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的画法

梅兰竹菊的画法
代晴
2018-11-17
阅读 112
关注

  梅花

梅花老干坚硬、苍古,新枝劲健而富有弹性。新枝用狼毫笔蘸墨中锋用笔,起笑藏锋,收笔回锋,运笔一气呵成,枝杆线条方得劲健之感。生枝方向应大势一致,三枝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二枝不宜出现平行、垂直等交错关系。

老干用墨要淡,用笔以侧锋为主,枯笔,勾皴,表现出老干苍古、坚劲的特点。嫩枝以中锋为主,提、按、顿、挫要有变化,枝梢要画的肯定利落。

画梅口诀。

画梅有粗细,墨中要见笔。

顿挫与顺逆,枝中要求曲。

枝干应穿插,画枝如写“女”。

叠花似“品”字,分组菊疏密。

攒三和聚五,主宾莫分离。

俯仰与向背,用色需统一。

兰花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兰花的评价极髙,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兰花花头较为小巧,外形结构分为五瓣。兰叶的形状细长而扁平,绘制时要掌握好正确的运笔方法,才能体现出兰花的绰约风姿。本篇讲解兰花绘制技法,希望对读者学习写意兰花的绘制能有所帮助。

兰花花头的基本画法

兰花的外形分为五瓣,花头较小,中间的两瓣较短,朝内侧包裹花心,外面的三瓣则是向外张开。兰花的花心似“舌状”,所以也被称为“花舌”。

画兰花

1、画花须有疏密、正侧、向背、偃仰、含放、呼应之关系。

2、用笔勿选过硬的狼毫笔,兼毫或白云为上。水分勿多,多则容易出现墨溢、肥腻现象,也不可太少,少则干枯,无兰花清润之味。墨色一般为淡墨,体现兰花润透、雅逸之特性。

3、等墨快干时点蕊,蕊的点法尤如草书之中“上”“下”字等。花托起到调节画面的作用,画兰时根据疏密需要安排,可有可无。用笔之间注意虚虚实实,勿平均用力,防止死板无轻盈感。

4、画兰花的叶子,出笔画劲利。一笔之中,起伏、断续、提按转折均需要交待清楚,收笔勿浮华。

5、第二笔与第一笔相交,称“交凤眼”,第三笔从第一第二笔之间插出,称作“破凤眼”。画兰叶多用狼毫笔或兼毫笔,出笔收笔如写草书般讲究。兰叶的画法变化无穷,或直或曲随性而变,笔笔之间要气脉相连。

画兰花的注意要点

1、主次关系

画面之中,布局勿平均对待,整株兰叶、兰花要分清主次关系。在上图中,左边居中的兰花有三朵,兰叶较之右边更多,故此株为主,而右边相望的一株为次。

2、虚实关系

前实后虚,方显空间的深度关系。实笔不肿,虚笔不浮。在画面中,虚实处理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无虚则无实,无实则无虚,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产生画面节奏。画面中有了矛盾再让其相互“和谐”,画面才有了“故事”,有了看点和趣味。

3、疏密关系

上图中开花的主茎与兰花根部为密,未开花的右上方花茎为疏,兰叶的交错结构要错落有致。古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线条分割画面时切忌平均分割画面物象空间。除了布局的疏密关系外,兰叶结构本身也讲究疏密关系,指的是叶与叶之间的“穿插”。画兰花难就在于此,线条穿插如草书中线条的穿插,极其讲究。切忌多线交于一点形成“十字交叉”、“米字交叉”。也不可多线平行而出。

4、藏露关系

兰花要分前后,即藏露,有花挡叶或叶挡花,方显出层次的微妙变化。藏露皆要含蓄,勿平均处理。意笔兰花虽精概其意,但其生长规律出枝穿叶皆要交待清楚。藏时不可过,过则无法表达兰花为主体的画面传达。画面的空间关系也不可过多,在藏露上多为二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过多的空间前后关系会破坏画面线条的用笔趣味。

