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人物——张须陀(隋朝名将)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 ,墓志铭称其为南阳西鄂人 ,隋朝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后多次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威振东夏,被认为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张须陀为瓦岗军所败,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岁。其所部士兵得知死讯,连哭数日不止。人物生平因功加官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昆州(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刺史、羌族首领爨翫举兵反隋,张须陀跟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因功被授任仪同,赐物三百段。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隋炀帝的五弟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叛。张须陀跟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任开府。开仓放粮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为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丞。时值隋炀帝数次用兵高句丽,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的价格飞涨。张须陀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官属都认为:“必须等待陛下的诏敕,不能够私自开仓赈粮。”张须陀则说:“汝今陛下在远方,派遣使者往来,必定要一年的时间。百姓有倒悬之急,如果等待报告上去,百姓就要填坑去。我如果以此获罪,虽死无恨。”于是先斩后奏,开仓放粮。隋炀帝得知后,并没有责备张须陀,反而奖赏。击败王薄大业七年(611年)三月,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王薄煽动群众,以长白山(今山东邹平会仙山)为根据地,首次举起了反隋叛旗。躲避征役的百姓主动聚集在王薄叛旗之下,达到数万人。经常在齐郡境内活动,官军多次围剿都被打败。时任齐郡丞的张须陀带兵征讨,王薄引军南下,转战到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张须陀穷追不舍,追至岱山之下时,王薄恃其骤胜,未设防备,张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而攻击王薄军,大败王薄军斩首数千级。王薄收拢被打散的部下万余人北上渡过黄河,又被张须陀追至临邑(今济南市北)击败,斩首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当时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习兵,地方官吏每与叛军作战,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唯独张须陀勇决善战,同时又擅长抚驭,所以很得军心,当时号为名将。大业九年(613年),王薄又联合起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叛军十余万人攻打章邱(今山东章丘西北)。张须陀派遣水军断其水运,自率两万步兵、骑兵击讨叛军,叛军大败,散军溃至津梁时,又被水军周法尚所拒。张须陀与周法尚水陆夹击再次大败叛军,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隋炀帝闻讯后非常高兴,褒奖了张须陀,并派人画其相貌而奏之。击败裴石同年,裴长才、石子河等率两万叛军攻至历城,纵兵大掠。张须陀当时没来得及召集士兵,于是亲率五骑与叛军作战。叛军为其所吸引,遂引兵围攻。张须陀身陷重围,身上多处受伤,勇气弥厉。时城中援兵至,叛军稍退。张须陀督军再战,大败叛军,裴长才败逃。威振东夏大业九年(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北海郡(治今山东益都)郭方预聚众三万,自号卢公,攻陷郡城,率部造反。郭方预又与秦君弘等叛军联合围攻北海郡,兵威强盛。张须陀对部下说:“贼人自恃兵力强盛,以为我不能救援,我如今急速赶去,一定能击破他们。”众将都不敢接口,唯有勇将罗士信和秦叔宝请战。于是挑选精兵加快速度前进,叛军果无防范,隋军趁机发起进攻,大败叛军,斩杀数万人,获辎重三千辆。司隶刺史裴操之为其-请功,隋炀帝再次派人犒劳隋军。当时齐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并占据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队伍发展至十万人。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张须陀统兵进剿叛军,隋军列“八风营”紧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率众出降。其部将解象、王良、郑大彪、李畹各拥兵万余,也都被张须陀镇压。张须陀一时威振东夏,因功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每战皆胜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人卢明月率军十余万人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张须陀统兵一万余人进击。双方相距六七里设营栅相持,经十余日,隋军粮尽将退。张须陀不想丧失战机,便对部下说:“贼军见我退兵,势必倾巢追击,能有精锐士卒偷袭敌营,必将有利,有谁为我去偷袭?” 众人都不回答,唯独秦琼罗士信请战。张须陀于是命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丛中,自己引兵弃营佯装逃逃,卢明月率全军紧追。