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视界】穿越千年的神兽,竟然深藏如此多的玄机!
上海匡时春拍
2017年纽约佳士得藤田美术馆专场
商晚期 青铜羊觥 长22 cm
成交价:2712万美元
这种动物雕塑的青铜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来看,以完整的动物形体作为青铜铜盛酒器大约有两类,一是尊类,一是觥类。而这种动物类的青铜器在商周时代就是极为高级的存在,如2017年纽约佳士得藤田美术馆专场上,一直仅仅只有22公分长的青铜羊觥,就拍出了2700多万美元的高价。
战国 错金银 青铜犀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而这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青铜犀尊则堪称是同类中最为出名的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动物雕塑大量出现在日用品中,以创作形象上的自由、生动而著称,器物全身运用了当时已经十分发达的金错银工艺,并装饰以华丽的金银错流云纹,镶嵌以非常细密的金丝,堪称是绝对的国宝级重器。而这种高古青铜器精品在宋代之后,被屡屡仿制,并且大量用于宫廷贵族的奢华生活之中。
宋代王黼奉宋徽宗之命于宣和年间(1119——1125年)编纂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宣和博古图》,其中著录了宋代皇室所藏自商至唐的青铜器的精华。此书图文并茂,分18类,每类皆有总说,收器凡839件,对后世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在这其中,这种动物类的青铜作品,更显得珍贵难得,我们在上海匡时春拍上所看到的,正是这种宋代以后仿古风潮之下所诞生的重器。
LOT0948
明 牺尊
高30cm
RMB 1,800,000-3,000,000
牺尊最初是一种盛酒的器,主要用于古代祭祀礼仪之中。许慎《说文解字》称“牺,宗庙之牲也”,牺尊就是指牛、羊、猪等牲畜形状的酒容器。《周礼·春官·司尊彝》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在六尊之中,最为华美的就是牺尊。
商 牛形牲尊 殷墟博物馆藏
牲尊最早出现于商代,2001年河南安阳花园庄54号墓出土的牛形牲尊是目前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现收藏于殷墟博物馆。牺尊整体高22.5厘米,身长有40厘米,通体遍饰神性动物纹样的牛尊,不仅仅是一件礼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
战国 错金银镶嵌铜牲尊 山东博物馆藏
两周时期制造的牲尊数量有所增加,如1923年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出土的西周牺尊(现藏上海博物馆)、1982年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战国错金银镶嵌铜牲尊(现藏山东博物馆)等。
前文中提到的北宋宋徽宗的《宣和博古图》中也有牲尊的身影。一时期,牲尊除了祭祀礼仪,已经成了深受皇帝喜爱的赏玩古董。明清时期好古之风盛行,仿古牲尊成为一种吉祥的摆设,尤其是深受乾隆皇帝喜爱。
清 乾隆 掐丝珐琅卷云纹牺尊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掐丝珐琅牺尊,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通身掐丝珐琅工艺极其精美,四蹄金光闪闪,应是造办处制造的仿古样式,背部开椭圆形孔。抛开绚烂夺目的色彩和纹饰这些时代技法特征不论,其审美风格已经与商周时期有所不同。不再强调表现牛的威武雄壮、孔武有力,发达鼓起的肌肉变得平滑柔和,牛的轮廓线流畅圆顺,给人以丰满圆润之感,甚至带有萌态。
上海匡时本品的年份虽然更高,但其风格更接近于故宫的乾隆珐琅牺尊,都是简洁自然、活泼略带柔美,透露出一种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美好气息。
从高清图我们便可以看到宋-明时期仿古青铜器的精湛工艺,牺尊的头、颈、身躯装饰双勾云纹,项圈饰一周回纹,隐约可见;线条粗细深浅一致,规整流畅。而本件最为令人百看不厌之处在于其绿锈斑驳,与红黄铜胎体相映成趣,使得原本光素幽暗的色调变得斑斓多彩,古意盎然。
1913年山中商会印制的恭王府拍卖图录
通过检阅拍卖图录,我们发现,这件牲尊与1913年山中商会印制的恭王府藏品拍卖目录上的一件牲尊相似。从照片来看,恭王府旧藏牲尊配有底座,牛项圈上间次镶嵌宝石。本件拍品没有镶嵌宝石,底座已遗失。但是两只牺尊的神态、身姿、尺寸则是非常接近的,显然属于同一母题和时代风格。
1912年,山中商会在恭王府前合影
