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医养生』第四章 夏季生活保健

第四章夏季生活保健

  一、穿衣篇

  

  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夏季既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为什么反而容易受伤呢?因为冬季万物收藏,人体的阳气也藏于内,而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这时如果过于形寒饮冷,就容易伤害阳气,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夏季“养阳”,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中医古籍《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黄帝内经》中把风邪列为“百病之长”,认为可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暑热外蒸,汗液大泄,皮肤汗孔处于开泄状态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风邪所伤,古人形象地称之为“贼风”,并让人们“避风如避矢石”。《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人们不能只顾一时舒服,过于贪凉,如在晚上露天而宿,对高墙下、夹道中形成的“过堂风”不知避让,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这些都会使阳气受伤,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引起很多疾病,如风寒感冒、面神经麻痹、胃痛、腹泻等,重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和儿童身体抵抗力弱,尤其要注意不能贪凉。

  

  夏季还要防湿邪侵袭。长夏是湿邪最盛的时候,湿邪与热邪相缠绕,极易伤害人体脾胃的阳气。使体内的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出现小便淋浊、肠炎痢疾、水肿、关节疼痛、脚气等病症。暑湿伤人后引起的疾病,病程很长不易恢复,所以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更不要久卧湿地。

  

  服饰养生法主要是通过合适的衣着及适时增减,以达到保健防病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王充在《论衡》中说:“夫衣与食俱辅人体,食辅其内,衣卫其外。”适宜的衣着和健康的饮食都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外邪,饮食是从内滋养身体,衣着是从体外保护身体。

  

  历代医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归纳了四季的穿衣特点。

  

  1、顺应自身感觉

  

  众所周知,穿衣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暖,而美观则在其次。正如《老老恒言》中说:“着衣戴帽,适体而已。非为客也,热即脱,冷即着。”意思是,穿衣带帽,一定要合体;顺应温度变化而增减,不能只为取悦别人而穿衣。

  

  2、夏不可薄衣

  

  《延寿书》等按照《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认为在夏天,人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和万物一样宣发生长。在夏天,人的运动量比较大,出汗也比较多,腠理开泄,风邪或寒邪很容易从肌肤表面毛孔侵犯人体,而发生外感的疾病,所以认为“夏天不可薄衣”,“暑月不可全薄”。有些人夏天喜欢赤膊,不少爱漂亮的女孩子们更是偏爱露背装、露脐装,这样的穿着是有悖于中医养生的。因为人的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着人体一身的阳气,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的运行,而脐部的神阕穴属于任脉,任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阴经的气血,与女性的月经、生殖等有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会影响到脾胃,使人体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更可能引起痛经、月经紊乱及宫寒不孕等疾病。所以切莫忘记服装的主要作用,夏季穿衣也不可太薄,尤其腹、背更要注意保暖。

  

  3、要勤换湿衣

  

  《孙真人卫生歌》说:“春寒莫放绵衣薄,夏热汗多须换著,秋令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提示人们要伴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这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夏天人们出很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衫,千万不要用身体将汗水浸湿的衣服烘干,否则不仅阳气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证,导致疮疡等皮肤病或风湿痹证。夏季衣服的面料要选择既吸汗又透气的材料,所以最好选择全棉或丝麻的材料,颜色以淡色为宜,可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

  

  4、穿鞋有讲究

  

  《老老恒言》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阴皆起于足。所以盛夏即使穿厚鞋亦非热不可耐,此其验也。”这句话说出了足的重要性,人体的阴脉都汇聚在足心,足心容易受凉,所以即使在夏天穿稍厚的鞋都不会觉得很热。如果脚不注意保暖,会影响三阴经脉内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所以厚薄合适、穿着舒服的鞋,对人体是很重要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天气很冷的时候穿一双暖和的鞋,会明显增强人的御寒能力,因为寒从脚下起,脚暖则身暖。所以本身属于阳虚体质、比较怕冷的人,在夏天也要注意双脚的保暖,尽量少赤脚穿凉鞋。

  

  夏季脚出汗多,要经常清洗鞋袜,避免脚气。

  

  在夏天,女性都喜欢穿细高跟的皮鞋和皮拖鞋,凸显自己高挑的身材,但是过高的鞋跟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它使小腿肌肉、韧带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膝关节僵硬,身体重心前移,引起腰背疼痛、脚趾损伤或拇外翻,长期会造成关节韧带损伤,所以不要长时间穿高跟鞋。处于发育期的少女则不宜穿高跟鞋,因为这时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过早地穿高跟鞋,骨骼容易变形,可能造成平足,还可能使骨盆倾斜而导致腰痛。青年女性一般应在骨骼发育已经完全(约23岁)以后再穿高跟鞋。鞋跟的高度要适中,一般以2~3厘米左右为宜。鞋跟低了走路时的重心向后移,易使脑部受到走路的震荡。高度适当的鞋能使脚掌受力均匀,同时,可以加深足弓度,使身体重心前移,有利于矫正驼背、勾胸、塌肩、脊柱侧曲等不良姿势。