秦琼、罗士信乘机率伏兵攻入叛军营寨,放火焚烧三十余栅,敌营守卒大乱,卢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叛军溃败 ,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此后张须陀相继击败了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义军。还率兵拒翟让的瓦岗军,前后三十余战,每战都击败瓦岗军。战死疆场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叛军在翟让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河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叛军。十月,曾随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投靠翟让后,即建议瓦岗叛军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灭-。时瓦岗叛军粮食供给不足,仅靠截取隋廷漕运来维持军需。于是,翟让采纳李密的计谋,决定先取荥阳(郡治在今河南郑州),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然后再图进取。据此,翟让率军由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西进,相继攻占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和荥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荥阳城。隋炀帝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讨伐翟让。翟让多次被张须陀打败,听闻其率兵来剿,大为恐惧,准备远远躲避他。李密说:“张须陀虽然勇猛却没有谋略,其部队又多次打胜仗,士兵们既骄狂又凶狠,我们可打一仗就擒获他们。您只管排列阵势等候他,我保证为您打败他们。”翟让不得已,率领士兵准备打仗。李密分派千余骑兵(一说数千人)埋伏-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北树林内,而以主力从正面迎敌。十七日(616年12月1日),张须陀军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岗叛军伏兵骤起,翟让、李密与叛军将领徐世勣、王伯当将隋军合围。张须陀力战得以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营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败散。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被李密、翟让等人斩杀 ,时年五十二岁。所部官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隋炀帝非常悲伤,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历史评价李密:“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隋书》:“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则小,生为重矣,比义则轻。然则死有重于太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轻于鸿毛,死与义合者也。然死不可追,生无再得,故处不失节,所以为难矣。杨谅、玄感、李密反形已成,凶威方炽,皇甫诞、游元、冯慈明临危不顾,视死如归,可谓勇于蹈义矣。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尧君素岂不知天之所废,人不能兴,甘就菹醢之诛,以徇忠贞之节。虽功未存于社稷,力无救于颠危,然视彼苟免之徒,贯三光而洞九泉矣。须陀、善会有温序之风,子翊、松赟蹈解扬之烈。国家昏乱有忠臣,诚哉斯言也。”《大隋故齐郡通守南阳张府君墓志之铭》:“轩丘锡胤,弧星主祀。代袭忠臣,家承孝子。二京称妙,三朝受祉。焕烂门风,昭彰国史。恒农述职,陕服驰声。桑田是赖,棠路流名。猗欤汝颍,志朗神清。仁沾动植,惠及鳏茕。粤惟光禄,蝉联茂族。志行遥闻,天波下木。荣高八使,位隆三独。既赖分茅,终期戬国。”考古发现张须陀墓志铭出土于河南灵宝,正方形,青石质,长宽均为58厘米。有志盖,其文楷书:大隋故齐郡通守南阳张府君墓志之铭,四煞装饰卷草纹。墓志铭文30行,满行30字,书法为行楷。籍贯之谜张须陀墓志又记载其为南阳西鄂人,而《隋书》记载其为“弘农阌乡人也”,之后墓志记载张须陀曾祖张庆,曾任齐竟陵郡丞、散骑常侍,可见张庆本在南朝齐任职。此后,张庆投靠了北魏,做到了恒农郡守的职务,恒农即弘农,当时避孝文帝元弘讳而更名。此后张氏就定居在阌乡。这实际上交代了《隋书·张须陀传》“弘农阌乡人”的来历。因此,《隋书·张须陀传》记载的“弘农阌乡”是张氏家族的著籍地,即籍贯,而墓志记载应该是张氏郡望,南阳张氏本身就是汉魏隋唐时期张姓郡望之一。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三引《元和姓纂》“唐有安定、范阳、太原、南阳、敦煌修武、上谷、沛国、梁国、荥阳、平原、京兆等四十三望。”敦煌文书中的《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记载南阳郡十姓中为首的就是张姓。从以往出土的北朝隋唐墓志来看,许多张姓墓志记载也都出自南阳西鄂或白水。家族成员父祖先祖:张温,东汉司空太尉,是张须陀的十三世祖。曾祖:张庆,曾任齐竟陵郡丞、散骑常侍,此后,张庆投靠了北魏,做到了恒农郡守。祖父:张思,西魏中书舍人,北周篡魏后,担任陕州刺史、三崤镇守大使、南阳郡开国公。父亲:张某,北周冠军、清流二县令。妻子原配:薛氏,泗州刺史薛某的女儿,墓志记载她“奄丧齐封”,应该是在张须陀齐郡任上去世。继室夫人:库狄氏,从墓志“未终中馈,俄归夜台”的记载来看,库狄氏也先于张须陀去世。子孙儿子:张须陀战死之后,无法和他的夫人合葬在一起,直到景云二年(711年)二月,其孙才将其夫妇合葬在阌乡县的桃林乡原,这里应该是张氏家族的祖茔所在。其时,二孙之父亦早已物故,因此墓志未载张须陀子嗣。孙子:张知止、张知玄[以上内容由"hzk6028028"分享。]同年(公元565年)出生的名人:

