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验案三则
杜雨茂:辨治奇难病证验案——石瘿
□ 赵天才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
蒋某某,男,35岁,军人。1978年9月14日初诊。患者在1978年8月发现颈前左侧有一椭圆形肿块,逐渐增大。经当地某医院同位素扫描:甲状腺位置正常,左叶增大,左叶结节部位显影不清晰,呈放射性缺损;右叶放射性分布均匀。印象:甲状腺左叶结节为冷结节。疑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建议取活检,并动员手术切除。检查患者颈部左前方,有一3.5cm×2.5cm×2cm肿块,触之坚硬,高低不平,压痛不著,皮色无异,移动度小。自感食欲不振,精神稍差。脉缓,舌红苔薄白,面黄体瘦。
辨证为肝脾气机失调,气滞血瘀,加之痰湿内生,痰瘀凝于颈部,结而成瘿。治宜解郁化痰,活血消坚。
处方:海藻、茯苓各12克,昆布、牡蛎、贝母、莪术、赤芍、当归尾、青皮、陈皮、柴胡、川芎各9克,黄药子、桂枝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上药服第16剂时,黄药子增至12克,另加玄参15克;服第20剂后,颈部肿块开始缩小(2.0cm×1.5cm×1.5cm),质稍软,食欲增进,体重增加2千克。脉沉缓细,舌淡红,苔薄白。再宗前法加重活血消坚之品。上方加丹参15克,三棱9克,炒鳖甲18克,茯苓改为18克,去陈皮。
上方连服48剂,颈前肿块更为缩小,活动度增大,精神明显好转,脉缓,舌淡红,苔薄。再宗上方,另加夏枯草12克,白花舌草24克,去牡蛎、茯苓。上方共服65剂,颈前肿块已缩小至蚕豆大,精神、食欲如常,脉沉缓较前有力,舌红苔薄白。以上方增损又服80剂,颈部肿块全部消退。停药观察近1年,一切正常。
按:本例患者颈前肿块较硬,活动度小,表面凹凸不平,符合石瘿的记载,且患者食欲不振,精神稍差,面黄体瘦,脾虚之象较著。故以消瘿汤加茯苓、陈皮以健脾除湿,充实后天,增牡蛎以加强软坚散结之功;佐以桂枝辛温走散,通阳和脉,开络达邪,且善行表里,振奋脾阳。药进16剂,增黄药子以化痰散结,入玄参既防诸药辛燥伤阴,又可软坚散结,化痰消癭。继进4剂,肿块开始缩小,故加入丹参、三棱养血活血,破瘀消坚;炒鳖甲育阴潜阳,防肝阳之亢,且善软坚。守方稍事更改,连前共服药200余剂,瘿消体康。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1 04 11)
甲状腺癌的中药治疗
□ 陈金伟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
甲状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早期可仅为甲状腺内出现坚硬结节,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当肿瘤增大压迫、侵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时可出现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音嘶哑。检查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多为单发),质地偏硬,表面凸凹不平,活动受限或固定;晚期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并伴有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本病在中医学属于“石瘿”、“肉瘿”等范畴,临床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凝聚、气血两虚三型。各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内治法
一、痰湿凝聚
症状:胸闷痰多、肢体倦怠、胃纳不佳、颈部肿块质硬,不随吞咽上下;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滑或濡细。
法则:健脾化痰,消瘿散结。
用药:四海舒郁丸加减:海蛤壳30克,猫爪草3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带15克,黄药子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海浮石15克,白术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6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减:病程日久,伴纳呆乏力明显,加黄芪30克,山楂15克,以益气健脾;伴瘀血、肿块坚硬,加三棱15克,莪术15克,以化瘀散结;伴头晕心悸、脸色无华,加鸡血藤30克,当归12克,以养血补血。
二、肝郁气滞
