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陷胸汤医案——发热,音哑,心绞痛
17余热不解——叶桔泉医案
郑某,女,30岁。于夏季患急性热病,十余日后,热不解,胸闷烦乱,不食不眠,不呕不吐,不噫不暖。患者自以手拍胸,谓胸闷欲死,在床上反复颠倒,呻吟叫号。诊之脉浮滑,舌苔白腻,虽口渴,不能饮。予半夏泻心汤合栀子、豆豉,服药仍不能接受,考虑其胸闷,按之则痛,乃改用小陷胸汤加味(黄连一钱,瓜蒌实四钱,半夏二钱,莲白三钱,枳壳实合四钱,淡芩一钱半,柴胡一钱半),一剂见效,二剂而热退病愈。(马永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叶桔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7)《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条也是暑病,而变象为结胸。
18高热——刘文雍医案
刘某,女,35岁,2015年8月初诊。发热3天,热势高达38.5℃,口渴欲饮,无恶寒,胃脘部痞塞不适,按之则痛,饮水欲呕,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洪滑而数。
中医诊断:高热(水饮互结心下)处方:
黄连6g,全瓜菱12g,炒积实9g,制半夏10g,茯苓12g。日1剂,分2次服。服药3剂,诸症愈,只觉精神不爽,纳差,调理脾胃后康复。
按语:《温病条辨》第38条云:“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不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加枳实主之。”本案时值盛夏,一派暑温之象,胃脘痞塞,水结所致,上则逆而渴呕,下则胃气不降而便闭,故以小陷胸汤加积实、茯苓清热化痰而病愈。(鄂尔多斯市准旗中蒙医院刘文雍医案)《临证实践录》
19发热——孙一奎医案
徐某,每日下午发热,直至天明,夜热更甚,右胁胀痛,咳嗽吊痛,坐卧俱痛,脉尺弦大,右滑大搏指,此肝胆之火为痰所凝,郁而为疼,夜甚者,肝邪实也,乃以小陷胸汤为主。
栝蒌30克,黄连9克,半夏6克,前胡、青皮各3克。水煎饮之。
夜服当归芦荟丸微下之,夜半痛止热退,两帖全安。[《赤水玄珠》]
按语:本案为小结胸证波及胸胁,在临床上往往见到发热证状。本案病机除痰热内陷外,尚有肝火郁滞一环,以右胁胀痛,脉弦大为凭,故在小陷胸汤清泄痰热的同时,加前胡、青皮并配3服当归龙荟丸以疏泄肝火。服之使痰热得清,郁火得泄,则发热自除。《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下午发热,是营卫不和之象,卫气得风,郁勃不和之象,就是有表证不解。右胁胀痛,咳嗽吊痛,坐卧俱痛,此同悬饮之象,结于肝胆之经者。但此病仍是结胸,泻胸则已,不是什么肝胆之火,不用芦荟丸也行。
20午后发热
徐文学三泉先生令郎。每天下午发热直至天明,夜热更甚。右胁胀痛,咳嗽吊疼。坐卧俱疼。医以疟治罔效。延及二十余日,热不能退。后医谓为虚热,投以参术为主,痛益增逆。予诊之,左弦大,右滑大搏指。予曰:《内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据脉,肝胆之火为痰所凝。必勉强作文。过思不决。木火之性不得通达,横而为痛,甚者肝邪实也。初治只当通调肝气,一剂可瘳,误以为疟,燥动其火,补以参术,闭塞其气。书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今汗不出,舌上之苔已沉香色,热之极矣。设不急治,立见凶危,乃以仲景小陷胸汤为主。”
大瓜蒌一两、黄连三钱、半夏二钱、前胡、青皮各一钱,水煎饮之。夜服当归龙荟丸微下之。
诸公犹争之曰:“病父而食不进,精神狼狈若此,宁可不乎?'予曰:'经云:肝常有余,且脉亦为有余。故有余者泻之,前时误认为虚,投补左矣,岂容再误哉:“服后夜半痛止,热退,两帖全安。”(《赤水玄珠》二卷)《名医验案精选》
