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系辞(八)
第五章【原文】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详解】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从“夫《易》广矣大矣”到“易简之善配至德”,赞美《易经》的广大;第二节从“子曰:《易》其至矣乎!”到“道义之门”,是说圣人用《易》崇德广业。现逐句加以解释。
夫《易》广矣大矣。
这第一句是赞美词,意思是说,《易》是很宽广、伟大的。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御”是抵挡、抵御的意思。这三句话是说:从远来讲,没有东西能抵挡它;从近来讲,它“静而正”,没有邪僻;从天地之间来说,它很完备,什么都包括在内,什么都有。
实际上,这是对“夫《易》广矣大矣”的进一步说明。“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是讲《易》之“广”;“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是讲《易》之“大”。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其静也专”,是说乾静止的时候是专一的,没有人主宰,没有人推动。
“其动也直”,是说它动起来以后,没有东西干扰,一直往前。这里的“动”,实际上是说四时的变化。我国位于北半球,处于温带,由于太阳的南北移动,从而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表明乾的“动”、“静”都是自然的,这与“乾以易知”的意思是相同的。
“是以大生焉”,也就是“大哉乾元”、“乾知大始”的意思。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其静也翕”,是说坤静止的时候是翕敛的。天地闭,天地不交,就是翕。从四时来说,就是秋冬。
“其动也辟”,是说动起来就展开了。天地合,天地相交,就是辟。从四时来说,就是春夏。
“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说坤的“动”、“静”是顺承乾的动、静,而生万物。
“是以广生焉”,也就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作成物”的意思。
从“夫乾,其静也专”至此,是讲乾、坤的“大”、“广”。乾坤即是天地,而《易》与天地准,所以,这一段实际上还是讲《易》的广大。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上文所说的乾“大”,实际上就是天“大”;坤“广”,实际上就是地“广”。因此,“广大”可以配天地。
“变通配四时”,是说《易》的“变通”可与天地的“四时”相配。在《易经》中,“变通”是讲变化的,变化有“变”有“通”。在自然界中,四时也在不断更替。春变夏,夏变秋,秋变冬,冬又变春,周而复始,永不停止。这与《易》中的“变通”是可以相配的。
“阴阳之义配日月”,意思是说白天有太阳,黑夜有月亮,“日月”可以与“阴阳之义”相配。
“易简之善配至德”的“易”,是“乾以易知”的“易”;“简”,是“坤以简能”的“简”。“易简之善”,就是天地的善。“至德”是至上的美德,讲的是社会的事。因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所以说“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上为第一节。
子曰:“《易》其至矣乎!”
“子”,孔子。这句话是孔子对《易》的赞美。“《易》其至矣乎”,就是说《易》真是完善完美到了极点啦!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夫”,发语词。“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就是
说圣人用《易》来崇德广业。
在这里,“德”、“业”相连。“德”,朱熹在《论语》注中解释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是对的。“崇德”,即使品德越来越高尚。“业”,是事业。“广业”,即使事业越来越广大。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知崇礼卑”的“知”与“乾知大始”的“知”一样,是“知识”的意思。
“知崇”讲的是“崇德”,“礼卑”讲的是“广业”。这句话意思是说,崇德、广业要效法天地。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然界有天地,而《易》与天地准,是跟天地一样的。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成性”,就是“成之者性也”的意思。《系辞传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即天地产生万物。万物产生以后,即各有各的性,这就是“成性”。
“存存”,即将天地的善道存之又存,惟恐失之。
这两句话意思是说,能够“成性存存”,就进入“道义”的大门,就能学到道、学到义。以上为第二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