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三大战役”(南北朝到宋初篇)
东晋之后,桓玄之乱后刘裕迅速收拾残局,然后北伐,然后开国,南朝进入了刘宋时代;而北朝也经历了巨变,巨无霸前秦帝国千里之堤因为在淝水之战中一触即溃,彻底坍塌,后秦、后燕、胡夏、西燕、北魏等国并立于世,北魏经过两大武帝的开疆拓土,于拓跋焘时代进入了全盛,剿灭了北燕、胡夏、和凉州各国,统一了北方,自此南北朝对立。
大隋
南北朝之后,隋炀帝巧取北周江山,然后统一天下,建立大隋。历经两代,隋炀帝文韬武略,开疆拓土,兴建运河和东都,经营西域,实行科举,却劳民伤财,终还是为李唐做了嫁衣,李唐王朝成为华夏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峰,再之后天下分裂,宋辽对立,西夏崛起于河西走廊,三国多次战争。
这段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华大地分分合合,经历了无数动乱,华夏文明从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失落,到唐时期的盛世,再到宋室软弱,军事在西北和北部屡屡受制于西夏和大辽,不得不纳贡求和,自此走上了另一条路,北宋成为世界古代史上最繁华的一个王朝。
而这一时期,又有哪些著名的“三大战役”呢?接下来我们就简要分析一下。
1、刘宋元嘉三次北伐
刘宋初年,北魏刚刚进入统一北方的战争,刘裕留下的大军实力犹在,虽然名将多有凋零,但是檀道济等护国柱石犹存,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之后,便展开了针对北魏的北伐战争,史称元嘉北伐,也就是后来辛弃疾所写“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刘宋
元嘉6年,宋文帝自恃兵强马壮,于是要求北魏归还刘宋河南等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自然是付之一笑,不予理会。于是,宋文帝刘义隆便下定决心,开启北伐,打算夺回大河以南的所有土地。在宋文帝的诏命下,到彦之率五万之众,从淮泗北上,开启了元嘉第一次北伐,到彦之很轻松便荡平了河南各地,兵锋甚至到了潼关。但是这乃是北魏计谋,北魏并没有在夏秋之际增兵河南,而是放任刘宋大军驰骋。等到了冬季,大河结冰,北魏骑兵轻松度过大河,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复了河南各地,甚至山东各地,也被北魏大军劫掠一空,刘宋战事不利,便匆匆退兵,最后在檀道济布下疑阵的情形下,方才全身而退,北伐第一战,草草收场。
元嘉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刘宋损失惨重,短期内无力北上,这也给了北魏一统北方留足了时间。而宋文帝刘义隆励精图治,国力渐渐恢复,有了元嘉之治的富强局面。宋文帝北伐之心不灭,在北魏不时便骚扰刘宋北部边境的情况下。
北魏具装骑兵
于是宋文帝又开始着手北伐,先是在山东一线布置军力,历经四五年的准备,在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领十万大军南征,但是在汝南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随后便撤军了。宋文帝趁机就令大军开启元嘉第二次北伐,东路军6万从山东北上,取河间之地,为佯攻。西路军约5万,取长安,当然也是佯攻。刘宋真正的目的是攻取黄河沿岸的洛阳等地,集结了最精锐的重兵10万人。战争初期,北魏准备不足,刘宋大军高歌猛进,甚至攻克了军事要地潼关。但是随后,刘宋渐渐放缓了进攻脚步,错过了很多战机,而北魏的援军也慢慢集结。北魏避开宋军精锐,从东路成功突破,组织起反击,一路攻入刘宋腹地。随后高歌猛进,刘宋国中空虚,难以阻挡,北魏太武帝沿着徐州一路杀到盱眙,最终大会群臣于瓜步山,饮马长江。北魏将富庶的江淮全面劫掠一空,带着人口和财物北归,刘宋二十年积累,一朝丧尽。南北实力实现了逆转,南朝自此被北朝压制,直至灭亡。
元嘉二十九年,一代雄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弑杀,北魏局势变化,宋文帝以为北伐时机又到了,于是匆忙组织起元嘉第三次北伐,但是这时的刘宋将士仿佛被北魏打怕了,再也没有心气北上了,于是大军刚出征便鸟兽散,第三次北伐之战又草草结束,起兵仓促,战败也仓促。
10、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隋朝在经历了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后,国力强盛,府库充盈,到了隋炀帝即位之后,便开启了雄霸天下之路。隋炀帝兴科举,开运河,修长城,经营西域,打造东都洛阳,仿佛就要一派盛世景象。而盛世怎么少得了征伐呢,在北边击退游牧民族之后,隋炀帝便将目光投向了东北边的高句丽,于是掀起了一场隋朝骤亡的旷世之战。
隋炀帝征高丽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经过数年精心准备,组织起军队加上后勤保障人员,共计130万人,突袭高句丽。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之战展开,最初时,隋朝大军势如破竹,径直拿下辽东诸城,但是随后在辽东城受阻,随后高句丽屡屡采用诈降计策,多次击败了隋朝的水陆大军。随着宇文述九军之败,隋朝第一次征高句丽最终以失败告终,损兵三十余万。
第一次征高句丽的失败,让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在全天下面前失了颜面,这是隋炀帝完全不能接受的,于是,大业九年,隋炀帝穷兵黩武,不顾天下百姓的困苦,强征百姓,组织起第二次征讨高句丽之战。隋炀帝御驾亲征,一路过辽水,攻击辽东城,兵锋直指平壤。正当隋炀帝组织大军即将攻破辽东城之时,却发生了一件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纨绔子弟杨玄感造反了,并占据了隋朝第一大都市东都洛阳。隋炀帝没有办法,只能草草收兵,回师平叛,虽然轻松摆平了杨玄感,但是第二次征伐高句丽也宣告失败,这下全天下百姓不干了,农民起义随即风起云涌。
