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九年(1)巴楚伐邓

---   01   ---

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戊寅年,周桓王十七年。
《春秋》记载这一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季姜归京”,周桓王的王后从周都洛阳山东娘家省亲,一路无事。这事问在《桓公八年(4)周王迎后》里提过,不再赘述。
这一年《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没有记载的事情就是巴楚两国联合攻击邓国的事情。盖其原因,我们在上一篇《桓公八年(6)沈鹿会盟》中说过,楚国虽然是南方大国,楚武王熊通也称王与周天子分庭抗礼,但中原王朝此时仍然对楚国不屑一顾,在《左传》的记载中依然称呼楚君为楚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倒数第二等,相当于处级干部,县委书记。
这是因为左丘明写《左传》时,虽然已经五霸争雄的时代,春秋末期,但周王室还存在,故而还受意识形态的束缚。而《史记》中司马迁此时已经改口称熊通为楚武王。太史公是西汉人,此时周王室已灭亡一百多年,不受春秋时期意识形态的束缚。能更客观的看待楚国。
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思路。小时候,只懂得遇到事情后分析一下客观不客观,成年后还晓得分析之前先看一下对方屁股的位置。
楚国的扩张一共分五个阶段:
  • 西周时期巩固鄂西、鄂中一带,这是中心城区;

  • 春秋中期西进大运动,开发鄂西北,蜀东一代,这是二环;

  • 春秋晚期东西南北扩展,进入豫南,鄂南,湘北一带,这是三环;

  • 战国初期向东扩张,进入江浙一带,这是四环;

  • 战国中期向南扩张,直达岭南,这是五环。

楚国的五环之歌刚唱完,观众还没来得及鼓掌,就被基建狂魔秦国给硬生生的摁住了。
自古称霸天下者,莫不从基建开始,基建是综合国力的表现。18世纪的英国如是,20世纪的美国如是,21世纪的中国也不远了。
目前的楚国正值中心城区建设完毕,准备开发二环的时代,遇到郊区的都市村庄暴力抵抗拆迁,正一筹莫展。巴国这个三环外的村长看到了机会,上赶着来与楚国合作。这无疑是千金买马骨的效应,所以楚国和巴国一拍即合,关系顿时好的蜜里调油。
这个巴国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沈鹿会盟的时候就作以进城农民的身份参与了一次宴会,巴国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   02   ---

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姬姓,子爵,所以称巴子国,简称巴国。
巴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因与楚人争地盘,被迫迁徙多次,从鄂西迁到蜀东。刚开始巴国与周王室关系很好,但后来周王室实力衰弱,鞭长莫及。巴楚之间战火不断。
这时正值楚国事业的上升期,巴国自然打不过楚国,被逼得不断迁都。后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楚国打多了,打出了感情,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反而与楚国结为联盟。
看巴国之后的行为,发现也许与楚国结盟是虚与委蛇,因为巴国只要一有机会就撕毁盟约,搞得楚国很头疼。楚巴之间经常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非常像现在的中东,直到楚巴都被秦国灭国。这是后话。
目前正是楚巴之间的第一次联盟期,就像第一次蜜月期一样,彼此间对对方有美好的憧憬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巴国找到楚国,想让楚国做个中间人,“请与邓为好”,就是邓巴两国签个商业协议,互相通商。楚国和邓国是姻亲之国,邓国公室女邓曼是楚国王后,这事对楚国来说小事一桩,欣然同意。楚王随即派出使者,名叫“道朔”,跟巴人的使者“韩服”一起带着大量的礼品去邓国。
然后,他们路过了黄泥岗。嘿,又串场了。
言回正传,楚巴两国的使臣,走到邓国国都邓州南边的一个叫做“鄾”(yōu)的村子时,鄾人就悠悠的把他们包围了,一顿鸡飞狗跳之后,楚国使者道朔和巴国使者韩服死于非命,财物被抢。
楚武王当时就暴怒了,我是给你送礼的,你还用得着抢吗?于是和巴国组成联军讨伐邓国。
至于邓国为什么要抢了别人准备送给自己的礼品,这个行为让现代社会的我们实在无法理解。
其实《左传》已经给出了答案:“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之所以很明确的提出是邓州南边的鄙人,也就是农民——鄾人攻杀楚巴二国使臣队伍,而不说是“邓”、“邓人”,就说明鄾人很可能是邓国境内一股不受邓国体制约束的力量。
这种情况后世很常见,比如唐宋明清对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比如现在的“自治区”政策,再比如神话中二郎神杨戬对天庭的“听调不听宣”,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西游记》中听调不听宣的二郎神杨戬
在这种政策下,一些团结、强大的部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同样也无法享受到体制内全部的政治好处,所以仅就这几年来说,一些自治区政府“改区为省”的呼声就很高。无他,唯向上要拨款尔。
也因此,鄾人才既有打劫的胆子也有打劫的动力,因为穷,穷则四变,穷则思犯法。
---   03   ---

