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枪法究竟如何?一位抗战老兵深思回忆:什么叫做“三枪日军”
“武士道者,死之谓也。”——《叶隐闻书》
日本,作为一个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有着很多闻名世界的标志性历史文化,如茶道、花艺、相扑、樱花、武士道等,这些共同构成独特的日本文化。
而最有标志性的日本文化要数“武士道精神”,这是一门集聚哲学、禅宗、儒家、兵家等多方面文化交融的精神,被日本人作为千年的终身信仰。
我们经常在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看到,日本人本着“士可杀孰不可忍”的信念气概剖腹自尽,或者面对敌方的围追堵截,他们宁愿咬舌自尽都不愿屈服。
抗日神剧中的中·日实力是真的吗?
在一些抗日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在战争中,八路军往往是身经百战、百发百中,更有夸张的戏剧手法,八路军、志愿军徒手都可以撕鬼子,这其实是给我们营造了一种虚假的戏法。
而根据历史记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我国与日本的武器装备悬殊很大,加之当时国力薄弱,我们无法在弹药紧缺的情况下,再去进行士兵枪法的训练。
同时,当时的国力也是没有实力制造精密武器的,而要知道,每支枪的口径大小不一样也都会影响子弹的命中率。
因此,在战场上,我们的军队很多都是笨拙地拿命去堵别人的枪口,没有任何技巧和实力,只有一腔爱国热血。
在这样的国家地位和背景下,陷入弱国无外交的泥沼,也根本没有国家诚心帮助我们,经常出现外购武器零件不匹配,枪支弹药不配套等问题。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们曾向美国进口了一批战斗机,但事后才知道,这批高价购买的战斗机原来是美国海军嫌性能不佳而废弃的。试想,投入使用这样的战斗机又怎会取得胜利?
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自己拥有制造武器的实力,加之掠夺了我国大量的财产,拥有雄厚的财力,又有美国的倾力援助,在武器、后勤装备、人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帮助。
因此,日本在抗战期间的战斗力是十分充沛的,中国当时在硬件方面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从软件方面来看,八路军也稍逊一筹。在战场上要成为“神枪手”,军队、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当时的志愿军普遍以工农为主力,大多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文盲,对战争的认知意识也不够高,有的人甚至认为上战场还不如在家好好种地。
而且很多兵力都是靠挨家挨户“抓壮丁”来补充,以强制性的方式逼迫其上战场,致使有的人本身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所以,无论在精神文化还是体能体质方面均不能与日本相提并论。
武士道精神指引下的日本人
而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从小就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有着过硬的军事化训练,他们性格凶残,宁愿自杀也不愿作为敌方的俘虏。
可以说,随便抓一个人上去打仗,各方面素质都要好过我们国家的工人、农民,所以在抗战期间,想要活抓一个日本人是相当困难的。
这种“武士道精神”在《叶隐闻书》里可以找到它的起源,其精神的本质就是要看透死亡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将死亡看作重生和至高无上的光荣。
后来,这种精神被军国主义教育拿来改造,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宣称宁死不屈才是真正的武士和勇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宣扬成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幌子,让国人都勇于为天皇无条件“卖命”,这也是那么多“小日本”在战场上誓不怕死、拿胸膛堵枪口的原因。
后来,军国主义的扩张席卷全球,他们像法西斯一样残暴无理、滥杀无辜,只为了拓展疆土、掠夺他人财富,不断发动不义战争。
“三枪日军”的由来
在视死如归的“武士道精神”指引下,日军经过严格的常态化军事训练,再配备精密的小直径口枪支,战场上可以更精确地瞄准对方,使得“三枪日军”这个称号名不虚传。
据一位抗日老兵回忆,在战场上,日本人基本只用3枪就能瞄准,并致命地发出子弹,结束对方生命。
他们仿佛有着天生的凶残和疯狂,看到杀戮和鲜血,整个人都兴奋至极。
这种疯狂使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百战不殆,并不像我们现在的“抗日神剧”中那样无脑。老兵们曾很是好奇这样的枪法,在结束战争后进行了复盘和比对。
后来发现,小鬼子的枪法有着统一的测算和实战规律,往往在第1枪时确定敌方的位置,第2枪时来确定敌方的致命部位(头部、胸部),第3枪时直接命中,几乎百发百中。
最可怕的是,这些日本军不怕牺牲,只要天皇一声令下,他们就一拥而上,将死作为最忠诚的献礼。这样的想法看似很偏激,但反映出了狂热的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完美结合。
而这种完美结合就产生了一种极具日本国人性格特征的群体现象,那就是自负又自卑、残暴又注重礼教、信奉禅宗又好杀好战、顺从强暴统治却又欺压弱者。
这种群众现象起源于军国主义的滥杀无辜、发动侵略战争,凸显于近代史上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继而延续至今。
结语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史上旧中国的耻辱,也是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一记耳光”,以前我们武器装备简陋、力量薄弱,遭遇侵略时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挨打。
而今,大国崛起、盛世中华,我们再也不需看别人的脸色,我们要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因为胜利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它可能会迟到,但它一定会到来!
但是,我们不能歪曲历史,营造虚假的“抗日神剧”,标榜自己的神枪无敌、百战不死,过度的美化抗日时期我国军队的英勇无敌。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更会误导当代青少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还原历史真相、了解历史脉络,我们才能更好地铭记先烈付出、继承英雄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