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书籍记录的给药方法

中医治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清代医家徐大椿言:“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说明处方药物对证而不能奏效的重要原因,就是服药的方法不对。中医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开创了许多特殊的给药方法,发挥着独特的疗效。

舌下给药法

是将药物置舌下自然溶解,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进而分布于全身的一种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治疗尸厥“脉动而无气”的假死现象时,用“桂屑著舌下”,以温开心窍,使心君能主神“泵血”,则气血调畅,尸厥之疾自可复苏。现代医学也常用舌下给药法治疗急症病人,如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是内科的急危重病症,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采用舌下给药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争取抢救时间。研究表明,口腔的黏膜薄、面积大,较皮肤更易为药物穿透,其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过心脏,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加快或延长药物的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次数。

滴鼻法

是将中药制成各种液体制剂滴入鼻中的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中采用“薤捣汁灌鼻中”或“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以救卒死。《千金要方》中用“捣韭根汁,澄清,以滴儿鼻中如大豆许”,治疗黄疸病症。《名医类案》中“以生姜自然汁少许,灌入鼻中”,治疗顽固性头风痛;“用生莱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理瀹骈文》以食醋煎红花,令病人乘热嗅其气味,治疗瘀血闭经及败血冲心之神志昏迷。目前,滴鼻法可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用银翘滴鼻剂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有较好的降温作用;用速效冠心滴鼻剂,能达到迅速解除胸闷憋气、缓解心绞痛、减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胸痛及纠正心电图ST-T改变的目的。研究表明,从鼻腔给药,通过黏膜吸收,有类似舌下含化吸收的优势,既避免胃肠消化液和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生物利用度高,又吸收快,作用强,可迅速解除病痛,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吹鼻法 是将药物粉末吹入鼻中的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以“皂荚末吹鼻中”救治卒死目闭,以“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救治尸厥;《普济方》以黄丹、轻粉研末吹于鼻中,治疗麻疹入眼,眼生云翳;《名医类案》以栀子炒炭,研末吹鼻,可止血和苏醒神志;《奇治外用方》以瓜蒂为主制成各种适宜剂型,纳于鼻中治疗黄疸。

“鼻为肺之窍”,乃呼吸出入之门户。吹鼻以通肺气,诸凡卒死、息闭不通者,皆可用此法治疗。研究表明,气味辛窜的药物如皂荚、菖蒲、细辛、冰片、麝香、生半夏等,研成细末吹入鼻腔,通过上鼻窦的黏膜,经嗅觉神经元等结构,透过血脑屏障,药效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大脑前额区刺激大脑使其激活,从而使人苏醒,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这在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脐部给药法

是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精髓。如《名医类案》载:“膏血砂垢,每溺则其痛不可言……既而九日,便溲俱不通,秘闷欲死。王即令用细灰于患人连脐带丹田,作一泥塘,径如碗大,下令用一指厚灰,四周高起,以新汲水调朴硝一两余,令化,渐倾入灰塘中,勿令漫溢,须臾大小便迸然而出,溺中血条皆如指大。”《续名医类案》载:“一人大小便,数日不通,用商陆捣烂,敷脐上,立愈。”

中医学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与人体脏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通过脐部给药可以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脐部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亦最弱,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胸、腹静脉相连通,并有动脉分支,血管丰富,药物易通过薄层皮肤弥散而吸收入血,进而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

耳内给药法

即将药液滴入耳内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足阳明经等经脉均循行至耳部,耳与人身许多脏腑经络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通过耳内给药,除可治疗耳本身疾病外,还可达到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疾病的目的。如《金匮要略》采用“捣薤汁灌耳中”的方法,治疗卒死目闭。

滴眼给药法

将药液滴入眼内的一种给药方法。如《理瀹骈文》以雄黄、朱砂、硼砂、冰片、麝香、玄明粉研为细末,点于眼内治疗胃气痛;《验方新编》以牙硝、雄黄、麝香研末,点于眼内治疗闪挫腰痛。中医学认为,眼睛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上荣于目,“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因此,通过眼部给药可以达到治疗许多疾病的目的。

