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孤血:忆朱桂芳、李洪福
历载之春,多有名伶逝世。犹忆杨小楼与王又宸之殁,均在某岁元宵。而最近之范宝亭先逝,朱桂芳、李洪福瞬又继之,亦可伤已。
朱为老伶工朱文英之次子,其演武旦纯粹“门里出身”,克承家学,然在一生不无蹭蹬之感。及今溘逝,更为身后萧条,不过较之范宝亭略胜一筹耳。原武旦(姑且包括刀马言之)之在从前始终乃“附带公文一角”,无独立之性质,其足蒸红蔚紫者多有兼工。是以杨月楼、俞菊笙皆以武旦改习文武须生者,亦职是之故焉。
其以武旦享盛名者,至余玉琴而大显。余固兼演《十三妹》等花衫本戏,伊不得以纯粹武旦目之。朱之当前大敌,厥为乃父之婿(九阵风阎岚秋)。九阵风在当时以风流著,天姿实出朱上,实则有时过事花哨而无准谱。打出手与起打有若八臂哪吒之显神通令人眼花缭乱。加以幼年扮相美丽,处处珠光宝气,遂觉令人如入迷楼。
朱桂芳之《盗仙草》
更因阎在当时兼演花衫,《乌龙院》、《小放牛》、《打花鼓》、《杀子报》皆尝爨演,又能武小生戏演《八大锤》,此外以受多数人之拥护,“绷”之有道(譬如《连营寨》、《铁笼山》、《金钱豹》三剧,朱皆为杨配演,阎则任何人亦不肯派,即派亦不能演),于是朱遂不能并驾于阎矣。
朱本与俞(振庭)合作,此胎息于乃翁之与俞菊笙为老搭档也。然俞五之戏路桀骜不驯,起打霸悍,以风狂雨骤为能,反与桂芳之守规矩者格不入。故在事实环境演变之下,俞朱本为一体,后却分道扬镳,作为小楼之佐。反之,杨在第一舞台时代,与演对儿戏者本来系九阵风,后竟佐俞,沆瀣以迄于终。朱既佐杨,不久遂值杨梅合作,比及杨梅判袂,朱更往来于二班,然以依梅日多依杨时少,世遂目朱为梅剧团中之基本团员矣。
梅兰芳、朱桂芳之《金山寺》
朱与梅合,以其资格言之,本当腾踔而起。不过梅剧团中又有一姚玉芙,姚之本工亦系花衫。桂芳既属绛灌无文,所以梅演《能仁寺》时亦不获饰何玉凤(例由姚玉芙扮演),必须起码有需用一个以上之旦角时方有桂芳一席(略如《天河配》、《上元夫人》等剧),其得与梅配者,亦无非《廉锦枫》中之蚌精与《凤还巢》中之刘瑞玉耳。不幸梅既休演,杨亦不能常唱,荏苒以迄于终。朱乃又搭程御霜之秋声社,其地位益蹉跎矣,虽与梅剧团诸旧人一度拥护陆素娟亦无成就。晚收言慧珠为弟子,今得其力,尚不失为收之桑榆也。
论朱之艺实足与阎并秀,不过身形略壮有似臃肿(晚岁益足证明),故其起打姿态不能似阎之如蛇在水若蝶穿花也。而其起打,则的确打一下是一下,打一招是一招,决非打成一阵一团一片者,即此已决非今日后起之红武旦宋(德珠)、李(金鸿)、阎(世善)等所能跻矣。扮相则于早岁微感颧削,四十以后身体发胖,稍弥其短。眉浓而促,目虽的如星亦病其小,致与美人粉水横波之条件不符。
后搭秋声社等散班,有时戏码排列太早,未免精神松懈。愚曾观其在程御霜之《锁麟囊》前演《金山寺》,打出手时双鞭皆落于台,亦以时间太早而见者无多也。然而开打妩媚,到底犹在今之小名旦上。其长靠戏之最佳者,愚意当在《取金陵》饰瓮吉公主。起打时之出手固不必论,即于战败回城叫关,发现气急败坏人困马乏而伊不能不作困兽之斗,所谓“狼狈周章如袋中之鼠”者,面面俱到。虽在仓猝之间,而每演莫不如是,斯为有真正之传授。今之各小名旦则除去等待沐英等追上接攒而外,直是“没做理会处”矣。即此一端,不亦深可惋惜乎!
朱桂芳、孙甫亭之《泗州城》
短打戏中则以《蔡家庄》之蔡芙蓉,其被触胸伤乳踩足,以及坐地由郑天寿揽腕而起倏又撒手跌于地,全呈憨媚,较之本工演花衫戏之爨《辛安驿》、《铁弓缘》者犹有一床上下之别。与郑天寿揸拳,则又骨腾肉飞。收势亮相跷工之稳,不亚杨妃瓷铸,迩来唯见李金鸿演《演火棍》约略似之。故其打法,直从肩、肘、腕、胯、膝、手、眼,身、法、步中兼擅表情也,全剧吾尝喻为水面朱鳞清湛可数者以此。今甫五十余龄遽行怛化,实失后来诸武旦之矩。即为房老风,亦能坐镇雅俗,奈何天遽夺之迅乎!