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个疑问,鄾人居住的地方在现在湖北襄阳市附近,自古以来都是通衢大道,如果鄾人见财就抢,谁还敢从这条路过?就算楚国不灭他们,邓国自己也受不了哇。
而且楚国可是从邓国迎娶过王后的,当时走的也是这条路,聘礼不可谓不丰厚。此后两国使节经常往来。从古到今的风俗,只要是出使别国,哪有不拿礼物的呢?鄾人为什么不抢那些使团,只抢了巴国和楚国的联合使团?
从楚国答应巴国出使,派大夫道朔陪巴使(不是巴士)一起去邓国,并带了大量礼物的行为来看,之前根本没有在路上碰到鄾人抢劫。
那么鄾人为什么单单就这一次抢了呢?事出反常必有妖。
问题可能出在巴人的礼物上。因为出使的人虽然不一样,但官职都是使节,说明使节这个官职就像数学里的不变量一样,并不能引起鄾人的躁动。那么变量是什么呢?就是礼物。礼物的变化会引起鄾人的变化。
那么巴人带了什么礼物呢?我们就要从巴国建国的传说谈起了。
巴人的传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盐阳神女”,一个是“赤黑二穴”。
“盐阳神女”的故事与许多民族的浪漫创造史一样,盐阳有条盐水河,盐水河里有位女神,这位盐水女神爱上了巴人创始人廪君,后来为廪君付出了生命,成为巴国立国的殉难者和殉情者。
“赤黑二穴”的故事则有竞技之意,五兄弟相约往赤黑二穴中掷剑,赢的人做首领。
这两则故事看似与众多民族的创世神话一样,但其中却暗藏了巴国的立国之本,盐阳女神代指的是盐,赤黑二穴代指的是自然铜矿(赤穴),煤矿(黑穴)(注:中国最早使用煤炭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正是巴国鼎盛时期)。
盐和铁(代指金属),在清朝灭亡之前,都一直是国家战略物资,更不用说处于铜器时代的春秋时期了,这就相当于坐拥一座金山,一座银山。所以巴人才会迅速强大,迅速立国,扩张。
之前在《桓公六年(5):春,正月,寔来(五)》中我们提到过,邓国作为汉阳诸姬的主要任务是守护青铜战略大通道,以保证湖广的铜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周王室。
巴国地处川东,往南是蛮族,有的还在茹毛饮血阶段,用不着铁。川西的国家也大多处于部落向国家转型的阶段,消费能力有限;环顾一周,唯有楚国、汉阳诸姬以及更遥远的中原诸国是庞大的,有潜力的消费基地。
所以巴国结交邓国的目的,就是想向北打开盐铁资源的销售渠道。这件事,楚国必定是支持的,因为巴国此时与楚国同盟。从地理上来说,巴国的盐铁资源也要先从楚国中转,所以楚国至少可以赚个中间商的差价。
因此巴国参加沈鹿会盟的目的是什么呢?结识一些汉阳诸姬,以打开销售通道。所以沈鹿会盟一结束,巴国马上就联络楚国,要求结好邓国。这与我们现在有些朋友参加所谓的联谊会多类似哈。
