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孙子的处女作

公元前506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境内)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一场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动作相当灵活,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此战也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当时如果秦国不救援,吴军内部不出问题,楚国将面临灭国的危险。

吴国在此战中取得胜利,击败了多年的劲敌楚国,给称霸多年的楚国带去了空前的毁灭打击,也奠定了吴国进一步争霸天下的实力基础。

获胜一方的主人公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孙武和伍子胥。

吴国原是楚国的附属国,后来随着逐渐强盛而分离楚国独立,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执政后,就有与楚国争雄的霸志,公元前拜孙武为将后,便想大举攻楚,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吴王阖闾在先后灭掉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后,想趁机大举伐楚,但孙武认为时机未到,需要等待,伍子胥也劝吴王道:“人马疲劳,不宜远征。”并提出疲敌的战略,献策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骚扰楚军。当吴军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即派大军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时,吴军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扰楚国达6年之久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春,应蔡国之请,晋、齐、鲁 、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18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谋伐楚。

同年农历四月,晋国又指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沈国。楚国于同年秋发兵围攻蔡国。孙武认为倾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经淮道秘密绕过大别山脉,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对楚国实施打击,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

大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后,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孙武以出其不意、兵贵神速的策略,挑选3千5百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以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数日,挺进到汉水东岸,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

少数对多数,快速奇袭能让对手,措手不及,慌与应对,自己就会占据主动,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思想,

当吴军突然出现在汉水东岸时,楚昭王慌了手脚,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倾全国兵力,赶至汉水西岸,与吴军对峙。

左司马沈尹戍鉴于分散在楚国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难以阻止吴军突破汉水的防御;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利的弱点,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向令尹子常建议:由子常率楚军主力沿汉水西岸正面设防。而他本人则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迂回吴军的侧背,毁其战船,断其归路。尔后与子常主力实施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吴军。

楚国的这个应对策略很是英明,正确分析当前的形势,以正合以奇胜,正面迎击,侧面迂回包抄,断其退路,前后夹击,如果能够正常实施,胜负真的未可知。

但当沈尹戌按议定的方案去召集方城外楚军时,子常在大夫黑和史皇的怂恿下,为争功竟然改变计划,采用速战方针,不待沈尹戌到达而单独渡过汉水向吴军进攻。

孙武见楚军主动出击,遂采取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方针,主动由汉水东岸后撤。子常中计,挥军直追。吴军以逸待劳,在小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4] )至大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间迎战楚军,三战三捷。

这个诱敌策略用的很有意思,按照一般的诱敌之策,吴军应该作出败荒而逃的样子的,而这一次的情况却完全相反,楚军在追击过程中连吃败仗,或者说吴军并没有主动向楚军示弱。

只是吴军每次接战,挫敌锐气之后又继续向东退却。楚军的心态就是将吴军逼入绝地,一定要将你歼灭,这种想法让楚军欲罢不能,最终还是尾随吴军到了大别山麓。

这就是决战地点,吴军所选择的决战地点来看,孙武显然是希望吴军在断绝后路的情况下,与楚军决一死战的。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面对强者,这种疲敌诱敌的策略,能使对方的实力下降,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农历11月18日,吴军停止后退,在柏举与楚军对阵。

孙武先攻子常,子常为人不仁,他的部属斗志不强,其部队必定溃走,然后乘其混乱发动总攻,一定可以击败楚军。因而他率他的5000人部队,先攻子常,子常部队果然溃逃,吴军乘势进攻,

这里虽然首先攻击吴军的弱点,避实击虚,但也兼具“斩首”行动的意思,

楚军失去主帅,惨败溃逃。此后,吴军又连续五战击败楚军,一路向郢都扑去。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不顾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对,带领亲信逃走。昭王西逃的消息传到军前,楚军立即涣散,大败楚军,获得全胜。

吴王阖闾在内政方面,收揽人心,团结了内部。在对外方面,取得了晋国的支援和蔡、唐两国的协助,因而打下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楚国虽大,但政治腐败。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上下异心,指挥步调不一致,终使军队溃败,国家几乎灭亡。

