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小儿诊断经验心得

两个常见病例

2017年1月26日这一天,几乎是同时接到两个电话,都是小孩子病了。第一个是山东的王某,五个月,因为支气管肺炎诊断,入住当地医院十天。但是出院后,小孩频繁呕吐,奶水不进。我电话告知用附子理中丸三粒,碾细,生姜汁调,填脐,上面盖上保鲜膜,然后用创可贴固定三个小时。自用上药以后再未吐。家长回复,远远没吃一口药,也没花一分钱,病就好了,妗子(舅妈)你可真是神医呀!

第二个病例,西西,男,四岁,他2017年元月13号,下午4点,住在上海时,发烧40.4°C,到医院看病,诊断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用了阿奇霉素、咳嗽糖浆、美林等,夜里体温还是39°C。元月15日,他们姥姥带着孙子,乘飞机飞回宝鸡。下飞机后的体温还是39°C多,所以元月16日他们就到宝鸡儿童医院,拍了胸片,做了各种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要求住院,或者是门诊输液至少一周。这几天,他的体温一直在38.5°C~39.5°C,这时孩子的父母从上海打电话来,求中医治疗。元月16号,下午,奶奶和姥姥从医院直接到我家,带着孩子,后来给他用了麻杏石甘汤合桂枝,吃了半副,晚上烧就退了。姥姥发微信说,早上起来心情特别好,十二万分的感谢。

这两个小病人都是常见病,多发病。一个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合并一点气管炎。还有一个是支气管肺炎,过度治疗,造成了菌群紊乱和胃肠道的反应。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儿科又称为哑科,小孩病情变化快,家长焦虑万分,医生责任也很重大,尤其是在基层,儿科医生如何做到安全、简便、廉效治愈小儿疾病,并尽可能的,普及小儿防治未病的知识,是我们儿科医生的职责。儿科学是一门研究整个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医学科学。因为小儿从出生起,一直处于一个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所以作为儿科医生,一定要熟悉小儿时期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小儿为纯阳之体。从生理上看,它表现为生机蓬勃,年龄越小,生长变化越快。从病理上看,热证、火证多见,同时小儿的再生与修复能力也特别强。说明小儿机体本属纯阳的变化。

第二个特点,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就是从生理上看,它是脏腑娇嫩,各方面均显得不成熟;从病理上说,表现为易于得病,易于变化,所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均说明小儿机体属于稚阴稚阳。

这个稚阴稚阳,和上述的纯阳之体可以互补,所以儿科医生必须要了解小儿的特征,认真观察病情、辨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儿科医生要细心查体、问诊,而治疗要果断谨慎。

小儿的第三个特征是表卫不固。小儿卫外机能明显不足,容易受外邪的侵害。肺主皮毛,外邪相克,首先犯肺。从生理结构看,小儿呼吸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管道较短,相对又粗,均是呼吸道疾病在小儿易发的原因。

第四个特征,小儿脾藏不足。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属于中焦。小儿发育快,脾胃运化功能的负担相对较重,而脾胃本身又处于幼稚状态,所以出现脾常不足。而我们在治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扶正治本为主,祛邪为辅。故用药尤当慎之,不可过于寒凉,因为苦寒伤脾,攻伐峻猛,容易伤正气。

小儿的第五个特点,肝常有余。小儿神志怯弱,受邪气容易深入肝木,内陷心包,出现风火痰热之证。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也不成熟,容易泛化兴奋,脑膜屏障功能也不完善,容易发生高热、惊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高热抽风多发生于发热的早期。

小儿的第六个特点就是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这和上一条讲的容易受邪,内陷心包都是相通的,由于肾常不足,所以六味地黄丸也是钱氏最早发明于小儿用的。叶天士在他的《幼科要略》中指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从纯阳之体来解释热病最多。因稚阴之躯,注意要护阴保精,用药要轻灵活泼,切合儿科特点。

小儿的护理要点

我主张小孩应该由父母亲亲自养带,这样的小儿从小就有安全感,父母亲也能静下心来观察孩子。对小孩要注意到背要暖,腹要暖,头要凉。“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张景岳极重视乳母与婴儿之间的密切关系。说:“知母多火证,子亦如兹。即病则审其婴儿,也必兼治其母为善。”

我还常给病人说,母善心静知儿恙。因为只有心静了,你才能观察孩子,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病了。现在,年轻的父母经常给孩子吃垃圾食品、生冷食物,导致了伤冷食。出现这些症状的,用生姜、苏叶煮水以后热熨胸腹,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一定要问他的生活习惯。

小儿变蒸

再一个,在孩子的护理当中,对变蒸要妥善处理。感恩爱新觉罗·恒伟老师在2016年,在讲课中,传授“小儿变蒸千金方”,专题讲到了小儿的变蒸。在一个,在孩子的护理当中,对变蒸,要妥善处理。变蒸,我在临床中,也经常给家长讲,自己也用。

变蒸的原理,出于《易经》,肝木是天三生子,地八成之。在五行中,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在五行的五变中讲到,握忧哕咳栗。

肝之变为握,就是在小儿有病的时候,和他生下来的时候,小孩的拳头是握紧的。而这个握,从后天八卦来说,小儿大便属于卯,卯位于震卦之位,震属木,就是肝与大肠同属东方木,东方震字位。所以小孩如果他大便不通畅,就是他比较费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两个拳头是握着,握紧的。如果你再把他大便,他手还没松开,就说明他还要拉。而在你病情观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小孩的手,小孩的拳头。

脾经的五变是哕,肺之变为咳,肾之变为栗,战栗、抖动。变蒸者,变其情志,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变蒸就是指小儿精神形体结的,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也就是说,变蒸一次,孩子就会聪明一些,就会个子长高一些。

《诸病源候论·变蒸候》的观点认为小儿初生之后,每三十二日(四八三十二,四为肺之数,八为肝之数,就是肝主筋,肺主皮毛,都在变化)一变,每六十四日(八八六十四,都是肝之数,肝木生长挺拔延伸)一蒸,经过十变五蒸(即三百二十日)之后,再经过三次大蒸(即六十四日后为第一次大蒸,又六十四日后为第二次大蒸,又一百二十八日后为第三次大蒸,共二百五十六日),这样十变五小蒸、三大蒸全部完毕(共五百七十六日,不到2年),小儿的脏腑气血、筋骨百骸方才生长齐备。

因为有变蒸,又是因为婴幼儿是纯阳之体,所以婴幼儿时期的小儿生长发育是最快的阶段。这才会有“三翻六坐八月爬,九站十学走,岁半脱开手。”这么明显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就是在变蒸期间。

在临床中也会发现,变蒸的时候,会有小儿体发热、微惊、脉乱,耳、尻发凉(就是耳尖、屁股发凉),身出微汗,不欲饮食等症状。一般一两天就过去了,所以医者、家长对此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不用吃药,细心护理即可。