症状: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口干、便秘;颈部肿物,质坚硬,不随吞咽上下移动;遇郁怒肿块增大;舌质暗红、苔薄微黄、脉弦细。
治则:舒肝理气,消瘿散结。
用药:海藻玉壶汤加减:猫爪草30克,海藻15克,郁金15克,浙贝母15克,昆布15克,海带18克,夏枯草20克,黄药子15克,法半夏12克,青皮12克,柴胡12克,陈皮6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减:伴气郁化火,症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加生牡蛎30克,野菊花15克,以疏肝清热;伴有瘀血,症见肿物坚硬不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加三棱15克,莪术15克,以化瘀散结;伴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克,丹参10克,以养心安神;伴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以滋补肝肾。
三、气血两虚
症状:发病日久,颈前肿块凹凸不平、坚硬固定、脸色无华、头晕心悸、短气乏力、纳呆食少、形体消瘦、大便溏薄或秘结;舌质暗淡或淡白、苔白、脉细无力或细涩。
治则:益气养血,解毒散结。
用药:八珍汤加减:党参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鸡血藤30克,猫爪草30克,夏枯草15克,山楂15克,炙甘草12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减:伴肿物质坚不移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加三棱15克,莪术15克,以软坚化结;伴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克,酸枣仁10克,以养心安神;伴大便溏薄,加炒扁豆30克,苍术15克,以燥湿健脾。
外治法
一、瘿瘤膏
取蜈蚣(炙)3条,全蝎3克,壁虎3克,儿茶3克,蟾酥3克,黄升1.5克,共研为细末;以凡士林20克调和,备用。
用法:每次以适量涂于纱布,贴在肿块处;每天换药1次,连用5日后停用2天。如无不良反应,可继续应用;如用后出现发红、瘙痒症状,应暂停使用,等上述部位恢复正常后再用。
二、平消胶囊
本药主要成分为马钱子(制)、郁金、枳壳、干漆、五灵脂、白矾、仙鹤草和火硝等,具有活血行气、化痰软坚、扶助正气之功效。用法:每次6~8粒,每天3次口服;1~3个月为1疗程。
三、复方斑蝥素胶囊
本药主要成分为斑蝥素、人参、北芪、刺五加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扶正抗癌之功效。
用法: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1~3个月为一疗程。 (《中国中医药报》)
甲状腺腺瘤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安某,男,46岁,工人。2009年8月10日初诊。主诉患颈前左侧肿块已有半年,近来肿块增大不适。经西安某医院T3、T4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腺瘤,建议手术,患者因惧而转求中医治疗。诊见左侧肿块呈椭圆形,约6cm×5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并感憋气胸闷,观其形体丰腴,面色微黄,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脉象滑数,舌质绛红、苔黄腻。
诊断:肉瘿(甲状腺腺瘤)。
辨证:肝郁气滞,痰瘀交结。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消瘀。
方药:金夏消瘿汤。
处方:金樱子、夏枯草各30g,青皮、半夏、茯苓、郁金、广木香、山慈菇、三棱、莪术各10g,海藻、海蛤壳、生牡蛎、浙贝母各15g。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分2次服。
嘱其服药期间要将头向后仰,作吞咽动作30次,每日2次。服15服药后,肿块变软,30服后,肿块变小,约2cm×1cm。坚持服至45服药后,肿块消失,患者又继续服药至60服而收全功。
按:甲状腺腺瘤中医统称“瘿瘤”,又有气瘿、肉瘿之分。多由劳累忧思、久而不解、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化湿生痰、气滞血瘀而成。本案患者属肉瘿,经用自拟金夏消瘿汤而获效,方中金樱子酸涩收敛,益精消瘿;夏枯草疏肝解郁;青皮、半夏、茯苓祛湿化痰;山慈姑、浙贝母清热解毒;郁金、广木香、三棱、莪术理气活血;海藻、海蛤壳、生牡蛎软坚散结,共奏理气活血、化痰散结之功,故而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