擦牙给药法

是用药物外擦牙齿的给药方法。如《名医类案》中“生地黄、细辛、白芷、皂角各一两,去皮子,入瓶中,黄泥固济,炭五六斤,煅令尽炭,入僵蚕一分,甘草二钱,为细末”,早晚揩齿,可坚固牙齿、止齿衄。《续名医类案》中“四肢厥冷,冒不知人,牙关紧闭……先用乌梅擦牙”,使昏迷口噤患者启齿,以便于给药。

肛门给药法

包括栓塞法、灌肠法和熏洗法。从肛门给药,除可治疗肛门局部病变外,还可以治疗内、妇、儿等科多种疾病。如《伤寒论》中以蜜煎导方制成栓剂治疗阳明病津伤便硬、大便欲解不得;《金匮要略》中以食蜜作成栓剂纳于肛中,并将猪胆汁和少许食醋从肛门灌于肠内,治疗津伤便秘、欲解不能;以一味雄黄为末,置瓦中火烧,向肛熏之,以达杀虫解毒、敛疮止溃之效。

研究表明,肛门给药的吸收机理,主要是药物能够溶于直肠分泌液中,透过黏膜而被吸收,而直肠淋巴系统也是直肠吸收药物的另一途径。目前,直肠给药剂型在栓剂和灌肠剂的基础上,发展到了直肠黏附制剂,它具有药物保留时间长、刺激性小的特点。

阴道给药法

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包括阴中填塞和洗浴两种方法。如《金匮要略》中用矾石丸和蛇床子散作成栓剂纳入前阴,分别治疗湿热带下证及寒湿带下证;用狼牙汤方煎汤熏洗外阴,治疗湿热郁积所致的外阴糜烂生疮。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给药可产生全身疗效,如激素替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有人研究将肽类或疫苗进行阴道给药。

阴道途径给药具有延长释放系统的滞留时间、避免肝脏首过代谢、对有些药物渗透性较高、药物不会被代谢而失活等优点,因此阴道给药正逐渐被研究者关注。

熏蒸浴洗法

是将药物水煎熏蒸浴洗皮肤的一种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中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疗“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口渴”。百合病日久不愈,阴津亏损,虚火亢盛,则口渴不止。百合养阴润燥,用百合煎汤浴洗周身,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金匮要略》还以矾石汤煎水浸渍足踝治疗湿邪积滞脚气冲心及壮热卒死;以败蒲席煎汤浴洗治疗坠马及一切筋骨损伤。又如《本草纲目》以黄芪防风汤煎煮数斛,放病人床下汤气蒸之,使中风不语、脉沉口噤患者痊愈。此证牙关紧闭不能服药,用药汤的热气熏蒸,使药的分子从口鼻、皮肤进入体内而获取药效;况黄芪有补气填宗之功,防风乃祛风止痉圣药,气旺则血脉通畅,恶血除,脑络通,血行风自灭。又如《名医类案》以马鞭草煎汤熏洗治疗疮疡,以葱白煎汤熏洗辅助治疗小便癃闭不通,以白矾汤浸脚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续名医类案》以紫苏煎汤入大盆内,令病人坐上熏蒸,冷则添滚汤,外用盐炒热,熨脐上及遍身肿处,则便通肿消。盖由于热气的熏蒸,使皮肤毛孔开张,皮下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淋巴循环,由此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正气恢复,疾病容易痊愈。

敷贴给药法

是将药物制作成外用膏剂,直接外敷于身体某些特定部位,以治疗相应的病证。如《续名医类案》载李时珍治疗偏头痛,以“蓖麻子同乳香、食盐捣贴”,一夜痛止;以“捣蒜傅足心”,治“一妇人衄,一昼夜不止,诸治不效”者痊愈。

肌肉给药法

是通过针对性的局部肌肉直接给药的方法。如《金匮要略》中“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合治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王不留行散具有很强的清热活血、化瘀消肿功效,大疮可内服,小疮可通过针对性的局部肌肉直接用药,达到迅速治愈的目的。

烟熏给药法

是将药物点燃,致生烟雾,经口鼻吸入,直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续名医类案》中以蜜炙款冬花点燃,烟雾经口吸入并咽之,治愈久嗽不止患者。铺垫给药法,是将药物铺垫于床垫之下以治疗疾病,如《名医类案》以石菖蒲为细末铺于床垫之下,患者恣卧其上,使热毒疮疡、痛不可忍病症痊愈。