恭王府原本是清乾隆朝和珅府邸、嘉庆朝庆王府。咸丰元年(1850年),咸丰帝将庆王府转赐给其弟恭亲王奕䜣,“恭王府”因此得名。恭亲王奕訢(1833—1898)称得上是一位很有故事的男人,他差一点点当上了大清的皇帝,后来成为了晚清一代重臣,洋务革新的领袖;奕訢和嫂子慈禧太后分分合合的政坛风云,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奕訢其实是一位有着极高鉴赏能力的大收藏家!奕訢自幼熟读经书,有着极深的文化涵养,有记载:“勤学能文,书法率更,诗学晚唐,尤精鉴别,书画古董以屋十五楹盛之,咸真品。”恭王府汇集了数量庞大的文物,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这在亲王府中是极为罕见的,恭王府几乎串联起了乾隆朝中后期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兴衰荣辱,因而有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说。辛亥革命之后,奕䜣的嫡孙溥伟将恭亲王的财产几乎变卖一空,其中恭王府原藏除书画之外的大批文物出售给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因此,这样的牺尊能够出现在恭王府的图录之上,也可见其级别之高。
如果和恭王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相类藏品做比对,其来源和价值不容小视,大有渊源,当属清朝王府贵族内宅陈列重器或祭祀宝器。
LOT 0942
清 嵌宝石太平有象铜尊形瓶 (一对)
高34cm
RMB 500,000-800,000
象,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其古往今来就是吉祥、和平的象征。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古乐》中,即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之载,证明商代人在作战时还会动用象队。
商 象形尊 湖南省博物馆藏
而象尊为商周时期造型、纹饰构成最具匠心的立体青铜器物,是当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由于这种青铜容器以真象为模特,因此才会铸造得如此精美、逼真。商代青铜象尊中,以1975年湖南省醴陵市狮子山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商象形尊”最为珍贵。该象尊的外表通体遍布云雷纹在底的动物纹饰:象鼻做出凤鸟形状,上伏一虎;象身各处饰有兽面、龙、虎以及龙头蛇身的神物。其纹饰做工细腻,至为美观。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有明确出土地的商代象铜尊,也是造型最为生动、铸造最为精工的鸟兽尊之一。
上海匡时的这对象尊,尺寸相同;除了象首摆动幅度、象鼻弯曲方向不同外,其余处形制基本一致,皆为立象背载宝瓶。
象目如凤眼,目光祥和;长鼻弯曲内卷至脸侧,富有动感;象背上搭鎏金鞍垫,象鞍模仿佛教的莲花座,底为一圈排列紧凑的莲花花瓣。象的头部、胸部、臀部均佩戴绳网状编织品,错落镶嵌各种珠宝装饰;尊腹部也有同样装饰。所镶嵌宝石均为宝石实物,一眼望之便知出身显赫,不同凡响。
大象鞍上驮一硕大的尊形瓶,尊瓶的长颈上皆装饰鎏金祥龙纹,腾挪起伏,生动威严。
“太平有象”一词本意是指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景象,最早见于南宋陆游《春晚村居》中诗句“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阡捣辄香”。宝象托宝瓶,实际上是以谐音来附会“太平有象”一词。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宝象托宝瓶这一器物式样应是明朝确定下来的。
明代象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象尊,大象呈站立姿态,形象写实生动,背上所托宝瓶与上海匡时本组拍品相同,都是大口、高颈、尊形瓶。不同之处在于,大象所佩戴饰物简单,尊为素纹,装饰风格古朴,应是太平有象铜尊的最早期形态。
清 红铜嵌宝石太平有象薰炉 首都博物馆藏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红铜嵌宝石太平有象薰炉,象首的造型、络首、镶嵌珠宝、薰炉的皮色与本组拍品一致。
清 姚文瀚、张廷彦等 《万国来朝图》 故宫博物院藏
查阅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本组拍品两只大象的形象与乾隆皇帝钦定的“卤簿宝象”特征相吻合,为清皇帝仪仗所使用仪象中的宝象。宝象和导象都是皇家仪象,仅在皇帝卤簿中使用。按照乾隆帝的详细规定,宝象所用装饰贵重而复杂。鞍子上安置宝瓶,宝瓶要用铜鋄金工艺把金子贴在铜瓶上,还要用各类珠宝装饰。上海匡时本组象尊拍品的造型与其相符。为庆祝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七旬大寿,姚文瀚、张廷彦合作完成一幅《万国来朝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编号六二七四)。图中前来朝贡的诸多使臣及随行人员鱼贯而行,走在人群前列的是两只大象。头象身上驮聚宝盆,这种大象托驮瓶的图案造型显然就是“太平有象”。
故宫养心殿陈设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
