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茵陈,三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

二月茵陈,三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

正月即过,苍茫大地之中,春寒料峭,百草仍是一片枯黄。不过,田野中一些微小倔强的植物开始探头变绿,茵陈就是其中一味。

说到茵陈,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尤其是中部及北方的朋友,早春的一道野菜叫做“白蒿”的,就是茵陈。将新采的白蒿,洗净拌上面粉蒸熟,然后大蒜捣泥铺上,撒点盐芝麻,热油淋之,极是美味。

农历二月是采摘茵陈的好时机。大约二、三月份还在长,白蒿是里头绿,外头是白毛。茵陈每个月份变化很大,一旦过了这个时间,茵陈的药效就不一样了。

茵陈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

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状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炮       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       味:苦、辛,微寒。
归       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       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       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禁       忌: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相关配伍:

1、《伤寒论》:茵陈、栀子、大黄。治伤寒八、九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2、《玉机微义》:茵陈、附子、干姜、灸甘草。治寒湿阴黄,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3、《食医心镜》茵陈羹:除大热黄胆,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2、《本草钩述元》: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

3、《本草图解》:发黄有阴阳两种,茵陈同栀子、黄柏以治阳黄,同附子、干姜以治阴黄。总之,茵陈为君,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也。

4、《别录》: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茵陈如何清热利湿退黄疸

茵陈,古人说它是因陈,“因者,仍也,托也;故也,有也”,陈是往年的旧根。茵陈每年春天都是在陈根上发出来新芽,就像是依仗着祖上的基业来成长的,如同刚开始做生意就有很多本钱,自己只要负责去开拓就好了。

早春采的茵陈,正是愣头小伙子的阶段,敢于四处闯荡而疏散。所以在使用茵陈时,我们是用嫩芽,用它那生发之气。

茵陈中阴阳分布的部位却不均匀,它的阴气主要存储在老根里,嫩芽以阳气为主。茵陈因为含阴气较少,功效以散为主,张锡纯说“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

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神农本草经》

黄疸的形成是肝胆经有湿和热,由湿热郁结蒸发形成的,而茵陈味苦能清热利湿,性寒能清热,使用茵陈的苦寒治疗肝胆的湿热。

用茵陈可以将湿热散开。一般有黄疸就会有湿,是湿邪乘脾造成的(土容易病于湿),茵陈阴气较少,不会助湿邪,同时又寒凉疏散,助肝疏脾。

因此它几乎成了治疗黄疸的专药,即使阴黄也可配伍温阳药而使用。

肝火、肝胆湿热的一般表现:眼睛易发红、或干涩、失眠、头晕头痛、口苦口干、眼屎多,两肋胀胀的、容易发脾气。

肝郁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气儿不顺,长期的精神不舒畅,又发泄不出来,就会得肝郁。爱叹气、胸闷、嗳气。长期肝郁还会引起乳房结块。

春季属于五行中的木,肝属木,木主生发,需疏肝健脾。

下面推荐茵陈用法给大家,排排湿气,养养肝。

茵陈的用法

1、茵陈大枣茶

组成:茵陈20g、大枣3g、冰糖若干
功效:除了保肝利胆,还可以祛湿化痰,调理脾胃。因此对降血脂有很好的功效。

2、祛湿养生药浴方

组成:茵陈、艾叶、侧伯叶、菖蒲等煮水两次,将药液合在一起来泡浴或泡脚。
功效:可以有效祛除体内肝胆湿气。对于小孩的湿疹、黄疸有一定疗效。

3、养肝茶

组成:柴胡叶、茵陈、沙棘叶、野山菊、苜蓿叶等,平日可泡水当茶饮。
功效:清肝利胆,健脾祛湿,美容养颜。
脸有斑点,发黄、暗淡有部分是由于体内肝胆湿气瘀阻或是肝郁气滞所致,养肝茶对这类有良好效果呦。

4、茵陈煮鸡蛋

茵陈加水煮鸡蛋。吃了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5、茵陈粥

先将茵陈洗净,加水煎汁,去渣,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再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适量白糖调味。茵陈是蒿子春天长出的嫩芽,药食皆宜。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属湿热者,症见面目一身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黄;茵陈有绵茵陈,土茵陈之分,利胆退黄以绵茵陈为好。

6、茵陈车前饮

取茵陈、车前草(或车前子,用纱布包煎)加水1000毫升浸10分钟,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钟,煮取800毫升。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疸;车前草能利尿止泻,两药常相伍增强疗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7、茵陈姜糖茶

将鲜茵陈50克(干品15克)、红糖、干姜(切片)、生姜(切片)加水适量,煎取汁。本药茶功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故可用于辅助治疗急黄疸型肝炎。

8、青蒿茵芦茶

将青蒿、菌陈、芦根加水煎汤,去渣取汁。清热,利胆,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肝炎。青蒿: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芦根:芦根忌巴豆。

9、消黄茶

将车前草、半边莲、茵陈洗净,水煎,二滚即放入红糖,再煎2分钟。清热。利湿,退黄。

10、茵陈公英汤

取茵陈、蒲公英加水500毫升,煎取400毫升,加白糖30克。清热解毒,利胆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患者。

11、消炎利胆茶

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毫升,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12、茵陈拌豆腐

茵陈过水,加豆腐丁,加清油,调味料拌均。清热解毒,利胆退黄。

13、茵陈麦饭

茵陈淘水,晾到八成干,拌上面,加调味料直到拌散为止。上锅蒸五分钟,油烧热,茵陈加蒜沫,葱沫,热油泼在茵陈上,拌均。

14、凉拌茵陈

茵陈蒿嫩茎叶250g,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15、茵陈蒿炒肉丝

茵陈蒿嫩茎叶250g,猪肉100g,葱花10g,姜末5g。将茵陈蒿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
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
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病症。

16、茵陈窝头
鲜茵陈100g,米面适量。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适量调和米面,做成窝头,蒸熟食,或做成馒头亦可。此法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