5、开合关系

兰叶与花头交叉取势时要理清大关系的开合关系与局部的开合关系。兰叶有静态之中的弧线放射状,有疾风中一边取势的倾斜同向状。若画面下方兰叶大部分右倾,偶有几片向左伸展则可打破同向的单调,但应控制好数量,多变则杂。若右边兰叶为合者则勿过分明显,以防机械做作。画兰花时,次要的墨线可以反向出笔增加线条的丰富性。画面之中有了开合关系就多了趣味,若一味地只开不合或只合不开则缺少对比和矛盾,缺少变化。

6、呼应关系

主茎兰花显弧线形向下弯曲,其势伸向了画面的下方,在右下有一花头向上呼应,有若小鸟呼唤林中群伴,姿态生动、含蓄,画面自然回味无穷。大势兰叶向左下边延伸,根部若有树枝小叶同样要与之相呼应。在一幅画中,呼应关系若太过则只能使画面变得程式化、单调,故呼应的处理应以“似是而非”为妙。

兰花的具体画法

1、水墨兰花的画法:

笔尖淡墨果断肯定地向下写出兰花花瓣,尤如写行书、草书般爽快。过慢则渗化不清。花瓣的交叠注意疏密,花头用笔要连贯,勿画一瓣调一次墨。用笔时提按、虚实要有变化,切忌无墨色及无轻重的变化,点花心要等花头墨色快干时着手。用笔要劲利、潇洒,每笔皆要讲究笔法,如同书法一般,勿浮滑尖薄。

画兰叶一笔之中要有提按、转折的变化,但不可叶叶雷同。意笔兰叶的转折无需分出浓淡,整片叶大体以同一种墨色深浅为宜。兰叶穿插尤为重要,不仅要多练习、观察其穿插的规律,亦要欣赏草书作品,从中体会抽象的线条穿插的韵律之美。

颜色兰花画法:

先用毛笔蘸取三绿色,笔尖再蘸赭石色,色勿厚勿脏,一笔连贯画完整朵花头。花托部分亦同样处理。花心用胭脂加墨点出。叶可用纯墨或者花青加墨来处理。用颜色画兰花时,色彩的多少搭配亦要分清楚。整幅画面要明确何种颜色为主、何种颜色为辅。

双勾兰花画法:

双勾亦称白描,此类画面中,兰花花头一般会用浓墨勾勒与兰叶区分出来,用笔也注意线条与兰叶的不同变化,可用淡墨提边线以丰富画面的层次和效果。兰叶墨色忌过分单调,要有浓淡变化。双勾兰花线条勿平均对待,当讲究轻重、虚实等多种变化。双勾兰花在画面之中多与石头或没骨法兰花相互搭配。

没骨与双勾结合画法:

由于双勾兰花在画面中用墨的面积小、分量轻,故多为调整画面丰富层次之用。在已经处理好疏密关系的没骨兰花稿上可以加配双勾兰花来达到“满构图”繁茂的效果。双勾兰花一般墨色不宜过浓,过浓则无法突显空间的前后关系。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

画竹口诀:画竹先立竿,气足意果断。有粗还有细,错节需自然。重墨乙字抱,用笔稳如山。出枝忌同边,行笔莫迟缓。画叶个重人疏密最关键。笔笔用内力,精气自增添。

画干

画墨竹,先立竿。使中锋,如写篆。中间提,两头按。节节出,断中连。两节处,留节眼。中渐长,根梢短。只弯节,不弯竿。逆锋上,势冲天。两竹立,分浓淡。三竿竹,交擦安。勿对节,莫排竿。忌均长,忌匀短。间粗细,不成竿。似鼓架,最难看。

画节

竿立定,墨半干。以隶法,把节点。醮浓墨,写弧线。两头重,当中弯。勿太直,直则板。勿太弯,弯则软。忌节大,似套环。忌节小,似勒线。

画枝

点完节,把枝添。似草书,势连绵。行笔疾,运笔端。中锋枝,劲且圆。拖笔枝,更挺健。墨色润,不宜干。比竿浓,比叶淡。叶着枝,枝着竿。叶少仰,叶多弯。老枝瘦,新枝圆。内画出,名併跳,枝梢尖。外画入,叫垛叠,枝梢圆。