高句丽军队配置
然而,高句丽作为心结,一直压抑在隋炀帝的心头,大业十年,他不顾隋朝现状,不顾天下百姓的反对,再次组织天下百姓,第三次征讨高句丽。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天下百姓彻底不干,农民起义遍地开花,天下大乱来临。隋炀帝亲征大军还没到辽东,便溃散了一半,士气低落,隋炀帝自知无力再远征,只好不顾众将请求,宣布退兵。随后,隋朝很快便被天下遍地开花的起义推翻。
11、唐朝三征灭高丽
唐朝在隋末大乱之后,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王朝,锐意进取,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始终觉得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乃是华夏的耻辱,于是趁高句丽内乱,又开启了征讨高句丽的征途。
唐太宗末年,国力强盛,于是便开启了征讨高句丽的步伐。公元644年,唐太宗亲自统帅李勣、李道宗、长孙无忌等文武,以十万大军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大军势如破竹,在辽东连战连捷,最终却在极端的天气之下,止住了前进的脚步,唐军前进的脚步在安市停止,再加上薛延陀在西北蠢蠢欲动,唐太宗随即退兵,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战绩尚可攻破了辽东城,大破高句丽十余万大军,唐军损失不大,差强人意。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
太宗晚年,高句丽乃是太宗心里的一块病,病逝前,曾做好了准备,以30万大军欲出征高句丽,没想到还未出征,唐太宗便病故。公元660年,唐高宗即位十年,值唐朝上升势头最迅猛的时间段,唐高宗也开启了征讨高句丽的步伐,以苏定方为主将的唐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之战爆发,唐军13万渡海攻百济,百济灭亡。李勣从辽东又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攻击,契必合力与薛仁贵两员骁将横空出世,大败高句丽于新城。自此之后,唐朝对高句丽实现了夹击,战局上稳居上风。
薛仁贵平辽
公元669年,唐军以极高的战略姿态,发动了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之战,简称灭高句丽之战,薛仁贵攻下高句丽重镇扶余城,一举拿下周边四十余城,高句丽基本被赶出东北,只能固守平壤期待当年大败隋朝的奇迹再度发生。但是李勣和薛仁贵作为战神级别的人物,怎会让高句丽如愿。唐军攻占太行城,各路大军会师,在李勣的统一指挥下,渡过鸭绿江,大军一路高歌猛进,追击高句丽残兵二百余里,进而围攻平壤,历时一个月破城,自此唐朝平定高句丽。
12、北宋西夏三次战役
北宋初年,原唐朝定难军节度使,党项族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脱离宋朝,自立为帝,建立了西夏争权。西夏军雄踞河西走廊和宁夏,骑兵强悍,宋军虽然多次取胜,却很难根除西夏,于是就只能陈兵大散关,承认了西夏的独立。西夏崛起后,与北宋展开了许多战役,北宋虽然常胜,但是也被西夏扰得疲乏不堪,于是便在多次小战役胜利后,签订和合约庆历和议,自此北宋西北兵患减轻。再后来宋室在北方无兵患之时,宋夏之战再度爆发,总共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役。
西夏铁鹞子骑兵
第一次宋夏之战,发生在宋仁宗时代,乃是北宋最强盛的时代,西夏正式脱离北宋,满朝文武大半主张讨伐西夏,1040年,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宋夏之战。首先是公元1040年,西夏攻宋,爆发三川口之战,宋军孤军孤城,多次击败西夏大军,西夏毕其功于一役,不断增兵,宋军退守三川口,最终力战不敌西夏。此战,两军苦战,损失都很惨重,西夏不得已退兵。数月后,西夏十万大军卷土重来,宋朝也大军迎战,好水川之战爆发,最开始西夏佯装失败,宋军追击,惨被西夏伏击,几乎全军覆灭。公元1042年,西夏再度集结十万大军南下,打算直捣关中,但是在定川寨遇到了宋军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虽然从战役程度上赢了宋军,但是伤亡太大,只得退兵而回。和宋朝议和。
第二次宋夏之战,发生于宋神宗时代,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恰逢西夏梁太后乱政,宋朝大军五路伐西夏,一路攻破兰州,直入灵州城下,但是因为天气恶劣,后勤严重跟不上。宋军先胜后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相比于当初灭夏的初衷,还是相去甚远。最终在永乐城之战宋军失败后,第二次宋夏之战结束,两国又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
宋神宗朝五路伐夏
第三次宋夏之战,发生在宋哲宗时代,先是在1092年的洪德城战役,宋军粉碎了西夏倾国而来的强势攻击。随后宋军开始反击,占据了西夏多处要塞,并兴建了平夏城和灵平寨两座军事要塞,随后在平夏城两度击败西夏,宋朝全面占据横山和天都山。并据此兴建了多座要塞。宋朝取得了对西夏的战略优势,一直延续到北宋被金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