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福建·泉州洛阳桥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渡瑶琼”……

说起福建泉州洛阳桥,多少文人墨客题诗作词,颂赞这座全国首座跨海梁式石桥。泉州民间有云:“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这句谚语足见泉州人对洛阳桥的偏爱之情。而今,千年洛阳桥仍屹立于泉州洛阳江畔,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发展史上一座丰碑,首创的“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建桥技术,至今仍令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叹为观止。

泉州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被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清代道光郡守沈汝瀚书石匾“海内第一桥”至今仍高悬桥的中亭。

福建泉州洛阳桥横卧洛阳江畔。

一座桥 惊艳泉州千年

踏访泉州洛阳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的保护碑赫然在目。在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指引下,古石桥横卧洛阳江面,错落有致的石板从桥南伸向桥北。踏上桥面,鞋跟轻轻敲在长长的条石上,敲开了泉州宋元以来的历史长河。宋代保留至今的长长海石,颜色偏深且厚实,“洛桥琴声”的韵律似在耳边回荡。这座被誉为“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叠加了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全国首座梁式跨海石桥

漫步在桥上,看着视野宽阔的洛阳江面,匆忙的脚步也放慢,人也豁然开朗。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举目远眺,白鹭掠过,留下翩翩身影。洛阳桥桥南桥北各有两尊宋代石雕的护桥将军,他们头戴盔帽,身穿铠甲,手执长剑,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坚守岗位,守护这座古桥。不管是艺术文物还是石碑石刻,都令人叹为观止。桥上还保存着6座宋代石塔,其中一座塔上刻有“月光菩萨 己亥岁造”等字。中亭立有十几方有关洛阳桥的碑刻和“万古安澜”等摩崖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桥南有蔡襄祠,立有令人叫绝的《万安桥记》石碑……

1988年1月13日,洛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上的石将军

牡蛎外壳将桥基和桥墩连在一起。

凭栏俯视,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桥墩全部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海水退去,洛阳桥桥墩缀满白色蛎房痕迹,别有一番特色。洛阳桥附近有99条溪流流向洛阳江畔,分水尖可减少洛阳桥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洛阳桥的作用。为了巩固基石,古代劳动人民首创了“种蛎固基法”。他们在基石上养殖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

洛阳桥有多长?现桥长731米,宽4.5米,船型墩45座,桥孔47道,金刚墙4座,桥依托中部一自然小岛(中洲)而建。

2011年,当年83岁的泉州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携夫人范我存,从桥南到桥北,用1060步丈量了洛阳桥,并题诗《洛阳桥》,献给长虹卧波的洛阳桥,也献给勤劳爱拼的泉州人。当了解到洛阳桥建造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和大地震时洛阳桥屹立不倒的情况,余光中深受震撼:“洛阳桥完全可以跟都江堰媲美,中国古人,了不起!”

桥上的宋代石塔刻有“月光菩萨 己亥岁造”等字。

官民僧合力建桥 畅通交通便利贸易

泉州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其址为古万安渡口而得名。这里原为古代泉州湾洛阳港,也是连接泉州至福建省城福州,乃至江西、浙江腹地的交通要道,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洛阳桥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的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民、僧侣等社会各界对海洋贸易活动的贡献。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

蔡襄石像

宋代时,泉州成为东南四大贸易名港之一。泉州港内,常能见到帆樯林立、百舸争流的场景,中外商贾熙来攘往。可位于泉州城东北交通要冲的万安渡却依然一遇风潮就陷入半瘫痪状态。在这里,每年因沉舟而死难者无数,商旅“往来畏其险”。为尽快结束万安渡口“舟楫沉江底”“人或为鱼鳖”的可悲历史,泉州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渡口上筹建桥梁。据《福建通志》记载:“宋庆历初(1041年),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但因江面宽阔,涨潮波涛汹涌,退潮暗礁密布。李宠初建桥失利。”清乾隆《泉州府志》云:“万安桥未建,旧设海渡渡人,每岁遇飓风大作,沉舟被溺而死者无算,因名渡口为'万安渡’以祷之,而建桥需要愈形迫切。然而江流湍急,海潮汹涌,水面广阔,泥沙之深莫测,建桥又谈何容易。”

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僧宗善及郡人卢锡、王实偶为石桥,未就。会蔡襄守郡,踵而成之”。至和、嘉祐间蔡襄两知泉州,继续主持建造,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年)竣工,使得人民“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明、清、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洛阳桥均有修葺。

