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东坡——徐州苏轼纪念馆
抗洪水 保万民 筑苏堤 利百年
建黄楼 镇水患 祈霖雨 抗干旱
平冤狱 爱黎民 访田舍 奖农耕
捕匪盗 保铁矿 找煤炭 惠一方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北宋眉州人,于熙宁、元丰之交(1077—1079)出任徐州知州。
他是朝廷命官,又是百姓挚友、诗文大家、书画天才;“天降大任于斯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建树,最富美誉度的文化名人之一。
年届“不惑”,苏轼出任徐州知州。首尾仅三载,二十四个月,苏轼食不甘味,席不暇暖,一以亲政爱民为居官初心:抗洪水,护生灵;察冤狱,恤饥寒;祈霖雨,润稼禾;著美文,咏诗篇;寻石碳,烁流金;访布衣,尊时贤;倡教化,重师道;起黄楼,会群彦……一时之间,徐州成为京东千里物化天宝,文化荟萃之地。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以“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的诗句,来揭示苏轼的导师地位和徐州的地标的价值。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徐州人将永远为苏轼保留着“荣誉市民”的称号,并铭记着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功德和文化功德。
馆内小亭
馆内景观石
馆内迴廊诗碑
徐州市书协主席马亚抄录苏轼《登云龙山》
消遥厅
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轼率徐州军民抗洪保城胜利,次年春又以朝迋所赐钱粮,增筑大提(今称苏堤),修建黄楼,九月重阳,文人雅士,齐集黄楼,饮酒赋诗。秦观《黄楼赋》序:“太守苏公,守彭城之明年,即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治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
黄楼会
宋神宗《奖谕敕记》
宋神宗闻徐州抗洪成功,大喜,遂下敕书,予以表彰。
作唐朝与宋朝跨朝代比较,人们将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将宋朝的欧阳修和苏轼并称“欧苏”。“韩柳”冠于唐,“欧苏”冠于宋,唐宋两朝仅得四位文学巨匠,于是,他们四人又被人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北宋书法,苏、黄、米、蔡为“宋四家”,这是后世公认。
“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京。宋代书法家千百人,此四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苏轼列“宋四家”之首。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注:“宋四家”之“蔡”,一说“蔡襄”
《史部陈公诗跋》中“史部陈公”乃陈洎,宋彭城人,字亚之。皇佑中官三司监铁副吏。著有《陈副使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食贴》又名《黄州寒食诗贴》或《黄州寒食贴》,此贴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哉厅
快哉厅内屏风
”苏门四学士”亦称“苏门四友”、“苏门四子,”指北宋文学家秦观(左一),黄庭坚(左二),张耒【lěi 】(右二),和晁补之(右一)。他们在文学上多有成就,因受到苏轼赏识荐拔,故名。
苏门四学士
苏轼知徐州时,与隐士张山人志趣相投,成为好友。洪水后,张筑亭干云龙山,并养鹤遣兴。宋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苏轼访张天骥,观鹤舞,并作《放鹤亭记》。“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放鹤南天
苏轼芳踪
眉山厅
眉山厅内屏风
一门父子 三大文豪
苏轼诗词
清泗厅
苏轼抗洪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曹村决口,洪水“一合于南清河(泗水)入于淮,一合于北清河入于海”,水淹郡县四十五。八月二十三日南路洪水抵达徐州城。“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九寸”。倘若洪水灌城,则一城生灵将葬身鱼腹。苏轼“以身帅之”,“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一方面派出救援人员,驾舟船散发干粮,抢救城外百姓,“得脱者无数”:一方面,组织军民固城、筑堤、抢险,亲荷畚锸,布衣草屦,筑坦984丈,与民众一道抗洪保城。此场景,与民众一道抗洪保城。
轼曰:“吾在堤,水决不能败城”。
此场景,即为当年苏轼抗洪再现。
轼指武卫营,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北宋徐州城示意图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
苏轼 赤壁赋
苏轼 起伏龙行
苏轼 跋史部陈公诗帖
苏轼 人来得书帖
苏轼 次辩才韵书帖
苏轼 木石图
访田舍 奖农耕
捕匪盗 保铁矿
找煤炭 惠一方
远观怀古阁(暂未开放)
翠竹掩影怀古阁
厅内盆景
苏轼纪念馆是在传承历史上“徐州名宦祠”的基础上,复建并命名的纪念馆。苏轼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约67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院四厅:消遥厅、清泗厅、快哉厅、眉山厅,以及怀古阁、回廊并小亭四。
苏轼纪念馆以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1077年4月至1079年3月)理政业绩、文化业绩为主要内容,揭示了“清官苏轼”、“文豪苏轼”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示出苏轼忠君爱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功绩,进而唤起思念、景仰、见贤思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