  

  鞋的面料也很有讲究,夏天出汗比较多,所以要选择透气并有助于汗液排出的面料,如真皮或纯棉的面料,最好不穿革质和塑料的鞋。塑料鞋和人造革鞋透气性能差,有足癣或脚汗多的人不宜穿,否则易使病症加重。

  

  二、家居篇

  

  1、夏季需防蚊虫

  

  夏夜最扰人清梦的除了炎热的天气恐怕就是蚊虫的叮咬了,小小的蚊子不仅扰人好梦,还会造成皮肤过敏和感染,更严重的是蚊子可以传染疟疾及乙脑,所以夏季要注意防蚊和灭蚊,尤其是在农村或野外宿营时一定要采取可行的防蚊措施。有些人很是疑惑: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蚊子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呢?有科学研究认为,蚊子有选择性地叮人是因为不同人的体味中胆固醇和维生素的含量不同。胆固醇和维生素这两种物质是蚊虫生存所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营养物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中含有这两种物质,随着二氧化碳的弥散就通知了蚊子哪里有美食,蚊子通过超强的嗅觉找到目标就开始美餐了。当然这些还在论证中。大多数化妆品中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更受蚊子“青睐”。至于一个人的胆固醇水平,倒不会左右蚊子的判断力。有一些气味确实是蚊子不喜欢的,如月桂叶、柠檬草油、香茅、大蒜、香叶、薄荷、藿香的气味,在房屋周围种植这些植物可以起到驱蚊、防蚊的作用。

  

  被蚊子叮咬了,应该如何止痒呢?

  

  肥皂水涂抹止痒。蚊虫叮咬人时,会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肥皂的碱性与蚁酸的酸性中和后可以迅速消除痛痒。

  

  用食用碱面和水少许涂擦,也可快速止痒。

  

  洗衣粉去痒。用清水冲洗被咬处,不要擦干,然后用一个湿手指头蘸一点洗衣粉涂于被咬处,可立即止痒且红肿很快消失,待红肿消失后可用清水将洗衣粉冲掉。

  

  鲜马齿苋茎叶止痒。用茎叶少许,在手里揉搓出水后,涂擦患处,具有止痒消肿效果。

  

  切成片的大蒜止痒。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用切成片的大蒜擦一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的作用。

  

  氯霉素眼药水止痒。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搽1~2滴氯霉素眼药水,即可止痛止痒。

  

  白胡椒20克,捣碎浸泡在100克的60度白酒中,将容器密封置于阳光下曝晒3~7天,即可搽蚊虫叮咬处,每天1~2次,可镇痛、止痒、消肿。

  

  取六神丸10~60粒,研末后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蚊虫叮咬处,每日3~5次。

  

  用扑尔敏1片,蘸唾液反复涂擦叮咬处,止痒效果佳。

  

  雄黄10克,大蒜(独头蒜或紫皮蒜)10头去皮,浸泡在200克的60度纯白酒内,待10天左右,即可搽蚊虫叮咬处,每天1~2次,可解毒、镇痛、止痒、消肿。

  

  2、夏季凉席要防螨

  

  夏季有不少人在凉席上睡觉后,皮肤出现水肿性的丘疹,或者风团样的丘疹,丘疹中央有针头大小叮咬的痕迹。这可能是凉席上的螨虫在作祟。所以夏季用凉席要谨防“螨害”,尤其是皮肤容易过敏的人。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容易看见的微生物,其分泌物和蜕下的皮都是过敏原,进入人体呼吸道或接触皮肤后,可引起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被螨虫叮咬或皮肤接触其分泌物可以引起急性皮炎;儿童皮肤娇嫩,抵抗力弱,可造成局部水肿甚至感染化脓。存放了一年的凉席尤其容易滋生螨虫,在夏天使用前先要清洁灭螨。

  

  要想较彻底地清除螨虫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首次使用凉席前,必须对凉席进行除螨处理,可以用对人体无毒性的杀虫剂来杀灭螨虫,即在凉席上涂杀虫剂,再清洗。第二种方法经济实惠,就是先用开水烫洗凉席,然后在阳光下曝晒,这样才能将螨虫及其虫卵杀死。在使用的过程中,凉席要经常清洗、晾晒,尤其是出汗后应该及时用热水擦拭,避免螨虫的滋生。仅靠凉水冲洗或者清洁剂清洗等都不能杀灭凉席里的螨虫。

  

  被螨虫叮咬后出现丘疹、瘙痒,切不可随意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Tips哪些人不宜睡凉席

  

