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大学
劳动大学
有一所大学,没有围墙,不发文凭,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那就是供你我吃喝伴你我成长的劳动大学。每个人生来就是劳动大学的学员,只是有些人中途辍学了,有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更多的人在这所大学里浸淫了一生。
即便在有围墙的学校里,劳动也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我在扒锄港念小学(当年叫红星小学)的时候,每周至少有一节劳动课,每学期至少有一个劳动周。每周一节的劳动课很简单,不是在学校旁边的学农基地(一块春夏种蓖麻、秋冬种蔬菜的“试验田”)里松土、拔草、除虫,就是在学校周边捡石头砖块来垒围墙。每学期一次的劳动周最受欢迎,春天我们全校师生去茶山采茶;秋天以班级为单位去周边生产队支农(收稻子、拾稻穗)。
采茶叶一定是在春季最好的天气里,偌大一座茶山,茶树层叠,人头攒动,笑语欢歌,这是课堂上见不到的景象。有些头一回来茶园的小学生不知道采茶叶只需掐嫩尖,老叶嫩芽一把撸了,茶山的看林人光华二伯也不怪罪,他有自己的高招:拿一面大隔筛一提,老叶嫩芽就上下分开了。
支农当然是秋收时节晚稻收割的时候。一边是稻子收割了,一边是油菜秧苗等着移栽,生产队长这时候就会求助于小学校长:放孩子们来吧!于是一排排的孩子黑压压地开到田间:第一排孩子将割倒的稻子抄成堆,第二排的孩子将堆好的稻禾抱向收捆的农民阿姨,待到农民叔叔们将成捆的稻子挑走,第三排孩子齐刷刷弯腰捡拾漏下的稻穗。老师就是在这里解释“颗粒归仓”的。
后来在黑鼠庙念初中(南凉中学),一周一节的劳动课不变,一学期一次的劳动周改为一年一次了,都是在秋冬之际。初中的劳动课花样多了,给校园栽花种树,帮学校食堂洗菜喂猪,跟随司务长去乡粮站运米回学校;学校外面有两块学农基地,一块种了油菜,一块栽了树苗,各班轮流种植养护。三年的劳动周,也各各不同。第一年到二十几里地外的飞虎山割山柴,割好的山柴捆成垛,柴草太高,挑不动,我们让它从山上滚下来的,下面有烧窑的工人坐等收购。第二年的劳动周,学校一个退休老师家造屋,我们的劳动周就是帮老师家印砖。那活儿这辈子我就干过一次。先是将黏土泥装入木制的砖匣子,然后光脚将匣子里的泥踏实,同时填入草筋,再以手抹平,留二指印做气孔,提起匣子,砖坯成型。秋冬季节,泥水寒彻入骨,可是挡不住初中生的新鲜劲儿。第三年面临升学和毕业考试了,劳动周只是象征性地整理一下校园围墙,平整一下操场,将操场两边向外的上坡路拓宽了一点。
有意思的劳动课还是高中的三年。高中住校,每周六下午整理内务和个人卫生,这是必须完成的,还算不上劳动课内容。刚上高中时候,男生宿舍就两幢土坯小平房,还没有地方洗澡;等我们毕业时,男生宿舍的土坯房拆掉了,变成了三幢砖木结构的平房,还在后面两幢新宿舍西边造了简易淋浴间,春夏秋三季可以洗澡了。这期间,拆旧房子、拓挖地基,新房子盖瓦,都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在盖男生宿舍的同时,我们还将学校西边围墙外新征来的半座土丘削平,深挖,平整,盖成了两幢教工宿舍房。跟整天闷坐在教室里刷题相比,垦山开荒挖地基的体力劳动实在有趣多了:不用预习复习考试,不用怕排名;有和风丽日蓝天白云为伴,只要肯花力气,出一身汗,就可以洗个痛快澡,睡个囫囵觉!劳动最大的乐趣是,在考试方面吃亏的人,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能够完胜那些学习名列前茅的“家伙”。记得有一次高二文科班历史课测验在即,老师发现教室缺了某几个男生,一问人哪儿去了,有人回答说在工地上吧。那时的感觉,宁肯去工地上挖地基,也比面对考卷发呆强。
走出围墙,劳动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很小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就会帮着大人洗碗扫地喂鸡养猪,洗自己的鞋袜,收晒衣服,叠被子。稍大一点,就知道拾粪换工分。再大一点,星期天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农忙假割麦子,“四快”假栽油菜,暑假参加“双抢”的抢收抢种。虽然农村体力劳动常常令我们稚嫩的双肩不堪重负,甚至抱怨过父母为什么把自己生在农村,但是正是这样的劳动体验,让我们感悟到了父母的艰辛,体会到了农民的入不敷出,才会深深感激父母坚持送我们上学的决定。
一旦远离了土地,也就渐渐疏远了劳动。但是,对劳动岁月的怀念却越加浓厚。常常在梦里回到田埂上,一溜人马,个个肩头挑着一担塘泥,有说有笑,送到一里地之外的山边地头,早有记分员在那里画下一个个的“正”字。当七八个来回过后,塘里的泥挑干净了,山地上的肥积满了,家家户户的晨炊飘散,记分员说,可以回家吃早饭啦!于是个个洗净箢篼里的残泥,又说笑着各自回家去。
在城里“霾”得久了,回到乡下,不禁觉得空气清新,人也会感到神清气爽,更发现那些一辈子没离开过乡土的人们,远比我们这些所谓的“走出来”的人,面色红润,声音爽朗,身板结实。从土地上学会了劳动技巧的人们,也学会了与世无争,他们的幸福感反而比我们高。
70年前,有个叫做毛岸英的小伙子,从苏联的大学学成归来,回到了父亲身边。他父亲对他说:莫斯科的大学你是毕业了,但学的只是书本知识,现在你要进另一所大学,它叫劳动大学,在那里你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毛岸英的父亲不愧为一个伟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