现代中医的临床用药主要以口服、外用贴敷给药为主,直肠给药、舌下含服等仍有少量使用,结合现代医疗技术,还可静脉给药等等。

本文回顾了仲景的给药方法,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除内服给药外,还提出了其它给药法。根据有关条文,可总结为14种给药法。现述要如下。

1.洗身法

《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篇》载:“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又载: “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

百合病,病久不解而变成渴,邪热留聚在肺,选甘微寒、清肺润燥的百合渍水洗身,此以寒治热也。盖皮毛为肺之合,其气相通,泄皮毛热即泄肺热。

药物浸渍或煎汤后洗身用于疾病防治的方药很多,如吾地乡人以苏叶煎汤沐浴治疗感冒,其效甚卓。

2.药摩法

仲景在《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头风摩散方。以“大附子一枚(炮)、盐等分为散,沐了,以方寸七,以摩疢上,令药力行”。

仲景将本方用于偏头风症,附子辛热以劫之,盐之咸寒以清之,内服恐助其火,火动而风愈乘其势矣,而以药掺痛处按摩之,法捷而无他弊。

3.含咽法

《伤寒论》中云:“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以半夏末内苦酒(醋)置去黄鸡子内,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本方半夏涤涎,鸡蛋清敛疮,苦酒消肿。

笔者曾对咽喉肿痛生疮、声音嘶嗄者进行验证,其效用与珠黄散、绿袍散不差上下。

4.着舌下法

仲景在治尸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者,提出“令人以桂屑着舌下”。

舌下含化确为有效的救卒死给药途径,近代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治疗心绞痛,较仲景倡此法要落后一千余年。

日本有人用猪大肠水解蛋白舌下含服疗痔,其机理与本法不谋而合。

5.点烙法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载小儿疳虫蚀齿方,以雄黄、葶苈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笔者认为蛀齿以雄苈液点烙蛀洞中,能够杀蛀虫,止疼痛。与其它方药相较,此方功卓。

6.坐浴法

狐惑病,蚀于下者,以苦参汤洗之。方载:“以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渣,熏洗。”

苦参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对肛、阴部因湿、热、风、虫引起的湿疹等症,坐浴熏洗之,效验颇著。

7.坐药法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载内阴户方二则,沥阴中汤一则。

妇人阴中下白物,以矾石丸内之。

湿热白带用解毒化湿之品局部用药,已被后人接受。如阴道炎、宫颈炎的治疗,阴道内坐药法简而效捷。

妇人阴寒,温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以蛇床子“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子宫寒湿,取辛温燥湿的蛇床子内阴中,助阳驱阴。寒湿型阴道、宫颈疾患加用蛇床子坐药,其功自倍。

妇人阴中生疮蚀烂者,以狼牙草三两,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阴中生疮蚀烂,为湿热毒邪蕴结阴中为患,以狼牙洗之。

苦能清热、辛能散邪、毒能杀虫也。浸汤沥阴,与今日之阴道冲洗法,何其相似乃尔。

8.烟熏法

狐惑病,蚀于肛者,以“雄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考雄黄之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以火煅烧后,便分解及氧化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毒性大增,对肛门风、毒、虫疾确具疗效。

笔者认为后人将砒剂配制成枯痔锭、枯痔散用于痔疾,与仲景之法,其理类同。

9.渍脚法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载矾石汤治脚气冲心,《金匮·杂疗方篇》载救卒死而壮热者方,均用矾石煎沸后浸(渍)脚。

治脚气冲心方中,矾石用二两;救卒死而壮热方中,矾石用半斤。

矾石味酸涩、性燥,能却水收湿解毒,渍浸足踝,能起解毒收湿、引浊下行、收敛阳气之功,故对因湿毒引起的冲心、卒死,有一定疗效。

汉代而下的历代医案中,渍脚法治疗吐血、衄血、头痛的案例很多,扩大了仲景渍脚法的使用范围。

10.外掺法

《金匮要略》中载外掺方二则。

治金刃伤皮、肉、筋、骨的金疮,用王不留行散。

方中王不留行止血定痛,除风散痹;接骨木(木蒴藋)治折伤,续筋骨;芍药、黄芩助清血热;川椒、干姜助行血瘀;厚朴消散气滞;甘草益胃解毒;桑根白皮止血。前贤魏荔彤称本方为“金疮家之圣方,奏效如神者也”。

