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战:二士争蜀(三国季终章)降西川三英皆授首,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刘禅递降表后,邓艾军至成都,刘禅绑好自己,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抬棺至军营拜见。

邓艾手执符节,解开绑缚,焚烧棺材,接受投降并宽恕了他们。

邓艾约束部众,进城后没有发生抢掠,安抚投降的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受到蜀人的拥护。(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在巨大胜利面前,他开始懵圈。

他忽略了最重要的方面,权力的运行规则。

一切要听领导的!

他擅自依东汉邓禹故事,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官属。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

他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魏国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邓艾常道:“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谈到老对手姜维,他说:“姜维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

你的叫花子大军碰见姜维了?

并没有。

此时这位雄杰在哪了呢?

投降钟会了。

此时此刻,钟会手中已经有近二十万人了。

十二月,司马昭的奖励下来了。

策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二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

钟会进位司徒,增邑万户,其子二人也都封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

邓艾的太尉比钟会的司徒高,而且邓艾的封赏比钟会要多。

这让钟会开始强烈的不平衡!

本来是我独领风骚的!这风头都被你抢走了!

也是赶上邓艾作死,他灭蜀后,迅速上书给司马昭写了一篇平吴论文。

领导您好,现在本来应该凭借定西蜀的声势乘势伐吴,但大举用兵之后,将士都已疲惫,此时应先留陇右兵二万人,巴蜀兵二万人,煮盐炼铁,屯田造船,为灭江东做准备,战备做完后,布告天下,吴国吓都吓死了。

今厚待刘禅,是为了给吴帝做榜样,如果将刘禅送到京城,东吴的人认为这是软禁流放,这会让他们有顾虑,最好先留着刘禅继续留在蜀地,等平吴后再挪窝,估计来年秋冬,吴国也就平了。(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於京都,吴以为流徙,则於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

邓艾是国之良将,治郡大才,他基本上是秉承了老领导司马懿的思路,走到哪建设到哪,永远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但邓艾做的这些事,却成为了正确的错事。

正确是因为哪件事都特别对。

错的是身份不对。

1、你对蜀地的前皇帝和官员私自进行了册封。

蜀地感的是你邓艾的恩,那将来司马昭还怎么买好?

对于大领导来讲,这是个巨大的政治成本浪费!

将来司马昭得再多给多少红利才能让蜀地拥护新领导?

2、你对蜀地前皇帝的去留做了建议。

这叫政治旗帜!谁知道你邓艾心理到底怎么盘算的!

这都不是你一个领军大将所能达到的级别。

邓艾说的依据,是依“邓禹故事”,邓禹是谁呢?

东汉大政委,从龙元勋,刘秀小学弟,光屁股上任的倾家追随者,平天下重要理论提出者。

总体上一句话,那叫自己人。

你邓艾呢?

不是自己人。

你邓艾准确说是南阳破落户,汝南屯田客,能发迹是因为司马懿老爷子慧眼识才赏饭吃,这说明你仅仅是老爷子的人。

你和少爷的距离,就差着一大块了,不然也不会给你一把年纪扔陇西去。

司马昭的内部核心圈,是曹魏功臣子弟,这帮大院儿里从小长起来的才叫是自己人!

比如诸葛诞,哪怕他反了,由于前面几十年一直是军区大院混出来的,闺女还嫁了司马懿三儿子司马伷,所以后来司马炎虽然贵为皇帝还是要主动找诸葛氏消除矛盾。

钟会作为老钟家的人,即便后面反了,但仅仅是灭了养子一族,别的子弟都没受到牵连,司马昭最后还恩准给钟会收尸。

给反贼收尸古往今来在我们国家是很罕见的,但这侧面透露出了一个信号:这是自己人,犯了错,X龄还能抵三年刑呢。

邓艾最终的结局就很惨,哪怕你是千古大冤,也是到了司马炎时代,在多次奏请后,才普普通通仅仅给平了反,象征性的给了幸存子孙一个郎官当。

你不是自己人,千万不要干那些干系巨大的事,躲还躲不及呢!

风险太大了,而且会有人眼红捅你的刀!

比如说已经不平衡很久了的钟会先生。

邓艾的所有书信都要过剑阁,中间都被钟会先生看了,而且钟先生不光看,还拿着金刚钻,专干瓷器活的运用自己的临摹大才去改。

具体改成啥样不知道,只知道将邓艾的口气改成了傲慢无礼。(会善效人书,於剑阁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辞指悖傲,多自矜伐)

你邓艾抢了另一个自视太高的人的风头!从偷渡阴平开始你就绕过我直接上书!你从那一天就打算抢我的功!你特么还抢成了!

太可恨了!

你灭蜀后啥事都不跟我商量自己把官都封了,“从邓禹故事”按理说是我这个“自己人”干的事啊!风头都让你抢了!我特么往哪放!