吴对楚的胜利从作战指导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战前疲楚误楚,使楚军疲于奔命,疏于防范。楚原是南方的大国,虽因长期争霸,民穷财竭因为衰弱,但人口众多,幅员广大,力量仍不弱于吴。如果吴不运用疲楚误楚、乘隙奇袭的战略,要达到破楚入邦的目的,是很困难的。

二是选择了有利的进攻方向,从楚国东北部守各薄弱的地方,以主力进行远距离的战略袭击。这就出乎楚国意料之外,打乱了楚军的战略部署,一举深入楚国腹地,直逼汉水,为破楚入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选择了有利的决战时机。在柏举决战时,吴将夫概抓住了子常不得人心、内部不团结的弱点,先发动攻势,击破子常的军队。孙武又能适时地投入主力与楚军决战,因而大胜。

四是深远的战略追击。吴军在柏举决战后,乘楚军混乱溃退,进行深远的追击,不给楚军以重整旗鼓、进行反扑的机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楚国的失败可归结为:楚国在作战以前,由于实施了消极的战略防御,没有积极的作战准备,警戒松弛,以致遭到了吴军的战略奇袭,

战争一开始,就陷于被动地位。两军在汉水相峙时,如按照沈尹戍的建议,正面相峙以牵制吴军,同时,分兵一部,迂回敌后,阻其归路,前后夹击,有可能使楚军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利变为有利。但子常以为楚军的实力优越子吴军,企图迅速取胜,独获战功,竞放弃了沈尹戍的断敌归路、夹击取胜的方针,渡过汉水,单独和吴军决战,破坏了原定的战略部署,脱离了有利的汉水阵地,使楚军陷入危险的境地,造成最后的失败。

(0)

相关推荐

  • 一棵桑树引发战争,3万吴军击败20万楚军攻入楚都,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518年,吴王僚九年,同时也是楚平王十一年,在吴国边境的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和楚国边境的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交界处发生了一件事,当时边境上有一棵桑树,古代的过境并没有现在这样标记得很清楚 ...

  • 迭代是孙子发明的?—漫话产品创新(十四)

    迭代是孙子发明的? 昨天提到了效率.一个产品如果没有效率,再完善的功能也没有办法在市场上竞争. 那么,产品效率如何是实现呢?答案是迭代.这两年随着互联网和敏捷理念的普及,迭代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迭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十四.蛮 我们把楚都到底在哪里这事先放一放,继续说楚国历史. 楚武王之后是楚文王熊赀.熊赀在位时间虽然只有十五年(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到公元前六百七十五年),但那是楚国极力 ...

  • 孙子(69)柏举之战看孙子的实战水平

    孙子(69)孙武实战能力 原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吴军 ...

  •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柏举之战,吴国大军虽然只有3 ...

  • 春秋后期的柏举之战,吴国几乎灭亡了楚国,秦国为何要出手相救?

    公元前506年,也即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爆发了柏举之战.此战,吴王阖闾率领3万兵马进攻楚国,并在柏举一带击败了20万楚国大军.于是,吴国趁势追击,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在柏举之战中,吴国虽然只有3万人,却 ...

  • 东周第一战: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 ...

  • 孙武的柏举之战并不够著名,却成为兵家鼻祖,他为什么那么牛?

    孙武演兵,齐勇如一 中国历史上又许多牛人,他们并没有太多参与重大历史事件,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鬼谷子,只交出了几个了不起的徒弟,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再比如孙武,打得仗不多,却留下了旷世名 ...

  • 魏晋南北朝简史:柏肆之战,拓跋珪反败为胜

    魏晋南北朝简史:柏肆之战,拓跋珪反败为胜 关键词:参合陂之战.北魏迁都平城 前因 参合陂之战:395年,后燕君主慕容垂害怕国力日益增强的北魏威胁自己,派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八万大军 ...

  • 橡树 |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下)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 ...

  • 橡树 |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中)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 ...

  • 橡树 |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上)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