《千金方》中,有治小儿变蒸的紫丸、黑散等。这就是说,在家长过于紧张,或者孩子反应比较大的时候,也是可以用的,是有用的。作为儿科医生,有很多很无奈的地方。比方说,小儿感冒,他的病肯定有一个过程,温度高家长就紧张。你如果不给他用药,家长就会说你,态度不好,不负责任。有的孩子摔过一次,家长也会到医院去,要求做CT、做断层、做各种检查。即使医生说不需要,他也要做,这也是医生很无奈的地方,有些事情真的不全怪医生。家长心不静,孩子也难安,医生也难做。教会了家长这个变蒸的原理,家长就不紧张了,医生也可以不用药。

当然,这个前提是信任。在给小孩看病的时候,因为我看病一般都是三代人,祖孙三代都是我看过的,所以说信任度相对是高一些的。告诉他们一些小儿常备的外用药。

介绍几个小儿常用的外用药

第一个药就是紫草油,就是紫草加白芷。这个对各种皮肤病,对小孩外阴、肛门的护理,以及肥胖儿皮肤皱褶处的处理,效果是很好的。包括流鼻血以后,经常流鼻血的小孩,他止血以后,你在鼻腔里稍微抹一点紫草油,滋润一下鼻腔黏膜,这是效果很确切的。夏天孩子皮肤腌了,抹一下就好了。为什么要强调这个紫草油呢,以前是用的尿布片,偶然用,但是现在都用尿不湿了。不管是男孩女孩,经常屁股肛门都是红的,用些紫草油是没有坏处的。

紫草油的制作。你取上紫草茸10g,把橄榄油或者是香油在锅里烧热,烧热以后把火关掉,将紫草茸和白芷,最好是用纱布包着,扔到这个热油里头。停上大概有一两分钟就可以了,就可以把这个紫草和白芷的包捞出来,这时候这个油就成了粉红色的,你把它放到棕色的瓶子里头,玻璃瓶里保管。

还有一个常备的药呢,就是朱砂。因为现在的小孩,接触的信息量太大,家长要带着孩子,礼拜天开着车到处跑。我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带着孩子参加追悼会、不要去坟地,尽量不去医院,这不光是因为有细菌、有病毒,因为这些地方,还会有一些无形的信息,对孩子是不好的。孩子如果受了惊吓,那么就准备一些朱砂,在孩子的手心、脚心、眉心上画一下,让他睡觉,然后起来就好了。

朱砂这是《神农本草经》开篇第一个药,也就是他除了目录下来的第一篇第一个药,就是朱砂。上经第一个,他叫丹砂。丹砂,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鬼魅邪。这后头就不说了。在小孩,我们要护神,保护孩子的神,如果小孩有夜啼、夜惊、梦游,都用朱砂涂眉心、手心、脚心。或者用一个小的方子:朱茯苓10g,生草2g,生龙骨15g,水煎代茶饮。这是护神的。

小儿病的治疗要简单,用药要简单。简、廉、效是我用药的原则。

三个外治法的典型病案

我现在介绍三个外治,其中两个是完全外治的典型病案。

第一个病案,刘某,男,42天,1982年出生后,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以说从出生就一直在三甲医院住院,住了40天,一直住的是暖箱,黄疸不退。患儿不吃不喝不动,体温不升。一个典型的新生儿败血症,全身凉,手、头多处都是瘀斑,就是打吊针、扎静脉造成的,扎不上了。抱到我这里来的时候的,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反应。呀!我一看这孩子,就像个木乃伊一样。我说现在治疗已经迟了,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脑损伤,智力下降。家长流着泪说,我们三代单传,好不容易生了这个儿子,他说现在医院都不收了,宝鸡的医院都不收了,都说救过来也是残疾,哪怕是残疾,我们也要救,救他一命。我各大医院都跑了,医生说没办法。虎杖、茵陈、麻黄、细辛、附子、白术、人参、土大黄、车前草、生姜,砸汁以后拌合,贴到背上。我说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你回去想办法多挖一些土大黄和车前草。车前草又有利尿作用,也退黄;土大黄是清热的。孩子抱回去两天以后开始吃奶,服药一周黄疸退了。没想到,这孩子救活了,也上学了,智力没有受到影响。还考上了一本大学,参了军,现在在大学军校当老师。这个病人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真没想到,这个外用药有这么好的效果。

第二个病例。刘某,34天。这两个都是新生儿,那个还过了,还满月了,这个也满月了。1992年6月30日,以新生儿肺炎的初诊住院。拍片确诊为吸入性肺炎。在医院里一直是抗菌素激素静脉点滴,还用了很多补养的,白蛋白啊什么的。小儿还是发烧,阵发性的喘憋、发绀、眼嘴乌青,医院报病危。这时候孩子的爷爷在国外施工,(孩子的)父亲呢就找到我,请我看一下,因为他爷爷和我先生是同事。到三甲医院以后,刻诊全身,温度还行,但是四肢是厥冷的,双肺喘,就看到那个胸部就波浪一样的起伏的喘,神萎,舌质淡苔黄。后来我给他说,你要住在这也不好治疗,中药就没法用。因为他才三十几天,也不能吃,你如果给他中药服上,人家每天查房,人家主管医生也不同意的。结果在92年的7月4号,就是我看病的第二天,他就要求自动出院。然后给他用婴儿保健衫的药芯(编者按:后文有具体配方)治疗,就给他做成褥子铺上,因为是夏天嘛,然后也给他做了个小背心,在背上背着。两天以后喘憋明显缓解,连用一周痊愈了。以后一直健康,后来考入军校,现在在读研究生。

第三个病例,是一个北京的女孩。三岁,高热四天,烦躁便秘。因为她有扁桃腺炎,在北京儿童医院反复发作,反复治疗。这次回宝鸡看姥姥,还带有北京儿童医院的美林、头孢等药。四天热不退,抱来的时候体温39.8℃。我当时就给少商三穴、商阳穴放血。

当时那个血呲的好高的,就是她烧得太厉害。因为她双侧扁桃体都是三度肿大,而且有脓点,红的。我就用那个1ml的针管带着针头,这样也稳一些,直接刺破排脓,同时开了升降散两付。蝉蜕3g,白僵蚕6g,片姜黄6g,大黄6g。水煎十分钟,用5ml的针管,抽了以后,拔掉针头,喂药吃。当日热退,夜晚安睡,隔日抱来复查体温36.2℃,孩子精神好,遍地跑着玩儿。两付药以后就停药了,一周再未发热,进食也好,精神也好。半年后,这个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又发作,在北京大医院里反复就诊,挂点滴。姥姥回来说,花了上万块钱了,花钱不说,孩子受罪受惨了。