治浸淫疮,取黄连一味,为粉粉之。浸淫疮为湿热浸淫的一种皮肤病,黄连苦能燥湿,寒能除热,用于此症,药证相当。

仲景而下,掺药的运用范围扩大,种类增多。如外科疾病,由于疮疡性质和发病阶段的不同,方药之多举不胜举。

11.蜜煎导法

仲景将蜜火煎如饴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内谷道中,治疗燥屎已至直肠,借蜜煎润窍滋燥之力,收导而利之之效。

后来消痔锭、肛裂锭等药的出现,更扩大了蜜煎的效果与使用范围。

12.搐鼻法

仲景在救卒死方中,提出“吹皂荚末鼻中”、“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等法。

鼻为肺窃,职司呼吸,以这些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药物搐鼻,药从鼻入,开窍辟浊通阳,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又解决了病人口噤,药物不能从口入的困难,为拯救垂危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

13.灌耳法

救卒死方中提到“捣薤汁灌耳中”。

薤汁亦为芳香辛烈之品,耳、目、鼻、喉七窍相通,薤汁灌耳,能助开结通闭之力。

14.灰埋法

仲景救溺死方:“取灶中灰两石余,埋人从头至足,水出七孔即活”。既注意到保持体温,又考虑到使肢体干燥。

仲景方书中,还记载有药物涂面、吹耳等法,其作用机理尚待揭示,其临床效果尚待验证。

上述仲景十四种给药法,都是有效的给药途径,舌下含服、药摩、渍脚等法更属首创,可惜其中不少方法现今已弃置不用,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应当予以重视,推广应用于临床。

  肿瘤的中医治疗目前多局限在口服和外洗、外贴等方面,肿瘤科的医生大多数不会用针刺、艾灸等,给药途径局限,治疗方法局限,疗效自然也很有限。晚期肿瘤患者大多数不能放化疗,只能给予中药、靶向、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任务很重,有必要研究肿瘤的多途径给药、多方法治疗。

(一)多途径给药

  《理瀹骈文》是药物外用治疗疾病的重要中医著作,但细读发现本书内容对现代医学治疗价值不甚理想,尤其对肿瘤没有多少可参考借鉴之处,中医外治不局限于明清,早在汉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外治的方剂,之后许多医家多有论述。要认识中医治疗肿瘤可从历代医家著作中研读,许多治疗症瘕积聚的方子对肿瘤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是疗效 不太理想。

中医外治有其特殊性,后学应该认识到,

  1. 中医学认为“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但并不像内治之法要求辩证准确,有时大方向掌握好了就有疗效,这是内治之法不可比拟的;
  2. 外用药可用大毒之药,一有不适就可停药,副反应容易控制;
  3. 部分肿瘤患者进食困难,外用药治疗起到很好治疗作用;
  4. 外用药要加用透皮剂,增强透皮吸收;局部用药,血药浓度大,起效快;
  5. 外用部位不一定局限在病变局部,可通过其他部位来起作用;第六用材少,节约原材料。

下面谈谈常见的给药部位和用药特点:

