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拳功法(一)
以武学打开世界
一、戚家拳简介
“戚家拳”相传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创,但这却仅仅是传说。具体这套拳法是否真的来源于戚继光,已无法考证。近代传承有记录的人是1930年代的寇祖师,河北沧州人氏,不详其名,自号“三爷”,伪满期间在辽宁省阜新煤矿做苦功,将此披传铪朱云天师祖,解放后,朱云天师祖在锦州将此技独传柳德恩先生。柳师以此技而获“神拳柳”之美誉。传人颇众,余幸居其一。
戚家拳拳法零散、无套路,观赏价值不高,但养生与技击性能颇佳旷家师柳德恩便因此技在锦州有“神拳柳”之美誉。
戚家拳共分九层功夫:
第一层:马上扬鞭。分上式练法与下式练法,锻炼四肢关节,为深人修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动功入势。锻炼全身,以躯干为主,内功与外功并行。
第三层:桩功。通过静态桩功,求出均整灵活的混元劲。桩功是关键,功力高低取决于此。
第四层:运劲。
将桩功放大,在缓动中体会混元劲在体内的运转。
第五层:发力。是内劲外放为力的法门。劲与力有区别也有联系,简而言之,内运为劲,外发为力。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而劲则只有大小、方向,且随时而变,无作用点,但无处不在。
第六层:步法。分退步如意步、进步如意步、八步连环步三种。前二者即俗称的“三脚猫”、“四门斗”。
第七层:单操。分八手、八脚、八摔、八拿、合踢、打、摔、拿四技,共三十二个单操技法,而隐藏诸多变化,其中以“八手”为主。
第八层:打桩。即以木桩为假设敌,练习攻防意识与能力以及打击力、抗击力。
第九层:龙行上势,为散手的应用法门。
马上扬鞭是戚家拳入门的初步功夫,专练四肢关节,即上肢的肩、肘、腕、指,下肢的髋、膝、踝、趾,以及四肢肌肉、经筋的放松,为进一步修习打下基础。此功分上式、下式两部分,整理如下:
上式:
1、自然站立,松静空灵。
2、左脚向左开一步,约两步半至三步之距,下坐成马步。
3、马步、躯干均不可动(自然微动难免,但不可有意动作),双臂放松,以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由下向左向上扬至左肘略低于肩,手在头左侧,右手至左肩前(如图1)。
4、上势不停,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由上向左向下甩直(如图2)。
5、不停,顺势,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向右侧扬起。目随手行,反复练习。
下式:
1、自然站立,松静空灵。
2、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小腿中部与左腿交叉(如图3)。
3、不停,右大腿带小腿,小腿带脚,向前下方甩直(如图4)。
4、不停,顺势右腿收回原位落地,再练左腿,反复练习,也可以顺势向前落步,再练左腿,则为活步练法。
【注意事顺】
1、体会牧人、车夫甩鞭子的感觉:大臂、大腿如鞭杆,小臂、小腿如鞭身,手、脚如鞭梢。
2、用力不可过重,应循序渐进,以免损伤关节。
【技击用法】
此功虽为初步功夫,但也隐有技击之用。上式练习时躯干、马步不动是为专修手臂,但技击中是不许只用局部的,要全身协调、一动无有不动。此功练用有别。
上式用法:设对方以右直拳或摆拳击我上盘,我进左步双手上扬磕开彼右臂,手不收回,顺势进脚,以身带臂直扑对方面、胸。由于手不收回,距目标近,因此往往可以一击奏效。
下式可以化为弹、踢、蹬、踏、挂诸腿法。
戚家拳不似太极拳,人手就练周身一家之整力,而是先将身体各部分别修炼,最后归整合一。练分用整,这是本拳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