乾隆帝十分推崇“太平有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与之有关的艺术作品。紫禁城里坤宁宫、养心殿、静怡轩等皇帝寓所及避暑山庄的诸多宫殿都陈列着太平有象器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两广总督李侍尧进献一对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乾隆帝甚为满意,下令安放在钦安殿御案左右。
上海匡时的这对“太平有象”,造型优美典雅,自然写实与夸张手法相结合,装饰奢华,其造型合乎清宫礼仪法典,合乎清朝皇帝仪仗中宝象形象,应为清宫皇帝御用之品,极为难得。加上包浆自然,成对出现,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LOT 0947
清乾隆 铜凫尊
上刻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高24cm
RMB 300,000-600,000
左图: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藏凫尊
右图: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修的宋代《宣和博古图》
这种独特的凫尊原形见于宣和博古图录,但目前所见青铜凫尊最早只能到春秋时期。
这种优雅的器型在明清时候被优雅的仿古而成,而明清仿古不同于宋元仿古,后者多做礼器,而明清仿古多是文人主理,案头摆设,多有妙趣。
清 乾隆 铜凫尊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朝的仿古铜器在仿古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赋予了更为华丽的装饰,呈现出奢华的宫廷气息,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铜凫尊,其造型和上海匡时春拍的本件十分相类似,但局部采用了错金的装饰,更显华丽。
山中商会图录
前文中我们提到的日本传奇古董商山中商会的图录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相类似的一件铜凫尊,图录中断代为宋代,我们也可以作一个有趣的对照。
LOT 0949
清 铜瑞狮香薰
高31cm
RMB 300,000-700,000
2019年嘉德香港秋拍
隋至初唐 白釉莲台坐狮像
成交价:2142万港元
中国本无狮子,在汉代经西域传入,古印度人崇拜狮子,佛经中常出现狮子的比喻。狮子的形象,早期更多出现在了石雕和瓷器之上,如这件在香港拍出高价的白釉坐狮,保留了汉代石雕神兽形象的遗风,既追求写实却又兼有图案化的处理,外貌特征还有虎气,这种“似狮似虎”的样貌正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狮子形象的早期特征之一。而狮子作为铜雕塑基本都出现在明清时期,便是我们如今经常所见到的这种威风凛凛的狮子的形象。
紫禁城内陈设铜蹲狮,藉以显耀宫廷的豪华,以及帝王的尊贵与威严。这些铜狮分散于六处,分别成对陈设于太和门、干清门、养心门、长春宫、宁寿门、养性门前,造型生动,气势撼人。择其鎏金铜狮与本件铜狮对比,多有相似之处。
宫内陈设的铜狮以其庞大的规格,在空间和视觉上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与震慑性。而上海匡时本件不同于故宫大殿前的铜狮,是作为燃香之功而陈设于室内,供拥有者玩味品鉴,以彰显其艺术品位,视其造型之生动,工艺之细腻,铜质之精,气势之雄,非造办处难望其项背。与同类器相比,此狮规格较大,具盛世气象,雕镂精缛,刻画细腻,与乾隆朝的审美风格趋于一致。
LOT 0973
清乾隆 龙生九子纹狻猊耳铜瓶
高45cm
RMB 600,000-1,200,000
纹饰极为罕见特别的一件铜瓶!太多细节值得细品。此铜瓶高达45厘米,体形颇大,颈部铸一对狻猊耳,浮雕纹饰精美,上、中、下三段式布局。耳、肩、腹部分别为狻猊头像、祥云纹、九龙图,上下呼应,疏密得当。瓶底中央铸刻长方形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狻猊耳,獠牙外露,颌下及脑后鬃鬣卷绕,形象威武狰狞。狻猊本是狮子的别称,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狻猊大致有种两种用途。一是佛或菩萨的坐骑、护法兽。二是视为瑞兽,狻猊被认为是可以趋吉避凶,受到上自宫廷下至百姓的广泛喜爱。
瓶腹外壁铸造九条瑞兽,是为龙之九子。九条龙呈上下两层分布环绕,以龙、牛、羊、象、狮、马等九种动物作首,长尾细身;四肢伸登有力,指爪间均抓有一柄硕大的灵芝仙草,九龙造型各异,身姿各不相同,富于变化,充满动感。九龙的龙首、身形各不相同,形象各异,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见,这只铜瓶不仅是实用容器,更是一件完美的雕塑品;不仅凝聚着设计者和铸造工匠的无限智慧,还蕴藏着子孙成龙、家宅平安的美好寓意,当为清代宫廷的陈设重器。
上海匡时春拍
集粹—古董珍玩专场
拍品总数:164 件
拍卖时间:2021年07月08日下午20:30
拍卖地点:上海大剧院八楼望星空厅(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北路190号A1入口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