  1. 鼻腔  鼻腔是常见的给药部位,治疗鼻咽癌、脑瘤、头痛等病时常用,治疗这些疾病常用清热祛风散结抗癌之品,如细辛、壁虎、黄柏、石上柏、川芎、薄荷、清半夏、天南星、蜈蚣等。  但鼻腔给药尽量少用或不用温药、热药,否则会出现鼻腔烧灼感、流鼻血等,调整药物的pH值可以减轻这些鼻部不适。  同时还要指出的是鼻腔给药治疗癌性疼痛效果很好,起效快,往往1-2分钟疼痛减轻,但止痛力量弱,西药止痛作用强,但起效慢,往往20分钟起效,中西药止痛可以互补。中药止痛往往在疼痛一开始就开始控制,之后患者很难大痛。
  2. 口腔  口腔既可以局部用药、也可以通过熏吸治疗呼吸道肿瘤。  头颈部肿瘤放疗、肿瘤化疗皆可引起口腔病变,口腔病变全身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通过局部治疗减轻症状,如口腔溃疡,可局部涂用康复新口服液、溃疡油,同时配服封髓丹疗效很好。  对于肺癌,世人介绍的穴位贴药效果并不好,我参考现代医学的雾化吸入,将抗肿瘤中药煎煮后通过雾化吸入呼吸道,再进入肺泡产生疗效,疗效满意。常用药物:烧干蟾15g、壁虎粉20g、干姜10g、麻黄6g、海浮石50g、竹茹15g、苏梗10g、枳壳10g,一边煎药,一边吸入,肺泡内药物浓度高,自然疗效会好一些。
  3. 脐部(神阙穴)  脐部是一个神穴,可治疗许多疾病,不仅治疗腹盆腔疾病,还治疗胸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疼痛、血象低、呕吐、腹水、腹盆腔肿瘤、肠梗阻等。
  4. 肛门  肝门是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前列腺癌、便秘的常用药物部位,如华蟾素片、苦参注射液肛门给药治疗肠癌,夏枯草膏肛门给药治疗前列腺癌,蜜煎导肛门给药治疗便秘等,都有比较理想的疗效。
  5. 局部给药  什么部位有病变,就在这个部位给药。如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溃烂,或放疗引起皮肤渗液,可以用生黄芪、红花、大黄、紫草、当归,油煎后外用;  肿瘤复发可用川乌、草乌、山慈菇、壁虎、海浮石、海藻、猫爪草、川椒、肉桂粉(研末)等药水煎外用;出现胸腹水,在治疗肿瘤方基础上加龙葵;要是放疗后肿瘤复发可将肿瘤外用药物和治疗溃疡方合用,制成油剂外用,一般涂局部4至6小时后擦掉,每日可使用多次。  治疗草酸铂引起的手足麻木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豨莶草、蜈蚣、独活等,也可用川乌、草乌、独活、黄芪、桂枝、赤芍、鸡血藤、苦参等药物水煎外洗。但治疗紫杉醇、卡培他滨起的手足麻木要复杂得多,要考虑湿阻络脉,用地龙、苍耳子、防己、滑石、秦艽、丝瓜络、蚕砂、黄连、威灵仙、海风藤、苍术、薏米,水煎外洗,用药1月后有一定疗效,短期很难收效。  并不是所有肿瘤都适合用膏药,瘦人、肿瘤表浅者最好用油剂或喷雾剂,如乳腺肿瘤复发,化疗结束后肿瘤仍存在,可考虑局部外喷药物,同时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也考虑局部外喷药物,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多为气滞血淤痰阻兼热,少用温热药,否则会刺激肿瘤生长,我常用的是夏枯草、当归、乳香、山慈姑、荔枝核、橘核、蒲公英、半夏、胆南星、壁虎、蜈蚣、肉桂、山奈等水煎外喷。

(二)多方法治疗

  肿瘤的治疗除药物外还有精神调养、针刺、按摩、按压、艾灸等。精神调养的书很多,在这里不再多言。针刺在肿瘤可治疗放疗后耳鸣耳聋、疼痛、腹泻、腹胀便秘、小便困难、食欲不振等方面有很好疗效,常用穴位书内多有介绍,此处不再累述。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注意针刺时间,要用子午流注来选择针刺时间,可是现在的中医医生知道子午流注的太少了,会用子午流注的就更少了。

  按摩在治疗肿瘤并发症方面有着较多作用,可治疗疼痛、腹泻、腹胀便秘、小便困难、食欲不振等,而且患者容易接受。许多中医不会按摩,我推荐大家应用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疗法,经过简单的按压第二掌骨,就可很好地治疗化疗引起的腹胀、恶心呕吐、心悸等;如果患者血压突然高了,可挤压耳部降压沟,一般5分钟之后高血压相关症状消失。

  艾灸现在会应用的人不多,真心地告诉大家,艾灸可治疗肿瘤的很多并发症,如化疗腹泻腹痛、腹水、胸水等,配合其他外用药物可提高外用药物的疗效,不可小视。

  我切身体会到,只要很好的发挥中医的多途径、多方法治疗,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才会提高,中医治疗肿瘤的作用才会被认可。

