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MBA:国家需求牵引 培养模式创新 | 教学创新

产教融合应时而生

清华MBA项目成立于1991年,是国家第一批MBA试点项目,以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为目标。2008年,项目在国内率先推进课程改革,增加整合实践环节,确立了“Being-Knowing-Doing”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截至2021年3月,项目累计培养学生1.1万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清华MBA学生合影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这对包括MBA项目在内的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步入高质量阶段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努力实现从追随者向领跑者的转变。这一进程也需要大量既能洞察未来、又有实践能力的新型企业领导者。

针对现实挑战,MBA项目设立了由十几位不同领域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委员会,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分析清华MBA项目的特点,将重点突破与系统改进相结合,在金融实务、数字胜任力、全球胜任力、国家重点建设领域等多个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加大产教融合的力度,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引企入教,入企励学,通过讲座式、移动式、实践式和竞赛式多种培养模式,持续进行培养内容与方式的迭代更新,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建立起多方共赢的良性运行机制,培养了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及新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人才。

教学模式持续创新

金融体系的改革与稳定、适应数字科技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中国企业全球胜任力、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等,都是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围绕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MBA项目持续迭代更新课程体系,进行内容创新,不断开发出产业所需的新课程,并要求已有核心课程增加鲜活案例,融入最新管理实践和数字化管理及人工智能相关内容,深化与世界顶尖商学院及知名企业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金融创新力和金融风险意识,开发多门金融类选修课程,引企入教。培养学生的数字胜任力,建立起“基本-核心-实践”三层数字胜任力培养模型,要求将数字科技放入每门课的培养大纲,开发新课。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增设多个欧洲海外学习模块、持续开展短期与学期海外交换项目、深化与顶尖商学院合作。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建设,建设智能制造、知行合一课程,创造机会带学生走入国家重点产业的领头企业。通过中国案例开发推广中国故事,培育师资。

学院与微软建立AI教育战略合作

在持续推进培养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效果过程中,MBA项目通过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来保证产教融合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教授-学生-企业”的多方互动提升。设置“讲座式课程”,由教授主导设计框架,有序引入业界嘉宾,带入最新企业实践,让学生更好了解最新业界动态,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设计;在“实践式课程”中,通过优化整合实践项目(IPP),与MIT斯隆管理学院的中国实验室项目管理流程,新开发芬兰实验室和泰国实验室,扩大选择范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课程体验与效果;通过知行合一课程、经管学院走入顾问委员会企业活动、MBA校友企业家导师项目、MBA移动课堂等“移动式课堂”的开设,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到企业一线去,感性了解企业运营,与企业高管深度座谈;通过“竞赛式课堂”,开展MBA案例大赛、Techmark泰马商战模拟课、清华大学“校长杯”等活动,使教师在牵头开发案例、梳理企业实践中获益,学生也能从大赛中获得教师专业指导,了解最新中国企业实践。

布瑞尔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吉慕·布瑞尔(Jim Breyer)走进清华经管课堂

产教融合之路成果丰硕

2017年以来,MBA项目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课程内容显著提升,2017秋季至2021春季一共开设了45门新课,其中12门是讲座式课程,10门科技类课程,6门海外模块课程,以及管理类其他课程20余门。共4784学生人次选课,学生们反馈良好。

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加民族自信。近三年来,新增大量中国案例并入国际案例库,MBA授课教师共开发238个案例进入清华经管案例库,占全部经管教师开发案例的84%;其中英文案例14个,全部进入哈佛案例库、Case Centre和SAGE案例库,2个进入毅伟案例库。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2017秋季至2021春季,共有28门课程由外聘师资教授;共有198名嘉宾参加讲座式课程;另有42名嘉宾定期被邀请进入教师教授为主的MBA课堂;聘请MBA校友导师706人次。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加强产教融合,院内师资对于最前沿商务的了解度明显增强。

2020清华MBA校友导师项目(AMP)启动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