  在受寒着凉和伤风感冒时不宜睡凉席,因为凉席温度低,会使皮肤的毛孔收缩,不利于汗液的排出,可能会加重病情。

  

  体质较弱、阳气虚、胃寒或关节疼痛的人不宜睡凉席。中医认为凉席为寒凉之性,过多使用会损伤阳气(尤其是竹凉席寒性更强),不仅会加重病情,也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原则。

  

  患化脓性皮肤病的人不宜睡凉席。

  

  女性经期不宜睡凉席;因为过于寒凉会影响经血的畅通,尤其有痛经的人,更要少用或不用凉席。

  

  3、空调病与空调病的预防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由此也产生了新的疾病,即空调病。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人因为室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发热、咳嗽、头晕、咽喉疼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有的人会因为脾胃受凉而胃痛或腹泻。如果空调温度过低,还会引起关节酸痛、手脚麻木。在空气不流通的空调室内待时间过久,还会出现头晕脑涨、胸闷憋气等症状,尤其是颈部直接对着冷风吹,会使颈部血管收缩,肌肉高度紧张,使颈部肌群、神经、血管等组织受累,若加上坐姿不当,久而久之则造成颈椎病、颈部局部的关节炎、筋膜炎,颈椎动脉痉挛或供血不足,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从中医病因病机方面来讲,夏季人体的阳气向外宣发,盛于外而虚于内,应该注意保护机体的阳气。夏天室外炎热的环境会导致人的腠理开泄,即毛孔开大,当突然进入空调的环境时,寒邪会通过人体开放之腠理侵犯人体的卫阳之气,人们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疼、头晕、咽喉疼痛、流鼻涕等外感寒邪的症状,寒邪入里侵犯肠胃阳气,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空调使用不当多伤害人体的阳气。中医养生强调人要与大自然相适应,夏季适当地出些汗可以使身体内的湿热随汗而排,对身体是有益处的。所以夏季不要总是躲在空调房里,要亲近大自然,增强身体抗暑热的能力。增强机体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空调病偏爱女性、老人、孩子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空调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但人们的健康却每况愈下,尤其是女性,她们出现的空调病的症状要比男性多。首先,女性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男性差,其次是由女性的着装决定的,夏天女性不但穿短衣短裙,而且衣单质薄,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里时间过长,不仅会引起关节僵硬或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甚至因宫冷而不孕。所以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要注意保暖,衣着不要太单薄,要风度更要温度。在家里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既环保又节能,更有益于健康。

  

  有老人的家庭更不要让老人过多地吹空调,否则很容易导致老人感冒发烧,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过多吹空调甚至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因为寒冷能使全身的血流运行缓慢,导致心脏缺血,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小孩子的家庭,也要预防宝宝患上空调病,因为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如果使用空调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如果病情严重的话,还可能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疾病。应保证宝宝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接受日照,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而晚上睡着后最好关上空调。

  

  多方入手预防空调病

  

  如果使用空调,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4~26摄氏度左右,开启空调的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在白天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开上一段时间,而且要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交换,使室外新鲜空气进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早晚最好通过开窗通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又能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空调房间应避免吸烟等活动,以免加重空气污染。

  

  大汗淋漓后不要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间,应该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更不要图一时痛快站在空调风口,尤其要避免空调直接吹向颈部,以免造成颈部血管痉挛缺血而引发头晕。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强抗病能力,对预防空调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在空调环境中待的时间不要过长,及时外出活动并呼吸新鲜空气。

  

  空调要勤清洗,尤其要经常清洗过滤器,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使用中央空调的更要注意管道的清洁,以防止军团病的发生。

  

  总之,空调的使用要适当,否则可能变利为害。

  

  三、自我保健篇

  

  1、小运动中的大健康

  

  中国古代的养生家发现,很多日常生活的小动作如果经常做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故在此总结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动作简单,易于掌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长期坚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养生要善于在小动作中找到大健康。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户外运动不足,这套按摩术更适合在室内随时锻炼。

  

  常梳发,头脑灵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已说过:“梳头可以使人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事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方法是用两手五指分开如梳,伸入头发之间,像梳头一样从前额到头顶再到脑后部,每日做5次,每次做60次。动作要轻柔。因为头部是人体阳经聚集的部位,穴位特别丰富,所以常梳头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使血液下行滋补脏腑,或上行灌注头面,起到生发乌发、消除疲劳和清醒头脑的作用。

  

  常擦面,阳气盛

  

  中医将擦面称为浴面。方法为先将双手搓热,然后像洗脸一样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向上,带动其他手指,到额头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每日数十次浴面,每次2分钟,因为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经常擦面部可促进经络之气的运行,可使血脉运行畅通,使面部肌肉充盈,皮肤细腻,起到美容、防止皮肤衰老、减少皱纹的作用。