画叶

墨竹叶,最为难。墨宜饱,勿滞粘。近者浓,远则淡。运指力,腕臂悬。下笔快,莫迟缓。起笔圆,收笔尖。用力处,叶中间。用中锋,叶浑厚。用侧锋,叶劲险。忌柳长,忌桃短。一叶仰,如弯月。二叶仰,鱼尾般。三叶仰,如飞雁。相交错,成一片。画偃叶,三笔个。四笔分,五笔破。疏不空,密不乱。两片叶,勿并联。三四叶,忌井川。多种竹,四时观。

风竹

画风竹,贵势动。微风吹,凉意生。竿轻摇,枝叶动。狂来风,叶翻舞。枝竿倾,叶枝拢。 枝叶间,似有声。动不乱,层次清。

晴竹

凡画竹,多为晴。画偃叶,要生动。竿明朗,叶清净。画仰叶,意向上。笔半干,墨半浓。 枝竿直,叶舒挺。结顶处,大叶封。

雨竹

雨中竹,别有趣。枝竿斜,叶低垂。饱醮墨,多醮水。淋漓处,见雄厚。大雨注,风必随。竿交互,叶乱飞。

雪竹

雪中竹,姿态寒。将熟宣,揉作团。成折皱,再铺展。墨要浓,笔要干。叶下压,空顶端。大竿斜,空上边。枝叶破,竿不全。以淡墨,染空间。雪空出,白团团。雪正飞,将粉弹。

菊花的画法分大写意、小写意、没骨、双勾。菊花主要由花头、花叶和枝干构成,常见的有单瓣雏菊和重瓣菊,外形多曲且瓣长,抱曲状则瓣短。单瓣菊花比较简单,但要简约中见繁复,要体现出花瓣的正反、向背,视其不同形态变化笔墨。重瓣菊的花瓣比较多,用笔不能太实,要多变,花心比较密集,要有向心用笔,注意疏密和顾盼,花形要不规则,不能每个花头都孤立,要有聚散和前后遮挡关系。

双勾画法

类似工笔抓获法,用中长锋两笔勾出花瓣轮廓,线条既要自然流畅又要遒劲有力。注意组织花瓣的疏密、虚实、浓淡。

单瓣雏菊的画法

重瓣雏菊的画法

写意法画花

根据花的生长结构特点,含苞花头要注意墨色变化,要有含苞未放的感觉;初放花头有一部分是含苞的,一部分花瓣已开,要注意外轮廓造型;怒放的花头较大,要注意花瓣的层次和正反组织关系,花心花瓣较短,依次加长,要注意线条疏密。

花蕊的画法

在勾完花瓣之后,在花心部位用浓墨点出,不要过于密集,要有聚散,要少点。

花蒂的画法

在画完花头之后,在半干时用浓墨画花蒂,注意用笔的连贯性,要有节奏感,一般用三至五笔完成,整体要有聚散关系。雏菊的花蒂大一些,能看到大部分,那么用浓墨勾染,最后连接枝干。

黄色菊花的画法

1.用淡墨勾勒出花瓣,注意墨色和花型。

2.点花蕊、花蒂,注意疏密和节奏。

3.调藤黄,逐个叶瓣染色。

4.要有整体概念,有的叶瓣留空不要染满。(花蕊的叶瓣可以加点赭石或朱砂,可以开始先染,也可以在藤黄染后再加。)

红色菊花的画法

1.用胭脂加淡墨勾花瓣。

2.进一步丰富变化,使花头饱满。

3.用大红加少量朱磦,逐个花瓣染色。

4.最后整体罩染。

花的各种姿态

要注意大小区分,长势要有变化,要有主次,切不可过分集中或疏散。

叶的画法

花叶的画法

花叶应用大头笔侧锋画出,要有墨色变化,用笔要肯定,要注意提、按、转折,使叶面有厚重感。要注意整体,切不可琐碎、凌乱,要有疏密、聚散,画出前后层次。可以用墨画出,也可以淡墨加汁绿,待半干之时,用浓墨勾出叶筋,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节奏感。

