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医院里中医的无奈:一张放射报告单推翻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让患者白白挨上一刀!|临证问道录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临证问道录”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今天开始“入门·经典·临床”栏目推送“临证问道录”中医章回体文章,把读医案所得,和临证所思,结合起来,以章回体形式写出来。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脉问的“临证问道录”第二十四回。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临    证    问    道    录

临证问道录

第二十四回

会诊再三争论不休  脉证经方别真伪

察审表里探隐索微  疗治肺痈解疑惑

新任院长连日召集包括儿科的各科主任,来中医科会诊的,是一个肺脓疡案,经十余天中西药治疗,已热退咳减,咳痰缓解,恢复饮食,精神睡眠也向好转。

庄某,区人大副主任,52岁。高热、咳吐脓血,被从抗洪前线撤回,要求中医治疗,送入中医科病房。

初诊即见高热39.8℃,微恶寒,汗出,频频咳吐稠痰带血,有腥臭味,咳引胸痛;胸高气促,疲乏少言,时而呻吟而声亢。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

脉洪滑,舌尖边红,苔黄黑厚腻。

此证虽有高热、恶寒、汗出,貌似外感,其咳吐痰血腥臭,胸痛气促,已有肺痈之嫌。

乃令其吐痰入盂中,浊痰沉下盂底;予生黄豆令嚼而不觉腥,已有把握。

切合《金匮》“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之辨证要领。

随行人员谓,庄主任在抗洪一线,半月来,风雨奋战,不分昼夜指挥抢险,累倒在现场。

随后的放射和检验也显示肺脓疡。

初诊高热微恶寒,但咳吐腥臭痰血,胸痛气促,且病延多日,已是成痈阶段。以千金苇茎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方,缘于恩师郑振鸿老师曾示:肺痈、肠痈,都可按“肺合大肠”之论,上下合治。方中加以青蒿,白薇,地骨皮等透热。为增加药效,建议机关派人到江陵岸滩芦苇荡取新鲜苇茎洗净,每方用120克。并瞩其每日饮生豆浆三次,每次250毫升。

服药三天,热势降至38℃左右,咳吐米粥样红稠痰,量大,咳嗽较前顺畅,但咳引胸痛,痰吐出后感舒畅。胸部有满闷如物停滞堵塞之感。思食多半汤粥,间断入眠。日前大便通行后,仍时干时稀,一、二日一行。

病至如此,已向溃脓,前方加桔梗汤、葶苈大枣汤之意,去大黄,青蒿、白薇、地骨皮等,加藕节、仙鹤草、云南白药等,增加消痈排脓之功。

入院十五日,咳吐痰血渐少,胸部较前平复。仍有咳痰或黄或白,或稠或稀。能下床行走,食干饭,睡眠亦转好。

值肺痈进入恢复期,逢连日会诊,作为主管医生,一遍一遍地陈述病情、诊断和治疗经过。虔诚地听取各科主任的会诊意见。

多数主任意见,同意已行诊断治疗。有意见质疑中医抗炎的作用,余详细地介绍《金匮》等经典的论述和古今医案的经验,并且说明在运用经方的同时,并结合抗生素运用。然而,质疑的声音并未消停,余应之,中医药消炎抗感染,有大量国家级科研资料可查,也不乏外文文献。即使如此,余已感念坚持中医临证的辩证观和治疗方法,何其不易!

其时,病家入院治疗已月余,临床症状和检验指标大部正常,精神饮食睡眠亦近于恢复。喝生豆浆已感觉腥味,肺痈现初愈征象,即令停服生豆浆。

进行中的论治,余以肺痈进入恢复阶段,而以扶正祛邪应对,取陈士铎“枝桑清肺丹”(桑叶15克  紫菀6克  犀角屑1.5克 生甘草6克 款冬花3克 百合10克  杏仁9克 阿胶10克  贝母10克  金银花30克  熟地30克 人参10克 )之意,益气养阴,清肺化痰。其中犀牛角用水牛角3克代之,百合用18克,制款冬花用10克另加南、北沙参各15克,金荞麦24克、制百部12克、仙鹤草30克、五味子6克。咳嗽日减,渐趋平静。

又有人提出,咳吐痰血,首先应该考虑肺癌的可能,即使暂时未发现证据,也不能轻易排除。

于是,又放射,又检验,未果。有人提出,去上级医院复查。果然,上级某医院放射报告提示“周围性肺癌”。

随后的会诊中,有人提出应该尽快手术,切除病灶。余以为肺脓疡诊断无误,且治疗顺利有效,临床症状得以控制,生活质量趋向好转稳定,仅凭一次影像学报告,不足确认肺癌。
余进而说明,病家面前脉象虚滑,较为平实,表现为病向愈的肺虚气弱之象,且无沉弦滞涩之脉。多位主任也主张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院长主意已决,已向人大汇报,大意是庄副主任已确诊肺癌,医院决定手术治疗,且正值国内权威肺科专家来本地讲学,拟联系请专家亲自手术。

病人送胸科医院手术,术中,截断左侧三根肋骨,专家开左胸详查,未发现癌肿,仅见正在愈合吸收的肺脓疡病灶,稍作清理,即缝合完成手术。依然确诊肺脓疡恢复期,否认了肺癌诊断。病家术后护理半月以治愈出院。

出院后,欲中药调理,谓余:还是您的脉诊对头,听了您的话,我就不会挨这要命的一刀了。

小中医与老先生

(本文作者为荆州市知名中医张武先生,笔名脉问,居重庆近十年,在同仁堂、铭医堂医院、合道堂、生和堂等中医馆应诊)

经方医学(1-5卷)

学苑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