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轻松读懂PA正位胸片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穿透不同的组织时,便可以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那我们就先介绍下X线片里常见的影像黑白(明亮)表现及其代表的物质或组织。
黑——空气(肺)
深灰——脂肪
浅灰——软组织
灰白——骨骼
亮白——金属
接下来我们就读懂胸片,介绍一下常见的读片技巧:
一、确认病人信息,进行胸片定位

核查患者信息,检查日期,临床病史及历史影像资料等
拍摄胸片常见的体位可分为正位和侧位:
正位:后前位 PA(图片质量最高,临床最常见),前后位 AP(常见于床边);
侧位(靠近胶片侧):左侧位、右侧位;
二、图片质量RIP三点原则
R(Rotation):是否有转位?

棘突应位于两次锁骨近胸骨端的中点处。
I(Inspiration):吸气时肋骨的数目

从前面看,应该能看到5~7根肋骨。
P(Pentration):透射程度是否合格?

透射程度,即此处X线穿透人体的程度,在心脏后面,脊柱是否可见?
三、ABCDE读片法则
A Airway Lungs Pleura(气道、肺、胸膜)
Airway:

气管含气,比周围组织投影更暗(呈略低密度影);
气管是否居中,或偏向一侧:肺不张、气胸、纵膈及胸内占位等均可导致气管的偏移;
Lungs:

肺野纵向分区:一侧肺野纵向三等分,可分为内、中、外带;
肺野横向分区:分别通过第2、4肋前端下缘,分为上、中、下野;
双侧对称对比,是否对称,密度是否变化,位置是否偏移等,辨别哪一侧出现异常;

肺纹理为走行至胸膜边缘的细小灰色纹理(上图左图);
气胸:肺野出现无肺纹理的暗区(上图右图);
Pleura:
正常胸片看不到胸膜:
B Bones Ribs Clavicles Hunerus Spine ( 骨骼、肋骨、锁骨、肱骨、胸椎)
检查有无骨折或癌症转移性病灶;
观察肩关节以明确有无关节炎或脱位的表现;
C Circulation Heart&Mediastinum(血液循环、心脏及纵膈)
观察心脏与纵膈大小、形状及边界

大小(心脏的测量):用心胸比(心脏占据胸腔的比值)
在正常后前位胸片上,心胸比小于50%,心胸比大于50%,胸片示异常,提示心脏增大;

形状:构成纵膈左缘的结构有主动脉结(aortic knob)、肺动脉流出道(pulmonary outflow tract)、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左心室(left ventricle);
构成纵膈右缘的结构有上腔静脉(SVC)、右心房(right atrium)、下腔静脉(IVC);
正常情况下,心脏边缘清晰,如果边缘模糊,则提示可能有肺的塌陷或肺实变;
D Diaphragm(横隔)

两侧胸膜都呈现光滑的圆顶状,与肺的暗区之间有一条锐利的白色线条,界限清晰;
正常情况下,右侧横隔壁左侧稍高约1~3cm,原因为其下有肝脏;

肋膈角是指横隔与肋骨的交界处;
心隔角是指心脏与横隔的交界处;
这些角正常情况下都应该界限清晰;

左侧横隔下常可见胃泡(低密度影);
E Extra features&Review areas(其他征象与回顾检查区域)

检查有无医疗介入器械,比如监护设备的电线及插管,以及他们的位置是否正常?
如果综上述所见胸片未见异常,那么请注意回顾以下检查区域;
①肺尖部

②肺门区

肺门区,这是主要的细支气管和主要的肺血管,左侧肺门回比右侧稍高,或者一样高。双侧肺门在大小和密度上应是对称的。
③心脏后方

④周围软组织

⑤隔下

整理编辑: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