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人在西域建国称王, 紧要关头资助玄奘大师,居然被唐太宗所灭
这是一位兰州人在西域建立的王国。他们崇尚中原文化,保持着中原习俗,前后延续两三百年。玄奘西行,他们是最大赞助者。谁知,最后却被大唐名将侯君集率军所灭。
这个西域王国,就是高昌国。五世纪下半叶,一位兰州榆中人,将这个王国带到上了巅峰。想不到吧,兰州人还曾经这么厉害,居然在西域当了国王。
汉军在此屯田,取名高昌
高昌国,西域古国之一,大体位置在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这里曾经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国。汉代时,这里是车师国前王的地盘。
兰州人建立的西域古国,玄奘大师的最大赞助者,却被李世民所灭
在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大潮中,汉军西进,贰师将军李广利争夺天马失败,返回时,老弱在此地屯驻,修筑壁垒,取名高昌壁。有人说,高者高大之意,昌者兴盛之意。高昌含义为高大昌盛,一往无前。实际上是这里“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
公元前60年,大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此地为戊己校尉驻地,成为守卫西域的重地。西晋时期,依旧沿用高昌之名,设为高昌郡。十六国时期,中原丧乱,西域不稳,各地势力纷纷自立为王。好在,河西走廊一带,虽有五凉更替,但局面相对稳定,对西域东部依然有比较强的控制权。
当时,河西走廊的五凉政权,多把高昌等地当做退路,好几个政权在覆亡之际,那些,末路王侯们,多跑到高昌躲避灾难。439年,北凉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国,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遂亡。故有历五帝王,六十三年之说。
不过,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东进河西走廊必经之地。从汉军西进之时,就是各个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乱世中的高昌,也是几个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
2.敦煌人曾为高昌王
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465年),柔然占了高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这个西域王国,由此开始了他乱世中挣扎求生的日子。
果然,在几大势力之间的高昌国,日子过得并不好。先是内乱不断,伯周死后,少子义成继位。其他人自然不满,一年多之后,阚首归杀胞弟义成而自立为王。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高车(铁勒)出兵,杀阚首归而立敦煌人张孟明为王。这个是高昌国第一个甘肃王。
兰州人建立的西域古国,玄奘大师的最大赞助者,却被李世民所灭
谁知,张孟明治国无方。乱世中的小国王,不好当。不是,每个人都善于左右逢源的。这不,张孟明要讨好几大势力,就要拿出大笔钱财,免不了横征暴敛。自然引起国人的不满。八年后,高昌国人杀了张孟明立马儒为王,以麴嘉为右长史。
这下,总算消停了一阵。不过,此时的高昌王马儒,一直处在恐慌之中。害怕啊,不怕不行,外有强敌觊觎,内有内乱。高昌王马儒害怕了,他建议上书北魏朝廷,请求迁移内附。这是个难题啊,不接受不行,人家好歹,割让了500里的地方;接受了也不行,那里去找地方,安置这些人呢?
无奈中,北魏朝廷派大将军孟威率千余骑兵,前去接应。闻听这个消息后,高昌王马儒自然心中大喜,派出使臣和军队到边境上迎接。可是,高昌国的老百姓不满意,高昌国盛产葡萄酒,汉唐之际,这就是超级奢侈品啊,价值很高啊。汉末,孟达的父亲孟佗,用一斛葡萄酒换了一任凉州刺史。此外,高昌国还有白盐,这也是等同于货币的财富。
高昌人不满,杀了国王马儒,立右长史麴嘉为国王。因而,人们总结高昌先后有四个独立王国,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3.兰州人麴嘉,建立麴氏高昌国
麴嘉,这位兰州人在乱世中,闪亮登场了。麴嘉当高昌国王后,采取政策和马儒有所不同。他的政策是倾向于北魏政权,同时也较好北方的游牧民族。
北魏王朝,授予麴嘉为车骑将军、司空公、都督秦州诸军事、金城郡开国公。此时,北魏王朝在北方具有比较强大的优势。高昌国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说起来,这个高昌国虽然是丝绸之路绿洲王国,但是地盘相对比较大,而且物产比较丰富。据记载,高昌地域东西200里,南北500里,境内四面多山,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耕地近千公顷,谷麦一年两熟,国民养蚕产丝发展生产。同时,高昌出产赤盐,复有白盐,光泽如玉。麴嘉常以此作枕,作为进贡中原的贡品。他们生产的葡萄酒,运往中原,是畅销货,深得青睐。
