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世界观: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医学、军事、武术等方方面面,札根于生生不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始终。
因此源于阴阳学说的道家思想认为“上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明人应效法天地宇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致,人类才能顺利完成自身的繁衍和生存,即有生老病死,但却生生不息。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天人本是合一的。但是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只有“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注:《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也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理论为“人天同构”、“人天同类”、“人天同象”、“人天同数”学说。因此《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从大的生态环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一是从生命(小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
中医用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天、地、人、四时等因素全部联系起来,给人看病。如果你病了,中医的精典语言就是你阴阳不协调,基本方法就是调理你经血气脉,还有改善饮食结构啦,生活习惯啦等等。这与西医的“有病治病”理念不同,西医看病就象打仗似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动不动就用刀啊、钻啊、锯啊给你放血、割肉、拆骨头。
中医主要倡导“上医治未病”,也就是现在说的养生学说。传统饮食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相应、调补阴阳和审因用膳的观点,在营养保健学方面独具特色。天人相应,是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例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对驱除寒湿有益;而辛辣食物并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所以说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例如,人们在冬季常喜欢吃红炯羊肉、肥牛火锅、涮羊肉等,有增强机体御寒能力的作用;而在夏季常饮用乌梅汤、绿豆汤等,有消暑解热的作用。这些都是天人相应在饮食养生中的体现。调补阴阳,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在“阴平阳秘”的健康状况,如果机体失去阴阳的平衡状态就会产生疾病,并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阴阳以保持健康。例如,人们常用甲鱼、龟肉、银耳、燕窝等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以补阴虚;常用羊肉、狗肉、鹿肉、虾仁等来温肾壮阳,益精填髓以补阳虚。这些就是饮食调补阴阳的体现。审因用膳,是指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我们知道人体需要全面而均衡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黄帝内经》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阴虚者多进食补阴的食品;阳虚者多进食补阳的食品;气虚者多进食补气的食品;血虚者多进食补血的食品;体质偏于实症者多进食一些有清泻作用的食品。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生有万物”,谓为之自强不息。;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蓄养万物”,谓之厚德载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利用万物”。具体地说就:天为阳为乾为刚,地为阴为坤为柔,人为家庭、族群、部落、国家之组织实体,为仁义礼法等形而上学的文明。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生成原则与实现原则兼而有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源于《周易》阴阳学说的先秦儒家也有主张 “天人合一”思想的。《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
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到了汉代,当时的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观点,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董仲舒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这种观点认为“天人合一”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其主要意思就是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至于后代儒生们将其“天人合一”的思想规范化,形成了许多条条框框后造成的流弊前文已经详细的讨论过,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采取“以农为本”生存方式的思想根源;也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世界观、生存观(今天叫价值观)核心所在。今天的人类,工业化后时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再次面临困境,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则再次为我们指出了现代人类的面临的问题所在和解决这一问题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