  

  目常运,眼不花

  

  中医指运睛。就是眼球做运动。方法是先闭上眼睛,排除杂念,使心情平静。然后睁眼,转动眼球,由左向右10次,再由右向左转动8次。闭目休息片刻。运睛能够锻炼附着于眼部的肌肉,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能预防眼部疾病,使视力清晰、头脑清醒。

  

  耳常弹,听力清

  

  指击探天鼓,中医又称掩耳弹枕,方法是将耳廓向前翻盖住外耳道,用指尖轻轻弹击耳后面的乳突,也就是耳根后突起的骨头,每天10次,每次1分钟。此法可防治头晕耳鸣,由于足少阴肾经经过耳,故还有补肾、壮骨之功能。

  

  抵上颚,饮玉浆

  

  当舌抵上颚的时候会从口中分泌出唾液,中医称之为“津液”、“唾”。中医认为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生,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所以养生的人将舌抵上颚,唾之以养肾精,此法称为“饮玉浆”。方法是以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停留片刻,待口中唾液增多后咽下即可。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有随地吐口水的恶习,其实唾液分泌较多是肾气足的表现,随地吐口水既不文明又不卫生,还会损伤肾精,于人于己都无益处,所以应该尽快改掉这一不良习惯。

  

  齿常叩,不脱落

  

  著名养生家孙思邈说过:“清晨一盘粥,夜饭莫叫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具体方法是:摈除杂念,心情平和,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互相轻叩。先叩两侧的臼齿40次左右,再扣门齿40次,每日3次,能使唾液增多,牙齿坚固,预防牙周病和龋齿。叩齿简单易行,随时可以做,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津常咽,养脏腑

  

  又称咽津,为胎食。胎食就是胎儿在子宫里吃的食物,说明其营养之丰富。就好像燕子用唾液做成燕窝,能够补益肾精,灌溉五脏六腑。这一条更强调了唾液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中医古籍中把唾液称为津液,认为是人体非常宝贵的物质,身体健壮的人津液足,年老体弱者津液亏。现代医学也证实儿童及青年唾液腺发达,唾液分泌旺盛,食欲好,消化功能强;而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唾液分泌少,食欲差,消化功能也弱。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学家曾经从唾液中提取出某种成分,并用于人体,发现有很好的强壮身体和防衰老的作用。可见祖国医学中很多宝贵的东西还有待去认识和发掘,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学识浅薄,而诋毁自己的祖先。

  

  呵浊气,吸清气,助肺气,行心血

  

  呵浊气又称“鼓呵”。一般呼吸的时候是不会完全把肺里面的浊气呼出来的,肺里面还存留一部分没有呼出的二氧化碳,只有深呼气才能将浊气尽量排出。呵浊气的做法是:在停闭呼吸片刻后,鼓动胸腹部,待感到胸腹部气满时,稍抬头缓缓张口呵出浊气,以5~7次为宜。吸清气的做法是:缓缓深吸气,意念着“气沉丹田”。此法可以增强肺功能,增加肺活量,补肺益气,预防和治疗哮喘、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背常暖,不做痛

  

  这是提醒我们无论什么季节都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有督脉及膀胱经循行,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的阳气。背部受寒首先伤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后背的保暖。老年人经常穿一件背心就是暖后背、保肾阳的做法,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室,可以穿上马甲,防止寒邪伤阳。

  

  摩心腹,助消化

  

  又称摩脐腹,绕脐摩腹。具体做法是:仰卧在床,双腿伸直,脚尖朝上,将两手搓热后重叠,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摩小、中、大圈,每圈各转12次。腹是胃、肠等消化器官的所在,经常摩腹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清除腹胀及便秘。男性还可兜阴囊,有强肾健体、益气固精的作用。

  

  提谷道,升阳气

  

  又叫提肛。具体做法是:可直立或平躺,在吸气时,稍用力,向内、向上提缩肛门和会阴,坚持数秒或数十秒后呼气,放松,每日多次。有升提阳气的作用,还可以预防痔疮、脱肛、子宫下垂等疾病。

  

  摇肢节,强筋骨

  

  摇肢节,就是运动四肢,这个动作不需要特别的时间或场地,晨练时或看电视时都可以做。方法是:两手握固,连同双肩一起,先左、后、右,再向前转,如转辘轳状,左右各转24次。接着平稳坐好,提高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腿快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做5次后交换右脚。此功法能舒展四肢关节,可以预防和治疗肩周炎或骨关节炎。

  

  搓腰眼、手足心

  

  要经常揉摩劳宫、涌泉、腰眼处。劳宫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在掌心手纹中,第2、3掌骨之间。涌泉穴位于足少阴肾经,在足趾向上屈时,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腰眼位于腰背部与肾脏相应。方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稍用力揉搓上述穴位,到发热为止,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能交通心肾、泄心火、健腰、固肾、养精。

  

  干沐浴,气血畅

  

  从头顶百会穴开始,顺序为头面部、左右肩臂、胸部、背部、腹部、两肋、腰部、左右腿、足,以手或毛巾干擦,以皮肤有温热感或皮肤微红为度。此方法对中老年人保健有极大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大,气血不足、运行缓慢容易产生气滞血瘀,而引发多种疾病。干沐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皮肤润泽。

  

  2、你是冷女人吗?