高昌国的居民,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原有居民,另一部分就是流亡者和丝绸之路上商人。
高昌国百姓多以陇右移民为主。麴氏就是其中代表,此时的高昌王族麴氏来自于兰州。从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麴氏是兰州地区的大姓,可以说名门望族。据考证,金城的麴氏分为两支,分别在金城(今甘肃兰州)榆中,这一支为主干。另有一部分在西平(今青海西宁)等地,他们属于地方旁支。
由于张氏高昌国和麴氏高昌国的国王,都出自甘肃。故而,高昌国的陇右移民多。据考证,高昌国的百姓多是陇右移民,汉族姓氏主要以张、马、索、汜、阳、宋、赵等大姓。此外,高昌国内还有多种不同的民族。其中有鲜卑的秃发氏,突厥的阿史那氏,车师的车氏,鄯善的鄯氏,龟兹的白氏,焉誉的龙氏,天竺的竺氏,月氏的支氏,石国的石氏等和昭武九姓的康、安、曹、史、米、何等姓氏。
4.模仿中原王朝体制的西域古国
虽然高昌国被中原政权当作“西北诸戎",但实际上他们却以中华文化为主。国人风俗习惯与中原略同,婚姻也行六礼。服饰,丈夫从胡法,妇人略同华夏。房屋大都与榆中百姓房屋相同,因气候干燥,房屋均为土木结构,屋顶覆土。职官制度模仿中原又自具特色,其中央行政体制据藩国标准设计,地方行政类似郡县制,高昌境内共设4个郡和18个县。各城也仿照内陆城市的坊里建筑模式,工商业集中经营,防火、防盗设施齐备,城门由禁卫军把守,各郡、县也分别由司马领兵守卫。郡守、县守由中央贵族担任,官有四镇将军、长史、司马、门下校郎、中兵校郎、通事舍人、咨议、校尉、主簿等。尤其是, 麴氏高昌基本上沿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王以下,有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下面设立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等许多行政部门。
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传习《五经》、历代史书、诸子集等典籍。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高昌施行军政合一,兵丁可以占田,可与土民通婚定居,其赋役制度十分复杂。宗教融合内陆与西域各民族之所信,佛教、祆教并存,而以佛教为盛,国内有佛寺150余座,僧尼数干,常远到中原取经传道。
麴嘉立国后,一方面向蠕蠕(柔然)称臣纳贡,另一方面又派使臣赴洛阳朝拜魏主联系东迁。后来,蠕蠕主伏图被高车所杀,便又向高车纳贡。几年后,高昌国势稍盛,恰逢邻国焉者为厌哒所灭,应请求,麴嘉便派次子麴坚前往,暂时以国王身份主持该国事务。
5,玄奘孤身西行,夜入高昌
北魏正光六年(525年),麴嘉病逝,谥昭武王,在位二十四年。魏孝明帝追赠镇西将军、凉州刺史。封其子为高昌王,为政五年(525年一530年),是为道昭王。后麴坚立……可以说,自公元5世纪中叶古高昌国建立后,先后称王的有阙氏、张氏、马氏、鞠氏,其中以鞠氏统治高昌国的时间最长,共传九世十王历时140余年。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一说贞观三年八月),26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非凡的5万里西域之行。大师和秦州(天水)和尚孝达结伴到了天水。正巧又遇,到兰州的人,于是玄奘又和他们结伴来兰州。大师在兰州住了一夜,人们推测玄奘就住在庄严寺内,因为那离黄河非常近。据考证,玄奘到兰州后,在由薛举王宫改造后的庄严寺住了一夜,随送官马到河西的人去凉州(武威)。在武威,玄奘一停一个多月,向当地僧众讲《涅槃摄论》和《般若经》。一时间,四方僧侣云集,玄奘的大名也传往西域。
此时,从凉州到酒泉一带,严禁百姓西行。凉州都督李大亮硬逼玄奘回长安。幸好,河西和尚领袖惠威,很器重玄奘的才干,在他的帮助下,玄奘悄悄潜伏而行,来到了酒泉。
这时凉州严查和捉拿玄奘的牒文又到,牒文写着:“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至州县,宜严候捉。”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到了瓜州(今瓜州县双塔堡南的锁阳城废址一带)。有人告诉他:从瓜州北行50多里,有条葫芦河,下宽上狭,水洄波急,不可渡,上面就是玉门关,是西去必由之路。
瓜州有个叫李昌的官员怀疑玄奘是牒文要捉拿的人,就密带牒文来找玄奘。他指着牌文说:“法师,你是不是这个牒文中的人?”玄奘大吃一惊,吞吞吐吐不敢回答。李昌说,你必须说实话,他才能为你想办法。玄奘据实而答,李昌深为赞许,毁了牒文,帮助他买了一匹马,又雇了一个胡人石槃陀为他引路。天快黑的时候,玄奘和石槃陀出发,三更时就远远地看见了玉门关(今安西双塔堡)。石磐陀,传说中小说作品《西游记》里孙行者在生活中的真实原型。
