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七)智斗史思明

史思明进攻河阳,骁将刘龙仙出阵挑战。龙仙自恃勇猛,将右腿搭在马颈之上,破口大骂城上的李光弼。李光弼环顾左右,问:“谁能出战,取其首级?”仆固怀恩请战。光弼说:“此非大将之所为。”有人便说:“禆将白孝德可以出战。”白孝德是安西胡人,“骁悍有胆力”。光弼叫过白孝德,只见此人高鼻深目、虬髯满腮,十分威武,问他愿不愿意出战,白孝德说愿意。光弼又问:“需带多少人马?”白孝德答:“无需帮手,独身愿往。”光弼还是放心不下,一定要让白孝德带上帮手。白孝德推辞不过,说:“可选五十人出营垒后续跟进,且请大军擂鼓呐喊,以壮声势。”光弼手抚其背,温言勉励,然后让其出战。

这是平叛期间最有名的一次单挑。只见白孝德挟着两支长矛,骑着战马趟过缭乱的流水过河,行至河中间时,仆固怀恩向李光弼道贺:“白孝德可以取胜。”光弼说:“还未交锋,何以知之?”怀恩说:“孝德揽缰安然,不改常态,可知万无一失。”

刘龙仙见白孝德单人匹马前来,非常不屑,依旧将腿搭在马颈上。待到白孝德稍稍接近,刘龙仙就要动手,白孝德摇手示意,似乎有话要说,刘龙仙心中狐疑,停了下来。二人相距十多步,白孝德与其搭话,刘龙仙也不接话,又开始谩骂。白孝德勒住马匹,笑看刘龙仙谩骂,良久,厉声喝到:“叛贼!可识我不?”龙仙说:“尔为谁?”孝德说:“我,国之大将白孝德!”刘龙仙哈哈大笑,说:“我只当谁,原是哪家猪狗!”孝德大吼一声,跃马持矛突刺。城上鼓角齐鸣、将士齐声呐喊,五十名骑士随之跟进。事出猝然,刘龙仙慌忙闪过刺来的长矛,想要弯弓射白孝德,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急急忙忙掉转马头跑上了河堤。白孝德紧追不舍,觇得较近,运矛奋击,刘龙仙应声落马。白孝德翻身下马,抓起受了重伤的刘龙仙,砍下头颅,持之以归。观战的叛军看到这一幕,大为惊骇。

河阳之战双方部署

史思明有良马千匹,每天在南岸的河湾里洗浴。叛军将洗好了的马牵回去,一会儿又牵回来,循环不休,故意向唐军炫耀马匹很多。李光弼看在眼里,心生一计,他让军中搜集母马,得到五百匹,等到史思明的马匹到河边时,将马驹拴在城里,母马赶到城外。母马不见了幼驹,嘶鸣不已。在河湾里洗浴的牡马听到嘶叫,不淡定了,一窝蜂地浮渡过河来找母马。这边的唐军见此情景,哈哈大笑,将混在一起的马匹一股脑全赶进城去。

史思明折了骁将刘龙仙,眼睁睁被诓去了许多马匹,愤怒已极,又纠集了几百艘战船,以火船突前,顺流而下,欲要烧毁浮桥。唐军早有准备,在浮桥上搭上巨木,上接长杆,杆头装有毛毡包裹的铁叉。火船接近浮桥,就被铁叉叉住,一会儿自行焚毁。后面的战船撞了上来,也被铁叉叉住动弹不得。唐军在桥上用抛车向战船投掷大石,战船纷纷中弹沉入河里。叛军大败而归。

史思明在河阳连吃败仗,不能得手,又派兵到河清县,意图渡过黄河,截断北岸唐军的粮道。光弼不敢怠慢,亲率兵马赶到河清县野戍渡布防。到了晚上,光弼突然决定返回河阳,留部将雍希颢把守营寨。临走的时候,交待雍希颢:“贼将高庭晖、李日越、喻文景皆万人敌。我去之后,思明必使一人来劫我。留尔于此,贼若来,勿与其交战。若降,则带回河阳见我。”诸将听后,相顾暗笑,不知道李光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史思明得知李光弼现身河清,叫过李日越,说:“李光弼长于守城,河阳我奈何他不得,如今到了野外,正好擒他。尔以铁骑夜间渡河,为我擒了这厮,拿来见我,好消我冤仇之恨!若擒他不得,休要来见我!”第二天一早,李日越率五百铁骑出现在野戍渡唐军营地外面,唐军将士正散坐在壕沟里休息,有人瞅见李日越,不由得大惊小怪,招呼同伴出壕围观。李日越摸不着头脑,隔壕喊道:

“李司空在不?”

雍希颢答:“已回河阳去了。”

又问:“兵几多?”

“千把人。”

又问:“将为谁?”

“雍希颢。”

李日越低头沉默良久,对手下说:“李司空已回河阳,纵擒了雍希颢,主公也定然不饶我。与其回营受死,不如投降朝廷。诸君愿降者随我,不愿者听便。”当下请降,与雍希颢去见李光弼。李光弼大喜,厚待李日越,认他作心腹,请示朝廷授他为特进、左金吾大将军。叛将高庭晖听说李日越受到重用,也投降朝廷。高庭晖时为五台府果毅,朝廷授他特进、右武卫大将军。

野戍渡降李日越

有人问李光弼:“司空连降二将,为何轻易若此?”