邓艾从偷渡阴平开始,就注定走上了一条死路。

道路崎岖艰险是看的见的。

看不见的,是这背后的人心。

司马昭传书给了监军卫瓘,告诫邓艾:“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透露出了两个信号。

1、我给卫瓘传旨,说明你不是我自己人,而且你小子别忘了我派过去的监军是干啥去的。

2、灭吴这事应该上报,这不是你这级别能干的。现在赶紧都叫停!听中央的统一安排!

邓艾再次没听懂,上书:“我受命征讨,有皇帝的符策。敌首既然已经投降,应当按照旧制予以官职,以便安抚他们,这是符合时宜的。(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

《春秋》有这样的话,大夫出守边疆,如果遇有保卫社稷、有利国家的事,专断是可以的,现在吴国未服,与蜀相连,不能拘泥于常理而失去时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

《孙子兵法》说道:前进不是为了名誉,后退不怕罪责。(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我邓艾虽没有古贤人的风范,但还是不想因为自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我怀疑这是钟会篡改过后的版本,如果是邓艾自己写的那他死的真不冤。

不过即便没有钟会改信的事,邓艾也已经犯了众怒了,极大概率是在灭国后实在不知自己姓啥了,牛气哄哄的得罪了太多人。

因为最终是钟会、总监军卫瓘、派到邓艾处的政委师纂等所有灭蜀高级领导共同上书说邓艾要造反的!(锺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瓘自以与会共陷艾)

朝廷随后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囚车将其送到京都来。

邓艾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到这种地步,白起的境遇,于今又重现了。”

邓艾这位三国末期的第一名将,最终死于了政治斗争中。

总体来讲,比较惋惜,但并不意外,更谈不上什么冤枉。

因为他貌似特别忠君为国,实际上犯了非常硬伤的政治错误。

不过对于邓艾,再往深说一层呢?

邓艾一路从基层走过来,文武全才堪称小号司马懿,但是由于他家族已经没落了,一路草根的他根本不明白混最高层的那些必死的禁忌和潜规则!

唉!《春秋》中告诉你了将在外,要根据社稷和国家的需要独断专行,不能拘泥于常理,但却没告诉你什么样的身份碰见什么样的领导,遇到什么样时机才可以这样做。

那都是司马防老爷子在家里教育司马八达时的私房课,你一路干实事上来不假,你能够摸索出做成一件事的规律和路径,却难以洞悉最高级人精们博弈时的技巧与算法。

邓艾这个人其实对最广大范围的人民群众有着相当贴合实际的教育意义:

1、再穷不能穷教育。

2、即便身处管稻草的闲职,也要坚持开发这个时代最有用的核心能力。

3、关键时刻豁的出去。(不值得推广,死的概率极高,人家是快七十活够本儿才拼的)

4、成大功后要知道收敛,要知道自己这辈子走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高阶级后,需要稳稳当当的巩固。

一辈儿人有一辈儿人的任务,要知道进退。

很多时间上的功夫永远省不得。

此时此刻,钟会手中已经是近25万的大军了。

钟会拿着这巨大的兵力优势,心中的欲望再也无法遏制!

与此同时,他新交的好朋友姜维同志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

姜维很开心,剧本还没完,于是怂恿钟会:你从淮南三叛开始就算无遗策,现在灭蜀功高镇主,要不赶紧学陶朱公和张良隐退去吧!要是舍不得这人间大舞台,爷们还有一个办法,咱别犹豫了!干吧!

钟会权衡后,要夺取老领导的天下(会所惮惟艾,艾既禽而会寻至,独统大众,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

钟会为啥敢这样呢?

1、征蜀的所有魏军都在他的手中。

2、姜维为核心的蜀军可以为他所用。

3、立了大功名害怕回去被报复。(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

4、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司马氏父子三人已经做了最好的表率。

作为同一个圈子里的自己人,钟会全程近距离的观摩了司马氏父子的权谋打法,全程看到了所谓天子,不过兵强马壮者为之的天命跌落神坛。

司马氏的江山还没坐呢,继淮南三叛后,又一个兵强马壮者的反噬来了!

这么近的关系,你家亲手一路提拔的核心,人家觉得自己力量强大到一定地步后,迅速就想取你而代之了!

在西汉,周勃、陈平他敢吗?

在东汉,邓氏、梁氏他敢吗?

就算你拿天子不当个东西,但除你之外的所有人都拿天子当个东西,你阻力太大!你只能当个高端的掌权者,还得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阴你。

现在是全世界都拿天子不当个东西。

所有人都在衡量自己的力量实力大小。

你知道你司马家这十几年一步步走的有多么的颠覆全世界的思维吗?

