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77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2.著名的饭局
从五代后期到宋朝初年,禁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主力军的代名词。谁掌握了禁军,谁就控制了帝国的命脉。
赵匡胤靠禁军发家,他的改革也从这里开始。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赵匡胤派军队四处征战的几年里,任用了很多战将,而且出现的面孔都有点陌生。
如果大家还记得,在陈桥驿将赵匡胤扶上皇帝宝座的,还有另一拨人,比如石守信、王审琦等最信任的好哥们。自从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他们好像人间蒸发了,从来就没露过脸。
他们去哪儿了?
其实,人家已经回家休养好几年了。
这帮人和赵匡胤关系很铁,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远远没到退休年龄,身体也很健康,怎么就提前下岗了呢?
事情要从一个饭局说起。
有人说,中国人的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所谓吃力、吃苦、吃老本,吃亏、吃醋、吃官司,什么事情都可以用吃来描述。
中国人如此重视吃饭,自然也喜欢通过请客吃饭来解决问题。一顿饭下来,酒也喝了,话也说了,关系也近了,你如果还想抹嘴装蒜,肯定糊弄不过去。国人给不得不应付的吃饭起了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饭局”。
正因为具有成本低廉、实施方便、作用显著等优点,饭局也受到历史上众多政客的青睐,成为他们交易、诱杀、窥测的重要平台,把接风宴吃成断头饭的事情也没少发生。有不少饭局因为斗争激烈、情节曲折、影响深远而名垂史册,比较著名的有“鸿门宴”、“煮酒论英雄”等等。
建隆二年(961)七月,又一个著名的饭局出现了。
饭局的主人是赵匡胤,客人是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禁军高级将领。
那是一次晚宴。
和许多饭局一样,开场气氛十分和睦,赵匡胤频频劝酒,和大家开怀痛饮,边吃边聊。
石守信等人很享受这种宽松的氛围。一年来,又是发动兵变,又是平定叛乱,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几盏酒下去,大家仿佛又找到了“义社十兄弟”时的感觉。
这里没有君君臣臣,没有繁琐的宫廷礼仪,只有共同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大家把酒言欢,无所顾忌,好不畅快。
然而,西方有句名谚,叫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理,到了中国,也不会有白吃的晚饭。此后,石守信等人马上会意识到,眼前美好的氛围只是他们的一个错觉。
正当众人喝得面红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示意左右侍从全部退下,脸上一扫刚才的笑容,连声叹气说道:“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论你们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石守信等人还沉醉在酒宴之中,不明白赵匡胤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句,只好狐疑地看着他,不敢接茬。
赵匡胤接着叹气:“做天子也艰难啊,我每天都为此睡不着觉,还不如做节度使来得快活。”
众人被赵匡胤的话搞得一头雾水,更加摸不清楚状况,忙接着问为什么。
赵匡胤放下酒杯,继续说道:“这还不明白吗?当皇帝的感觉虽然好,但是谁不惦记着这个位置呢?”
到这里,石守信等总算有点明白过来了,顿时酒意醒了大半,赶紧接着问下去:“现在天下已定,谁还敢再动这心思?”
赵匡胤身子往后靠了一靠,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在座的众人,缓缓说道:“不一定啊。你们虽然完全值得信任,但如果你们的下属若贪图富贵,一旦将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即使你们不相干,也办不到啊(汝虽不欲为,其可得乎)?”
“汝虽不欲为,其可得乎?”
整个饭局,这句话是点睛之笔。看似直白,其实十分含蓄、十分艺术。其中的精妙之处我们下文还要讲到。
此话一出,大家酒全醒了。
石守信等连忙跪下磕头抹泪:“我们实在太蠢了,想不到这一点,希望陛下可怜我们,指明一条生路吧。”
赵匡胤连忙叫众人起来,亮出了他的底牌:“人生短暂,说到底就是为多攒点钱,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你们不如放弃手中的兵权,到地方上担任官吏,买些田产房产,为子孙留下永远吃不完的产业。再买些歌儿舞女,每天喝酒享乐,一辈子不是过得很快乐吗?我也和你们结为儿女亲家,这样我们君臣间就更没有猜疑了,不是很好吗?”
啰嗦了那么多,中心思想就是希望诸位从此放下刀枪,安心过上花天酒地、奢侈享乐、没心没肺的好日子,成为一个有地位、没理想、有财富、没追求的世袭土豪。
石守信等人本以为将找来杀身之祸,见赵匡胤说得这么清楚,安排得这么具体周到,连忙拼命磕头拜谢:“陛下替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第二天,所有参与酒宴的将领一上朝就集体递交了辞职报告,纷纷表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出了问题,强烈要求辞去禁军中的职务,办理病退手续。
赵匡胤在关切问候他们的个人状况后,爽快地批准了所有的辞职申请,并安排他们各自到地方担任节度使。
自此,在一个晚宴过后,赵匡胤成功和平解除禁军系统多名高级将领的兵权。
史书为这个饭局起了一个专有名词——“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权力的和平转移,但尚不能让赵匡胤高枕无忧。他毕竟是皇帝,无论如何,总不能自己直接管理军队吧?换一拨人上来,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着了?
当然,你的疑问赵匡胤也想到了,而且他也没闲着。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