所以巴国这次出使邓国,必然带着拳头产品,高铁和大桥,哦,错了,是盐和铜,甚至还可能有朱砂。
为什么呢?毕竟300年后,在巴国故地还出了一位以冶炼丹砂铜矿为主要业务的全国女首富,著名女强人寡妇清。她被秦始皇奉为上宾,走了以后,秦始皇还在咸阳筑“怀清台”纪念她。
从来没想过历史和电视能这样结合起来
那么邓国愿不愿意呢?肯定不愿意的。汉阳诸姬主要就是帮周王室搜集铜资源的,看看曾侯乙墓的铜编钟就知道这些小国家的家底有多厚实了。现在来个了巴国,卖的产品跟他们一样,而且巴国有煤炭资源,冶炼的铜器质量更好,那不是赤裸裸的抢饭碗嘛。
这就相当于我们大庆油田跟以色列签合同要把油卖到沙特去,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不可忍呐!
所以,不管邓侯高兴不高兴,邓国肯定有人不高兴了,但又不敢明着干,就把消息泄露给鄾人,鄾人正穷得叮当响,突然听说有一趟富贵列车拉着亿万财富过来了,还有邓国位高权重的大臣作保,相当于奉旨抢劫,那还不一窝蜂的上?
所以,楚巴两国报复鄾人的时候,邓国也派兵帮助鄾人,对邓侯来说,这时候百口莫辩,对邓国的某人来说,邓、巴两国恶斗一场,结下仇怨,巴国的商品无法倾销过来,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最后只有谁受到了实质性伤害呢?巴国。没办法,谁让巴国要出口矿产资源为生呢,在国际贸易产业链的低端,是没有议价权和主动权的。
有人说,楚巴两国在伐邓之前,派蔿章去谴责了邓侯,邓侯说不是鄾人干的,所以不接受谴责。说明这个事跟邓国没关系。
我想说,不管这事是不是鄾人干的,在邓国境内,鄾人的聚落附近出了事,邓国就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两国联合使节团,不是一般的小股土匪山贼就能搞定的,一定是在有组织的正规军协助下才能全歼使团,连使节都丢了性命。
所以,邓侯吾离冤不冤我不知道,但邓国绝对不冤。
这场战役很简单:
夏,楚使鬬(dòu)廉帅师及巴师围鄾。邓养甥、聃甥帅师鄾救。三逐巴师,不克。斗廉衡陈其师于巴师之中,以战,而北(杜预注曰:分巴师为二部,斗廉横陈於其间,以与邓师战,而伪北。)。邓人逐之,背巴师而夹攻之(杜预注曰:楚师伪走,邓师逐之。背巴师,巴师攻之,楚师自前还与战。)。邓师大败,鄾人宵溃。
楚将鬬廉以鹤翼阵迎敌,中间是楚军,左右两边各为巴军。战争开始,楚军后退,引诱邓军追击,然后两翼巴军集体向左向右转,合围邓军,邓军大败,鄾人溃散。
楚将鬭廉一战成名!
这,应该是春秋历史上第一场贸易战了吧。
---   End   ---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及鸣翠柳者不回复。
E-mail:youwushuzhai@126.com
(0)

