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服务 | 社会工作视角下如何开展后疫情时代灾害管理服务
在爱德基金会支持下,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北京协作者)开展了“助人自助的农民工灾害管理能力建设与实践项目”,旨在提升农民工及其家庭灾害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协助农民工家庭建立互助支持网络,同时促进农民工主动参与社区和社群服务。
项目启动至今,北京协作者为哪些人提供了服务,在服务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发生,这些服务为受助者提供了哪些支持?小编通过本文为您讲述“后疫情时代协作者的灾害管理服务”。
01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协作者依托分布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和江西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络,发起农民工抗疫救援行动,结合家庭需求动态监测与服务现实,协作者发现农民工家庭在物质、组织、态度方面的脆弱性长期存在:物质方面,农民工家庭收入低、收入不稳定,家庭无存款,健康状况较差;组织方面,他们缺少来自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和帮助;在态度方面,他们因缺乏获取客观疫情信息而感到恐惧或消极,对灾害管理和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而当灾害突然降临,生活中的风险因素集中增加,农民工家庭极易陷入极端困境中。
在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受爱德基金会支持,北京协作者开展了“助人自助的农民工灾害管理能力建设与实践项目”,一方面针对农民工以及子女开展疫情回顾小组、灾害管理知识培训等活动,另一方面并招募农民工及儿童成为灾害管理辅导员培育他们成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参与到灾害管理知识宣传活动中。协作者希望提升农民工及其家庭灾害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协助农民工家庭建立互助支持网络,同时促进农民工主动参与社区和社群服务。
自2020年7月项目启动至今,北京协作者在童缘、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所在社区以及打工子弟学校实施疫情回顾小组、灾害能力建设课堂、灾害管理辅导员培训与团队建设等活动,已有571个农民工家庭直接受益。
02
我们开展了哪些服务
1. 开展疫情回顾小组,让流动儿童在参与中互助成长
2020年下半年,社会工作者通过音乐、绘画、表演等载体,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共开展2期疫情回顾小组,带领儿童和家长回顾疫情期间他们的生活,理解和接纳因疫情导致的消极情绪。
活动中,流动儿童小杰在社会工作者的代带领下,绘制“疫情生活时间线”,他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情随着疫情变化而变化, “我们是1月27号回老家过年的,当时非常害怕,怕被传染……3月份的时候,心情稍微放松一些,因为疫情有好转了。” “疫情生活时间线”清晰简单的让伙伴们看到自己的生活和疫情的发展的串联,重新思考疫情带给每个人心理、情绪的影响。
在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下,12位儿童以“我家这一年”为主题,把他们在疫情期间印象颇为深刻的场景编排并录制成一部情景短剧。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形式带领儿童进行生活回顾、素材收集、自主选角、戏剧排练和录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激发儿童的自我表达的能力,培养儿童支持同伴的意识,鼓励儿童关注社会与生活。
《我家这一年》情景短剧在 2021年协作者年会上播放,这是流动儿童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能量对外传播他们对疫情的观察,他们受疫情影响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积极面对疫情的状态。
他们借由表演重现自己对疫情的观察,如“买年货的时候,超市门口都有人拦着给顾客量体温,提醒顾客戴口罩;大家为了囤积粮食,超市一度被买空”。回老家过年的小杰感到疑惑:“村里的广播明明通知了不能聚集,但仍有大人们聚到一块儿打牌”。
戏剧创作的过程也是他们讲述自己生活受疫情影响和感受并且同伴之间相互安慰的过程。由于疫情临时取消回家的计划,小鑫对此实在难过,他说“就像一把剑插在了胸口上”。
2. 开展灾害管理培训,让更多流动儿童掌握灾害管理技能
社会工作者走进打工子弟学校,通过绘本阅读、情景模拟等趣味的形式,开展灾害管理培训课堂,内容包含流行性疾病、常见意外伤害、火灾等。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带领流动儿童发现生活中的风险因素。如在火灾主题的课堂上,大部分儿童报告说家里有打火机,在“抽屉里”、“桌子上”、“厨房里”、“烟灰缸的旁边”,他们自己就能随意拿到,偷偷用打火机烧纸玩,烧东西玩,或者放炮。
