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面对病毒,守住正气才是王道
如何守住人体的正气?
作者/王蓄之
正气其实是个很笼统的概念。这里一切从简,只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把正气分作阴气和阳气两大类。阴气负责滋养,凉润;阳气负责温暖、推动。那么,这次的新冠病毒,主要损伤的,是阴气还是阳气呢?换句话说,是阴虚还是阳虚的人,更容易沾染上这种病毒呢?
要准确判断,首先离不开患者的表现。我对发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作了整理,得出结论:核心问题是湿邪。而湿邪的存在,往往与阳气不足有关。水在锅里,锅下一定要有火来蒸腾,水才能活起来,才能被人体所用。火少了,水是死水,冷冰冰,纹丝不动,就容易变成湿邪。也就是说,应对这一次的病毒,保护阳气,显得尤其重要。
生活中,最容易损伤阳气,招致湿邪的,是饮食。归纳成几个字:生、冷、粘、腻,逐个讲。
生,包括各种水果,多种蔬菜,以及生鱼片之类的肉类。常见的水果,西瓜就不用说了,几乎是寒性最大的一种;时下隆冬季节,当禁。其次是梨、柚子、香蕉、哈密瓜之类,寒性略逊,冬天室温高,燥热明显时不妨食用,但阳气严重不足者仍当禁。再次是如苹果、橘子、橙子、猕猴桃之类,性情相对温和的水果,可以作为日常的主要果品。不过,对阳气虚弱者,仍然建议少吃、慎用。最后,如桂圆、葡萄之类的水果,凉性很弱,只是过甜,不建议多吃。
以上寒凉分级,实在找不到客观依据,仅以我的临床所见与生活经历为凭,仅供参考。对个人而言,一个最简单可靠的判断依据是,吃完之后,看反应。不管哪一种水果,如果吃完之后,胃里觉得胀、凉,甚至疼,接下来肚子胀、大便不成型,都说明,这种水果的寒凉,已经超过了你身上阳气的承受能力,需要注意了。
水果之外,各种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生菜等,在夏天,在阳气充盛者,生吃无妨。但当下疫情势头正猛,阳气如此宝贵之际,无端端的损耗在这些食物上,实在得不偿失。唯一有所保留的,是萝卜。无论颜色青红白橙(胡萝卜),萝卜的属性都偏于向下通行。在冬季饮食偏于厚腻的状态下,萝卜较好的消积、下气作用,会比较有益。所以自古才有“冬吃萝卜”的谚语。
只不过,萝卜生吃,一样需要消耗比较多的阳气;再加上所谓的消积下气,本质上也是对阳气的一种损耗。所以,阳气虚弱的人,需要斟酌来用。无疾个人体会,各种萝卜中,胡萝卜的凉性最少,其次是白萝卜,仅供参考。另外,太过辛辣的萝卜,自带较强的耗气功能,不建议。最后,萝卜是否适合,自己的判断标准同上文水果。如果吃完之后,胃里不适,或大便有些不成型,就需要注意了。如果平常大便就不太成型,萝卜最好就少吃,或者不要吃了。
至于鱼片之类的生肉,并非生活必需,这个特殊时期,就算了吧。
生的食物,之所以会损耗阳气,是因为和熟食相比,少了一道持续加热的工序。食物要化生成气血,中间少不了加热的环节。不用外面的火来加热,体内的火,也就是阳气,负担自然会变大。非常时期,保护阳气,少吃生食。
冷,是指各种寒食冷饮,如冻柿子、冰激凌、冰可乐、冰啤酒等。时下严冬季节,常温水饮,也可以视同为冷饮。寒冷对阳气的伤害,显而易见,不需要太过强调。这里只说一点。当脾胃接受到寒冷饮食,需要调集大量阳气,去运去化时,本来在体表巡视的士兵,也很可能被抽调进去,帮助脾胃。也就是说,寒食冷饮损伤的,不只是脾胃的阳气,而是整个人体的阳气。非常时期,珍惜阳气,不喝冷饮。
粘,指的是各种质地偏粘,或过于甘甜的食物。包括各种糯米制品,如年糕、元宵;以及甜食,比如蜂蜜、糖块、关东糖。糯米性粘,不好消化,是生活中的常识。脾胃阳气虚弱的人,三个元宵就可以是一顿饭,因为要化掉很难。犹记二十年多前许文忠老师的说法,元宵加上肉,食物就像焊在胃肠,推不动,拔不开。