所以中医治小儿科,效果是确实的。希望我们的各位医生,在给孩子看病的时候,你不用怕,只要你细心地做了检查,用药治病是安全的。

小儿外治之——婴儿保健衫的介绍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婴儿保健衫的药袋。这个药袋分两种,第一种就是强身益肺袋,它里面的成分就是青黛、银杏、钩藤、地骨皮、天竺黄、寒水石(各等分)。

青黛呢,就是板蓝根熬浓汁后提取出来的粉剂,古时候染衣服,染黑衣服的一种染料。青入肝入目,黛为黑色入肾,所以它清热解毒、凉血定惊,而且它是板蓝根、大青叶提取出来的所以清热解毒,就是消炎的作用也特别好。

银杏呢,就是白果,皮白入肺,敛肺定喘;仁是青色的,入肝入目,凉血定惊。

钩藤,它通络,通心络,还有活血的作用。

这个方子的主要药、君药就是地骨皮。地骨皮是甘寒降肺,入肝、肺、肾经,清热凉血、润肺止咳、滋阴平喘,在鼻衄、湿疹、痈疮、肺炎、上感中都常用。

天竺黄是清热豁痰,对肺炎,小孩儿的支气管肺炎效果比较好。

寒水石也是清热的、降火的。

这个药袋呢,就是做成衣服的样子,就穿当个背心一样,就贴在大椎、肺俞这块儿。就是说,你整个如果他有肺炎的话面积再更大一些,嗯,一直可以戴到胸部这个地方就是快到腰这个地方都可以。因为我们以前曾经见那个脓胸,抽脓啊,一抽抽了几百毫升,对脓胸呢,我们就用这个药背,或者是用再重的就用金黄如意散。金黄如意散用醋或者用水一调,直接就给孩子整个刷到脊背上。实在穷得没有钱的就让他挖土大黄、车前草,挖点地骨皮,加点生姜,砸了以后贴到脊背上,效果都很好的。

我们工作那个时候,七几年吧,虽然说是个县医院,但是那个医院之小啊,病人之穷啊,你真是想不到的,所以我们就想尽办法让人少花钱。有时候看着那脓胸的孩子太可怜了,他连买一支青霉素的钱都没有。如果碰巧有一个公费医疗的干部住院了,我们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就私下一沟通,分给这孩子两支吧,挂个吊针打进去。但是你要的机会很少啊,都是自费的,都是农民,那你咋办?挖草药吧。

说到这大家也会问我说你给上海这个病人,就是今年,嗯,元月十六号给他用药的时候用的好像不是这个方子。是的,我用的是青紫乳白水(各等分)。就是青黛、紫草,乳香、白芷,寒水石。这个方呢,因为病人来得急,我也常年不在家,原来的药也没有了。嗯,这个青紫乳白水,本来是治各种渗出性皮肤病的,但是呢,它也能治肺炎,它也有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很好的。因为这个孩子发高烧,面红耳赤的一副热象。所以呢,我就给他用了这个。其实小孩儿的用药,当然我们能辨证很准是最好的。小儿用药呢,它可以异病同治或者同病异治都可以。只要你觉得辨证得比较准确,只要有效都行。

这个青紫乳白水呢,嗯,以前的小孩儿的湿疹,渗出性的,还有一个呢,小孩儿的那个黄水疮,就是这个,这个病现在不常见,但是有时候碰见还没啥好办法。我们一个邻居,他的孙子得了就是这个黄水疮,长了口一周都是黄水疮,孩子很痛苦,他的姨妈呢就在三甲医院工作,到处看,没办法,治不好。后来这个邻居就说黄大夫,你有啥办法。我就把这青紫乳白水这个粉子,用小瓶子给他装了一点,一点点,就用那个维生素瓶子装了一点。我说你给他试试吧。他晚上回去吧,我跟他说就干撒,不要掺水了,撒到口角上。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就说孩子那个黄水痂全部脱落了。哎呀,他说真神啊!这个东西,中药中医的神奇啊,是随时可以见到的,随时可见的。我们做中医的自己首先要信,要学要用就会有效。

第二个药袋呢,就是治小孩儿那个健脾和胃,滋养元气,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导滞止痛,温胃止呕,也就是消化系统,就是脾胃用的,中焦用的。

它的主要成分呢,就是砂仁、炒白术、草蔻、肉蔻、肉桂、丁香、寒水石(各等分)。

嗯,其他的那几味,前头几味药大家都清楚我们就不说了,就说这为啥这个地方也要用寒水石呢?因为寒水石它是辛寒,归胃肾经,功在清降,清脏腑内外之热,滋阴润燥,引热下行。对湿热型的腹泻吧,可以取其清热之效,对虚寒型的腹泻呢,可以配温热之药,使之不过分温燥,并有利小便的作用,这样就两全了。

治腹部的这个是贴在肚脐上的,做成一个药袋子或者钱包、腰包的形式挂在肚脐上。

小儿外治之——小儿按摩

下面我讲一下小儿的按摩,也是外治了啊。小孩儿按摩,《内经》上说了“按摩,勿释”。勿,就是不要的意思;释,就是释迦摩尼那个释,意思就是说按摩的时候不要松开。

我们常说孩子婴儿需要安全感,要父母之爱,要抚摸要拥抱。小孩儿需要温暖,腹要暖背要暖,所以,如果是伤寒的初期,教父亲把双手搓热,按摩大椎,就是放到大椎上。如果是大椎、风池、风府,就是说他那个大手掌往上一卡,基本上都按到了。嗯,就感到,就是家长你自己都会感到孩子颈背的寒和风。如果在小孩儿感冒的初期就进行这样的按摩,就可以截断感冒了,不发展了。

对小孩儿中下焦的疾病,也是按摩,就是按,不松开,不要松开。如果是需要根据孩子他这个体质是需要“开”的,那你就轻轻地按摩这个全身的轻轻柔柔地按一遍。如果这个体能需要“合”的,那也就是虚证啊,实证的话你就是全身可以轻轻地按一遍,包括揉腹部按腹部,还有一个捏脊。我是很让父母给自己的婴儿捏脊的,你可以不天天捏,也可以天天捏。如果孩子体质是比较好的,你天天捏也行,抹上按摩油就过上一遍两遍就行了,不要太用力。这么着孩子基本上不生病,除了到幼儿园以后得了传染病,那是另当别论啊,自己基本上不生病。

如果是虚寒的体质,需要“合”,那就是你手放在你所要按的那个穴位上,比方说是中脘或者肚脐,稍微用点力,这个力不要用大,就是你身体稍微往前屈一下,这个力度就够了。当然在按摩之前,父亲一定要把双手搓热。

