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南阳诸葛书院:卧龙旧居,三顾之地(上)

卧龙书院处在南阳武侯祠景区之内,2021年3月24日,我乘高铁由北京前往南阳。在出发前的一段时间,一直与南阳建筑设计院刘宛伟先生做相应的探讨,经过他的一番筹划,决定到达南阳后的第一站就是先去探看诸葛书院。

刘先生告诉我,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打造诸葛亮文化,在努力地扩建卧龙岗景区,故而该景区部分已封闭,并且诸葛书院早已不对外开放。为此他找到了南阳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先生,因为崔先生是业内人士,他与卧龙岗景区管理者颇为熟识,故景区同意我前去参观该书院。

从北京到南阳的高铁一天仅两班,我预定的是8点半那一班,然因堵车严重,眼看快到开车时间,于是东插西窜,赶到西站时候车室内在我所乘车次进站口处已无人等候,我狂奔入内,登上高铁一分钟后,车就开动了。能够顺利登上高铁,让我这一天的心情都很愉快,看来此程寻访略有小周折,但最终会达到目的。

刘宛伟是位资深爱书人,他对传统典籍、碑帖、拓片均有研究,虽然这些研究与他的本职工作无关,然他却能痴情于此。最为难得者,刘先生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处学习相关知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每年举办一届古籍研修班,我看到每次学员大多是新面孔,而刘先生连来了三届,他每一次都坐在第一排,特别认真地学习、听讲,并且勇于提问,由此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经过这样的交往,我们也成为了可以探讨各类问题的好朋友。

在高铁站见到刘宛伟,乘其车前往卧龙岗景区,此乃我神往之地。唐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亮人称卧龙,正是因为他躬耕陇亩于南阳,使得卧龙岗成为了天下人朝圣之地。

历史有时很吊诡,诸葛亮、曹操、周瑜都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但他们在身后的名声却有很大差异,曹操成了奸贼,周瑜心胸狭窄被诸葛亮气死,只有诸葛亮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而关于他在史书《三国志》或者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出场地,都是在南阳的卧龙岗,尤其那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然达到了妇孺皆知。

刘备的祖父为西汉宗室,《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说他“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后来因为参加了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因立有军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他不甘于沉寂下僚,努力谋求兴复汉室,他先后奔走于曹操、袁绍、刘表等处,但终无所成。此后经过徐庶举荐,他于建安十二年前往南阳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对于此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刘备对诸葛亮的宏图大略十分激赏,已然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为此,引起了桃园三结义的另外两兄弟的吃醋,然而刘备十分相信诸葛亮是一位大才,他跟张飞、关羽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可见在刘备心目中诸葛亮的重要性已然在其两兄弟之上,他说出如此狠话,令关羽、张飞不便再说什么。而事实证明刘备果然慧眼识英雄,在诸葛亮的苦心经营下,终于使得刘备从无到有,逐步壮大,最终建立了蜀国政权,形成了与魏国、吴国鼎足而立的三分天下局面。

其实我一直好奇于诸葛亮为什么有如此高才,从他的履历看,其年轻时并未显现特别之处,他在少年时就已成了孤儿,为了生计,他跟随叔父诸葛玄辗转流浪多地,诸葛玄去世后,他和弟弟只好在南阳躬耕陇亩。虽然此时他像个农夫,然而他却有胸怀天下的理想“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他的自我期许被“时人莫之许也”,但这也不能打击他的宏大信心,他在南阳耕地十年,终于等来了刘备,以他锐利的眼光,他认为刘备必能成大业,于是经过两次试探,他终于向刘备和盘托出自己的建国方针大略。

刘关张骑马来拜见诸葛亮

汉末时期,诸葛亮是如何得到天下资讯的?他又是如何能够了解到每位英豪的为人处事方式及组织内部细节,这是我一直疑惑之事。不清楚诸葛亮是不是暗自里安排多位卧底分处每阵营之内,但就那时的实力而言,刘备的排名绝对很靠后,然而诸葛亮却能认为他是唯一可辅佐的对象,这正是其有超人眼光之处。

大门正在维修

到达卧龙岗景区时,在路边看到前门已经封闭,这里搭起了面积巨大的围挡,刘宛伟把车开到了一条小巷之内,而后我们穿过侧墙,穿行到入口处,门前广场上立有一组雕像:三位古人骑着马,正向卧龙岗内前进。想来这是刘备带领两个兄弟前来拜访诸葛亮的场景,我从雕像的面庞上看出了刘备的期许之情,但他的两位兄弟却面无表情,雕像的制作者传神地展现了刘、关、张不同的心态。

三顾桥

文保牌

在大门口见到了崔鉴平先生。崔先生的装束颇为前卫,与我想象的博物馆馆长有一定差异,看来好古跟佞古的人最有开放性思维。寒喧过后,崔先生把我二人带进景区,在大门口见到了卧龙岗景区的两位馆长,打过招呼后,我们一路前行,穿过了三顾桥,看到了前方的卧龙岗,这道山岗于平地上起脊,确实地貌奇特。诸葛亮选此地耕种,想来也是经过周密的考量:这里距南阳城很近,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如果有人来拜访他,很容易赶到此处,他想见时即可现身,不想见时可以躲入树林。看来一个人要能成就大业,如何周密地经营自己,是首要素养。

卧龙岗

山门牌坊

山门

穿过广场,沿着台阶登上卧龙岗,首先看到的是千古人龙牌坊,这座牌坊乃是机雕,崔馆长解释说,原本这里有古牌坊,只是在特殊年代被砸烂了,景区按照原样复制了一座。牌坊后面方为山门,上悬匾“卧龙岗”。入内之后,我很想前去观看诸葛亮的草庐,崔馆长说与书院不在一个方向,我们要先去参观书院,因为他已安排人在那里等候,等看完书院后,再去看草庐景区。

入山门拐向右侧

斑驳树影

陶醉

按照崔馆长的所言,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从牌坊处右转,走入一条僻静的小路,这条路沿着山岗之脊延伸下去,路的两边种满了侧柏,阳光穿过树叶在地面上留下斑驳之影,更凸显出这一带的宁静。然走出一段路后,隐隐听到乐声,虽然声音断断续续,但能够听出奏乐者的执着,渐渐走近时,方看到三位妇女围坐在一起,在那里吹葫芦状的笛子。我们三位的走近,丝毫没有打扰到她们的专注。

读书台

介绍牌

读书台面积很小

继续向前,又走出三十余米,在路边见到一处古建筑,匾额写着“澹宁读书台”,显然堂名应是本自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其实这句名言并非卧龙先生的发明,乃是本自《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是他去掉了前面的“是故”二字。而若不是诸葛亮的所言,这句话不可能流传得这么广。

指示牌

书院处在卧龙岗下

此读书台旁立的介绍牌上说,这里是“诸葛亮躬耕时读书学习的地方”。原来这个建筑如此重要,我立即有了多看两眼的欲望,可惜此屋锁着门,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但之前我在所做功课中得知,诸葛亮读书处后来成为了诸葛书院,这间小房子与我想象的书院差距较大。崔馆长告诉我说,这里不是书院,书院就在此读书台的不远处。果然向前走了十米左右,看到了卧龙书院指示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