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战国中期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一个出世主义者,他虽在人世,却行为举止超脱世俗;他虽与世人往来,却不问世事,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至人无己”的神秘境界。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绝对自由,尤其他的“先天决定分命论”,与佛家“因果报应论”有相通之处,所以,庄子不仅被后来的玄学尊为祖师,而且还被后来的佛家弟子们引为禅门同调。
庄子,字子休,但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未提及庄子的字。他比列子、杨子小 81 岁,比老子小 201 岁。庄子享年 84 岁,正好毛主席也与他同寿。其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
庄子自甘贫穷,追求逍遥自由。他曾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但没多久就辞职归隐,主要靠打草鞋谋生。汉末的刘备,虽为汉景帝之后,但到了汉末因家道中落,也靠卖草鞋营生。只不过庄子是主动选择这么过日子,而刘备是被迫如此。
庄子的同宗楚威王曾派人携重礼去聘他担任楚相,他却对使者说:“神龟是愿意死了留骨而贵,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使者只好悻悻而去。好友惠子担任魏相后,庄子前往看他,惠子担心庄子取而代之,庄子对其说:“凤凰非梧桐不落,非竹实不吃,非清泉不饮,而猫头鹰得到一只腐鼠视为珍宝,见到凤凰飞过,唯恐腐鼠被抢走,便仰头吓唬凤凰。如今你想因为你的魏国那只腐鼠来吓唬我吗?”
在庄子眼里,一国之相就如同腐鼠之臭肉一样,对他毫无吸引之力。他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他要把自己宝贵的精力,用于“至人无己”自由境界的修行中去,亲身体践超脱于物我﹑是非﹑生死、贵贱之外,达到“坐忘”、“心斋”、“朝彻”之境界。
所谓“坐忘”,就是物我两忘,其核心是“离形去知”,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绝圣去智”。“离形”即忘身忘形,“去知”即忘智忘物。庄子为说明如何达到这一境界,引述了颜回向孔子汇报修行进展时的对话,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所谓“心斋”,意为摒除心欲,使心境虚静纯一,达到神气合一。庄子引述孔子与颜回的一段对话,来说明如何到达虚之境界。孔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此处,也能看出儒家孔子非同寻常的修行境界。
所谓“朝彻”,是庄子借女偊之口传道的一种修行方法,意思是在很短的时间就能悟道,类似于佛家的顿悟。《庄子·大宗师》云共分七个阶段,依序是: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具体步骤就是通过护持“坐忘”和“心斋”,三日能“外天下”,即摆脱天下社会之束缚;七日能“外物”,即摆脱事物之束缚;九日能“外生”,即摆脱生命之束缚,达到类似佛家无我相之状。外生后而“朝彻”,即为顿悟,达到类似佛家无人相之状。而后“见独”,即见到绝对之道,达到类似佛家无众生相之状。而后进入无古今、不死不生之境,即超越时空,进入类似佛家无寿者相之状。
庄子主张相对论,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同一事物包含着正反两方面,真正的是非是无法确定的,主张消弭一切是非。他的这一主张,与儒家仁义礼智是绝对真理、墨家尚贤尚同是绝对真理,正好相悖。
庄子一生隐默修道,却著述颇丰。《庄子》一书现存 33 篇,分为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为庄派弟子所作。其文章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魏晋以后玄学兴起,很多名儒也从这时开始研究庄子的思想,《庄子》与《易经》、《老子》并列为“三玄”;唐玄宗时期,庄子被诏封为“南华真人”,道教隐宗妙真道奉其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奉为《南华真经》,成为道教经典。
“齐物”思想是庄子的重要思想。他提出,要破除“我见”,承认宇宙万物的差异性和个体价值,“宜听其不齐,以不齐齐之”,各順其性,各安其份,各得其所;在此基础上,破除“我待”,即破除是非、得失、穷达、大小、美丑、寿夭、彼我、死生等,达到真我合一;进而破除“我”与“非我”界限,达到外死生、无终始的境界。庄子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他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体 , 它超越时空的限制而无所不在 , 万物都是“道”的化身。这种“万物齐一”观,造就了庄子“泛爱万物”的思想,是对老子“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思想的进一步解构。
庄子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因而,他是看破生死的。妻子死后,他鼓盆而歌。他自己要死时,弟子们都商量如何厚葬他,他却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啊?”庄子笑曰:“天上有乌鸦老鹰吃,地上也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这不是太偏心了吗?”庄子面对生死的乐观,来源于他对“万物齐一”的真悟,以及“泛爱万物”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