李百药 (565648)河北省衡水安平县同年(公元616年)去世的名人:

宇文述 (?~616) 隋朝名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武川县

格谦 (?~616)山东省滨州惠民县

(0)

相关推荐

  • 「书法经典」端庄古雅的《刁遵墓志》

    <刁遵墓志>也叫<刁惠公墓志>,是北魏熙平二年刻的. 刁遵是个大人物,他曾担任魏郡太守,拜龙骧将军,还当过洛州刺史,76岁死,死后还赠封平东将军.兖州刺史. 刁遵出身渤海郡名门 ...

  • 张咨:没曾想以这种方式留名史书

    一去哪知行近远,目断遥天.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呀.汉代的太守们都不容小觑,只是赶上汉末乱世,他们也会像平民百姓一样轻易凋零.本篇就来聊聊张咨,字子议. 张咨是豫州颍川郡人,汉末舞台 ...

  • 隋朝历史人物——刘方(隋朝名将)

    刘方(?-605年),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隋朝名将.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北周时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 ...

  • 隋朝历史人物——杨浩(隋朝傀儡皇帝)

    杨浩(?-619年),秦孝王杨俊长子,隋朝皇帝.因母亲毒杀父亲杨俊而受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继位后才能继承秦王爵位,后又被--杨浩交通内臣而被免除河阳都尉一职.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拥立杨浩为皇帝, ...

  • 隋朝历史人物——杨政道(隋朝睿宗顺皇帝)

    杨政道,<北史>作杨愍,隋炀帝杨广之孙,齐王杨暕遗腹子,他的两个哥哥和父亲在隋朝末年被权臣宇文化及杀害. 早年经历杨政道(<北史>作名杨愍.<新唐书>作名杨正道), ...

  • 隋朝历史人物——来护儿(隋朝名将)

    来护儿(?-618年),字崇善,隋朝名将,官至左翊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爵襄阳县公→永宁郡公→荣国公.来护儿曾平定高智慧.三征高句丽,最终迫使高句丽王请降.618年(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 ...

  • 隋朝历史人物——史万岁(隋朝名将)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 史万岁的父亲史静,为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 ...

  • 隋朝历史人物——王韶(隋朝名将)

    王韶,字子相.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北周时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杨广镇守并州时,以王韶为行台右仆射.晋升为上柱国.秦王杨俊为并州总管后,王韶仍然当长史.一年多后,因劳累过度而去世,时 ...

  • 隋朝历史人物——隋文帝杨坚(中国十大皇帝)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 ...

  • 隋朝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隋朝皇帝)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又名杨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杨广从小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 ...

  • 隋朝历史人物——魏玄

    魏玄,字僧智,新安人.南北朝后期时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和刺史等职,领京北尹.隋初,官拜金紫光禄大夫.魏玄祖籍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魏承祖在北魏宣武帝时期从南齐投奔北魏,并安家于新安.魏玄生长于新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