自秦并天下后,华夏大地开了三次大脑洞:

第一次,是始皇帝废分封,为郡县”

第二次,是汉武帝“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这第三次,就是你司马氏“弑天命,废敬畏”了。

但是,钟会还是忽略了一点,司马昭早在他出征之前就盘算好了底牌。

心腹邵悌在钟会出征前提出担忧后,司马昭说:败军之将没有士气,亡国之臣不会为你所用,亡国之民不会受你驱使,所以钟会亡蜀后不会从蜀汉借到力;得胜的军队都希望回家受赏,更不可能跟他造反,所以钟会虽然狼子野心,不足为惧啊!(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灭族耳)

很多顶级的人杰,并非不聪明。

但当他们建功立业的野心大到极致后,总会推己及人的认为别人也如此。

钟会到了40岁满脑子建功立业顾不上娶妻。

姜维一生不蓄钱财,不好女色,不搞娱乐,钱财过手就散。

实现价值,兑现剧本是他们毕生的追求,也是唯一的追求。

不过你愿意为了建功立业付出所有的代价,别人也愿意吗?

其实已经有极其相似的一件事在给钟会预警了,最开始司马昭怕邓艾反抗,命监军卫瓘在前颁旨,命钟会进军成都施压,结果卫瓘拿出司马昭亲手谕旨通报全军后,邓艾全军乖乖把兵器扔了,随后邓艾才被痛痛快快装进的囚车。(司马文王惧艾或不从命,敕会并进军成都,监军卫瓘在会前行,以文王手笔令宣喻艾军,艾军皆释仗,遂收艾入槛车)

邓艾同甘共苦养士卒尚且如此,你钟会比邓艾强很多吗?

司马昭战前就已经推演好的逻辑结局,其实并不难懂。

只不过两位人杰全都已经被功业之火烧的欲罢不能!

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走渭水入黄河,五日即可到孟津,与骑兵会洛阳,夺取天下。(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在钟会准备起事时,他突然收到了司马昭的信:我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我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我们不久就可以相见了。'

老领导猜出了你的想法。

钟会得信后大惊,对亲信说:“仅仅抓获邓艾,相国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领大军而来,必是发现异状,我们应当迅速出发。如果顺利,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顺,还可以退回蜀地学刘备!自战淮南以来我从未失策,已天下闻名,我这样功高震主的情况,哪能有好的归宿呢!'

其实哪里是什么功高震主,你从出征就被人家料定了!

钟会于正月十五到成都,押走邓艾。

十六日,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的旧官,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丧,并假借郭太后遗命,要起兵废掉司马昭。

哪里有那么好叛变的,所有人都立了大功,正想着回去拿封赏,再说了,所有人的家属都在洛阳,咋叛变?

手下的将士开始非暴力不合作。

于是钟会把他们都关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严加看守。

被关押的高级将领们开始大量散播谣言,说钟会要坑杀大家,人心开始剧烈浮动。

这时,姜维开始对钟会建议:'应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杀死。'

钟会犹豫不决,都杀了我咋造反啊!

正月十八日钟会决定了,开始给姜维部铠甲兵器,但已经晚了。

当天中午,成都爆发内乱,基层军士们开始暴动,钟会与姜维双双死于兵变之中。

据说姜维想先杀魏将,再杀钟会,然后复国,给后主那都去信了: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正史不见于《三国志》,《汉晋春秋》中确实提了他窜动钟会造反,但是并没有提复国的事。

这段复国的记载,见于《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曰: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所有参与人员全部被杀,刘禅也不可能说有那么回事的。

是否是真的,学界有争议。

我个人认为是真的。

因为他不是会给钟会当小弟的人;

因为他也没有号召力自立炉灶。

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就此认命。

只要还有筹码,他生命的火焰就永远不熄。

摆在他面前的剧本,是田单复国!

按照史料中他的打算:

1、他怂恿钟会杀掉魏将。维教会诛北来诸将

2、随后找机会干掉钟会。既死,徐欲杀会

3、最后尽数坑杀十几万魏兵,复活蜀汉。尽坑魏兵,还复蜀祚

如果成功,他是兴灭继絶的再造之臣,同时也将大权独揽的再无一人能去阻止他未来继续实现理想!

