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问对:半夏、水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干燥块茎。本草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言“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临床首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伯高释之:“半夏汤一剂,阴阳以通,其卧立至。”阴阳之说只不过是巧言令色的幌子而已,不足为信。不过,《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经验之谈却有其理,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也是对古人这一经验之谈的诠释。半夏主“心下坚”“胸胀”“肠鸣”具有止呕、抑制胃分泌功能、抗溃疡、抗腹泻、调节胃肠运动、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等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故而可用于“胃不和则卧不安”,想必是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的玄机所在了。除此之外,半夏尚有主“下气”“喉咽肿痛”“咳逆”等镇咳、祛痰、平喘的呼吸系统药理作用,其制剂也有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二陈汤等等。仲景用之也多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腹满寒疝宿食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痰饮咳嗽病。如是,半夏之用,以开宣滑降为要,以消化、呼吸内科之用最为广泛。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Blume 的干燥块茎。水半夏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栽培,所以在古文献中并不见记载。70、80年代半夏资源减少,商品供应不足时,水半夏乘虚而入有替代半夏使用的现象。与半夏相比,水半夏的产量明显更高,价格也更加的便宜,所以水半夏充当半夏也时有发生。不过,尽管半夏与水半夏同科,二者在性状与功效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毕竟为不同种属,并不能相互替代。据胡世林等人研究报道,半夏与水半夏的主要化学成分β-谷甾醇、氨基酸、油酸及无机元素的含量完全不同,水半夏的毒性为半夏的3.2倍。水半夏尚不具备半夏的降逆止呕功效,其镇吐作用弱于半夏。但水半夏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有报道讲水半夏含有镇咳祛痰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含量是半夏的三倍,治疗咳嗽痰多证、支气管炎疗效更为显著,也有报道讲水半夏的镇咳作用弱于半夏,孰是孰非有待考究。水半夏还有解毒消肿、止血、镇痛、抗过敏等作用,用于治疗痈疮疖肿、毒虫螫伤、外伤出血等。可见,两种不同的植物还是有着天生俱来的区别的。
半夏 Pinellia ternata
鞭檐犁头尖 Typhonium flagellifor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