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军:天天做着田园梦 ​

天天做着田园梦

周进军

在城里生活久了,常常喜欢挂记乡下的事儿。若间隔一两个月不回,心里就添堵。或许是已步入年老行列,时不时翘盼家的方向。还好添置了一辆代步车,想回乡走走很是方便,因而每年都要回老家几趟。

我十分怀念起家乡那条熟悉得不能再熟的乡间石板路。沿石板路顺着悠悠蒸水河堤走上几百米,然后右拐跨过一排石墩,再沿田基走几十米就到了老家大院禾塘坪。

记得上次我们选择的是阳春三月回了趟老家。河水叮当,鸟鸣树梢,令人顿忘尘俗之忧。推开院子木门,蔬菜瓜果散落一地,弥漫的满是泥土气息。由于事先有电话告知,堂婶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中饭菜。她说没啥好东西招待,全是农家自产蔬菜。哇,不错!刚摘回的花皮南瓜,用清水煮上一会,加几撮葱花,汤汁甘甜可口;青叶子白菜上还沾着露珠,随意翻炒几下,锅里飘出最本真的味道。这种味道尽管恬淡如水,但细品起来很有特别之处。或许正是果疏所蕴藏着的田园风味,才分外亲切,让我们找回了丢失的感觉。

难忘记,儿时的我每每从屋后菜园里摘回蔬菜,那劳动的成就感在心里要乐上好几天。不过后来,渐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了。中学时,有一次想弄些韭菜回去炒蛋花,却把喂牛的三叶草抓了一大把,引得大人们一片哄堂大笑。

读书人不亲稼作,其来已久。昔日樊迟问稼,孔子以礼仪教之,觉得读书人大可不必受体肤之苦,樊子的田园之兴就这样被孔夫子扫荡得干干净净,只留下千年的笑柄和遗憾。不过并非后继无人,继续做着田园梦的人不少。诸葛孔明未发达之先,也曾躬耕于南阳,寄兴田园,休养生息。陶渊明亲自于彭泽,晨兴理秽,带月荷锄,隐逸于山林之间。东坡居士营田于黄州,垦辟蔬菜,自筑雪堂以居,昼则劳作垄田之间,夜则赏月幽坡之上。今人大多居于城市高楼之中,想到前贤的田园之趣,也就只有徒增艳羡而已。

还记得一次春节回老家,拜访对我视如亲生儿子的老师。后听说老师早已移居城外,买宅于郊区山下。于是驱车找到了老师新宅,多时不见,只觉得他气色饱满,越发精神。稍稍有变化的是他的腰背没先前那么挺直,脸上加挂了一幅老式黑框眼镜。饭后,老师带我去参观他整齐划一的菜地,只见长出油绿的菜叶,肥美的瓜果。我才恍然大悟:老师整日挑水施肥,自然体魄强健;又自种自食,薄滋味而去肥浓。这,深合退休之年的养生之道。

接着紧跟老师来到后山腰,参观他的另一块乐园。山腰划起阡陌,瓜果蔓藤,菜畦如市。他说,这里最初只有一两人聊以自娱似的开荒种菜,后来周围那些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接踵而至,昔日的荒郊已然变成了乐土。大伙还在菜地旁搭建了小木屋,摆设桌凳。耕种累了,锄头铲子里面一丢,可坐下喝茶聊天。寒来暑往,这样的陶然之乐让他们很知足。

我十分羡慕老师这种人间清欢。这样的田园生活,比起古之士大夫来,多了几分畅快。不是么,未发达的诸葛亮、不愿做官的陶潜,以及带罪流放的苏东坡,他们却多少藏着些不那么舒服的底色。毕竟士大夫们若真到了要亲事耕桑的境地,未免少了苦中作乐的勇气。今人的田园之乐,恰是闲暇生活的锦上添花,更加舒适自然。

风水轮流转,太阳往西钭,如今自己也到了退休的时候。我只解甲未归田,窝在小县城里,整日与钢筋混凝土房作伴。想多下乡透透气,钓钓鱼,也去侍弄一小片瓜果菜地,寻找几分田园之乐。然因琐事缠身,想当回小小菜园地主都成了奢望,只得天天做着田园梦。

【作者简介】周进军,湖南邵东人,两市镇三中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曾在《湖南教育》、《教学与研究》、《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近年来,在多家网站及报刊发表并铅印。崇尚纯文学,把创作当休闲,不企大作。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