但是,这又和“放进来打”的汉中攻略一样,每个环节没有一丝丝容错度。

一招错,满盘输。

他《三国演义》中的老师诸葛亮是一生不弄险。

他的一生都是惊悚动作片。

我敬公之气魄,敬公之才干,却敬而远之公之“理想”。

因为无论何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而并非政治是战争的附庸。

本末倒置者,非知兵之将,非生民之司命,非国家安危之主也。

志为国器者,三思之;

怒我怨我者,看淡这满纸荒唐言。

钟会死后,魏军开始烧杀淫掠,整个四川大乱,百姓死伤狼籍,生灵涂炭。(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主权被打倒的国家,永远是刀俎上的鱼肉,自古至今,没有变过。

邓艾部下追上囚车欲迎回邓艾,但由于邓艾是特派员卫瓘和钟会联合下的黑手,卫瓘害怕邓艾报复,又想独揽灭钟会之功,于是派和邓艾有仇的田续杀掉了邓艾父子。(瓘自以与会共陷艾,惧为变,又欲专诛会之功,乃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艾于三造亭,斩艾及其子忠)

邓艾因为失去了最后申辩的机会,最终被定为谋反之罪,邓艾在洛阳的诸子也都被杀,其妻和诸孙流放西域。

卫瓘现在你冤死了邓艾一家,将来你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满门被另一个狠角色冤杀殆尽。

用不了多久,我就要再讲到你了。

大乱都抢痛快后,最大级别的卫瓘开始约束诸将。

成都之乱平息。

钟会虽然大罪,但司马昭还是下诏,念及钟繇、钟毓的功劳,仅处死钟会养子的钟毅和钟邕诸子,赦免了钟家的其他支脉,像钟峻、钟辿等有官爵者待遇不变。

无论怎样,都是大院子弟,打断骨头连着筋。

司马昭后来又默认向雄给钟会收尸。

司马昭并蜀后,蜀汉刘禅这个安乐公和东汉献帝的孙子刘康这个山阳公相会在了洛阳。

自公元前202年立国,大汉的国祚,在465年后,终于彻彻底底的走完了自己的终章。

264年三月三十日,灭蜀后的转年,魏元帝曹奂下诏拜司马昭进爵为王。

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葬于崇阳陵;九月,被谥为文王。

刘备父子的名讳连起来是“准备好了送人”;蜀汉被灭当年的最后一个年号是“炎兴”。

司马昭之子,叫司马炎。

多么的凑巧。

这也成为了司马炎代魏天命的天意依据之一。

265年十二月,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三国的时代,结束了。

在这七十多年中,一个个英雄豪杰,妖魔鬼怪,擎天梁柱,鬼才神仙纷纷出场,谱写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堪称最精彩、最好看,也最难下笔的时代。

寒来暑往,小吏这56万字的三国季也陪伴大家近半年了。

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时候告一段落了。

再回首,这最大福大报的乱世奸雄;

这千年来最有人味的古代政权;

这最乱时代的最强守成少年;

这浪漫主义传奇的忠义无双;

这献祭一切决战到最后一秒的双雄鏖战

这史上最高投入产出比的人才招聘;

这最传奇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这最臭名昭著的背盟偷袭;

这最壮烈的两汉终章;

这最心神无二的君臣两相宜

这最扼腕击节的功亏一篑;

这最让人肝肠寸断的一生叹息

这最隐忍的政变夺权;

这最阴差阳错的奇袭天险;

这最壮烈的无力回天。

中国史上的诸多最传奇,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浓缩爆炸登场,两汉的头和尾,楚汉和三国,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中堪称最璀璨的两颗明珠,永远闪耀在华夏子孙的心间。

魏、蜀、晋的剧本,也为后面佛法的东来和本土道教的生长以及儒教在两汉癫狂后的阶段性反思,提供了痛彻心扉的因果汇编教材,也为接下来三百年中国思想艺术的大探索、大融合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在浪花淘尽英雄后,指洛水盟誓的老艺术家终盘出手,三分天下归司马,终结了乱世,收尾了三国时代。

当司马炎代魏受天命的时候,这个新兴的王朝却如同一轮即将落山的夕阳,开始日薄西山。

历史即将进入著名的“两晋时代”。

仅仅四十多年后,此时烈火烹油的司马氏就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他司马氏在史无前例的全族大混战中,裹挟着华夏民族走向了黑暗深渊。

你司马氏亲手废掉了一条又一条雄踞华夏的神龙,北境开始奴役着你的民族去肆虐神州。

北境开始一次又一次尝试着将灵魂注入华夏的躯壳。

凛冬已至,长城自毁。

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程度最剧烈,民族维度最宽广的大动乱三百年,即将拉开序幕。

永嘉之乱、石虎暴虐、冉闵屠羯、前燕南下、苻坚霸北、慕容复国、拓跋建魏,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胡人跑马踏中原。

放眼南国,苟延残喘的东晋权柄自“王与马共天下”后就开始就落入了高门大姓之手,进入了中国历史中非常特殊的政治时间段,长达百年的门阀时代。

随着凛冬愈演愈烈,在一次又一次的胡骑肆虐下,在一次又一次的亡国灭种危机前,飘摇的江左,汉民族将交出怎样的历史答卷呢?

第五季:三国争霸 终

敬请期待第六季

两晋悲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