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美社:关于“吧唧嘴”的审美感受原理
夫人身怀六甲已七月有余,好食喜餐,得遇美味,必不放过。大块朵颐之时,吧唧之声,清脆明快,不绝于耳。然旁人多侧目,唏嘘不已。不得已,自先含蓄提醒,后正言警告,皆无用。屡教不改之下,只得陪其一同吧唧啦 … …
你还真别说,这吧唧着吃东西就是香!
所谓的“吧唧嘴”是通俗说法,专业点儿叫做“开口咀嚼”,它是相对于“闭口咀嚼”而言的。于是我又反复与“闭口咀嚼”进行对比,—— 的确,食物的芳香感在“开口咀嚼”时更为明显、饱满,无论荤素果蔬。“闭口咀嚼”虽显得文雅规矩有教养,但口腔中的芳香感却沉闷、单薄了许多。
而这从生物化学的角度上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芳香感产生自香氛类物质,而香氛类物质在释放之前是被包裹着的,—— 它们要么是被集体囊括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要么是被分别裹附于其他的分子团中。总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释放之前会尽量少或不与空气接触。而一旦开始与空气进行充分接触,便开始了它们的香气释放过程。
因为香气释放本身就是一个香氛物质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的过程,—— 香气其实就是香氛物质氧化物。所以说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而且也是有限的。
而当香氛类物质没有获得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机会,就连同其他物质一同进入消化系统时,便再也没有了释放香气的可能,……感觉会不会有些暴殄天物?
所以对香气的追求成为了人类的一大乐事,体现在不同的饮食生活文化中。东方的茶自不必说,西方的葡萄酒也是如此,他们都拥有各自捕获香气的办法,而本质上都是在加强与空气的接触,加剧那个氧化反应。为什么雪茄讲究吸“二手烟”,为什么香水会在开放的环境下表现得更好、更自然,也都是基于这个同样的道理。
那么我们再回来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社会在进入到文明时代后却反而要压抑这种人类天生的诉求呢?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在狩猎成功后,拿着一只鹿腿在大口大口的吃着,一边吃还一边吧唧嘴,—— 这在没有狩猎成功的人眼里那就是赤裸裸的“炫耀”!而你获得了食物,其他人没有食物的原因也很可能并非是因为狩猎成功与否,而是由于阶级的差异所导致的,而这时的炫耀则更意味着一种“不平等”。
“不平等”所引发的血充斥着整个人类发展史,所以后来人们才学着去追求平等,或者说试着让“不平等”看起来不那么“刺眼”,—— 于是我们便学会了“闭口咀嚼”。
还记得那个笑话么,—— 什么是善良?
善良就是在别人挨饿的时候,我吃肉不吧唧嘴 … …
不过说真的,一顿饭吧唧下来那嘴唇腮帮子也是够累的……
今天就聊到这儿。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