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17
17、自负的才子:崔浩
崔浩,是北魏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史称他“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故其自比于张良,且以为自己在稽考古史方面超过了张良,在当时颇有声望,相继受到魏太宗、世祖的重用。当时,魏太宗喜好阴阳术数,听说崔浩善说《易》、《洪范》五行及天文星象,便命他占筮吉凶,参观天文,以考定疑惑,帮太宗拿主意。
崔浩后来也回忆说:
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完成。又诏臣学天文星历、《易》式、九宮,无不尽看。至今三十九年,昼夜无废。
这说明崔浩学术渊博,长期坚持,故水平很高。
据记载,他“明识天文,好观星变。常置金银铜铤于酢器中,令青,夜有所见,即以铤画纸作字以记其异。”
这与他的回忆相印证,说明他观察星象持久而认真,因而成为当时最高水平的星象家。
《魏书》拿他与另一位星象家张渊相比,称“渊专守常占,而不能钩深致远,故不及浩。”这在当时已成公论,而决定二人高下的,是一次著名的争论
魏世祖(即太武帝)神䴥二年(公元429年),世祖打算讨伐蠕蠕(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朝廷内外的大臣都不想出征,保太后也坚持不同意出兵,只有崔浩赞成世祖的意见。但由于反对的人太多,世祖一时也难下决心。这时,尚书令刘洁、左仆射安原等人就指使黄门侍郎仇齐提出一个办法,让太史张渊、徐辩出面,用星象学劝说世祖不要出征。因张渊自己曾说过,他当年在苻坚手下当太史,就曾观察星象,判断苻坚南征东晋不利,而苻坚不听,果然在淝水之战遭到大败。所以,他在某些人眼中,很了不起。
张渊受众人重托,对世祖说:
今年为已巳年,为三阴之年,加上岁星袭月,太白在西方,所以不可举兵出征。若北伐蠕蠕,必会失败,即便能占领其土地,最终也对君上不利。
刘洁等人也与张渊配合,吹捧张渊当年神算,所言不可违。世祖更加犹豫,便召崔浩与张渊当堂辩论,以定是非。
崔浩于是说道:
阳是德,阴表示刑。所以发生日食时,人主要修德,发生月食时,人主要整顿刑罚。帝王的用刑,大刑是在原野中进行的,小刑在市场上进行。战争征伐,这是最大的用刑。据此说来,在三阴之年用兵,正好相得其类,符合修刑的原理。岁星袭月,发生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与之相应的,是在他国,其期限远在十二年之后。太白行至苍龙之宿,在天文上是为东方,并不妨碍北伐。张渊这伙人,是一些俗生,思想考虑都很浅近,拘泥于那些细小的术数,不懂大体,难以和他们一起谋划远大的事。
臣观察天文,连年以来,月行奄昴,至今仍是如此。根据《星占书》的说法,三年,天子大破旄头之国。蠕蠕、高车,都是旄头之众。征伐他们,正与星占相合。圣明的帝王,能做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而这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古人说得好:“圣人行非常之事,黎民吓得不得了。及事情获得成功,天下的人无不安然。”所以希望陛下不要狐疑犹豫。”
崔浩又反驳人们对张渊的吹捧说:
世人都说张渊、徐辩精通星象术数,能预测成败。臣请试问:
他们当初在苻坚、姚氏、赫连昌这些亡国之君手下做事时,看到了什么灭亡的征兆?若看到了,而不向当时的君主报告,这就是不忠。若根本就没看到,那就证明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高明之术。
张渊二人对此惭愧,赧然而不能回答。于是世祖大悦,对大臣们宣布:“吾意决矣。”据史书记载,世祖出兵征伐蠕蠕,果然大获全胜。
崔浩应用星象学的事迹还有多次,如他对姚兴死亡前荧惑突然消失不见的解说和预测,对泰常三年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犯天棓,前后八十余天,至汉而灭之星象的解释,均是表现其星象学才能的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