李洪福为李洪春之弟,幼名小洪福,乃兄即名小洪春,因其父为老伶工李春福,有子即以己之名字而分名之也。洪春无嗓,洪福则为左嗓,而扮相与气魄均埒于兄。往时人多病其洒狗血,洒狗血固不足贵,然能使满台之上空气顿显紧张,则亦时然后洒人不厌其洒矣。
吾尝聆李洪福佐马温如演《刺庆忌》,断臂一场洪福饰姬光,而一声高唱音如怒吼,顿似“半天空中有十万八千个小鬼洒石灰”(语见昆曲《赏雪》),而火爆油煎之空气满前,要离断臂之惨况亦从而更加严重焉。又且多能,可以济急。以老生而饰老旦,固为迩来缺乏人才之一种流通办法,而洪福之能又不止此。
马连良、叶盛兰、李洪福之《打侄上坟》
忆《假金牌》一剧未禁演时,马温如演此于华乐,而是夕之徐典不知何以缺乏。此角本花脸工,临时乃由洪福代演。法场救孙一场,手执红绸彩锤跳踉嚣睇,即马本人亦不禁哑然一笑,但于当前难决之问题则涣然矣。以论李氏昆仲之戏路子,俱适宜于“急里蹦跳”,不过洪福左嗓,于带哑音之中声仍烈烈,天生有此一种硬里须生,亦必须具此种哑烈之嗓,以示其粗且犷。例如《翠屏山》之杨雄,《四进士》之杨春,俱为带花脸性之须生(梆子《四进士》之杨春即以花脸扮演),是不得以怪味少之也。洪福先逝,今之须生带有此种哑烈之嗓者唯一宋遇春耳。洪福之剧介乎旧、新、老、少派别之中间,故与高(庆奎)、郝(寿臣)等最为沆瀣。《失街亭》之王平,与郝饰马谡在山头上发为诘难之争论,一种盛气棱棱积不相下之概,明其为武夫也。若夫马温如则系清新俊逸一派,洪福亦能为之左辅右弼者,乃如药饵收得君臣佐使之宜焉。盖以李之急显马之缓,以李之躁映马之静,二人亦所谓相得益彰矣。
李之长处除卖力气以外,嗓实为之大助。前所举例尚指其唱,而念尤响堂。其演《翠屏山》至“结交了一个——和尚”,“和尚”二字忽发宽音,划然长啸几似大声发于水上。此则不但火炽,且为剧中之筋节肯綮,宜乎大声宣读之也。此外李之扮相甚古,亦为可取之处。其家院剧如陈志如白奇觚帽乌衣,自然参差老干。其与黄桂秋演《点秋香》饰华员外,紫衣朱履白发苍颜,真不啻为前明士大夫之一幅行乐图也。再言《翠屏山》之杨雄,无论醉归与杀山之扮相,吾在北伶中阅人多矣,而迄无一能出李氏弟兄(洪春洪福)上者。结束登场,俨然着色古扮相谱。望似,而只见其博大精深。仿佛一衣之褂一髯之丝俱有来历。当扎者扎,当垫者垫,当掖者掖,当镟者镟。及后杀山抹彩,则当墨者墨,当油者油。望之虽似“一盆水都叫他给闹浑了”,实仍有伦有脊,此言决非虚誉。因去岁年终曾观洪福此剧,亦即观其毕生最后之一戏焉。
抑洪福有一短处,亦为不可掩饰之缺点也,即其面部带酒肉气。演杨雄等虽为妙选,而全部《借东风》之前饰孔明后饰鲁肃者,实为人戏不宜。故在扶风社中的为“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耳。即愚观其《四进士》,亦只许其饰杨春,而不敢恭维其饰毛朋也。又洪福演戏之火候较之张春彦等犹嫩。吾观张子勋无论新戏本戏,俱无失著。而某岁在广德楼观毛世来演《红梅阁》,洪福饰李慧娘之父。及后盗墓还阳,慧娘归家叩门,洪福手持火纸奔上,父女二人之对话,竟尔螺蛳栗子不一而足。是非毛之疏忽,乃因洪福之词太生也。是在名伶,讵宜有此失乎?
马连良、李洪福之《草船借箭》
今者洪福逝矣,其年俱在范朱以下,人才凋敝,虽然不可谓之典型,而死了死了(“了”字重读),花后无花,今日有致疑于是言者,若干月后当能思及之也。而愚有一事不能不用引为遗憾者,即拟烦洪福一剧而始终未得见之舞台。因愚曾烦金少山演《取荥阳》,金已允诺。不过只演城楼未免太少,遂拟带焚纪信。然纪信一角,马温如外竟无其人,刘邦尚得三五晨星,纪信竟无分号。幸得李洪福能演,亦与少山之个头嗓音无不适宜。乃非金出外即李出外,二人“杀过河”者频繁,迄今遂成绝望。斯亦可见洪福腹笥之为甚宽也。附识于此:愈征其死实亦不得不谓为梨园界中之损失矣。
(《立言画刊》1944年第287期)
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