我为啥要强调那个力度和手法,因为现在流行的按摩,大部分都是按摩店。但是他那种按摩,是手啊一直在动,而且特别快,这个频率特别快。这个呢实际上起了一个散的,散和泻的作用,它适合于壮年人,适合于三高的人,对婴幼儿对小儿对老弱人是不适合的,所以不要。一定要注意的这个问题。

有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清涕的量很大,尤其早晨一起来就是拿一大堆纸擤鼻涕擦鼻子。因为他父亲、爷爷都有这个病,认为是遗传性的,说哎不好治了。我就给他穴位按摩,在他午睡的时候轻轻地揉他的委中,膀胱经的合穴,一次轻揉三十六下,只揉委中。间间断断地揉了有十来次吧,完全好了,以后再也不发了。

我大学一毕业就在农村的基层,虽然是在县医院,但是也是个很小的医院,也看到了农民孩子的健康状况确实有待提高。吃药吃不起,就给家长教经常揉一揉身柱、孔最、风门这些地方。家长也都做了,一般能够坚持做的,半年以后,体重都会有增加,食欲也好,精力也增加,原来有扁桃腺炎的,或者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的都消失了。这个是小儿外治。

比方说我们还因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所以很容易见到很多小孩儿流口水。口水流多了伤失津液,对小孩儿健康是不利的。五行中说到五液,肝心脾肺肾,泣、汗、涎、涕、唾。肝心脾肺肾,泣汗涎涕唾。所以口水多呢,就治脾。用“挑四缝”这个办法还是比较好的,也可以吃一些八珍健脾糕片,揉揉肚子,吃一些理中丸都可以,都有效。

小儿的高热惊厥

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说一下小儿的高热惊厥。我们一起前面了解了小儿变蒸,所以对小儿的发热就不紧张了。但是很多家长因为他不了解这个,所以他就很紧张,很害怕。经常是半夜三更抱起小儿就冲向医院去了。其实小儿的热惊多发生在体温升高的早期。这个早期,有没有个时间呢?你说是四小时?八小时?半天?这个倒没有,没有报道,自己也没有总结。有的就是先抽了,然后抱到医院一摸,发烧了。这个和体质和基因都是有关系的。

如果父母的家族里没有惊厥的这个病史,虽然小儿体温升高,到39.5℃,但只要这个小儿安静平稳入睡,就不要去惊动小孩。发烧也是一个它把病邪向外排的一个过程,是机体和病邪斗争的一个过程。如果烧到39.5℃以上,而且家长也很紧张,那么就可以在肺经少商三穴和商阳穴,只是点穴放血,热就退下来了。

细心的家长或者医生你还可以做一下“推下六腑”“运手八卦”。就是“推下六腑”就是从肘弯,就是在掌侧肘弯推到手腕,沾点温水往下推,推个二百次,轻轻地,这“推下六腑”为凉为泻。背面呢,“推上三关”为补,就是如果你在手背这个从手背到手腕,推到肘部,这种一般用于腹泻的脾肾阳虚的孩子出现的时候你可以用“推上三关”。

或者医生呢给他用飞针,飞针也就是快浅,不留针,很浅很快地插。华佗夹脊穴的胸三到胸七这个位置,脊椎旁0.5寸,这几个穴位呢就是,是热穴,肺胃肝脾肾的热穴,就是肺热穴、胃热穴、肝热穴、脾热穴、肾热穴,总之就是发烧的时候你就在胸三到胸七。胸三怎么取呢?胸三就是肩胛冈两个肩胛角内角,平内角线的地方就是第三胸椎的部位。

第三胸椎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就是身柱穴,就是在第三胸椎下正下方。身柱穴对小儿的保健是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经常你按摩也行扎针也行(编者按:还有艾灸),这样孩子以后就身体很好。

这时候我们要严密观察的是,要教会家长,他有没有眉间发青,两个眉毛中间发青,或者脸上发青,手握得很紧,嘴唇还在抖,而且四肢末梢是厥冷的。这个时候呢,就如果没有这些症状,他就不会抽。有时候虽然有四肢末梢冷,但是呢手没有握那么紧,他也不会抽。握,在五行五变里就是肝、心、脾、肺、肾,握、忧、哕、咳、栗,它是肝变,有病变的一种表现。前面也说了,就是他的小孩如果大便不是很通畅,他拉屎的时候拳头也会握起来。

如果没有手握紧,没有面紫眉间青,只是四肢凉,那么父母亲给他揉一揉,或者用温的毛巾包一下就可以,都有很好的效果。我不赞成用冷敷、冰敷,这样对患儿的高热之体有强烈刺激,反而不好,必要时可用温水给孩子泡个澡。

我常常对就诊的父母说,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小孩生病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和学习。有的孩子可以烧到42℃,但是他没有烦躁,没有眉目青,双手握紧拳,没有四肢厥冷,他还安睡,吃奶,不咳不泻,所以说,你就细心观察就好,没有问题。

《易经》在临床的简单应用

再一个,谈一下易与医,易经和医学。在讲课过程中,宋柏杉老师、马新童老师,还有爱新觉罗·恒伟老师,还有很多老师都讲到了八卦、易经、太极图,这个对医学确实是很有用的。肝与大肠相通,同为震位,为东方木;小肠在未时,未又属于坤位,而坤是属于脾的,所以脾与小肠可以同治;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脾、小肠都可以同治。

一例至今不明病因的医案

1974年时,我收治了一个6、7个月的小女孩,是先天性心脏病,心衰住院。孩子瘦的皮包骨头,母亲身体也不好,又因为是在农村,生了个女孩,一家人也都不待见,孩子晚上经常哭,一哭就持续三四个小时,后来说是怀疑肠系膜有问题,查了查也没查出啥名堂。在孩子哭时,我就坐她病床旁边,观察她的肚子。

摸她的肚子是胀的,但是是软的,就是现在说的那种痞证,可以看到那个肠形膨隆,因为她腹肌也薄,我就先给她热敷、按摩都没用,后来我就把手指带上指套,按摩她的肛门,手小指伸到她的肛门里面,给她按,然后3分钟,她睡着了,当时我也不知道是啥原因,我自己那时还不懂,真不懂,反正是她不哭了,睡了,肚子也软了。

以后心衰治好以后出院,有两次犯病,她母亲就抱着她步行30里路,我们这儿是黄土高原,县医院在垣下,得走30里路。她一般是下午9点左右发病,就开始哭了,等她走下来敲我门的时候,是夜里1点,这时我就用0.5寸的针灸针,左手从肛门伸进去,顶着肛门内壁,右手拿针在肛周黏膜上,针刺大概3点和4、5点的位置,针一次或针两次,这时候小孩就放屁,第二次是排了少量粪汁,马上就不哭了,她妈就抱回去了。一共扎了两次以后,后来她妈妈说再没犯病。

