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33:马服子赵括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赵国向秦国求和未成,反而呢,让自己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在赵国进退两难的时候,一则流言在国内悄悄地传开了。这个流言意思很直白,就是前线打仗的廉颇不行,秦国怕的是赵括,赵国如果想要赢得这场战争,那就赶紧派赵括将军前去前线。
这种流言蜚语若在平常,赵孝成王应该是不会理会的,这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但是此时此刻,这个流言不得不让赵孝成王陷入了深思。
首先,求和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现在留给赵国的选择只有一战到底。这前线的廉颇一直采取的是守势,虽然防守战略是非常对的,可是守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这赵国的军粮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如果后撤,赵军可以退守太行山,依据壶口关等险要作为防守,如此一来的确可以减少防守的兵力,也减少了大量的消耗。但是,太行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就相当于是拱手献给了秦国,这其中还包括赵国的发祥之地赵城和晋阳,这当然是赵孝成王不想看到的。
这和不能和,守不能守,退又不能退,那剩下的,只有全力进攻。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这流言却戳动了赵孝成王的心。
∆ 战争
在这儿啊,我们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赵括这个人。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赵括的父亲,便是名将赵奢。当赵奢还在世的时候,每每和儿子讨论兵法,都被赵括的深厚的理论知识驳地说不出话来。这赵奢死后,赵括子承父业,在宫中待命,也深受赵孝成王的信任。
在听到秦国人害怕赵括的言论之后,这赵孝成王是眼前一亮:诶…这龙生龙,凤生凤,赵括虽是年轻,但他是赵奢的儿子,况且深谙兵法,如果让他去替代廉颇,那说不好真的可以把这个死局盘活呢。于是,赵孝成王马上下了一道命令,让赵括前往长平去做统帅。
但是没想到的是,命令还未下达,这赵括的母亲便进宫求见来了。这赵母来求见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儿子去做统帅。可是这番理由却不被赵孝成王认同:“呃…夫人呐,我任命你的儿子做全国的统帅,这难道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吗?你怎么反对啊?”
“大王您有所不知啊,先夫在世的时候,曾经留下遗嘱,千万不要让赵括带兵打仗。因为他虽然兵书读的很多,但是却没有实战的经验,况且他把战争看作是儿戏,而不知道什么叫生死攸关。不过,大王既然您命令已下,也是万难更改,那老身就有一个请求,如果他犯了什么过错,您可千万不要连累我赵氏家族啊。”
∆ 秦国大军
赵母的这番话,看似是不顾母子关系,但实际上却是含义深刻的。这赵括一去,担子实在是太重了,这秦赵长平之战,那双方都是倾注了全国之力,决定着赵国未来的命运,如此重任交在赵括身上,就像是一个学习成绩满分而且演讲能力超群,但却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的优秀学生,你让这样的人去主持研究导弹火箭,那简直就是胡闹嘛。
然而,这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赵孝成王却依旧不以为然。这要说赵孝成王是一个英主,那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这位赵王也绝对不是脑满肥肠的阿斗。这赵王思来想去,他决定去询问一个人的意见,他就是蔺相如。当时蔺相如已经是病入膏肓,但思绪尚在。当得知赵王的想法之后,蔺相如只说了四个字:“胶柱鼓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把这琴柱用胶给粘住,这琴弦就无法调音,无法调音的琴弦,那怎么能演奏呢?言下之意就是说,赵括是嘴把式,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更不懂得什么叫做应时而动的变通之道。这样的人是无法带兵的,更不能委以重任。
但是回来后的赵王并没有采纳蔺相如的意见,依旧是任命赵括为大将带兵开往前线。而此刻,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则是悄悄地来到了长平,此项替换任务在秦国啊,那是最高军事机密,倘若有人泄露的话,杀无赦,灭九族。
秦国一方是久经沙场名满天下的战神白起,而赵国一方是一个考试成绩优异的高材生赵括,这两个人相遇到底会鹿死谁手呢?
♞
—— 明天再见 ——
∇ 点击下方标题
主讲:孔祥善
编辑:孔祥善 王元龙
配音:兰馨
剪辑排版:呙晓川 设计:刘晟瑞
【闻古知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