  

  清代医家在《医理辑要》一书中指出:“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说明女性阳气容易虚弱,出现怕冷、畏寒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有地理和气候的关系,如北方比南方更加明显。也有女性生理特点的原因,如月经血量过多或经期时间长,造成血虚,不能温养四末,其表现是一年四季手脚总是冰凉的,人们戏称为“冷女人”。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故而怕冷。中医养生提倡“春夏养阳”,夏天正是天地之间阳气旺盛的好时候,所以在夏天通过生活起居的调节来补充阳气,改善症状,正是好时候。

  

  首先在饮食方面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按照阳虚的体质来搭配饮食,如经常吃一些红枣、赤小豆、桂圆等养血的食品。

  

  其次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低,避免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

  

  经常用热水泡脚。脚暖了,全身的阳气才不会虚亏。足部保健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保健方法。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通过足部药浴和足底按摩来防病、治病。现代科研表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穴位),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热水通常是指40摄氏度左右的水,若坚持每天热水泡脚15分钟,末梢的血液循环会得到明显改善。

  

  阳虚症状严重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八珍益母丸及金匮肾气丸。

  

  四、睡眠篇

  

  有些人一到夏天就特别发愁睡眠,尤其在南方,潮湿闷热的空气使得人彻夜难眠,因此很多人喜欢到室外纳凉,深夜甚至凌晨才能入睡。正如杜甫在《夏夜叹》中所写:“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仲夏就是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家庭都有了空调,有了凉爽的室内环境,但是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仍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一部分人是因为体弱不能耐受空调的寒凉,而另一部分人却是夜间上网、看碟通宵达旦,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他们不知道保证睡眠对于养生是多么重要。睡眠不足和不正确的睡眠习惯都会损害身体健康。广西中医学院的刘力红教授认为:“人的睡眠实际就是一种归根,一种复命,即恢复生命的活力,是人体阳气得到收藏、得以蓄养的过程,没有复命,生命就难以延续。”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调整好睡眠,是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

  

  1.睡眠的机制

  

  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寤(醒)属阳,寐(睡)属阴。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人昼寤夜寐实际上就是顺应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早晨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旺盛,人的阳气也开始升发,从内而达外,身体处于宣发的状态,意识和身体都从睡眠状态中被唤醒,各种生命活动开始运行;到了晚上,随着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阳气也内藏,阳入于阴,阴气占主导地位,生命活动减慢,就应该睡觉了。《黄帝内经》中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作息规律。

  

  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营”即营气,是由人体食入的水谷精微化生来的一种物质,它运行于血脉之中,有推动血液运行和化生血液的功能。“卫”即卫气,是由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清气化生的分布在人体肌表的物质,有防御和抵抗外邪侵犯的作用。卫气在外,故属阳,营气在里,故属阴。

  

  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黄帝内经》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是说在早晨卫气从身体内部达到人体的表面,给予人活力,人就从睡梦中醒来,在卫气的保护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到了晚上,卫气必须进入营阴,进行补充,人就应该睡觉了,这时卫外的功能就减弱了,这也是经常熬夜的人容易感冒的原因之一。既然卫出则醒,卫入则睡,那么如果卫气到了该入里的时候没有入里,流连在外,不能入阴,人的精神继续处于活跃状态,就会出现失眠。

  

  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中医认为神静则寐,神动则寤;而“心主神明”,所以心气舒畅,情志条达,才能安然入眠,不容易惊醒;如果心中抑郁,情绪不畅,就会失眠,或睡眠不实,易被惊醒。

  

  2.珍贵的睡眠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中医养生名著之一《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

  

  古人认为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劳作,能好好地睡上一觉是最好的享受,所以说不用求什么长寿的方子,只要能安静平稳地睡个好觉就够了……觉睡足了,第二天醒来时才能精力充沛,这样就和神仙差不多了。古人很重视睡眠养生。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自然界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睡眠有五方面的作用:

  

  促进发育消除疲劳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需要更多的睡眠,因为睡觉的时候血浆中生长激素可连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儿童身高增长。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睡眠时,人体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脏养五体(即躯体和四肢),所以全身气血调和,体温、心率、血压、呼吸下降,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保护大脑

  

