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20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咽伤也。
    程知曰:阴邪下行,故无汗而小便利;阳邪上行,故
    不恶寒而头眩。寒则呕不能食,风则能食;寒则头痛,
    风则咽痛,是风寒入胃之辨也。
    程应旄曰:阳明以下行为顺,逆则上行,故中寒则
    有头痛证,中风则有头眩证。以不恶寒而能食,知
    其郁热在里也。寒上攻能令咳,其咳兼呕,故不能
    食而手足厥;热上攻亦令咳,其咳不呕,故能食而
(0)

相关推荐

  • 汗出门(附:黄汗、盗汗)

    汗出门(附:黄汗.盗汗)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太阳中风,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同方.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同方.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同方.产后中风,续得之数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读《伤寒论》第6条太阳温病有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 ...

  • 卷四17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咎耶!若趺阳胃脉浮而鼻中燥者,此热据营分,营     热迫血妄行,必作衄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不知     哕即干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又名哕也.观今     病呃逆之人,与饮冷水则气自脐下 ...

  • 卷四17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取实,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血属阴而为内     守,故曰守空.迫血,言劫汗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 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 出 ...

  • 卷四17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逆而亦为哕矣,法当大温.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䭇,言胃气虚竭 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 中燥者,必衄血也.    注 误攻饮冷,皆可致䭇,固矣.今 ...

  • 卷四17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此承上条不攻亦哕之义也.若其人胃中虚冷,不     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     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     之可也.    集注 喻昌曰 ...

  • 卷四175,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此为大逆,则从前浮脉变而为无血之虚,大脉变     而为胃冷之迟,虚寒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     反与饮冷水,其人得水寒之气,冷与虚相搏于胃     中,故必

  • 卷四176,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          以为有热,饮以冷水,欲以水寒胜热而作汗,里先 ​    虚寒,又得冷水与之相搏,则冷结上焦,必至咽噎塞 ​    而气逆矣.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 ...

  • 卷四17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也.    集注 方有执曰:攻热皆寒药,故知必哕.胃中虚以不能     食,言此亦戒谨之意.     林澜曰:阳明谵语潮热,不能食者,可攻,由燥屎在     内也.乃亦有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须详 ...

  • 卷四169,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为客热,寒为真寒,究其根由,祗由发汗令阳气微.     然则阳气之珍重何如而可误汗乎?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注 阳明病不能食者 ...

  • 卷四177,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不利者,即利之以降其气,前部小便也,后部大便     也.     程知曰:前部不利,后人治以五芩:后部不利,后人     治以承气是也.     沈明宗曰:邪传于胃,胃气壅遏,两气相搏,气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