光弼笑道:“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思明在河阳连败数阵,一心想要野外交战。我在河清,思明视为良机,欲要野战俘我。李日越受命而来,势在必得,不得我不敢回去复命,只得投降。高庭晖才能在李日越之上,闻听李日越受重用,不免心动,故来降我。”

(未完待续)

著作权声明:本文属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媒体擅自转载,或任何媒体(或个人)以复制形式发表。

参考文献:

[1]宋 司马光等 《资治通鉴》

[2]五代 刘昫等 《旧唐书》

[3]宋 司马光等 《新唐书》

[4]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5]宋 王钦若等 《册府元龟》

(0)

相关推荐

  • 白孝德

    759年10月,大唐叛将史思明率兵十余万进攻河阳,唐肃宗指派大将李光弼领军迎敌.夹着一片河滩,两军立阵对峙.史军骁将刘龙仙领5000铁骑前出,高声挑战.刘龙仙自恃武艺高强,刀入鞘.箭入壶.弓入韬,翘起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8 单挑

    NO.148 将士们慌忙向李光弼请示:咱们怎么走?是改走北门还是跟以前一样从石桥走? 李光弼斩钉截铁地回答:走石桥! 他命令部队点起火把,大摇大摆地从东门通过石桥,向北进发. 叛军见唐军队伍齐整,戒备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9 私奔

    NO.149 只见白孝德一直到离他十步左右才停了下来,然后用小品<主角与配角>中陈佩斯的口气对他说:侍中(李光弼当时在朝廷的官位是侍中)让我给你带句话-- 刘龙仙一听是李光弼派来的,便又继 ...

  • 《唐玄宗时的那些事》之二十一:李光弼智守河阳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史思明领兵攻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在洛阳东北方黄河北岸),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挑战.龙仙自恃骁勇,右脚翘在马背上,漫骂李光弼.-裨将白孝德手挟二矛,策马出城.龙仙见他独骑,不 ...

  • 决策成败的启示

    李光弼巧施"美马计" 公元759年,唐朝名将李光弼镇守的河阳,受到了安史之乱叛将史思明的军事威胁. 河阳位于黄河北岸,史思明就扎营在黄河南岸.当时史思明粮草充足.马肥膘壮,这是困守 ...

  • 平定安史之乱,明明李光弼是第一功臣,为何人们就记住了郭子仪?

    如果单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第一功臣不是郭子仪,而是李光弼.郭子仪从相州之战后,受到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的陷害,被剥夺了兵权,由李光弼接替郭子仪,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全程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被誉为&q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50 计赚二将

    NO.150 李光弼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史思明这一招. 他事先准备了数百根几十米长的木杆,现在立即命士兵们拿出来,在其前端装上铁叉,后面则用巨大的木头撑好固定在浮桥上. 叛军的火船还没靠近浮桥,就被唐军长 ...

  • 196篇:战马如果不阉,会带来什么后果?

    本文合计4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96篇 战马如果不阉,会带来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六)弃守洛阳

    史思明收了汴州,乘胜西进郑州.李光弼撤出郑州守军,与郑陈节度使李抱玉整众徐行,进入洛阳. 叛军大军压境,东都留守韦陟正为防御发愁,见到李光弼率军入城,不禁喜出望外.二人相见,光弼说: "贼兵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五)许叔冀投敌,汴州失守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底,叛军从河北分四路渡过黄河:令狐彰率兵五千自黎阳渡河取滑州(今河南滑县):史思明自濮州.史朝义自白皋.周挚自胡良分别渡河,三支部队于汴州(今河南开封)会师.(黎阳渡在滑州东北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四)怒斩张用济

    乾元二年(759年)七月底,由太原南下赴任的李光弼在五百河东骑兵的护卫下于子夜时分驰入洛阳朔方军行营. 李光弼夜入朔方军,可能仅仅是赶路错过宿头的无意之举,却引起了一场风波.驻守河阳(今洛阳吉利区附近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一)相州兵溃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三十日丙申,唐室宣布了两项新的任命: 以[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东畿.山南东.河南等道节度.防御兵马元帅,权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以河西节度副使来瑱为陕州刺史,充虢华节度.潼关防 ...

  • 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三)唐肃宗的权术

    唐肃宗建陵 乾元二年(759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在洛阳行营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被召回京师. 郭子仪的去留,军中早已是"朋肆流议",到了这一天真正到来时,还是激起了不小的骚动.临行那天 ...

  • (安史之乱揭秘)史思明火并安庆绪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六日壬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袭击了相州城外正在酣战的唐军和史思明叛军.两军在漫天的风沙中一哄而散,唐军溃向南,叛军溃向北,持续数月的相州会战戏剧性地戛然而止.史思明率残部一路往 ...

  • 盲师批命揭秘(六、七)

    谈命说理 2009-12-09 17:52:10 阅读2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仇甫全--盲师批命揭秘(六) 四柱测来意,从古至今,翻遍命书,几乎是闻所未闻了.早在1959年,笔者曾拜过测来意奇准 ...

  • 大揭秘《揭秘日本关东军系列(七)"魔鬼"逃脱制裁真相》

    大揭秘《揭秘日本关东军系列(七)&quot;魔鬼&quot;逃脱制裁真相》

  • 安史之乱中四对父子七个男人上演了人生的苦痛挣扎

    公元755年,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重创了唐朝,在这一时代巨变中四对父子七个男人上演了人生的苦痛挣扎. 在对阵的双方有决策权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李俶)父子三人,另一方是叛乱的安禄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