淤血是如何形成的呢?从中医角度来说,有三大原因会导致淤血。

1、气滞导致淤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还有“气行则血行”。也就是说,血液要想在血管里通畅的运行,必须要有充足的气给它一个推动力,元气充足,血液才能流畅运行,如果气逆、气虚,都会导致血液运行出现故障而成为淤血。

那么什么叫气逆?就是气运行的方向出现错误了,生气是导致气逆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吵架发怒的时候,感觉胸膛要炸开了,整个胸膛都胀闷的难受,这就是气逆导致的。本来应该有序行进的气,因为你的暴怒而逆乱,全部逆行到胸部,气逆则血逆,气血都在身体逆乱了,你能好受得了吗?气血逆乱的结果只能是郁结在一块。

古代中医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除了生气导致气滞血瘀,还有一种是气虚导致血瘀。气没有力量推动血液运行了,血液就会停留,比如有些人有心脏无力、心脏停跳,都会让血液运行无力,这个就得调整心脏。

《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就是专门治疗心悸动、脉结代的药方。所谓的脉结代,其实就是心气虚损,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了,这种人不但舌底有郁络,整个舌面也都发青,炙甘草汤里面有人参,人参可以补气,可以增加血行的力量。

2、寒凝血瘀

好的中医,都不建议你暴露在寒冷的条件下,不管是冰镇啤酒还是冬天露腿或是寒凉食物,都要尽量远离,适可而止。

3、饮食过于肥甘厚腻

换句话说,吃的太好、太油容易阻塞血管导致淤血。现在我们都很关注血脂问题,如果一个人吃肉太多,吃油太多,就会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堆积,这些甘油三酯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斑块、管道狭窄、血流减缓。

4、受伤导致的淤血

跌打损伤之后,受伤的地方青一块、紫一块的,这就是淤血。比如玩打篮球,碰撞,开车,车碰撞之后大家去修车了,人一看外边没受伤没事,你外边没受伤里边就没事了吗,不一定,内脏震荡受伤你看不到。我们要通过什么?通过舌相、通过症状来判断是不是有瘀血。

《中医活血化瘀的方法》

活血化瘀中成药有很多,它们主要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瘀的各种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下面中药大全小编和大家介绍10种活血化瘀中成药。

1、丹七片

丹参具有活血养血,化瘀通脉的功效,由丹参、三七组成。适用于胸闷,胸痛,憋气(冠心病,心绞痛),也用于血瘀型的眩晕头痛,经期腹痛。由于不含冰片,相比于复方丹参片对胃的刺激较小。

2、复方丹参片

复方丹参片是民间物美价廉的活血化瘀的中成药,理气止痛的功效,它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适用于胸闷,胸痛,憋气(冠心病,心绞痛)。

3、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的成分和复方丹参片成分一样,剂型是薄膜衣滴丸,服法方式为舌下含服,它比片药效吸收快,可以迅速起效,可以随身携带作为应急用药。

4、女金丸

女金丸是由20几种中药而制成,为棕褐色或者黑棕色的大蜜丸,主要有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适合女性气血两虚、宫发育不良、宫颈炎、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等症状。

5、脑得生片

脑得生片是优三七、川芎、红花、葛根、山楂组成,它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功效。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等症状。

6、益母草膏

益母草膏几乎是所有女性都知道的一种活血调经的中成药。用于适合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血淤不畅引起的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7、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也属于急救类药物,它的效果优于速效救心丸的效果,急救时含服,1分钟到5分钟就可缓解症状,它是西医改良的中成药,去除毒性、增加人参补益,因此副作用较小。

8、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的功效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能够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适用于冠心病缓解心绞痛。它属于硝酸酯类药物,有一些副作用,例如产生低血压、面色潮红、头痛等副反应,不建议长期服用。

9、舒心口服液

舒心口服液为液体的中成药,它是由党参、黄芪、红花、当归、川芎、三棱、蒲黄组成。具有补益心气,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症状。

10、通塞脉片

通塞脉片具有补气养阴、化瘀通络的功效,它是由党参、黄芪、银花、当归、玄参、牛膝组成。对心脑血管有化瘀通络的作用,对下肢的血液循环也有疏通的作用。对脑缺血性中风半身不遂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功能,也可治疗血栓性脉管炎及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