  脑需要精气的濡养,才能精神情志正常,睡眠使人体的精气能较多地上升至头目。所以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委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使人恢复精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可以保存智力和体力,还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睡眠可以使免疫器官产生更多的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还能促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现代医学在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病等疾病时会鼓励病人多睡觉。

  

  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影响。在睡眠时,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清除过程加强,充足的睡眠可使皮肤光滑滋润。反之睡眠不足或长期失眠的人则会颜面憔悴,眼袋松弛,毛发干枯,面生痤疮,正如俗语所说“男要吃,女要睡”,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美容护肤法宝。

  

  3.夏季睡眠时间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早到什么时间适宜呢?古人认为不宜在鸡鸣之前,也就是最好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起床。那么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可以等暑热之气消散后,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时间比其他季节稍晚一点儿,但是也不宜太晚,一般在晚上11时左右,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

  

  子午觉是古人的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天年的目的。子时是晚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极衰极盛的时候,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应该要静卧休息,让气血慢慢恢复正常。尤其是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错误地认为只要睡够8小时,什么时候睡觉都一样,这是大错特错了,子时不寐,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养护,不仅睡眠质量差,还会出现皮肤粗糙、长黑斑、面色发黄等现象,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人更要注意不要熬夜,应该及时入睡。

  

  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的时候,此时应该小寐,尤其是夏季起床早,入睡晚,怎么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最好在午时小睡片刻,如果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闭目养神,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尤其夏季更应提倡。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养生应讲究“天人合参”,即人与自然相通相应,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要以阴阳为法则,按四季阴阳变化进行调整。夏季,以暑热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湿热重,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而精神不振,因此少许的午睡,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换来下午充沛的精力。午睡时间应在30~50分钟,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还会使人醒来后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适得其反。

  

  4.不同年龄的睡觉时间

  

  足够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环境因素等来确定最佳的睡眠时间。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次数也越多,这是由人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的。婴幼儿处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还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也需要较多睡眠时间;有人以为老年人睡眠时间可以少一些,恰恰相反,老年人需要比青年人更多的睡眠时间。因为老人气血两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有“昼不精,夜不瞑”的现象,就是说白天没有精神,但晚上又睡不着,但是这并不表示生理睡眠时间需要减少。相反,由于老人睡眠质量差,易醒,反而应适当增加睡眠的时间,尤以午睡为重要。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大患。”《古今嘉言》也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思则就枕”。

  

  睡眠时间还多少与性别有关,通常女性比男性平均睡眠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可能与性激素分泌差异有关。一般来说,每天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婴儿14~15小时,学前儿童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8小时,成人8小时,老人9~10小时。

  

  5.睡眠要重质量

  

  睡眠要发挥其作用,质量是关键。既不可少睡也不可多眠。科学发现:短时间的优质睡眠比长时间的低质睡眠能使人体得到更好的休息。有些人即使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也可以精神抖擞、生龙活虎。正如东晋张湛著的《养生要集》中的神仙图中有“禁无久卧,精气斥”,“禁无多眠,神放逸”。认为“久卧伤气”,使阳气、精神懈怠。由此可知,多睡不一定符合养生要求。

  

  成年人过多地睡眠可造成大脑皮层抑制,使大脑细胞缺氧。例如有的年轻人在节假日一睡就是十几个小时,反而造成精神委靡、食欲不振。所以睡眠时间要适当,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高质量的睡眠应该是:①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②睡眠深:呼吸均匀,无鼾声,不易惊醒;③睡眠安稳:睡中梦少,无噩梦现象,夜间不易醒;④清醒快:早晨按时自然醒,精力充沛;⑤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6.怎样得到好睡眠?

  

  睡眠姿势

  

  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想要得到好的睡眠,要“先睡心,后睡身”。正如苏轼曾经说过的:“吾初睡时,且于床上安置四体,无一不稳处。有一未稳,须再安排令稳。既稳,或有些小倦痛处,略加按摩,便闭目调息。呼吸均匀后,四肢虽痒,也不可稍动,务在定心胜之。如此则四肢百骸,无不和通。睡思既至,虽寐不昏。”意思是,刚刚睡的时候,先调整好身体的姿势使之放松,当姿势稳定了之后,要是觉得某一处酸痛,就稍加按摩,闭目调整呼吸。呼吸均匀后,即使皮肤还有些痒,也不要动了,关键是要静心,这样过了一会儿,全身的气血就会相通。这时睡意便很浓了,可以入睡了,但又不会觉得头昏沉。

  

  那么,怎样“安置四肢”才算是最健康呢?

