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116:书海拾贝——读《soul客文艺:聚响》
文/望月听雪
“在他和路灯之间,冒出一棵小树,生长在那里,浸透了黄昏景象,每一片镀上金边的叶子都美轮美奂。美景当前。”结尾处,特雷克斯勒虚构了一棵树,长在街角,这是其回答有没有异想天开的念头的一段文字。文字是需要触及灵魂的,浩瀚的书海中,有那样一篇文章,震撼了心灵,或者有那种从心底深处弥漫上来的身临其境,恍若窥探到了笔者内心的脉络,为其惊艳或者感动。
——教师曹兆海(易小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将这篇小文放在第一个阐述,是因为在如今这个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的大时代里,孩子们辛苦,家长们更辛苦,各种培训班纷繁杂乱,名目繁多,到处弥漫着金钱、铜臭,能看到那个时代里如斯的为人师表,其中的难能可贵、情比金坚真是令人感慨唏嘘。
他,默默无闻,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响亮的名气,有的是一朝北大梦想破灭,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河北沙丘。曾经满怀的理想抱负,当伫立在茫茫沙丘广袤的天空下,想起,秦始皇死于此,赵武灵王逝于斯,不禁感怀自己的浮萍身世,“幽幽明月何时可辍,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文革结束后,曹兆海回到老家大连,因为并未拿到北大文凭,工作难寻,只找到了一个代课的职务,还是用北大的一纸肆业证书换来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兆海遇到了甘肃白银公司二中书记李保和,攀谈之后,回到白银的李保和电报通知曹兆海成为白银二中的正式教师,这一做就是十一个寒暑,一名良师自此在白银中学的教师岗位上绽放,用他的才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从荒凉的戈壁滩中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大千世界。“他来之后的第二年,白银公司二中的高考成绩一跃居于全市第一,他带的班上考上大学的学生有80%以上。此后连续十年,白银二中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一。一个名师改变了一个学校的命运。”
“高考上大学,几乎成为白银青年逃离噩梦般生活的唯一途径。曹兆海用十年光阴和辛苦,改变或者说搭救了上千名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的眼里,曹兆海走路很快,一阵风一样地卷进教室。上课的时候也不像其他老师,完全不需看讲义,对历史事件人物信手拈来,而且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他就好像为这座小城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门。”
“他的房间永远都是一屋子的学生,每天晚上那些家住得远的,还有家在农村条件差的,全部都到曹老师这里来吃饭。”“白银下面有个贫困县叫景泰,那里的父母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救济的通心粉送给曹兆海,他回头全部做给孩子们吃。”“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笔者去探望他,“他房间里的照片都送得差不多了,只挂着两个相框。一个是从前在白银时,学生给他画的像;另一个是一张照片,1957年他刚刚进入北大时照的,彼时,命运并没有开始无常的捶打,相片里的曹兆海年轻英俊,意气风发。”他的遗愿一是将毕生积攒的29万元捐赠给白银公司二中,设立助学基金,二是自己能够“回到”白银。别人是叶落归根,而他则永远向往着这个拥有许多快乐记忆的第二故乡,魂归故里,留得身后名。“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1977年:大雪,高考与爱情(洪峰)
1977年夏秋之交,有传言说高考要在这一年恢复。原本以为这个消息和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毫无干系,日子还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转着,偶尔因为好打抱不平而遭批斗,和自己救下的小国交换纪念品,“分别前,她给了我一个塑料皮笔记本,我给了她一支钢笔。那是在铁道边的树林里,它是我们县城最成风景的地方,但深秋落叶,天气很凉,树很干枯。”“自古逢秋悲寂寥,无边落木萧萧下。”
考试那天很冷,交卷走出考场,漫天的飞雪纷纷扬扬,考场外聚集了上千的考生,人头攒动,那种期盼希冀的目光是深邃的、迷茫的。“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977年高考,录取人数是报考人数的5%,我有幸成为这5%中的一个。”
高考制度其实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个延伸,一个贫民可以冲破枷锁的机遇,从大山里走出去的一个驿站,梦想实现的必经之路。当然亦有许多古人,在科举制度的不公之中名落孙山,空有满腹诗书无处挥霍,空有志存高远无处施展,“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更有甚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忍把江山浮名,都换了浅斟低唱,呜呼哀哉!
触及灵魂的文字需要一个集散地,这本书里没有东拼西凑的烂俗网文,没有翻炒冷饭的洗稿抄袭,它是一个品格和品位俱佳的原创平台,精心书写与安静阅读的所在。在互联网阅读的浮躁时代,重拾中国文字的审美。温婉沉静的文字间,挥之不去的感人肺腑,以岁月积淀出的风华谱写一曲笙歌。
四个版块,“呓语”是作者对电影、图书、作家等的评论。“影像”是作者们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大多是真实发生的,用文字将回忆定格。“回望”是喜欢历史作品的读者最爱的板块,在这里,可以遇到仓央嘉措、苏格拉底……“浮生”,灵感来自于任晓雯的“浮生”系列。浮生这个词很妙也很形象。每个人都像水上的浮萍,对外在的环境无力掌控什么,风来随风,雨来跟雨,却又浮在水上,看起来生机勃勃。
王小山的幽默,蒋方舟的乐观,任晓雯的淡然……每个作家的性格跃然纸上,他们是一群有趣的灵魂,在这里等着与你发生碰撞,产生共鸣。
“试想,浩瀚的书海之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使你脊背颤栗。仿佛漫长的不知所谓死水不兴的人生定式之中,有那么一瞬间,瞥见了鸟儿艳丽的尾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书海漫步,学海拾贝。怀着平和宁静的心情,行走在字里行间、风起云涌的大千世界,总会带给我一点点的欣喜、快慰和信心。那时感觉最平常不过的文字,便是这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