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吃红薯?反正我不吃 | 舌尖上的中医

我与红薯

有一段不解之缘

且听我细细道来

文革前,中国是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事情都是国家控制。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国家说了算,工厂只管生产,工厂不用管原材料怎么来,也不用管产品怎么卖出去。

农村也如此。哪个地方种什么,种多少,也是国家说了算。无论什么地方,国家让你种什么你就得种什么,让你种多少你就得种多少。

所以在文革前没有人做买卖,也很少有人会做买卖。因为做买卖就是投机倒把,就是搞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不允许的,偷偷摸摸做买卖的,就是搞“封、资、修”,肯定要被抓起来批斗的。

我们湖北的江汉平原在农业经济时代,原来应该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但是国家并不让我们种粮食,不让我们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种棉花。

国家规定,我们绝大部分土地都必须种棉花,少部分土地种粮食,自己只能解决半年的口粮,还有半年的口粮要吃返销粮。就是我们卖给国家棉花,国家卖给我们粮食。

粮食供应标准是壮劳力1天1斤米,其他的人就不到1斤米,也就是说,对所有的人来说,半年的口粮是不够吃的。再加上我们那里人多地少,我们村人均只有9分地,不到1亩,所以除了种棉花以外的地用来种的粮食也不够吃半年,米不够吃。

米不够就只能吃别的东西,别的东西是什么呢?

现在大家可能会很羡慕,因为那都是有机的稀罕的健康食品。

那时候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养生佳品——红薯。

红薯印象

红薯:我们那里叫红苕、苕。是最常用的主食替代品。

因为红苕产量高,也不用管理,什么地方都长,所以队里的一些边角地,坡地,不好种其他作物的地方大部分都种上红苕,收了以后分给大家补充主粮的不足,每家的自留地里也会种。

红薯最普通的吃法就是焖饭。

因为米不够吃,每家都要算计每天只能吃多少米,然后把每天能吃的量分成三顿,不够的就加其他的能吃的东西,主要是红薯。

我们家乡是吃捞饭,就是把米先用水在锅里煮到半熟,然后捞到烧箕里,将米汤滤过掉,把红薯切成小块,放在锅底,将捞出的米饭盖在红薯上面,盖上锅盖,用小火焖熟。

盛饭的时候,每人盛一点米饭,盛一点红薯,我的记忆中总是米饭少红薯多。

天天吃红薯,胃会反酸,我的胃就是吃红薯吃坏的。现在我也怕吃红薯,吃了肯定就反酸。

现在有时候偶尔会出去吃饭,经常有人点红薯,很多人对红薯也赞不绝口,我则在内心表示淡淡的鄙视(囧脸状)。

生红薯
知多少

很多养生专家说红薯最养生,天天吃红薯就会健康。这些人绝对是砖家,我劝他们最好自己先上吃一个月的红薯,再来谈感受。

现在有人总说红薯有很多功效,如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且红薯也被誉为“长寿食品”。

但其中大部分功效,还只是动物实验或根据红薯所含成份作出的推断,并没有临床数据支撑。或许哪天,也有人会想做做试验,只不过,我倒也好奇,是否有人真的愿意每天都以红薯为餐?

由于红薯含糖量高,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正常人红薯吃多了都有可能会反酸,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来说更是噩梦了。

还有的人吃了红薯会腹胀、放屁、打嗝,因为红薯含有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胃肠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胃肠道气体过多,就会腹胀、放屁、打嗝。

不过,话说回来,红薯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促使大便通畅,对一些便秘的病人会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对于那些吃腻了大米白面,山珍海味的人来说,偶尔吃一点红薯,那自然是极好的。

再看看一些中医古籍是怎么描述红薯的。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

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性平味甘无毒,入脾、肾二经。能凉血活血,益气生津解渴止血,宽肠胃,通便秘,产妇最宜。

而现代《中药学》中没有记载,红薯不属于常用中药。

红薯属于食物,即便没有坊间流传或是砖家们说的那样好,但当成美食来品尝也算是一种享受吧。

红薯的不同吃法

作为食物,红薯其实是很香的,特别是我们自己做的烧苕。

我们那时候做饭用的是砖砌的灶台,烧的是柴火,如树枝、各种植物的茎、叶之类。饭做熟了之后,灶堂中的炭火并不会完全熄灭,这样可以对锅里的饭保温。如果将红薯埋在炭火中烤熟,那是相当的香,比现在马路边卖的烤红薯肯定强很多。

我们那里的红薯比较多,当年吃不完。如果能放过冬,红薯不烂的话,那时的红薯有点蔫,生吃就会特别甜,特别香。

只是贮藏红薯是技术活,很不容易成功。如果放在地面上,要么会烂掉,要么会长芽。

常用的贮藏方法是放在地窖,大部分的家里会在屋后挖地窖,等红薯放的相对干燥以后,就放进地窖,封上地窖口,但要留点出气孔。过了冬天,开春的时候取出红薯,如果没有烂的话就非常好吃了。不过,即便是放在地窖,烂的也不少。

红薯还有很多吃法,只是,无论怎么吃,我貌似都不太会留恋(囧脸状)。

不过,大家不用受我的影响哦,还是尽情地去享受心中的美食吧!只是要记住,莫要贪嘴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