相关推荐

  • 重庆地域文化的根

    作者  荣昌赵良 在千里峡江,人们对盐的称呼相当奇特,称之为"盐巴".为什么要在盐的字后再添个"巴"字做后缀呢?要知道"巴"字在现代汉语里并 ...

  • 鄾国旧址 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

    鄾,读作yōu.有两种意思:1.古地名,在襄阳古城东北十二里处,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附近:2.姓. 鄾姓 中国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名, 属稀有姓氏.分布在今山东省的枣庄市兰陵县 ...

  • 楚国崛起前,只是诸侯国中打杂角色!后来因为这事才成为南方霸主

    春秋时期,除了秦国在西方称霸,南方也崛起了一个足以称霸的大国--楚国. 顾名思义,楚国就是在南方荆楚之地建立的国家. 在远古时期,氏族间征战不断,旧氏族消亡.新氏族兴起. 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族群,需要经 ...

  • 楚国大盗自称楚王后裔,领10万人建立一国,169年后中国多一大省

    图片来自网络 前言 盗跖和庄蹻,被并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盗.相对于盗跖,庄蹻的名字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其做出的功业却远超盗跖.公元前278年,楚国大盗庄蹻率10万深入丛林,消失无踪.169年后,由其 ...

  • 三峡土著

    陶塑 2013.4.30摄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流域发现了远古人类活动遗迹,这就是巫山人.他们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一带. 人类历史演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先 ...

  • 春秋战国19——楚国霸业开创者 楚武王熊通(二)

    巴楚攻鄾地 邓国大败 楚武王三十八年(前703)春天,巴国(当时在鄂西,后迁川东)派遣韩服(巴国使者)向楚国报告,想通过楚国与邓国建立友好关系.楚武王派遣道朔(楚国大夫)带领巴国的使者韩服到邓国访问. ...

  • 春秋左传—九年传(2)楚国和邓国之战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 译文:鲁桓公九年春天,纪季姜出嫁到京师.凡是诸侯的女儿出嫁. <诗邶风泉水>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鄘风蝃蝀&g ...

  • 文公·文公九年 晋内乱 楚伐郑陈

    [经]九年(公元前618年)春,毛伯来求金.夫人姜氏如齐.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晋人杀其大夫先都.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 ...

  • 桓公九年(2)射姑来朝

    桓公九年(2)射姑来朝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桓公九年

    ☆提要 [主要事件] ◇纪季姜归于京师 ◇楚师伐邓 ◇诸侯伐曲沃 ◇曹大子朝鲁 [涉及人物] ◇纪季姜.楚武王.道朔.薳章.斗廉.射姑.施父等 [涉及国家] ◇纪.周.楚.巴.邓.晋.曹.鲁等 [春秋 ...

  • 春秋左传—桓公九年(1)

    九年春, 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壬寅冬至,仍建丑. 纪季姜归于京师. 纪季姜即去年祭公所迎之桓王后,纪为其国,季为其姊妹排行,姜为其姓.古代同姓不婚,故女子必著姓于下.迎时称王后,归时称其母家姓,盖当时书法 ...

  • 桓公七年(2)谷邓二侯来朝

    ---   01   --- 火焚咸丘之后,国际社会除了震惊.谴责.表示关注之外,没有任何动静.鲁国 对咸丘的残忍行为并没有激起任何国家的义愤,咸丘的断壁残垣,过几年也会被鲁国的新城市建设所取代,变成 ...

  • 《趣话五千年》第33回,存邢救卫齐国发威,溃蔡屈楚桓公称霸

    上文书说到,卫懿公在战争中被吃掉了,卫国面临着重大的危机.这个时候,原先逃到齐国的公子毁归来,被立为卫君,是为卫文公.卫懿公之妹(许穆公的夫人,世称许穆夫人,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其母为宣姜)从许 ...

  • 鲁国史话十九:桓公继续搞事情,却从“一战一和”中看出了他心虚

    上一次,鲁桓公在即位之后第一次抢到了"主角"的戏份,特意邀请了郑.齐.陈三国与鲁国一起,准备替宋国平息弑君之乱.可是,华督这个杀害了宋殇公的罪臣也十分狡猾,根据四国的情况,分别给予 ...

  • 桓公五年(3):蔡卫陈从王伐郑(一)

    第468篇原创,本文约2806字,阅读需要6min 01 公元前707年的秋天只发生了一件事,事情很大,但官方记载很简略,只有一句.但这件事吸引了华夏地区二百多诸侯国的眼光,并且不断产生涟漪,被这涟漪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二)

    第471篇原创,本文约1531字,阅读需要4min 01 秦灭六国之前,改变天下格局的战役,繻葛之战绝对能排到前五.从第一到第四分别是: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