在玉门关上方10里的葫芦河,只有丈把宽,石槃陀砍了几棵树,搭在河上,又铺上草和土,让玄奘过河。过了河,当晚就睡在草地上。
天快亮时,石槃陀企图杀死玄奘,原路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生异心,起身端坐,两眼瞪着他,石槃陀提刀徘徊,说明了想回家的缘故,玄奘同意他返回瓜州,并送他一匹马表示感谢,只好孤身西进,过八百里瀚海,抵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
玄奘从伊吾到高昌的百力城,使者给玄奘换马,玄奘连夜入高昌,宫中皆未眠,“王与侍人前后烛自出宫,迎法师入后院,坐一重阁宝帐中,拜问甚厚”。
6.玄奘绝食,才得西行,高昌王赞助二十年费用
高昌国非常崇信佛教,从上至下都笃信佛教,曾有“全城人口三万,僧侣三千”“有150多座寺院”,可见高昌国的佛教香火之盛。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昌国内佛教盛行,另一方面,而与他的祖先来自兰州榆中有着直接关系。
此时,高昌国国王是麴文泰,非常尊崇佛教。玄奘法师在高昌倾尽所学,宣讲佛法,连续讲经三个月,深得民众的爱戴。麴文泰坚持不让玄奘离开高昌国,而玄奘西天取经之心坚如磐石,最后竟以绝食相抗争。最后,高昌王不得不放行,同时给玄奘提供了介绍信和费用。
高昌王成为玄奘西行求法的主要赞助者。高昌国剃度了4个僧人作为玄奘的侍从,另外制作了30套法服、各种面衣、手衣、靴子、袜子等物件御寒。赞助黄金100两、银钱3万、绫及绢等500匹,作为往返20年之用,拨给马30匹、力役25人,给沿途24国国王都写了国书,每书附大绫1匹为信。为寻求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帮助,又献“绫绡五百匹、果味两车”,派史欢信护送面呈。
可见,如果没有高昌王的支持赞助,玄奘西行将面临难以数计的困难。玄奘法师经19年行五万余里路,历130多个国家,到过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的110个古邦国,几乎沿着印度的三角形国土走了一圈。最后,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回到了大唐王朝的国都长安。在慈恩寺讲经说法并翻译梵文佛教经典,又在长安译经19年,译作达74部、1335卷。终成一代高僧。
7.唐将侯君集率军,灭高昌国,麴文泰被吓死
信佛的鞠文泰在处理国事上一塌糊涂,在高昌国内势力的压迫下,倒向突厥人,试图对抗大唐王朝。
姜行本纪功碑
于是,唐太宗以此为借口,于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派吏部尚书候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带领薛万备、牛进达、姜行本等将领,率兵进攻高昌。
麴文泰与屯驻浮图城的西突厥可汗约定,有急相救,共为表里,负隅顽抗。翌年,唐军从伊吾出发,分兵前进,其中姜行本由伊吾北上天山,砍伐林木来制造攻城的冲梯,并在这里立了《纪功碑》,记录这次远征高昌的壮举;另一支经赤谷,越过天山,进击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西突厥可汗望风而逃,随后投降了唐朝。高昌失掉了西突厥的支援,当听说唐军主力已进,麴文泰惶恐骇怕,无计可施,发病而死,谥为献武王。
640年,侯君集统帅唐军越过八百里瀚海,逼近高昌城下,鞠文泰被活活吓死。给玄奘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鞠文泰死后,他的儿子鞠智盛出降,延续了140年的高昌国最后消失在历史的烽烟中了。麴氏高昌国传九世十王144年,至此灭亡。
没有了国王称号的鞠智盛,被唐王朝封为左武卫将军,赐爵为“金城郡公”。鞠智盛在金城广建府第,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到了鞠智盛的侄子鞠崇裕的时候,正赶上武则天上台,需要人镇压捣乱的李氏宗族,鞠崇裕脱颖而出。在参与镇压李唐宗室李贞的战斗中,立下大功,被武则天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爵为“交河郡王”,可谓风光一时。
1973年,榆中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墓的主人是“交河郡王鞠崇裕的夫人慕容氏”。这座墓是榆中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兴隆山峡口北两公里的朱家湾村范家沟发现的,墓葬为唐代的石椁墓。整个墓室用青砖箍就,盗墓者从墓室顶部进入墓室,进行盗抢。他们将墓室内石椁弄坏,原本应该在棺木内的主人骨架,也散落在墓室地下。参加清理的文物工作者,仅仅在墓室内发现一枚镶嵌红、绿宝石的戒指及其他的物品。
兰州有个木塔巷,巷子里有座木塔,就是高昌王路过,兰州时捐款修建的。从兰州走出的高昌麴氏,最终落叶归根,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