不朽历史贡献 古今褒奖不断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其中“筏形基础”法,就是往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填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基础;“浮运架桥”法,则利用潮水涨落来架设重达七八吨的石梁,以达到“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牵”。

从1974年10月起,泉州洛阳桥便“卸任”通车职能。洛阳桥因其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逐步成为文物游览桥,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和古代建筑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古往今来,众多贤士名流都对洛阳桥的雄伟壮观以及它不朽的历史贡献,予以肯定、赠谥褒美。历代修桥、题词题诗的碑刻至今仍保存着。

洛阳桥至今仍保存着众多石碑刻。

(0)

相关推荐

  • 泉州有座洛阳桥

    爱好书法的人都知道宋代大名鼎鼎的书法大家蔡襄.蔡襄字君谟,仙游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是我国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曾两次任泉州知府. 相传一千多年前,这地方还是一个 ...

  •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 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洛阳 ...

  • 泉州洛阳桥:集万民之力营建的“桥中状元”

    古时,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它与安平桥.顺济桥等共同连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线,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泉州民间有谚语:"站如东西塔,卧如洛 ...

  • 屹立千年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居然是靠牡蛎建起来的?

    记得今年去看大热的<无名之辈>,里面有一段对话印象十分深刻. "你说为什么会有桥啊?" "因为路,走到头了." 桥作为一种连接,连接了走到尽头的路和 ...

  • 泉州杂谈 013:洛阳桥传说和修桥有什么关系?

    自从公元1059年洛阳桥建成以后,历代以来,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经民间文学家一再创作传诵,在流传中又不断丰富,在泉州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关于洛阳桥的传说有很 ...

  • 遗产点介绍:洛阳桥

    [总体价值特征]洛阳桥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桥,始建于1053年,1059年落成,历代修缮,至今保存完好.洛阳桥建造的背景是古泉州海外贸易的发 ...

  • 名胜|福建·泉州文庙及学宫

    泉州文庙 福建泉州文庙及学宫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文庙是古代官方纪念和祭祀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场所,学宫是古代泉州的最高等级教育机构.作为儒学的传播中心,泉州文庙及学宫是包括 ...

  • 福建泉州洛阳桥

    蔡襄祠,亦名"忠惠蔡公祠",坐落于有"海内第一桥"美誉的洛阳桥南侧.福建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内.祀洛阳桥建造者泉州郡守蔡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 ...

  • 【福建·泉州】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內第一桥"之誉.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这趟粤闽之行亲历了两座古代名桥,值得庆幸.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泉州洛江洛阳桥

          泉州洛江洛阳桥原名"万安桥"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桥南街/洛阳桥(路口)洛阳江上.距伊斯兰教圣墓东北8.5公里.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洛江洛阳桥是北宋泉州 ...

  • 桥梁史话:一座福建泉州的石桥,却起名洛阳桥,背后有移民的血泪

    原创|发布:2018-12-12 08:00:50    更新:2018-12-12 08:00:50 本文首发于百科TA说平台 在今天的福建泉州,有一座多孔石桥,名为洛阳桥,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明明是 ...

  • 洛阳桥   【福建泉州】

       洛阳桥,东北至西南走向,是一条近千年的高速公路,其连接着泉州.惠安两地,横跨在水丰波平的洛阳江上.洛阳江.晋江等都是北人南渡的家乡记忆词.泉州公交K701路直达,屿头或三角牌下,步行通穿全桥,无 ...

  • 洛阳桥为什么建到了福建泉州?

    泉州有座洛阳桥,因为一个特殊设计,被誉"海内第一桥"! 1/泉州有座洛阳桥 中华民族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修桥铺路又被世人目为善行,所以,中国古代的桥梁建设技术也十分先进,其中,北京 ...

  • 老照片:几十年前的福建泉州,满满的回忆

    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的泉州已经大变样了,通过一组昔日老照片,带大家去逛逛昔日的泉州,感受城市的发展.图为昔日的泉州大桥,那时桥面上只有稀少的几辆公共汽车经过,桥面看起来十分空旷. 图为昔日泉州第一中学 ...

  • 福建泉州|傅友福:村之歌(组诗)

    村之歌(组诗) 傅友福 1 观望很久的禾苗,听到春雷滚动声音 挺直了身子 等待期盼已久的甘露,降临 一阵铃声响过,吹响脱贫的集结号 比春雷还感人的,是驻村干部的自行车 驶进土地的心坎上 唤醒了沉睡的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