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五倍子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图经》:“生津液。”

2、《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3、《本草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4、《本草拾遗》:“肠虚泻痢,熟汤服。”

5、《药性歌括四百味》:“五倍苦酸,疗齿疳䘌。痔痈疮脓,兼除风热。”

6、《药笼小品》:“ 酸涩敛肺,咸寒降火化痰。治下血脱肛。”

7、《得配本草》:“咸、酸、寒、涩。入大肠经气分。敛肺止血,收痰止汗,除泻敛疮。”

8、《本草蒙筌》:“煎汤洗眼目,消赤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9、《本草新编》:“味辛、酸,气平,无毒。入肾经。疗齿宣疳,及小儿面鼻疳疮,治风癣痒疮,并治大人五痔下血。洗目消赤肿,止疼痛。染须髭变黑。专为收敛之剂,又禁泻痢肠虚,解消渴,生津,却顽疼,去热。”

10、《饮片新参》王一仁:“性味涩苦微酸。敛肺涩精,止咳嗽,肠虚泄利,痔血,阴虚水肿,杀虫,敛溃疮。”

11、《本草备要》:“酸咸。其性涩,能敛肺;其气寒,能降火。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散热毒,消目肿(煎水洗之),敛疮口(热散,疮口自敛)其色黑,能染须(丹溪曰∶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

12、《冯氏锦囊秘录》:“五倍子,疗齿宣疳䘌,小儿面鼻疳疮,治风癣痒瘙,大人五痔下血,煎汤洗眼目,消赤肿止疼,研末染髭须,变皓白成黑,肺脏风毒,流溢皮肤,湿疮脓水,溃烂金疮,总以酸苦之性,专为收敛之剂,即能敛肺止嗽,又禁泻痢肠虚,解消渴生津,却顽痰去热,掺口疮,洗脱肛。”

13、《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酸,性平,无毒,入大肠经。主齿宣疳䘌,风癣疥痒,肠风五痔及小儿面鼻口耳疳疮,明目生津,止泻涩精。噙口中,治口疮。善收顽痰,解诸热毒。百药煎即五倍造成,主肺胀喘咳。噙化能敛而降之。”

14、《玉楸药解》黄元御:味酸,气平,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收肺除咳,敛肠止利。

五倍子酸收入肺,敛肠坠,缩肛脱,消肿毒,平咳逆,断滑泄,化顽痰,止失红,敛溃疮,搽口疮,吹喉痹,固盗汗,止遗精,治一切肿毒痔瘘、疥癞金疮之类。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鞣质,另含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鞣质不得少于50.0%;含鞣质以没食子酸计,不得少于50.0%。

2、作用:本品有收敛、抗菌、抗突变等作用。

3、药理: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溃疡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凝而奏止血;腺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痹醉现象;与重金属、生物碱、甙类物质形成不溶性物质而起解毒作用;由于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故可制止腹泻。此外,对多种细菌均有明显抑制和杀灭作用。

(0)

相关推荐

  • 五倍子——五倍子寒收涩强,咳汗出血泻精疮

    盐肤木(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始载于<本草拾遗>,因"其为五倍蚜的虫瘿,五倍蚜头部触角均5节",故 ...

  • 五倍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角倍.肚倍.倍子.百药煎. [来 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肤杨R.potaninii Maxim.或红肤杨 ...

  • 清热燥湿药——黄连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 ...

  • 中药古今研究:冬葵子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2.<本草经集注>:"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 ...

  • 中药古今研究:石韦

    一.典籍摘要 1.<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2.<名医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q ...

  • 中药古今研究: 补骨脂

    点击加载图片 一.典籍摘要 <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 <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 ...

  • 中药古今研究:石榴皮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下痢,止漏精."2.<本草求原>:"洗治疥癞." 3.<本草拾遗>:"主蛔虫, ...

  • 中药古今研究:砂仁

    一.典籍摘要 1.<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2.<开宝本草>:"治虚劳冷痢,宿食不消,赤白泻痢,腹中虚痛 ...

  • 中药古今研究:青风藤

    一.典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药酒中用." 2.<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 ...

  • 中药古今研究:茵陈

    一.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2.<神农本草经>:"主 ...

  • 中药古今研究:瞿麦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2.<名医别录>:'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 ...

  • 中药古今研究:地肤子

    中药古今研究:地肤子 药王追随者2021-05-02 09:24:53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2.<名医别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