  

  古人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养生家认为行走坐卧都要遵行一定的规律,才能“自然不求寿而寿延”。每个人的睡姿都不能完全一样,以体位来分,可分为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古人在睡姿方面有很多记载:常人宜右侧卧孔子在《论语》中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时不能像尸体一样僵硬地仰卧,以侧屈为好。《道藏?混元经》说:“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这些古话都说明了侧并蜷卧是最好的睡姿。中医认为,夜晚属阴,身体蜷起,有利于在夜晚“敛阴”。而且侧卧能够益气活络,不容易造成噩梦或打鼾。这与现代科学的研究相一致:仰卧容易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或打鼾,侧卧则会缓解这些症状,有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更应该侧卧。

  

  俯卧也不利于健康。虽然气功家常说“侧龙卧虎仰瘫尸”,认为侧卧利于调青龙,使肝脉舒达;俯卧利于调白虎,使肺脉宣降,但现代研究发现,俯卧不利于呼吸和心肺血液循环,容易造成面部水肿。

  

  《释氏戒律》说:“卧为右侧。”《续博物志》说:“卧不欲左肋。”说明古今医家都认为常人右侧卧为最佳卧姿。这是因为心脏位于人体的左边,右侧卧位可以使心脏在胸腔中受压最小,减轻心脏负荷,使血液输出量增多。另外,右侧卧时肝处于最低位,进入肝脏的血液就会增多,有益于肝脏;右侧卧时,胃及十二指肠的出口均在下方,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促进食物消化。故《老老恒言》说:“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孕妇宜左侧卧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可直接压迫腹主动脉,使子宫供血量骤然减少,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和脑功能。但是孕妇宜取左侧卧而不是右侧卧,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妇,因为大约有80%的孕妇子宫向右倾斜,右侧卧会压迫右侧输尿管,产生尿潴留倾向,长期可能导致右侧肾盂肾炎。而且,右侧卧可压迫腹部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不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因此左侧卧最利于胎儿生长,可以减少妊娠并发症。

  

  婴幼儿的睡姿婴儿还不能主动翻身,而且颅骨软嫩,还未成形,俯卧时间过长,易受压变形,还会造成面部五官畸形。长期一侧卧或仰卧也易使头颅发育不对称。因而婴幼儿睡觉时,应在大人的帮助下每隔1~2小时变换一下体位。

  

  老人及病人的睡姿老年人以右侧卧最好。尤其是有心衰及咳喘病史的老人,当这些病急性发作时宜取半侧位或半坐位。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宜取患侧卧位,使胸水保持在较低的位置,有利于肺的呼吸运动。有瘀血症的心脏病人,一般不宜取左侧卧,避免加重心脏的负荷。有肾脏疾病的病人,头部一定要高于下肢,正如《千金要方》中孙思邈所说的:“凡人眠勿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

  

  卧具选择

  

  枕头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因此卧具,也就是床和枕头的选择很重要。

  

  高低适宜。中国有句古话说“高枕无忧”,事实恰恰相反,过高的枕头有损健康。《显道经》曾指出:“枕高肝缩,枕下肺蹇。”即是说枕过高影响肝脉疏泄,枕过低则影响肺气宣降。现代科学表明,枕头过高,会使颈椎和胸椎、腰椎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时间长了易患颈椎病。枕头过低,易造成面部或眼睑的浮肿。所以在《老老恒言?枕》里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就是说侧躺的时候,头部压在枕头上之后的高度要与肩同高,这样的高度能使脊柱在水平面上成一条直线,不会导致脊柱的侧弯。而且此高度在平躺的时候也最舒服。

  

  枕头的硬度、弹性和形状。《老老恒言?枕》说:“凡枕坚实不用。”因为睡在过硬的枕头上面,头部与枕头的接触面积较小,人就要有意识地通过收缩颈部的肌肉来保证头部不会侧偏,累了一天的颈肌在睡觉的时候也得不到休息,会因过度疲劳导致颈部的酸痛,也容易发生落枕。另一方面,过软的枕头也不利于健康,头在太软的枕头上会增大头和枕头的接触面积,压迫到头部四周的血管,头部血流不畅就造成睡眠轻,容易被惊醒。

  

  枕头还应有一定的弹性,若枕头弹性过强,会使颈部肌肉被动收缩,得不到充分放松,头部也容易侧偏,从而造成颈椎的变形。所以选枕头要以头部有一定的承托感,又不感到颈部肌肉紧张为宜。枕头还要有一定长度,《老老恒言?枕》中说:“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人在睡觉时总是要翻身,不断改变体位以防止身体某一部位被压迫时间过长,所以枕头要有足够的长度,否则翻身时头落下枕头会突然惊醒而影响睡眠。

  

