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请老人帮忙带娃,每个月要不要给钱?
今天同事们提起一个话题:要不要请老人带孩子,如果老人带孩子,每个月要不要给钱?同事邓洁说:“现在夫妻基本都是上班族,孩子只能让老人带。我们每个月基本上或多或少都会给老人一些钱,这样我们心里也舒服。”
97年的小童说:“我以后生了宝宝,不会请老人带,因为他们太辛苦了,应该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孩子到了3岁以后,可以请一个保姆。”
另一位同事小马搭腔:“请保姆不放心,还是交给家里的老人比较放心。”
在2015年有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65%的家庭会选择老人带孩子,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繁忙,另一方面是因为不信任市面上的保姆。其中45.3%的家庭会给老人一些补偿,其他则认为老人带自己的孙子辈是比较正常的事情,而且他们也愿意奉献。
老人带娃不是义务(给不给钱)
很多的老人在儿女成家或者退休后,有一种失落感,所以他们自愿照顾孩子,一方面帮助自己的儿女减轻压力,另一方面在照顾孙子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感激他们的付出,而不是把老人带娃当成义务,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一位妈妈为此留言到:“带孩子很辛苦的,特别是一岁以内。孩子半夜哭,喝奶粉是家常便饭。很感谢婆婆一直帮我照顾孩子,现在一些大城市请保姆,起码要5000起步,包吃包住,每个月还要休息4天,还不做家务。所以,有老人能帮着你带孩子,就偷着乐吧。每个月给父母一些钱,即尽孝心又可以让老人开心,何乐不为?”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明智,即表达了自己的孝心,也通过金钱让老师心里觉得被肯定。如今也存在一部分年轻人,不仅让老人带娃,平时的吃穿用度还需要老人帮忙垫付。认为父母帮着带孩子是应该的事情,所以做出很多过分的举动,让老人觉得“我帮你带娃,你却把我当保姆”。
客观来说,孩子是你生的,你自己带是本分,而老人帮忙带是情分。因此不要本末倒置,怀着感恩的心,自己舒服,老人心里也会幸福。
老人带娃的利与弊(育儿理念)
当今除了老人带娃是否应该给钱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关于老人带娃的利与弊讨论。有人认为虽然老人带娃,我们可以重回职场大展风采,但也存在一些育儿问题,比如:宠溺孩子,纵容他们的坏习惯、坏脾气;带娃方式与理念起冲突,造成了家庭矛盾;孩子与父母不亲近等一些负面影响。
这些的确是老人带娃过程中会存在的问题。心理专家董玉林老师曾说:“隔代教育”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老人,要找准位置,再发挥余热。这是老人在带娃的过程中具备的先决条件,另一部分则要父母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正式带娃前的职责划分
央视主持人李小萌曾在一次育儿节目中举了一个例子。朋友与丈夫工作繁忙,所以只能请父母来帮忙带孩子。
但是在正式带孩子以前,丈夫与父母诚恳地聊了一次:首先感谢父母帮忙带孩子,然后指出关于孩子的一切教育问题都听媳妇的,因为她是孩子的妈妈,有最大权利,必须要对孩子负责。
李小萌曾问朋友,不怕因此产生心理隔阂吗?朋友则回答到:现在不把指责划分好,以后产生的矛盾只会更多。的确,纵观所有老人参与的带孩子家庭,几乎所有的矛盾来来源于没有明确指责划分与界限所导致。
1、0-3岁早期教育很关键,以父母带孩子为主
世界卫生组织孩子0-2岁的1000天定义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1000天包括:女性怀孕的胎儿期(280天)+宝宝出生之后的2岁(720天)。
这个时间段是宝宝与爸妈建立情感的黄金时期。所以建议女性在这个阶段最好能够亲自带孩子,因为孩子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来源于母亲。
同时从大脑的发育来看,0-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父母的早期教育相当重要。 年轻父母活力高,思维敏捷,育儿观念先进,而老人从体力以及对孩子的了解,及育儿观念等各方面,都不如父母育儿更好,所以建议在0-3岁这个阶段,以父母带孩子为主,老人从旁辅助。
2、3-6岁由父母主抓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3-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伯特兰·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众所周知爷爷奶奶对孩子隔代亲有多严重。所以要与老人明确,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要以父母的培养为主。爷爷奶奶从旁协助,但不能放任纵容孩子。
比如吃饭,很多老人喜欢喂孩子,这样会不利于自理能力的养成,也会对孩子咀嚼功能及胃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家庭统一教育,由父母的意见为主。
凌晨妈妈带叨叨:
父母辛苦一生,把我们培养成人,成家立业。本应该在晚年享受幸福,但生命的延续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帮我们来减轻生活的重担,这个时候,我们唯有心怀感恩,以父母开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