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在角落里,闪闪发光的脸

编辑文章






第一次看见“绿妖”这个名字,仿佛是在周云蓬的《绿皮火车》里,或者是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当初的时候,没有多少惊动,只是觉得有一种逼人的灵气。

甚至私心想过,她是不是受李碧华的影响,「绿」照应着「碧」,「妖」可不就是这位「艳名远扬」的香港女作家文字一贯的气质。

既然是「妖」,那自然有她「不与凡人苟同」之处,既然是「绿」,那自然有她「生气勃勃」,或者「愁惨衰飒」之处,因为「绿」,既可以是「芳草年年有」的绿,也可以是「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铜绣绿。

读完她的作品《少女哪吒》,我的这种即视印象也缓缓跌宕地尘埃落定。

弥漫在一整部作品里的空气,都有一种萧瑟清凉,虚妄惆怅的味道,而故事里的少男少女,要么千篇一律,无色无臭,要么乖张孤僻,特立独行。

小说背景设置在上世纪一个半虚构的小市镇,在那里,老百姓因循守旧地婚嫁媒娶,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并不具有「特殊性」,这正是作家用意之所在——磨平特殊性,以此凸现广泛性,小中见大,由点及面。

「少年」和「童年」是绿妖着力刻画的两个关键词,当然,其间也错落点缀着主角的成年长辈「郁郁不得志」,「世故堕落」,「毫无生机」的生存状态,在我看来,这仿佛是一种「参差对照」,像是混淆时间空间,将两种人物主体的生存状态化作平行铁轨,两下互见,如临深渊,如观倒影,寓意非常。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总有「波澜」,或者说贫瘠的性格土壤里总有「不一样的烟火」,而这正是作家怀有悲天悯人目光哀其不幸凝视的焦点。

所以,我们看到了沉默寡言,性格乖张的学霸,看到了被人骂神经病,懂得鸟语的少年,看到了追随自己的欲望,而无意于取悦大行其道的「生存模式」的病态少女。

当每个人都将他们隔绝的时候,「我」却不是人云亦云,光秃秃地遥相呼应,而是选择了一种迂回的方式——从疑惑不解到有心靠近,从发生摩擦到惺惺相惜。

「我」没有赤裸裸地批判,或者强势地去「召唤」,让他们回到某种所谓的「正常的,健康的,得体的」成长轨道上来,而是选择了正视,理解,和同情。

但是,一个人的情绪永远无法撼动一个社会的刀光剑影。最终,那些曾经「鹤立鸡群」的人等不到看见自己「闪闪发光」的模样就走向了疯癫,或者是死亡——自杀。

除了这种极端的方式,他们已经找不到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来界定他们的生存坐标。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没能够走得那么远,没能够飞得那么远,但是「我」感受得到他们身上的荆棘,看得到他们身上的荣光。

但是,社会往往缺乏这样的「悲天悯人」,凡人的神经太过敏感脆弱他们经受不起一点「异类」的威胁存在,除了「忙不迭地退避三舍,孤立」就是「除之而后快」。

渐渐地,我们每个人都隶属于某种「阵营」,表面上没有,身体上没有,精神上有,灵魂深处有,没有例外。

个体的「独立性」与一整个环境的强大的「融合性」互相顽抗,要么最终缴械投降,水乳交融,不分彼此,要么兵戎相见,一意孤行,非死即伤。

「独特」是一种清高的魅力,但是难以持久,很少能有坚持到底,始终固守初心的人。

这种「独特」还表现在,人对「这一处」生存状态的超脱,渴望抵达「另一处」,但是「梦想」的光辉不足以驱散因「环境的局限」所造成的缺憾。

像《唐顿庄园》里那个想当女演员的女仆,像《立春》里的蒋雯丽,像无数为了心里的「奢望」而被摧折损伤的人一样,他们成为了不甘屈辱,但是也无可奈何的「生之蝼蚁」。

这是人世间最常见的悲剧,因为太过平常,甚至都没有人舍得去小心在意,仿佛不过是吹起木桌上的尘埃灰烬,轻描淡写,何足挂齿。

王家卫电影里那只鸟,歌声再美丽,但是它没有脚,所以孤独,所以不能安宁地栖息,所以只能以拥抱荆棘,凄艳悲恻死亡作为终局。

旁人眼里,这却不过是寻常事。

绿妖苦心孤诣地,为读者搭建了一座「裂痕斑驳」的塔楼,住着精神紧张,细腻彷徨的少年,为我们提供了又一种生活的真相,简直就像苏童小说的意境,让人感伤,并跟随着一种如烟雾般暗淡昏黄的气氛情不自禁地沉沦。