论:滑为痰阻,大而搏指,是有力之象,此不为虚。大而有力,此为阳明热燥之脉。
21感冒——荒木性次氏医案
7岁男孩。受风邪有热象,咳嗽数日不愈。病之初给与麻黄汤热不去,以调胃承气汤下之亦不解,由于渴欲饮水给予白虎加人参汤亦不愈,再与小柴胡汤也无效。发热38.5℃,诉主咳引腹痛。按之胃脘处痛,不欲食,心烦,哼哼呻吟,夜不入睡。脉浮滑。考虑其心情过于郁闷,哼哼呻吟,难以入睡之状,正是黄连所治之心烦症,再结合脉浮滑与心下痛等症状符合小陷胸汤证。故与之,获得意外之疗效。(荒木性次氏《古方药囊》)《汉方处方解说》
22哑——吉益东洞医案
某寺院后一13岁男孩,生来病哑。寺院之主持者来谒,提出能呛诵几句经足矣。诊之,其胸肋部烦胀,如有物支撑。据此,乃与小陷胸汤和滚痰丸(甘遂2克、大黄8克、黄芩、青礞石各5克),月余之后,又服七宝丸数日(七宝丸轻粉、牛膝各10克、土茯苓5克、丁子、鸡舌香各2.5克、大黄4克)。如此,大约反复服用两年,乃无不言。(吉益东洞翁《建珠录》)《汉方处方解说》
23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刘强医案
赵某某,男,52岁。素有高血压史,近年来时觉胸闷憋气,并时隐隐作痛。初以为长期伏案写作所致肋间神经痛未得重视,近几日突觉疼痛加剧,其痛如过电向肩背放射。1979年10月6日来我院急诊治疗,经西医心电图检查,为不正常心电图,S-T段有改变,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经西药治疗疼痛虽时能缓解,但不能完全控制,后根据患者要求,邀中医会诊。诊见,患者主诉眩晕、胸闷憋气胸痛时作。脉沉弦滑,舌质暗红,苔黄腻。此乃痰湿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内扰阻痹心脉,气血瘀滞而不畅。余思瓜萎薤白白酒汤虽为胸痹而设,而其治在通阳宣痹,与此证不符。而小陷胸汤虽为伤寒误下而设,但仍不失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功。遂与小陷胸汤加活血化瘀之品治之。
全瓜蒌60克,半夏10克,川连10克,丹参3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赤芍15克,钩藤15克,川芎20克。
患者服药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服药六剂胸痛已除,后又以此方增损连服月余,心电图已趋于正常,遂出院,现已正常工作。[光明中医1989,(2):13]
按语:胸痹一证,痰浊、瘀血为患甚多。以本案之舌脉之象,乃痰热内阻所致。痰热交阻,壅滞心胸,使血脉瘀滞,胸阳不展,发为胸痹。治当从化痰、清热、化瘀三方面着手,方不致误。《伤寒论名医难案精选》
论:此有眩晕、胸闷、憋气,会当作痰饮水气的苓桂术甘汤治之,泻水以行气,也就是温燥之义。但此案不是温燥,而是泻实,重要依据就是脉“滑”。滑为痰饮郁格,此为隧路梗阻不通之象,必须泻实。痰饮壅阻少阳之经气不疏,所以胁痛。此痛是为经气不舒,而瘀血是为次要,误以瘀血更重,所以会加了丹参、郁金、赤芍、川芎,过多的化瘀药。
脉沉弦滑者,沉为内结,滑为外浮,弦为甲木不降之上逆,彼此互结,所以脉沉弦滑。
结胸脉沉者,心主血脉,而胸膈壅塞,隧路壅阻,阳不四达也。此如竹茹陈皮四肢厥逆之理。
滑为胸实,此可以泻之。这两个方都是泻胸实的,小陷汤是外感病结胸之实证,而瓜蒌薤白白酒汤,是内伤病中虚,浊阴上逆的证。这样的医案还是写的清楚点,有没有外感发烧,写诊断时清楚,让后学者最好能见病知源。如是内伤,没有表证,小陷胸汤证就少一点,硬合上反而有点混乱,如有外感,加丹参治胸疼,就是多余,结胸的痛区别于活血化瘀的痛,经气不舒的痛,也区别瘀血内阻的痛。气不化津,则为痰浊,气逆不降,血也不降,血脉不通,壅塞于上,必见胸痹,总以泻胸降气,建中为主,不要拿活血化当作全部。