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讲伤寒论45,46,47,48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表证,当发汗解表,而药后不解,既是表证发汗为何不解呢,一是用药不到位,有效没有再继续。
二是太阳何证不确定,用方错误。
三是表里夹杂证只发汗解表,或发汗太过伤阳伤。
见发汗后不解,又用下法,脉浮表证还在,虽然没写症状,表证在有表证症状的,不可能没什么症状只有脉浮,如头身痛,恶寒,发热等等外感症。
无论是发汗还是下法都会伤正,何况是经先汗后下两次攻伐,一般人吃不消的,宜用双向作用的桂枝汤。
如果是伤寒无汗恶寒者可合麻黄汤一分。
汗不止恶寒者加附子
汗出乏力气虚者加黄芪。
脾虚湿重纳差者加白术茯苓,等等随证加减。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外感伤寒八九日,无论多少日只要是表证未解,当发汗解表。
脉浮紧,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这是伤寒表实证,麻黄汤主之,服药后症状减轻好转,但出现心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这是何故,素体阳热,麻黄汤辛温助阳,阳热更躁而心烦,热动血妄,热性向上带气血走上行于头面而目瞑鼻衄。
鼻衄而解,用药本是开通毛窍发汗,邪随汗出而解,患者却是阳热之体,辛温之药助阳,阳热躁动迫使血妄行而鼻衄,鼻衄不但解了血中之热,邪气也有了出口,邪随血出而解。
我也有过类似这样的案例,外感伤寒,恶寒无汗发热,给开麻黄汤,患者服后无汗,表证不解反心烦。
这是药力不够开不了毛窍,辛温之反回向里产生的里热心烦,变成了外有伤寒闭塞,内有里热心烦。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脉浮紧,伤寒闭塞毛窍无汗,发热不恶寒,是热性阳实之体。
作解发热,寒闭毛窍,此门不通无路可走,破鼻流血而出,邪出热退而愈。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外感风寒,发汗解表不彻底,传入阳明,太阳阳明两经并病,持续微汗出,不恶寒只发热,表证仍在不可攻下,下之则逆,可以小汗解表。
这里说发汗不彻底,表证仍在传入阳明,无阳明证症状。只有微汗出,不恶寒,从此可小汗,从此看邪在表没入里。
小汗方麻桂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无恶寒汗出干嘛加上麻黄汤,认为是不妥的,应该用桂枝汤。
接下来面色赤红,阳气沸郁在表,这个面色是脸色还是体表皮肤呢?
是体表皮肤赤红,阳气外抗邪得出怫郁于表。
如果单是脸面赤红,不是阳气怫郁于表了,而是阳明经热上烝于头面而赤红,当解之熏之。
用药内服发汗或熏蒸发汗,解表既可。
这个阳气郁于表,郁是不得出,说明白了毛窍是闭塞的表皮发红将汗不汗,可用小汗方。
如果单是脸色红,微汗出的话,桂枝汤加葛根解阳明经邪。
汗出不彻,药力不足当汗不汗,邪与药的辛温之力无门而出,其人烦躁,身体疼痛不知所处,按哪哪疼是寒邪闭塞玄腑不通,津液输布失常,寒束缚肌表与失养所致。
入里化热而烦躁,气因热气上蒸而短,热重的喘,。
这是表寒邪重而身痛,里热烦躁气短,大青龙汤证。
里热重者麻杏石甘汤。
怎么知道发汗未彻,表邪仍在,脉涩故也。
脉涩是气血虚弱流利受滞,表证应是脉浮,这个我才疏学浅,对错是否不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