倒影如画风光。我家的老邻居,全村的老邻居,河,无可奈何地老了;桥,极不情愿地退却了当年的光彩。几洼死气沉沉的河水,努力地透过杂乱无章的水草,望着上面的天空,像在唉声叹气,又像回味着当年的风光,更像是在期待新的生机。

母亲告诉我,这两年河道要清理,还要搞绿化工程,我听到后不禁心头一喜,心中一亮,但愿消息为真,祈愿小河的风光早日再现!这条河融着乡亲们无以言表的情愫,一寸寸泥土中曾流下父辈们数不尽的汗水,都成了一种岁月的记忆,都变了一份秀美风景的期望。

每次回老家,我喜欢四处走走看看,见到乡亲拉拉话,听听乡音,为的不是看风景,为的是心底的那份家乡的烟火气息,为的是寻觅老家的那种浓情和味道。我想,一个村庄就如同一本书,每家每户就是其中的一页,每页的内容虽然不同,却有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土地的馨香,但愿每本书永远都是厚厚的,散发着岁月浓郁的书香,不要求有多么耀眼的封面,但内容却是十分精彩的!

作者:胡付营,山东邹平人,企业职工,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于《滨州文学》《东营微文化》《西王文苑》《邹平文苑》《梁邹文化》等媒体,曾获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

(0)

相关推荐

  • 日本网友用谷歌街景看到过世7年的父亲:抽烟等母亲回家,众网友尝试后,惊呆了

    因为疫情在家无事可做 日本推特一网友用Google Earth看老家 结果意外看到了7年前去世的父亲 正在家门口等待妻子回家的景象 满心怀念的他 希望Google永远不要更新这张照片 左边这张是父亲在 ...

  • 总是梦到姥爷要带走我

    姥爷 先跟大家说一下我的背景,我小时候算是留守儿童,从3岁起在姥姥家长大.我上3年级起姥姥就去县城给舅舅看孩子去了.家里就剩我和姥爷还有老姥爷(姥爷的爸爸),老姥爷不跟我们一起住,因为老姥爷有两个儿子 ...

  • 四小学生闫醴元:我的姥爷

    (我的姥爷) 我的姥爷长着一身古铜色的皮肤,从他黝黑的脸上可以看出岁月的沧桑,可并没有磨灭他眼神中的精神气儿.他不很高,有些驼背,因此显得矮了些.但他在那里一站,就让人觉得很有气势. 姥爷长着两条粗粗 ...

  • 闫学晶2018吉视春晚含泪献唱《老家》

    闫学晶2018吉视春晚含泪献唱《老家》

  •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也许老家并不便利,但最#治愈最温暖 #故乡 #农村生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也许老家并不便利,但最#治愈最温暖 #故乡 #农村生活

  • 6首暖心诗词,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生风雅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花. 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小时候,我们都在追求"琴棋书画"的诗和远方,长大后,才发现,人间最温暖的还是"柴米油盐". ...

  • 捷达年轻化:不要冰冷的高大上,要暖心的烟火气

    烟火气,是今年的流行词. 一句"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让烟火气变成了网红,迅速火爆起来. 之前,烟火气仿佛是个贬义词,至少不是个高大上的词,在我接触的十几年的汽车营销 ...

  • 最暖烟火气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林徽因 秋雨绵绵,道不尽的凉意. 虽然气温不高不低,但因为天气的突然变凉,还是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医院.家里: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奔波于接送 ...

  • 土灶 | 最暖烟火气

    舅舅自制了一个烤炉,我们吃着刚出炉的红薯,黑不溜秋的外表之下有着香甜软糯的口感,那味道和小时候灶里烤出的红薯一模一样. 小时候,每次大人们用柴火煮饭时,总会借着火候放上几个红薯,经历了烈焰燃烧之后的红 ...

  • 洛阳清真兔子经理的市井烟火气

    每到饭点,忙碌在各条战线的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从街边小吃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都很懂 ...

  • 看李叔同的佛系书法如何一步步褪去烟火气?

    李叔同(1880~1942),出家前,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他就已在戏剧.绘画.书法.音乐.诗词等艺术领域享有了极高的声望.1918年出家后,他又成一位精进勤修.持律严谨的弘一法师,用他的『戒行』思想影 ...

  •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讲述:郭健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作者:王国杰 讲述:郭健 推荐:丁迪蒙 辣辣石库门里过日脚,顶顶讨厌个要算生煤炉. 改革开放前,上海还呒没普及煤气,只有洋铁皮做个煤炉.生煤炉其实是体力生活.一筐煤球就是 ...

  • 刘丽娜丨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五一放假五天,不容易,花光运气值终于在临行前两日整到了回家的车票. "妈,我下车了""呦!我去接你."老远看见一个小胖胖骑着小毛驴热情洋溢得朝我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