直到听了前面老师讲的以后,我才理解到,脾与小肠同治。再说,按太极图来说,治病时是子时,属于坎位,相对应的,上面是午时,心肾不交了,所以这样治了以后,脾与小肠同治后,心又与小肠相表里,所以是不是因为这个调节了她的心肾不交,就安静入睡了呢。有机会的话,还请老师多给指点。

《易经》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还有《易经》在临床上的应用,原来我们治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在小儿科很多见,全身浮肿,反复住院,西医治疗就是用激素。我就给用生花生仁42粒,花生为肾形,和腰子的形状一样,所以入肾;六七四十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生火,地二成之,这就是六七四十二,水火心肾相交,水火相容,治慢性肾病效果还不错,你们有可能的话可以试一试。还有呢,玉米须一把、一握,色黄入脾,因为慢性肾病、肾炎、全身浮肿,都是脾肾阳虚,中焦又是之本,本身玉米须又能利水,一般都是这两个方子,效果还可以重复。

医疗安全问题及四诊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医疗安全问题。在小儿科,安全是最重要的。安全来自于爱心、细心、责任心。我从医五十多年,除了一次输血,因为血液科的人没按规范,把两种血输到一起,出了个输血反应,死了一个孩子以外,基本上没有出过任何医疗事故。

为了更便于接近真相、了解病情,在儿科,望、闻、问、切是必要的体检,非常非常重要。比方说,《伤寒论》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如果母亲是焦虑的、暴躁的、不按规矩的,不挂号,也不排队,就直冲到医生面前,要吵要闹,要给她先看。这时候,这个母亲她还能有静心知道孩子是不是头疼、是不是畏寒?可医生,我们就必须要按规矩望、闻、问、切,切脉、看指纹、切囟门。

在囟门没合以前,要看囟门是凸还是凹,如果凹下去,可能有腹泻、脱水、津液缺乏;囟门如果凸起,张力很高,那就是颅内高压或者颅内严重感染。

也可以在孩子安静时,轻轻抬她的头,看颈部是不是软的。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吻膝试验”,即孩子坐在床上,双腿蜷起,两个手抱着双腿,然后用下巴去接触膝盖。如果能接触上,就是正常的;如果靠不上去,挨不着,那就要考虑神经系统有问题。这是我在一般发烧的孩子,或者在流行病季节必做的检查。

曾经有一个病人,在76年时,这是个成人,是步行来的,精神还不错,自述:“头有点儿疼,好像有点儿发烧,医生你给我开些感冒药吧。”他说头疼,又是七八九月,夏季,那时候“高烧昏迷七八九,乙型脑炎放在手”。我让他做了个吻膝试验,因为有时候你做其他的还没这个准,吻膝试验结果是阳性,他头挨不着膝盖,我说:“你住院吧,要做个腰穿。”他说“不会吧?!”小伙子长得挺漂亮,挺帅的,步行来又步行进的病房,到病房时,医生护士也笑着说:“这人要做腰穿?”。结果穿刺出来确诊乙脑,因为他发现的早,所以住了不到一周,就出院痊愈了。

所以说,医生一定要谨慎,要细致。

是不是伤寒,这一个字一个字都要扣。“脉浮”,你可以切脉望指纹;“头项强痛”,小的可以查囟门,或者查脖子,3岁以上可以做吻膝试验。“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没有恶寒就谈不上伤寒。是不是“恶寒”,主要靠母亲和医生的细心观察,看孩子是不是有意识地往母亲怀抱里钻,他期望温暖、期望关怀、期望怀抱。再一个,看看孩子有没有汗,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有没有四肢厥冷,可加些四逆散。这些都是你查了后,自己方子就出来了。

还有就是《内经》上说的,有这些症状就针刺风池、风府,第二天体温也就下来了。

对于扁桃体反复发作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扁桃体是红的还是淡的,是鲜艳的还是暗的,有脓没有。如果是红赤有脓,就按温病来说,升降散、银翘解毒散、清瘟败毒散这些都可以。如果他的扁桃体虽然肿大,但颜色是暗的,舌苔是淡白的,那你可以用半夏苦酒汤啊、桔梗元参汤呀试试。

要查颈部、耳后有没有淋巴结的肿大、侧面淋巴结的肿大,包括腋下,是胆火之都,泻肝胆之火,小孩儿呢,就用青黛、地骨皮、紫草、白芷、寒水石这一类的东西。

我们在给小孩查体时,还有《伤寒》14条提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刚才说到那个吻膝试验,如果在流行病的季节,如果是冬季流脑,但是因为现在疫苗种的及时、普遍,还有抗菌素用的比较滥,所以说流脑发病是明显减少了。

94年,我在儿童医院进修时,见过一例,一个七岁的男孩,早晨坐便时,突然昏倒,到医院时已经死亡了。家长就问:“是什么病让我孩子死的?”。当时因为人已经去世了,查也没查出个啥,我就摸着那个脖子有点儿抵抗力,后来他们在会诊时就问我,是个实习医生,我就取了个10ml的针管,带着针头,直接在腰三、四的位置做了个腰穿,抽出来一针管全是脓,给主管的导师一看“爆发性流脑”,家长也没说啥,就走了。

查体时要注意查一查胸骨柄,有没有压痛。胸骨柄主要是膻中穴,气汇膻中,而在白血病的早期,因为骨生髓,所以白血病是异常的非成熟的幼稚细胞增多,他那个骨头就会疼痛,胸骨柄又是最薄的地方,所以说他那个早期压痛就比较明显。

第三个,是望胸廓是否对称。小孩儿经常有肺炎嘛,看胸廓饱满,叩着有浊音,要排除胸腔有积液或者脓胸。脓胸的话,前面也介绍了,或者是土大黄、车前草,外贴都有效。

腹诊,好多老师都强调了中医的腹诊,查一查肝脏、脾脏是否有叩击痛,有没有肿大,腹胀满、痞满,有没有板状腹,急腹症的症状,压痛或反跳痛。如果脐中间压痛,血水互凝了,就用些当归芍药散,左边脐左压痛用四逆散,脐右压痛,用奔豚汤,脐左下压痛,就用桂枝茯苓丸。

小孩儿的腹诊特别重要,因为小孩儿有一种病,就是,一定要警惕急性坏死性小肠炎。这个病西医没办法,治不好,又不敢手术,因为这真是那种肝肠寸断,打开以后可能肠子一节一节都断了,这个时候,或者是病人直接到你这儿,如果注意有小儿便血,而且是那种肚子胀,大便不畅,便下是那种紫褐色的便,这时候西医没好办法。这个病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可以用泻心汤、桃仁承气汤、生脉饮等。是一个早期、还有他是个瘀血期,还一个就是血压下降呀、休克期。这个死亡率是极高的,所以这个腹诊一定要注意,也要注意看大便。

