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员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授受式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授受式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适应中小学教学的这一发展形势和需要,使学员不仅能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同时又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使他们有机会在继续教育中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在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中一方面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提高中小学教师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所具有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因此常能确立既适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并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达到既定目标。因而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遇到问题和困难敢于正视它们,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采取各种方法保证学习的成功。可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在发现问题的广度、确立问题的实用性、思考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自控性、协调性,反思问题的全面性还是教育资源占有等方面,中小学教师都是青少年学生所不及的。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能使中小学教师感受到“成熟”的优势,找回良好的“自我感觉”。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开发成功智力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于对传统的侧重于学业智力的授受式学习改革的需要,通过把学员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开放性学习,在改变学习地点和内容的基础上,提供给学员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更侧重于成功智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中包含着分析智力的内容和创造性智力的基础,学员通过研究性学习,会逐步提高实践性智力,这三种智力的整合就能使成功智力得以发展。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满足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提供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即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员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课程实际上是通过“活动”学习方式提高学员的实践素质,强调实践性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贴近学员的工作、学习、社会生活的现状,关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结合当代高科技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专题、课题作为学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课程评价不仅要重视最后的研究报告等结果,而且要特别重视选题阶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要重视学员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研究表明,在成人学习的各种动机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工作的需要和职业的改善。由此带来对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强烈需求。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能够较好地满足成人学习的需求,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1.直接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模式适用于讲授研究方法知识和技能,可用于对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中小学教师对其普遍缺乏认识。为增强中小学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本质、特征、意义的理解,消除他们对研究的恐惧和误解,激发中小学教师的自信、热情和潜能,了解有关的科研前沿动态和科研课题,掌握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的自觉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质量,有必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诸如科研方法、实验设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方法、科研报告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工作。为提高教育或培训的系统性和快速性,可以采用直接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讲授研究方法知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员进行练习——总结。
2.专题性教学模式
专题性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实体形式,在进行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兴趣的激发,创造潜能的挖掘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发挥优势、展示才能、建立自信、多元发展的机会。在内容上,着力于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注重对他们原有经验和所学知识的激活和综合应用,力争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通过观察测量、科学实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查阅资料、交流研讨、专家咨询、论文写作、科研报告、成果展示、论文答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成人的独立探索精神,让他们体验研究的艰辛与欢乐。在评价方面突出过程性、全面性和创新性,重视成人的自我反思。专题性教学尽管以学员的自主探究为主,但仍不能忽视学校和教师的组织、支持与指导作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取得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其教学程序是:向学员搜集问题——确定讲座课题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小组讨论——总结。
3.学科渗透模式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员能力水平,提出一些研究问题,也可以把中小学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来,让学员进行探究。使教学既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成为培养学员研究能力的过程。其做法是:一,在强化学生知识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归纳总结,把知识点、能力点转化成有层次的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进行分层指导,注重学员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二,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存在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促使学员将研究方法知识转化为研究能力。其教学程序是: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确定研究问题——引导学员阅读有关文献——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交流——分工协作进行研究——总结。
4.研讨交流模式
教学中定期举办研讨会,研讨题目可以是学员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有利于拓展学员研究思路的问题。在研讨中应注意:在选题上,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或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选择课题;在研究方法上,让学员结合自己选择的课题,论述采用什么方法最适宜本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把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学员之间相互交流,使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其教学程序是:确定研究讨论题目——介绍课题背景知识——小组进行讨论——班级进行讨论交流——总结。
(来源:中国校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