社会工作者认为提升儿童的风险意识,学会预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培训结束后,儿童们还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绘制手抄报,将疫情防护、火灾、雷电等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宣传给更多伙伴了解。
3. 开展灾害管理辅导员团队建设,组建社区层面灾害管理支持系统
北京协作者四季青和小店童缘招募儿童和家长志愿者成为灾害管理辅导员,组织灾害管理辅导员们共学灾害管理知识,分享生活经验,相互支持。平时工作生活忙碌的家长朋友们难得在童缘齐聚。
在一次关于流行性疾病的讨论学习中,浩浩妈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困惑,浩浩打疫苗一天之后竟然发烧了,这让她非常担心,同伴芊芊妈妈分享,有的人打了疫苗确实会发烧的,是人体在建立抗体的过程,这让浩浩妈放下了心。
灾害管理辅导员团队中有一位小浠奶奶,开始加入活动的时候,她非常拘谨,也很不自信,第一次活动小浠奶奶就说:“我年纪大了,是小浠的奶奶,肯定比不上你们年轻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对小浠奶奶给予肯定和支持。
第二次活动时参与者们分组探讨“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应对方法”,社会工作者鼓励成员们通过手机、书籍查找信息,在白板纸上整理出各自的成果,小浠奶奶很少使用智能手机,不知道如何搜索网络资料,但她拥有几十年人生阅历。也有丰富的照顾孩子的经验,对麻疹、水痘等流行性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非常了解。在社会工作者和团队伙伴的鼓励下,她同样能够自如、大方的表达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最后团队还推选小浠奶奶作为代表,向大家展示他们小组的共学成果。
2020年11月,协作者还组织分散在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的灾害管理辅导员们一起去往海淀区公共安全馆,在互动游戏中体验学习公共安全知识,并且尝试通过视频录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播出去,“着火时,不要惊慌,及时拨打119”,“我们每天都要补充营养物质”。
协作者希望通过团队建设,建立农民工家庭互助网络,提升灾害管理辅导员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积极使用公共资源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4. 灾害管理辅导员参与社区实践,倡导灾害管理社区共建
经过灾害管理知识的学习,辅导员团队的建设,灾害管理辅导员将继续参与协作者童缘、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的灾害管理知识宣传活动。他们将和社会工作者们共同制定服务计划,参与宣传活动的设计、宣传与开展,通过自己的努力服务所在村庄、社区,服务自己身边的人。
社会工作者工作手记:
在服务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在流程设计上创造更多机会让参与者分享和表达。不管是在打工子弟学校开设灾害管理培训,还是面向灾害管理辅导员开展培训,活动开始往往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去分享。比如,在学校往往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愿意举手发言。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在活动中尽可能营造氛围,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让所有参与者相互平等的氛围参与进来。在课堂中不仅要鼓励活跃发言的学生,也需要关照没有那么自信的同学,甚至对于那些从看起来比较调皮的学生,也需要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
灾害管理辅导员培训的参与者在活动之前往往有很多顾虑,“我年纪大了,是孩子的奶奶,肯定比不上年轻的家长”“我没多少文化,要是让说话啊什么的,别让我说”。但实际表明,每一位参与者都有自己生活的智慧,可以帮助到其他参与者。
社会工作者只有真正相信参与者们的经验、智慧和能力,才能在活动中给予参与者们分享、表达自我的机会,才会真的认识,发现,最终激发参与者们无限的潜能。
协作者认为,灾害管理是在社区内有策略地进行一连串活动或工作,来降低潜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居民减轻或消除抗灾脆弱点,发挥抗灾潜能,减轻灾害对人们的影响。对灾害的回应不仅只是满足农民工群体现实的需求,更需要与他们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在接下来的服务中,协作者将继续为受助者提供持续、专业的服务,链接资源助理社区灾害管理。同时,感谢爱德基金会对本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