  夏天要经常晒枕头。夏季头部容易出汗,头部分泌的汗渍、油垢和嘴巴流出的口水不断浸染枕头,使得枕心更易成为藏匿病菌的地方,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所以,夏天我们在定期清理房间的同时,不要忽略枕芯的卫生问题。仅仅清洗外表的枕巾和枕套,是“治标不治本”,枕芯内的污秽气味和病菌是不能被同时除掉的。用麦稻、芦苇、棉絮、草药、豆壳等植物原料和羽绒、太空棉等材料填充的枕芯都容易吸附汗液。这些隐藏在枕芯的灰尘和有机物质等容易藏匿和滋生病菌。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最好能把枕芯布拆开换洗,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对于比较潮湿的房间,枕芯最好是每星期晒一次。枕芯晾晒之后松软无异味,更让人感觉舒适,不仅卫生也有助于睡眠。如果是用米糠、荞麦皮等植物原料做成的枕芯,最好能定期更换。

  

  枕芯即枕的内容物。它既关系到人睡眠的质量,又关系到整个身体的健康。采用不同的药物加工制成枕芯,并以此枕芯做成的枕头称为“药枕”。药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睡眠伴药枕、闻香能治病”。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在枕头里放上中药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一则“明目枕”的记载说:“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延年秘录》里记载了“菊花枕”,《遵生八笺》记载了“磁石枕”等,用其清脑明目、安神定志。药枕的保健作用在于枕内的中药具有挥发性,中药微粒子通过头部的温度和头皮的毛孔吸收入人体内,通过经络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另一途径为通过鼻腔吸入人体,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此所谓“闻香治病”的道理。当然枕套面料就要采用纯天然织物,透气性较好。

  

  药枕的使用要贯彻辩证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疾病和季节环境的变化来辩证处方,“对症施枕”。如小儿宜选小米枕,以利头部发育;老人宜选健身丁公枕、菊花枕;阴虚火旺体质宜选绿豆枕、黑豆枕;阳亢体质宜选夏枯草枕、蚕砂枕;耳鸣、耳聋患者可选磁石枕;目暗目花患者可选菊花枕、茶叶枕和决明子等“明目枕”;神经衰弱者、心脏病患者可选琥珀枕、柏子仁枕;高血压患者用绿豆、晚蚕沙充枕芯,有清热、明目、治头痛的功效,夏天散热性能也较好,其他如菊花、决明子、油甘子叶作枕芯对高血压患者也颇适宜。夏季暑热炽盛时,可以用香草、野菊或用泡过的茶叶晒干后做枕芯,清香扑鼻,有助于人们舒适入眠。荞麦皮做的枕芯软硬适度,冬暖夏凉,也是比较合适的枕芯。

  

  床铺俗话说:“睡得好,胜吃药。”床铺的外观和软硬度直接影响到睡眠。有很多人一直认为睡硬床比睡软床可以睡得更香,对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脊椎也更有好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现代科学发现坚硬的床面不能适应人体曲线的需要,容易对肌肉和脊椎造成负担和损害。而过软的床,使躯干形成弧形,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负荷过重,增加腰椎生理弯度,长期下去会引起腰痛,特别是原有腰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病的患者,久睡软床会使症状加重。儿童和青少年,脊柱还没有完全成形,睡过软的床会导致脊柱畸形。理想的床铺应该是软硬适中,以在木板床上铺垫约10厘米厚的棉垫的软硬度为最佳。这样厚的棉垫能适应人体表面曲线的需要,保持脊椎的正直和正常的生理弧度,对健康大有益处。

  

  床铺除软硬度要适合外,还要注意其高度。《老老恒言》说:“床低则卧起俱便。”是说低的床对上下床都是很方便的。床铺的高度一般约以40~50厘米为好,即略高过就寝者膝盖,下床时伸腿就够得着鞋子,上床也不用费力。若床铺太高,睡眠时会有一种紧张感,担心睡着时摔下来,从而睡得不踏实,尤其是对腿脚不利的老年人来说就更不方便了。若床铺太低,被褥通风不良,易于受潮湿,而出现关节痛或肌肉痛的症状。而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密度较氧气大,容易沉积在较低的位置,床过低不易于呼吸新鲜的空气。

  

  睡眠方向

  

  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

  

  四时阴阳定东西《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保生心鉴》:“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这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是一致的。

  

  《老老恒言》中也说:“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头为人体阳气的总会之处,人体的最上方,是气血升发的方向,而中医认为东方能够升发万物之气,故头向东卧,可保证升清气,降浊气,使人气血调畅,头脑清楚。

  

  避免北首而卧《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出:“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是说头不能向着北方,墙的北向也不宜放床。《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首勿北卧,谓避阴气。”古代养生家在这一点上基本一致。认为北方属水,属于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头向北卧时阴寒之气直接伤人体的元阳。但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头朝东,脚冲西,和地球磁力线方向垂直。如果人的睡眠方向与地球磁力线方向垂直,地球磁场就会影响人体生物电流。人体为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就必须消耗大量热能来提高代谢能力,睡眠自然受干扰。所以要头朝北,脚朝南。不同的学术体系,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