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远||漫话五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参加工作后离开家乡,时常听到外地人嘲讽五台人,编了一句顺口溜:五台家,好吃个绿豆芽;绿豆芽不开花,气死五台家!从饮食文化的一个侧面反映出五台人的固执秉性。
近现代从阎锡山开始,五台人便给人一个忠厚老实、死干犟的硬形象,遇事宁折不弯,认死理、不变通,狠干、硬干到底,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习性。所以多年以来固执的五台人深深影响着周边的人。
忽然又想到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句: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这是说阎锡山的用人哲学,非五台人不的重用,所以五台人团结是出了名的,一群倔脾气的人能够同舟共济、共闯天下,五台人是出了名的!
五台人的硬气来源于有丰富的物产,从喜欢暖湿润的花椒、柿子、核桃,从南到北分别有塞北水乡——建安的水稻、莲藕,阡陌纵横的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隔河便是塞北名镇——东冶,一望无际的各种蔬菜,漫山遍野的红枣、苹果、梨等各种水果,秋季飘香令人流连忘返;再到南北大兴的糜、谷、高粱、玉米、豆类、红薯、山药,随着地势一路攀升,出现了莜麦、胡麻、蚕豆等高寒农作物。
五台人硬气还来自五台的山水,来自五台的乡土。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许多硬特产,人参好像除了生长在长治的叫党参之外,就数产自五台的台参了,十分名贵,远销海外。自古四大名砚就有产自五台的澄泥砚,历代被文人骚客称作台砚,堪登大雅之堂。最奇特的是从初秋开始,五台山台蘑飘香万里,与管涔山的银盘蘑菇均以中华名蘑著称,康熙、乾隆等帝王每次来五台朝拜,必钦点台蘑宴为御膳,可见台蘑的知名度和五台人一样硬气!
五台人出门在外,乡音不改,乡土观念根深蒂固。远至口外恰克图,近处北起张家口大同南及长治晋城,凡有五台人的地方,一句乡音万分亲切。祖祖辈辈就这么沉淀下来,听见就想拉你入馆子娓娓道来,那么浑厚,那么粘稠,那么地道。这就是们五台!!!
五台人硬气,但讲理、吃苦、肯干,敢承担责任,勇挑重担,百折不回,所以走到哪里尽管显得格格不入,但又能被大家接受、认同。长辈们说老实人不吃亏,在五台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印证。
五台——五台,就因为她有五怪台,所以们就真格儿怪,所以值得慢慢琢磨,走近了你会发现值得永远去深爱!
从历史的角度去讲,赵氏孤儿三义士与同川和宏道东社相关。在赵氏孤儿案件中,赵家被奸臣屠岸贾诛杀三百余口,程婴与公孙杵臼既是老乡,又同为赵家门客,为保护庄姬腹中孤儿,共谋易孤、救孤大计,在救孤难易选择中,公孙杵臼选“易"与假孤先死,程婴亲手献出亲子顶替赵孤被杀,强忍悲痛,带着孤儿赵武从晋国都城经临汾、吕梁、晋中、太原回到老家九原(即忻府区),又辗转至原平、定襄、五台交界同川沟谷,从定襄藏孤台村翻越阴山进入盂县藏山。十五年忍辱负重、身背骂名,抚育孤儿赵武长大成人,在老乡韩厥将军的帮助下,为赵孤鸣冤昭雪,赵武手刃仇人屠岸贾,代替其司寇职务,程婴在立功封赏的时刻,毅然选择去死自勿而亡,实现与公孙杵臼当年约定:既救孤大业完成后共赴九泉。忠义诚信,千年传承!!!
在忠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五台人民不畏强暴,练就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世代激励着、鞭策着父老乡亲勇敢地与邪恶作斗争,无论邪恶有多么强大,终究会被正义所战胜。
千百年来,五台儿女在与异族扺抗的道路上风起云涌尽谱华章。八年抗战多少救国青年奔赴前方,抛家舍业远走他乡,真刀真枪的和鬼子干,数以万计的亲人血洒彊场。然而名将辈出,五台人无论走到哪里也无比自豪。
五台美食文化也令人拍案叫绝,一桌五台特色宴就会让我们阅尽五台的风物和景色。五台大烩菜不仅宠坏了我们的舌尖,还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感知,我们会开始思考吃饭的意义不仅仅是维持生命,饮食既是生活也是文化与艺术。东冶的馍馍是在温润的土壤中出产,大兴的糕更是口感细腻味道鲜香到了骨子里让你荡气回肠,槐荫的公妮呢?让你思寻在何方?在陌上?
清水河河水清爽冰凉,让我们寻找着历史的轨迹旅途,徜徉在历史、美食、文化的海洋。
历史的视野来重新认识革命前辈活动过的痕迹,用双脚和文字重绘值得我们五台人的红色精神。你会慢慢发现,那些地方是需要耐心的品味,静谧中琢磨那天然美景和淳朴风情。
我生长在山乡五台,更懂五台,就因为她这来日怪,所以们叫五台。们爱们五台!!!
作者简介:王震远 ,五台北大兴人,酷爱历史文化、美食文化,经十余年探索形成自己的酱肉秘方。目前在太原河西经营私家会所一处,经营正源正味各种酱肉和传统五台菜为主,以美食会友,传播正能量。
留言之窗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