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宾——我手刻我心
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以生生不息的脚踪繁衍循环,构成了这荣枯有时、生灭有时的大自然。
自然有大美,有无垠的沙漠、苍莽的原野、险峻的峡谷,构成一幅幅壮阔而惊叹的景象,让人不禁为之折服叫绝;自然有小美,也可称之为“闲趣”。
它们大多小巧而生动,却也能在自己所处之地留有一抹抹深意。
而在副宾眼中,那些小巧而灵动的昆虫,即是他对自然一种深深的爱慕。
都说石本无声,而观者觉其有声。
他作品中那些小昆虫,或晶莹剔透或温柔光润, 或赏心悦目或富有张力,让观者不自觉为这些静止的小物心生欢喜, 仿佛置身在自然的阳光雨露之中,与之共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将自然的灵性赋予石头,石头便有了活力和生命力。这就是副宾对艺术的一颗诚意之心
在艺术创作中,人始终是主体。因为人有思想,就有人文价值。雕刻作为艺术的一种门类,亦是如此。石材本身没有贵贱之分,唯有在人的灵感碰撞后锤炼出来的作品才算为其赋值。
众所皆知, 寿山石材质特别, 因而独树一帜。
在其百余种的石材中,既有集细、洁、温、润、凝、腻之“六德”于一身的田黄,
又有色泽鲜亮、娇艳凝脂的芙蓉石;
既有玲珑剔透的坑头冻石,
又有肌理细腻的高山冻石;
既有石质坚细的旗降石,
又有色泽繁复的鸡母窝石……可谓始终繁多,异彩纷呈。
这些天遣瑰宝,无疑能为创作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它们并无粗浅的衡量贵贱之分,更为可贵的是,人如何在这当中发挥自己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独到的眼光,来成就一件件作品。
这也是副宾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 他认为,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 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审美观和生活情趣, 才是一件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就是副宾对艺术的一颗关怀之心。
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勤奋钻研就像一个最首要的条件。副宾接触雕刻的时间并不长,但至始至终,都极其痴迷地投身其中。 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不断探索研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学习,不畏艰难,只为能有所进步。
这个过程,有痛苦,但其中包含的更多的是,是痴迷雕刻给他带来的享受。 用一腔热血挥洒生命的感悟,用这感悟为作品注入温度。他就像一块原石,正待被琢磨被塑造。
他用手刻心,用心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