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抛弃传统经验,是对当代艺术的尊重(图为马克吕布作品)……
本文作者:吕楠
本文展示了摄影师吕楠镜头中的束缚和自由(另一种束缚)。吕楠1962年生于北京1989年开始拍摄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1990年完成1992年开始拍摄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1996年完成1996年开始拍摄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4年完成2006年开始拍摄缅北监狱,2006年完成。相对于“三部曲”历时15年漫长而艰苦的拍摄,《缅北监狱》吕楠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拍摄,时间虽短,但《缅北监狱》的力量和质量都没有丝毫的减弱。2006年的6月至9月,吕楠只身来到缅甸北部最危险的地区,他混迹在毒贩和吸毒者中间,深入到监狱和劳改所中。与吕楠所有的工作经历一样,很快吕楠就和这些“危险人物”成为了朋友,所有的“危险和恐惧”都不存在于吕楠的镜头中,留下的只是一幅幅震撼的令人惊叹的影像。
从1989年开始,吕楠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他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三个系列作品。这三部作品“仿佛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状况,象征了吕楠期望的人类伟大精神的复归”(栗宪庭语)。15年,吕楠如苦行僧一般生活、工作和学习,他坚信“好东西是在沉默中完成的”。1989年到1990年,吕楠跨越十多个省市拍摄了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以全景方式关注了中国精神病人的生活,不仅是医院,吕楠还拍摄了家庭中,以及流浪中的病人。在吕楠的照片中,这些精神病人从被社会妖魔化了的概念形象中复活,重新变成多种多样的,活生生的,有着所有人都具备有的喜怒哀乐、爱恋和亲情的正常“人”。此前,这组照片从未在国内完整的发表过,但它仍然引起巨大反响,上世纪90年代初,这些照片经过各种途径流传,影响了一批年轻的中国摄影师。王建国,40岁,患病已超过20年。他唯一的依靠是81岁的母亲。谢致梅(右)一家四口,妻子(左)及二个孩子都是精神病患者。照片是他死去的儿子,而躺在医院破屋里的女儿谢群英已奄奄一息。陶世茂,22岁,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寒假回家首次发病,杀死母亲,打伤父亲(左)。恐惧的家人把他关进石头房。每天为他送饭的是最疼他的85岁的奶奶。医院没有院子,病人白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斜坡上度过。贾文英,39岁,她的丈夫二个月前去世。现在,她和女儿以乞讨为生。唐明季,45岁,丈夫于九年前去世。家里的门窗已被她取下用于取暧做饭。女孩,11岁。由于缺少儿童病房,中国绝大部分儿童患者只能同成年病人住在一起。这些成年病人不仅不会照顾他们,有时还会打他们。张夏平,27岁,云南人。北京办画展期间住在朋友家,画展闭幕当天精神病复发,朋友认为她装病要赶她出门,“人们应当理解我,我是个病人。”她哭着说。到底什么是精神病人?回想起90年代港产片盛行的日子,精神病屡屡成为电影、电视、小说的题材,不免会出现夸张化、妖魔化、悲剧化的演绎。加上中国人保守的心态,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可谓相当普遍。而吕楠的影像中,虽有视觉冲击的画面,但是摄影师却没有刻意营造不安、可悲、恐怖的景象。相反他在实际接触过病人后,着力于展现病人们真实平凡的一面,在今天看来或许你会觉得很合理,但是在25年前这些影像深深影响着后来者。精神病院 万有胜,40岁,小学美术教师,墙上挂的是他画的雷锋像 天津 1989这是一个盲人患者。当他感到有人在他面前时,便会重复说:“他们欺负我。”天津 1989精神病院 韩民,36岁,住院已6年。他父亲把每月收入的一半支付其住院费。近日,韩民的哥哥被查出肝癌。她不会说话,警察3年前街上捡的。她有破坏欲,医院不能提供衣褥,一天大部分时间她都躺在地上。1990年,四川的某家庭,年轻的陶世茂只有22岁,是当年村中唯一的大学生,在寒假回家时发病,不单打伤了父亲(左),还杀死了母亲。极为害怕的家人把他关在图中的“石室”内,而图中85岁的婆婆每天都会给他送饭。图中伸出来的手,就是精神病人陶世茂。新闻数据显示,目前全中国有超过一亿的精神病患者,撇除政治问题,如上访者被关进精神病院、社会对于有关疾病的教育与治疗等仍需要继续关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展现了这些病人的真实面目和处境。摄影师完成拍摄后得到的结论是,“医院外面才是精神病院,而真正的精神病院里面倒像教堂、寺庙、修道院,极为宁静”。
(建构当代艺术批判性思维,触及当代艺术核心,可继续关注“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