甘甜食品,性质上也偏粘。想想蜂蜜,拔丝红薯,冰糖葫芦,哪种不是粘在手上,甩也甩不掉。中医角度看,甘甜性缓,会让一切速度都变慢。而阳气,是负责推动的。现在一条腿被糯米粘住,另一条腿被糖块缠住,动弹不得。过粘的食物,无疑会给阳气的工作,带来明显阻力。放过阳气吧,至少这段时间。
腻,指的是各种肉、蛋、奶,和油。如果粘像一条绳索,容易困住阳气的手脚;腻就像一片沼泽,让阳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无疾在临床实在见的太多,太多,因为沉溺于各种美食,在体内盘踞了无尽痰湿,而将阳气置身于泥潭中的实例。平常素日,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现在是非常时期,真诚建议,这段时间,吃的朴素一点,清淡一点,让阳气有更多的精力,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一场战役。非常时期,关爱阳气,少动肥甘,不碰粘腻。
总结一下,对阳气来说:生,像个不争气的儿子在啃老;冷,是个要命的对手让人无依无靠;粘,像条绳索绑住了手脚;腻,明知是个泥潭又不得不跳。所以,一句话,守住正气,远离生冷粘腻。
除了这几种,伤阳气比较明显的饮食,还有两种对生湿会有帮助的途径,喝茶和饮酒。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水,无疾这里仅提示,适量喝,别太多,太多容易生湿。就是上面说到的,新冠肺炎第一临床表现,那个湿。
话说回来,只是远离,未免太过消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阳气更强壮些吗?
提出这个问题时,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你的阳气真的虚弱吗?你身上的湿邪真的很明显吗?具体一点:你是否比别人容易怕冷?早早换上羽绒服,迟迟脱不下秋裤?你的手脚是否经常发凉,甚至手心脚心总是湿乎乎的一片?是不是不敢吃凉东西?大便有没有经常不成型?对着镜子,伸出舌头,看看舌头是不是长的白白胖胖的?舌头上有没有一层白色的厚厚的舌苔?
如果都没有,说明你的阳气不弱,不需要特殊的增加阳气。把上面的几条生冷粘腻记好,做好,已经足够了。如果有两三项以上都回答是,体质确实虚寒,艾灸是个不错的选择。基本方法,每周两三次,每次用艾条灸肚脐半小时,两侧足三里各5分钟。应该可以帮你撑过这段时间了。至于用药,没有特殊不适的话,好好吃饭、吃菜,不吃药。
网上信息泛滥,各种神方妙法,号称可以预防病毒。老实说,我认为,当下的新冠病毒,是没办法通过药物来预防的。真正有效的预防,要等到疫苗研制出来;目前看,还遥遥无期。当下唯一可行的预防,就是做好隔离。
接下来,如果遭逢外感,湖北地区,小发热,小咳嗽,小的脾胃不适,藿香正气+生薏米,试两天,相信相当部分情况会得到改善。其他地方,比如北京,到中医院,找医生开药,该解表解表,该清热清热,该祛湿祛湿,帮正气尽快赶走邪气。
再强调一遍,没有明显不适,不要随便吃药!中药治病,靠的都是偏性,而有偏就有弊。不该祛湿而祛湿,会伤津液;不该补气而补气,会化成火;不该清热而清热,会伤阳气;不该解毒而解毒,只会伤害自己的正气!所谓的预防,更多只是一种愿望。实在想要的话,就带个香囊吧。
真希望,此时此刻,自己能变出一口大锅,摆在武汉的街头;头上盖着红色的印章,一摞杯碗摆放在身旁,里面煮好了热腾腾的藿朴夏苓汤。任何一个人,身体不适,小热、小咳、小的脾胃不和,直接能端起一杯,喝吧,会帮到你。
本文摘自“天下无疾”公众号,作者/王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