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在这两个方面不理智的人,多半是真正厉害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心智探索者周岭认为,想要变得优秀。在理智之前,你更需要“直觉”的力量。意思就是,凭感觉去选择,然后用理性去思考和行动。

优秀虽然需要努力,但选择正确才能使努力事半功倍。

而高手的选择,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凭直觉。

而关于直觉,有这两个少有人知的道理。

高手的做事原则,是感性在前,理智在后

“得到”创始人之一的脱不花38岁时,为自己写下了鲁莽定律,她说: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1997年,脱不花还在一个广告代理小公司打杂。机缘巧合下,她曾听过一次关于如何做提案的讲座。主讲人是时任北京奥美公司的总经理湛国祥。

脱不花本来也只是听听,没想到不久后,她所在的公司突然接到了一个大公司的竞标邀请。

可当时脱不花所在的公司里,没人做过提案,连PPT都不懂。

脱不花立刻想到了那场讲座。几乎没有犹豫的,她拨通了讲座后拿到的电话,真诚地向湛国祥请教。

脱不花的大胆与果敢,不仅帮助她得到了湛国祥的亲自指导,还赢得了老板的高度赞赏。

虽然最终提案还是没通过,但脱不花的真诚为公司赢得了后续的多次合作。

如果当时的脱不花理性一点,仔细权衡利弊的话,她一定不会这样做。

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习惯小心翼翼、瞻前顾后。

就算直觉觉得该去做的,行动上也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其实,只要大胆的后果不至于影响整个前途,不妨尝试一次。说不定就和脱不花一样,收到意外的惊喜。

稍纵即逝的机会,当然会交给准备好的那个人。

但是如果在你什么都没准备的时候,依然试图抓住机会,至少还有一半成功的可能。

直觉,其实比理智更靠谱

天赋直觉很少有人有,但其实我们普通人,都有另一种很可靠的直觉。

19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因为一次做梦,发现了苯环结构,轰动了全世界。

那时候,凯库勒已经提出了碳原子相连成长链的碳链学说,开创了有机结构理论。

但是,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的结构却还是一个谜。

尽管凯库勒竭尽了全力,但是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工作累了,打了一个盹。

他梦见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形成了一个圆环的形状。

就这样,凯库勒成了发现苯分子结构第一人,从此闻名于世。

凯库勒的灵光乍现,其实来自于他的日思夜想和多年积累。

我们每一个人的很多直觉,其实也和凯库勒一样,都与过去积累的知识有莫大的关系。

比如一个有多年经验的产房护士,能仅凭肉眼就快速判断这个婴儿是否健康。

一名工作多年的刑警,特别容易分辨出罪犯的微表情。

只要持续在一个领域深入钻研,我们往往能练就出非常人能及的技能和感知能力。

这是因为,大脑粗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脑区。

在大量加强某一领域的训练之后,为了节省脑力,大脑会将其迁移进潜意识脑区。

这之后我们会发现,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会像不受控制的情绪和习惯一样,为我所用。

所以有时候做选择题,真的可以相信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答案。

如何利用直觉帮助自己成长?

①学习时,关注拉伸区

一句老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上学的时候,基本都是书本学习。但其实,真正的学习是走出校门以后。

考证、为人处世、生活和职场潜规则、与人的相处艺术、处理危机的能力等等。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浑浑噩噩被生活推着走一生。

但其实学习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时刻察觉自己的拉伸区,不断在拉伸区中锻炼自己。

什么叫拉伸区?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分为3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和难度区。

舒适区是一切操作和方法你都熟练的部分,难度区则是你完全不懂、学都学不会的部分。

这两个部分你都不用关心。

熟悉的重复再多也不会进步,而在难度区你还缺少大量知识需要弥补。

只有拉伸区,也就是虽然有难度但只要你努努力能学会的部分,是最容易进步的。

②读书时,关注最触动你的部分

某乎上常常有人提问:读了那么多书,都记不住怎么办?

市面上更是充斥着花样百出的读书方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但实验过的人都知道(比如我),你再如何认真完整地做笔记、画思维导图,该忘的还是得忘。

因为咱们人类的大脑,根本就不擅长记忆。

但是大脑有另一种擅长功能,叫“联想记忆”。

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甚至看到特定的词汇,能联想起特定的东西。

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读书这件事,千万别纠结为什么记不住的问题。

真正的读书高手,关注的都是能触动他的部分。

下次当你读书再有情绪波动或想起什么时,一定要把感受和想法记下来。

这样的内容,往往是最不容易忘记的。

我是夏小采,终身成长者,专注时间管理 |认知提升 |学习方法 |阅读升级 |写作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