第五个查体,注意会阴部的检查。问大小便,有没有红肿,有没有分泌物,有没有压痛,这都要查。包括,这主要是稍微大些,幼儿园的孩子和学龄前的孩子和小学的孩子,要注意观察。

还有,在查四肢时,要注意检查心包经、心经有没有压痛,心包经,尤其是极泉穴和这个手上臂内侧查一查,背俞穴有没有压痛、红肿。

点穴查“癌”法

如果是久病的孩子,你看着体质也不好,你要查一查殷门穴附近、然谷穴和神封穴。

神封就是在第四个间隙胸骨柄旁,属于肾经。

如果这三个穴位都有明显压痛的话,就早做活血化瘀、扶正的治疗。这个,我查这几个穴位,他可以比西医早大概有五年的时间查出癌症,真的是很准的。

找到殷门穴,上下,侧上方,大概就是1点到1点半的位置,还有这边是11点,下边是对称的,都不是说他的正殷门穴,他是旁开大概就是0.5到1寸,有没有压痛点。

还有一个就是然谷穴,这都是查癌很准的,这比那些CT要好的多。你查出来以后就扶正了。有时候带“癌”生存的人很多的,包括孩子。

因为,为啥要强调这个,因为现在这个垃圾食品太多了,空气污染、垃圾食品、食品安全,还有盲目的崇洋,生冷食物滥食,家长赶时髦,一天天水果,水果、水果不停地吃。你说那孩子能受得了吗?所以说,我们医生不可以不警惕,有了这些检查,相对的安全系数就大了,因为伤寒可以是一种单纯的病,感冒,也可能他会引起心脏、肺脏、肝脏问题。

在治疗上我们要从简,要简、廉、效,外治为主,内服药呢一般就是一到两副,观察。因为小孩儿是纯阳之体,他的再生和修复能力极强,很快就好了,但凡一病,会有一个过程,医生心中要有数,要有底气。只要我们医生相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中医必效。我也常与家长沟通,做到让家长也相信中医,他会主动的来看中医。

我们当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战胜疾病还靠的是病人自己的力量。

现在全国小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叫“宝贝”,几乎还有一个共同的病理特征都是“脾虚”。历50年的儿科临床实践,接治数十万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观察,体会到,小儿发病率愈来愈高,健康状况愈感低下,又造成了求医诊治之难,误诊药害之惨重,药价昂贵之负担,给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和损失。

人们共感都急需要一个如何能使小儿少生病,健康成长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近年来,对中医的反思和认识,掀起了中医热,更急需得到中医保健知识的措施。

今不顾鄙陋见闻,试将小儿从孕前父母的健康对胎儿的影响,怀孕后母亲的情绪及饮食宜忌,对胎育的影响,及出生后不健康因素与病变,出生后对环境的适应,寒热适从,喂养失调,又会出现什么病变与简而易行的防治方法。继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患各种病证的病因病变与治疗调护的要点,乃至行为道德方面的教育。扶儿茁壮成长,正道成才,等各方面知识的渴求。愿将我一生儿科临床浅陋见识,尽力阐述,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奉献给各位父母参考、讨论,裨益后代,并以连载的形式逐篇上稿。

1

树立中医学术思想的观念

中医,是护航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的神,虽历经沧桑磨难,尤其是近代西医的传入与冲击,几经周折,而它天人合一的理念,独特的疗效,相当于西医药的自然疗法之优势。使人们对中医重新认识而勃起,更掀起世界中医热之共识。

中医之所以伟大,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缔造出来的一种实践验证的科学,哲学理念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实验室从小白鼠身上得出来的片面结论。中医是人们共创的实践结晶,它的理论独特而优秀,是是中华文化之根,由周易的哲学理念而形成的一种哲学分析方式层面上的产物,比较抽象。它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人体的科学,它的治疗原则,是通过外治内服中药的各种方法,去调理、激发人的自然疗能,实现动态平衡,以达到各种治疗之目的,尤对人体功能失调的病变独树一帜。从防病保健的角度认识,中医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更是无与伦比,是从人与自然地整体观角度去认识人的生老病死。调理是它的法宝,让人体更能适应于自然环境,正常生存,因而产生了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系统等相关联的理论体系。

西医药学,是由西方哲学理念引导出来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具体的分析方法论。对于器质性病变、细菌、病毒感染的疾病能认识确切,靶向准确,相对于中医中药各有特色和优势。西医是现代物理学观念产生出来的,现代物理学创造了现代文明,所以人们误认为只有西医才是科学。中医是土办法,是经验不科学,全面否定了中医的优势。其实从理论上讲,中医是哲学理念的思维方式,西医是由哲学理念引导出来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西医根本无权也无能力去解释中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钱学森解释:

“中医如果能得到理论上的解释,将会产生一场新的科学革命。”

现在盲目地去否定它的科学性,岂不是无稽之谈。争议是升华的基础,也往往模糊了当前人们的视线。只有再退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最终寻求到科学的标准。略述几点临床验证的普遍性,以示导读,然后再逐篇纪实论述。

根据我国只准生一胎的国情,人们迫切希望能够优生优育。于是在临床中常见患儿家长说:

医生建议怀孕期间多吃葡萄,花青素多,生下小儿黑眼球大而明亮;多吃苹果,可使小儿皮肤嫩白细腻。结果其性寒伤胎,小儿生下来即有山根青筋,成为亚健康体质。

医生还建议多吃鱼虾等肉类食物,可使小儿健壮;结果适得其反,临床多见胎毒之类顽固性皮肤病。

幼儿园按营养学观念搭配食物:香蕉等水果一人一份、煮鸡蛋一人一个,肉类也是按比例搭配,其结果是体质能适应的成为营养,体质不适应的成了病变。如果能按小儿的适应能力去应变,则可体现中医天人合一的优势所在。

2

小儿的生理病理治疗特点

古人对小儿科的疾病诊治视为哑科或者是芽科,小儿出生皮肤呈红色,也叫赤童。对于成人疾病的诊治较难,所以又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赤童”的说法。因为妇女病较男子多了一个妇产科的病变,而小儿的体质像刚出土的庄稼苗一样,娇嫩多变脆弱,又不会说话,自述病情,主要靠医生的感官去领悟,所以诊治就多了一层困难。

相对而言,小儿生机旺盛,自我修复力强,只要用药得当,护理适宜,常可一药而愈,这些都是基于他的生理特点和治疗上的独有特点和方法,所以我们要研究小儿的保健方法与措施,就要首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的认识,调整我们从中医角度的思维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掌握和应变对小儿保健、治疗知识的应用。