叶的着色要点

1.用花青加藤黄调出汁绿色,再加淡墨,笔锋加浓墨,用侧锋画叶片。

2.第二笔要根据第一笔的关系位置,紧接着铺写出来。

3.叶片要注意聚散组合关系,要有正面、侧面等姿态变化。

4.半干时用浓墨勾勒叶。

叶的各种姿态

花叶应有一丛的感觉,顺着生长结构方向,要有主次和前后。一般有三叶交互和五叶掩映法。

枝干的画法

画菊枝干要用长锋笔,用笔要有力,要一波三折,提顿自如。安排线条要有疏密和主次,主枝和分枝要根据构图和走势的老板娘,相辅相成,穿插有序,切不可杂乱无章。

枝的几种姿态变化

一般枝干要取斜势,要有主枝,在方向上要多变,力求变化自然,以避免重复雷同。

整枝的组合画法

枝干是组织画面的关键,靠线条链接花头和花叶,要注意穿插,尽量线条交错形成不规则的角度,长线和短线组合,要有藏有露,这样才会自然生动。

整枝的组合画法

1.先勾出花头,注意墨色和构图位置。

2.用墨加汁绿画叶片。

3.半干时,勾出叶筋。

4.用浓墨画枝干和花蕊,最后用藤黄染花瓣。

各种姿态的整枝组合

整幅作品的完整画法

1.先用淡墨长锋画花头,注意花的外轮廓和几朵花之间的疏密关系。

2.用笔锋蘸浓墨或加汁绿侧锋画叶,注意墨色和虚实关系。

3.用浓墨画出枝干,在半干时勾出叶筋。

4.用藤黄加少量赭石或朱磦,染出花瓣,颜色不可太浓。

更新于 2018-11-18
(0)

相关推荐

  • 【四君子之兰】写意国画基础技法②

    第3章[兰]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以香著名,被 喻为四君子之一.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 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兰谊,因此兰花 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兰花幽香远逸,飘 漫四方,沁人肺腑,高雅 ...

  • “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画法

    梅兰竹菊有着高尚的品质,有着清雅淡泊的形象,被人们称为"四君子",当然这四君子每种花有着同的代表,是中国画中常见的传统题材,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下 ...

  • “四君子”梅兰竹菊 及其画法

    111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 ...

  • 四君子「梅兰竹菊」画法精讲,实用收藏!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号称"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 ...

  • "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画法,看着容易,画好很难

    2021-07-28 07:36·一点书画 笔墨规律是有章可循的,无论是梅.兰,还是竹.菊四君子,在绘画创作中,各种技法都离不开基本的运笔与用墨. 兰花的画法: 步骤一:用中等毛笔调墨,走中锋,画出兰 ...

  • 蔡公衡《梅兰竹菊画法大全》之竹的画法

    蔡公衡(1922-1978),近现代画家,字木量,号绍度,广东揭阳人.毕业于南中美术学院及岭南艺苑.山水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真传:花鸟虫兽则得赵少昂.赵祟正两先生指授,厥艺益进,加以专心一志,淬厉研 ...

  • “四君子”梅兰竹菊画法,实用收藏!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号称"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 ...

  • 干货来了! 梅兰竹菊画法口诀【经典收藏版】

    书画资料书法视频国画视频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画梅口诀 画梅有粗细,墨中要见笔,顿挫与顺逆,枝中要求曲.枝干应穿插,画枝如写"女".叠花似&qu ...

  • 「愙斋书法」梅兰竹菊,紫藤,牡丹的步骤画法

    「愙斋书法」梅兰竹菊,紫藤,牡丹的步骤画法

  • 【国画教程】梅兰竹菊,紫藤,牡丹的步骤画法,收藏学习!

    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