有些人是活在青天白日下的,但是有些人,却日以继夜与苔藓沼泽蜗居,故事是后来人小心捏造的,但是包裹着的果核是真的长着虫卵的。

「边缘化」是安妮宝贝喜欢大肆渲染的情绪模式,但是她总是失之于用力过猛,故而显得刻意和泛滥,而绿妖却难得的有一股生猛的诚恳,一种设身处地的真实暗暗流淌。

她不需要在角色出场的时候,用诸多的情绪堆砌来自我标榜,而是通过细小的行为举止,生活细节来将一个肉身稚嫩,但是精神饱满,脆弱感伤的少年形象凸显出来。

我们看着他们奔跑在黎明的堤岸上,自得其乐地逃课,学着鸟兽的鸣叫,我们在夜色里徘徊不归,看见被现实打折了腰的人兜来转去,演绎着仿佛魑魅魍魉的戏码。

那一些寂寞时光,真的不是盲人摸象,或者黄粱一梦,于是一股寂寞的亲切,化作拳拳的手掌,在心上,笼起了一抹阴凉。

那些阳光洒在青青草地,白衬衫卡其裤,帆布鞋明亮清澈眼神的青春时光,不过是「银烛秋光冷画屏」罢了,美则美矣,到底与切肤的质地失之交臂。

因为,我也曾是那个冷眼旁观着熙熙攘攘的少年,只是后来,我知道了生活比寂寞更刺耳刻骨的东西,于是摆脱了身上的花和叶,将根茎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面,并且让自己站得很干脆。

(0)

相关推荐

  • 春风不解风情

    春风不解风情 小十一又被投诉了,有视频为证. 房东把证据发给我的时候,我正在回来的路上.看过视频,我把车子停在路边,巨大的无力感将我包围.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上班把小十一送到宠物店,下班的时候再去接回 ...

  • 德经之三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帛书校订本: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畏死,而(尔)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白话通译本: ...

  • 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当我忘了你的时候, 我就忘了我自己. --<呼啸山庄> 文丨旧故麻袋 ∨ "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叫谁先忘记谁,谁就是傻逼." "你神经病啊!" &q ...

  • 30岁后的人生,要闪闪发光呀~

    发布时间:2021-03-13  最近,在壹心理上看到很多人提问,关于30岁,35岁的那些焦虑和迷茫,想想自己这两年好像有挺多感悟的,于是总结这篇文章. 30岁的焦虑 正是让我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机会 ...

  • 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思文 F07号卡台,炸鱼汉堡,一杯热牛奶. 一身简洁爽朗的黑色牛仔外套,柔顺的中长发,深邃的黑眼圈,在这个没有艳阳的下午,一个人,牛仔背包,一部相机,安安静静陷入临靠书架旁,柔软的沙发里,等待着.   ...

  • 柴犬睡觉时把脸藏在角落里,就以为全身都进去了,实在是太胖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习惯吧!像是我们小时候,有没有喜欢蒙着头睡觉的,就是怕外界有什么可怕的事情,所以蒙着头就可以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什么不害怕了.不仅仅是人类,动物们也是有这样的习惯呢! 就有这么一位 ...

  • 除了制造“逼真假脸”,GANs还在看不见的角落里悄悄搞事情

    自2014年诞生之日起,GANs(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生成对抗网络)就一直是机器学习领域的"流量担当",过去的两年间更是迎来了成果井喷. 有人还 ...

  • 硬叶十二卷:特难养死的多肉植物,“丢”在角落里也能活

    若说到特皮实耐养的多肉植物,玉树或芦荟都上不了榜,而我今天要介绍的主角就特皮实,很难被养死,它就是硬叶十二卷.它是阿福花科十二卷属的多肉植物,和芦荟是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同科不同属),它比芦荟要好养几倍 ...

  • 在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里,我们饱满、沸腾,也喑哑、沉默

    一诗一文 每一天的原创诗歌和梦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过 人生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 <简单> 文/以人为本 依竹而居 打开门 把阳光让进来 心里亮堂了 ...

  • 为什么我家猫总是躲在角落里偷袭我?我的小腿和脚已经伤痕累累了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我家猫总是躲在角落里偷袭我?我的小腿和脚已经伤痕累累了. 有些猫咪在特别精神兴奋的时候,总会躲在角落里或者隐蔽处,在我们从那里走过的时候,突然冲出来吓我们. 如果玩得尽兴,它们 ...

  • 【三湘文艺】彭西玲/角落里的感动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角落里的感动 作者:彭西玲 一直都是喜欢花花草草的,即使是路边常见的野菊花儿我都会多瞧上两眼.但要承认我不是个太会养花草的人,一来是不了解它们的习性,二 ...

  • 陌生的城市啊,熟悉的角落里

    从虹桥到宾馆的一路,草木茵茵,花开满树,街道干净.六月的上海不热不燥,凉爽宜人. 忙了两天,终于有时间与小白同学在柯南咖啡馆见面.这家咖啡馆在静安大悦城只开三个月,地方不大.我们在工作日的晚上过去,客 ...

  • 【小强珍藏】百年前的老北京,都在这100多张珍贵明信片里

    本期推送无音频! 1865年,一位德国画家在硬纸板上画了一幅画,并写上了几句问候语,打算寄给远方的朋友.可他怎么也找不到能装下这幅画的信封.于是,邮局建议他把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直接写在画的背面寄出.这 ...

  • 100张夏日气泡里的清爽少年,太适合做这个5月的头像啦!

    夏天不能错过的东西有很多 西瓜,可乐,空调- 还有鸟酱今天想推荐的画师! 来自日本的插画师 @いちご飴 用奇妙的光影配色 打造出了夏日的海洋氛围 他钟爱清新的浅色系 画面里 海洋元素无处不在 清爽的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