小儿刚出生,由孕期在母腹内一个恒温环境,来到大自然多变的自我生存的环境,就像把在温床培育的植物幼苗,刚移植到大田里的自然环境中一样,这就是我们去理解中医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胎儿在母腹中生长,全赖母亲的气血滋养,所以父母的健康与否,母亲饮食结构的调整及情志变化,会使母亲的体质发生变化。甚至父母的痼疾都会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或遗传病变。出生后成为一个单独的生命体,就像庄稼苗一样,幼苗时期生长发育的特别快,刚出生时体重约2.5-4㎏,一个月可增加体重0.5-1.5㎏。刚出生时体长约50㎝,一岁时可达75㎝。生长表示着身体形态量的增长,发育则为功能活动的进展。正常生长发育的小儿,两个月会抬头,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可知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变化迅速,而且动态有常,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有一定的动态常量。

从中医理论上讲,这一阶段的体质特点是: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小儿脾常虚、肺常虚、肾常不足;

三至五岁脏腑才能健全,功能趋于正常,接近成人。所谓脏腑娇嫩即是五脏六腑处于娇嫩的阶段还未成长坚实,形气未充。形即指形态的变化,气即指能力的进展,都还处在未充实的阶段。生长势头如草方萌。这就是幼儿期的体质特点所形成的生理特点。

二、病理与治疗特点

生理为其常,病理为其变,因而小儿沿依其生理特点和多变规律,就会产生发病容易,变化迅速的特点。气候稍有变化,饮食稍有不适,就会酿成病变。小儿体质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所以小儿病情变化也非常迅速。常见朝呈实热的阳证,而暮转虚寒的阴证。面对这样的病情变化,施治时必须把握住认证准确,用药及时,中病即止的原则。相反又因小儿生机勃勃,修复力强,所以只要认证准确,治疗及时,或护理得当,又常可一药而愈或不药而愈。而对每个母亲来说,如何才能掌握这些知识,根据自己孩子的体质,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从根本上使孩子少生病、健康成长。我们按照小儿各阶段的生理、病因、病机变化,逐条论述。

(三)胎孕期对胎儿的影响和病变

父母的健康与否,本身就影响着胎儿的健康基础。俗语说“母壮儿肥”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如果有某种痼疾,就会遗传到胎儿身上,如乙肝等病毒性疾病。

父亲如果经常饮酒过量,胎儿可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母亲体弱气血虚,当然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另外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为了优生,亲朋好友甚至一些医生提示:

多吃苹果,生下小儿皮肤白嫩细腻;

多吃葡萄有花青素,生下小儿眼睛又黑又亮;

多吃鱼虾,骨肉壮实。

什么食物维生素多,什么食物里含有某种矿物质多等等,一串串说不完的营养补给。出于营养学的观念,各种肉类、蛋类、任意滋食。或者有些孕妇因为妊娠反应,喜食某种食物,任性不知节制,以至于使胎儿生后出现一些不该有的病变。

因为胎儿在母腹内的生长发育全赖母亲气血滋养。母亲通过呼吸、饮食吸收的清气(氧气)和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给胎儿,胎儿再提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作为生长发育所用,不需要的糟粕则留存在肠道内,出生后成为胎粪排出。所以母亲所食寒热、肥腻,亦为胎儿所用,过量则使儿受到恶性刺激,转化为病变。根据我几十年临床观察体会总结,大致可分为四类:

1、过量吃水果等寒凉食物或过量使用寒性药物容易出现的病变:

会使胎气受寒,生后山根每见青筋。山根是阳明胃经的源头,左右目内眦角的络脉在山根位置的相合之处。因而说明了小儿的脾胃在胎孕期间已受寒凉刺激,生后脾胃受此寒气的影响,功能低下,成为亚健康体质,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或吐、泻等。脾为肺之母,脾寒肺亦寒,所以也易出现感冒、咳嗽之类的外感病变。古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百病蜂起,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山根青筋还有一种原因,出生时没有,后来在一岁内出现过吐、泻而伤了脾胃之气,也可出现青筋。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山根青筋,所形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相关例证非常之多,可见《苏永泉婴幼儿太极按摩真传》一书中撰集典型病例很多,在此不多赘述。

出现了这种体质怎么办呢?不怕!幼苗时期的可塑性,就好像庄稼的幼苗出现黄萎细弱,只要我们通过精心管理都会茁壮成长一样,这里的所谓精心管理,就是不要过急过猛地施肥浇水,应采用各种措施让它慢慢地壮实起来。小儿患了这种功能受损的病变体质,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但用药调理难能合拍到位,采用单独太极按摩,培扶元气以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鼓舞中气,增加营养物质吸收达到良性循环,一般10-15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从体征表现上看,凡有青筋的孩子面色多见晄白或黄或晦暗,通过按摩,随着青筋的变淡消失,脸色也会逐渐红润。

2、过食鱼虾、羊肉、狗肉、辣椒、生热上火食物容易产生的病变:

凡多食这类食物的孕妇,生下小儿后,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胎毒症状,医者常以湿疹论治。干性的有做各种皮肤病而论治的,但大都易反复发作。经过诸多病例总结:

只要小儿晨起有眼眦,大便臭味大,皆可以胎毒施治,每见良效而痊愈。

胎毒比较顽固,尚有遗患数十年的。临床曾给一小儿施治期间,其母已四十多岁,面肿,双眼红肿难睁,说她幼年就有湿疹,且两手腕干痂、痒已几十年。遂用胎毒散施治两天,眼、脸肿消退,继续治疗而愈。近期一七岁女童,因全身多处干性皮疹、极痒,尤其面部皮疹非常明显,家长担心遗留疤痕,四处求诊无果而来。我仍按胎毒予以治疗,面部皮肤逐渐红润细腻,全身皮肤恢复正常。

3、过食肥腻厚味容易出现的病变: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萝卜青菜保平安。”

肥腻肉食,性湿而滞,随经上循于肺化为痰,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这种湿滞之气又易化火,流注于肝胆,生下小儿易出现胎黄(即黄疸)对于胎黄首先要辨识:生理性胎黄、病理性胎黄,病理性胎黄又分为阳黄、阴黄、瘀阻性胎黄:

(1)生理性胎黄

生后3—4天出现的胎黄,皮肤黄,色浅淡,一般7—10天能自行退掉的,叫做生理性胎黄。

(2)病理性胎黄

一般发病急,多在生后1—2月发现,阳黄皮肤多见橘黄色而亮,阴黄皮肤颜色较淡而灰暗,瘀阻性胎黄皮肤颜色深黄而晦暗

以上敬爱、皆为饮食失调引发的病变,叫做胎养。

4、母亲情绪变化对胎儿的影响:

《保婴全书》说:妇人怀孕之月,大忌悲忧惊怖,纵然得子必有前疾。

可知母亲怀孕期间情志的变化与精神刺激,首先使母亲的气血失调生成病变,这种失调的气血去滋养婴儿,当然也会使胎儿生长发育紊乱而生后成为病变。根据中医的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而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肺常虚,肾常不足,这都是关系人体的主要脏腑。肾不足而体虚,肺脾虚而外感,内伤杂病蜂起。七情内伤之病变终致小儿体弱多病。人的精神情志可以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孕妇的情绪状态则能影响胎儿。《产孕集》中说:“孕藉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倚,即至子疾。”

所以主张孕妇要怡养性情、静心宁欲,胸襟舒畅,遇事乐观,“无悲哀、无思虑惊动”,“无大言,无号哭”,喜怒哀乐适可而止,以保持胎儿生长的正常环境。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的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要注意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这就是“胎教”。

以上我们所说的,母孕期间之情志变化饮食宜忌,对胎儿的影响,也不能过于机械地理解,其实人都有七情的变化,人都是靠吃食五谷杂粮来滋养身体的,这里所说的宜忌,只是让我们不要过激过偏,随应客观条件和对大自然环境的适宜,使孕母情志安稳,气血凋和而已。

西医诊查疾病除了生化仪器外也有“视 触 扣 听”

中医也有自己的“望 闻 问 切”,其实不管中医西医,你只要认真检查分辨,在身体表征上去寻觅疾病行程的蛛丝马迹

用心发现久而积累出来都是好大夫,

医者的座右铭:

诊脉须静心体验,立方要先求和平

不可胆小,尤不可大意

勿以病小而玩忽,毋因病重而退缩

简单说“诊病必须仔细,错误都源于大意

儿科诊病重点在

神态 饮食 二便 寒热汗 舌脉

而儿科特点就是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病况多在外感寒热,内伤饮食上,

就是上次说的“养”“护问题”。

但病的演变上不同成人,变化速度快、很容易高热抽搐,

这个必须临床尤为注意。

讲讲我们诊病的重点及特征意义

神态:看状态和难过情况,

比如是安静型的,

还是烦躁型的,

还是不舒服磨家长

这样身体 阴 阳 苦楚就出来了(烦躁是有内热属阳;沉闷多属里寒为阴)。

正常的孩子就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过这样的孩子不多了我们一起努力。

也有特别的比如:白天和晚上表现不同的孩子,

有的白天烦躁晚上安静;

有的白天安静好带晚上折腾不休。

前者是阳的过旺状态,后者是阳陷于阴分不归位。

有些细心的妈妈能从孩子睡眠变化及状态提前预知病情,

你若细心病人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下一步就是问下平常饮食护理情况怎么样,

病的生成必然有一个“因”,体质习惯环境都能影响到。

比如以往情况,这个主要看体质

之前生病的状态,来判断他的病理趋向

饮食

饮是饮水 食是吃饭

吃的多与少,菜肉饭水果零食的比例量,

渴与不渴 喜欢喝凉的多是内热,喜欢喝热的多是里寒。

吃饱了不闹腾的这细节也要注意,多数是身体虚寒

反之吃完不听话的多考虑实证

口渴唇干是津液不足,

口不渴或口水多就要考虑是否湿盛了

这把规律摸排出来

脾胃运化能力 津液输布

整个后天体质情况你都有一个了解,正气强弱虚实你就有谱了

正气虚病则外感

正气盛病则内生

饮食的摸排就是判断“胃气”强弱状态,后天之本,“本”的就是胃气。

二便 无非大便干 稀 臭 黏滞

小便 清白 黄赤

无非判断 热 滞 虚 寒

触诊: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看诊时孩子皱眉曲腰或者哼哼唧唧,这多数是有肚痛。

按一按 柔软喜按多虚

紧 鼓鼓的 不让按多实

临床遇到问题会很多,我只说些常见的

更多状况要靠医生自己自己细心体会。

各种兼夹情况又不同比如:发热没有汗出这类孩子往往是会高热,也就是表实证,麻黄汤 大青龙汤这类方证,症候是邪气在表。

面黄身瘦,容易腹泻的 参灵白术散

四肢冷瘦弱,腹泻更重的 补中益气汤

其实四君子汤 四神丸不行嘛

关键是抓到病机投下最贴合情况的药

(0)

相关推荐

  • 用药指南 | 许教授亲传小儿用药总原则

    小儿用药 经常有家长来门诊问我: 孩子能不能吃燕窝?能不能吃冬虫夏草?能不能吃田七?给孩子煲汤喝能不能增高?...... 可见儿科在养生方面存在的误区真不少.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

  • 精华篇:小儿诊断经验心得!

    这次我讲个人临证的判断技巧 西医诊查疾病除了生化仪器外也有"视 触 扣 听" 中医也有自己的"望 闻 问 切",其实不管中医西医,你只要认真检查分辨,在身体表征 ...

  • 大德中医治疗癫痫疾病的临床辩证诊治经验心得

    初春之际伴随山东疫情平息,来大德中医馆诊治癫痫患者越来越多,近期患者多数以儿童癫痫患者居多,其中高热癫痫占多数,其次就是身体先天不足,禀赋失调的患儿. 痰热内积的患儿多数伴有大便干结,数日一下,而且大 ...

  • 图说诊断 | 中医临床用到最多的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扫描版选自以下书目,

  • 中医儿科诊断经验心得!

    中医儿科诊断经验心得! 这次我讲个人临证的判断技巧 西医诊查疾病除了生化仪器外也有"视 触 扣 听" 中医也有自己的"望 闻 问 切",其实不管中医西医,你只要 ...

  • 中医治疗小儿内伤发热的体会 临床讨论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小儿内伤发热不完全同于成人的内伤发热.成人内伤发热是指阴.阳.气.血亏耗,瘀血内结,脏腑功能损害.病多由于饮食劳倦,病邪久羁及七情影响等.小儿内伤发热多因饮食失节,乳食内伤,积滞化热,或病久阴血亏虚, ...

  • 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可采用以下方法: ...

    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方:党参.苡仁.菟丝子.丹参各15克,当归12克,桃仁.地龙.红花各10克,黄芪.益母草各30克,水煎分3次服. 二方:干燥玉米须50克,加水600克,用温水 ...

  • 老中医临床针灸选穴思路,太实用了,必须收藏!

    本文是一篇条理非常明确的好文章,介绍了贺普仁贺老在临床中先选择治疗方法,再选择治疗穴位的整套思路,简洁.明了,可谓又一篇的"真传就是一张纸"了. 选法思路 一.普通选法 外感--拔 ...

  • 现代中医临床大家奉伯未教你如何处方用药,中医入门基本功!

    中医大家秦伯未漫谈处方用药 处方用药的一般法则如七方.十剂等,同学们都很熟悉,不准备多谈.现在谈我所看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抱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可能有批评的地方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